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9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18 10:23: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一、选择题
1.奇平卡姆登镇是今天带有英伦风情的十大小镇之一,它 最早可追溯于公元前七世纪,中世纪前后成为英国重要的羊毛贸易地,是英国早期城镇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中世纪英国的贸易小镇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理位置优越,便于货物交换
B.政府管理有效,社会秩序稳定
C.地理位置重要,便于军事防御
D.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2.如图为古罗马高架引水渠遗迹,古罗马道路和供排水系统成为后来西方城市的标准,这从本质上说明(  )
A.罗马帝国国力强大对后世影响深远
B.古罗马供排水系统设计一直处于世界前列
C.古罗马城市设计具有相当的科学性
D.古罗马城市设计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适用性
3.“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镇将只掌防戍守御。由此说明镇(  )
A.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B.具有军事防御功能
C.因军事驻扎而形成
D.可以解决边患问题
4.古代雅典的城市建筑呈现出宗教区、公共活动区和私人区混合的格局,街道体系也缺乏规划,城市一直延续到郊区和乡村。富人区和穷人区均衡地散布于城市之中。惟其如此,雅典人创造了独特的文明。以上材料能说明的是(  )
A.城市设计理念促成雅典的民主政治产生
B.城市设计促使其民主政治出现脱节现象
C.城市设计与其行为和观念形成互动效应
D.城市规划足以成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典范
5.北纬30°线附近产生了许多文明,不同文明区域的民居因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习俗的差异而各具特色。对图中标识区域的民居叙述正确的是(  )
①住宅的布局讲求对称,主次分明,院落有序
②建筑特征为混凝土、拱券和希腊柱式相结合
③人们用黏土和芦苇混合制成砖块建造房屋
④房屋多用泥和木材修建,具有防晒保温功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6.如图为新石器时代城头山环壕村落的遗址,村落围有环壕外有农作区,内有生活区,墓葬区等分区。这可以用来说明(  )
A.村落是农耕文明发展的基础
B.社会贫富分化的产生
C.自然地理差异决定村落形态
D.人居环境的建设智慧
7.民居体现了居住地的自然环境,也反映了当地社会经济水平与文化习俗。下列图片提供的资料分析正确的是①古代埃及房屋具有防晒保温功能②罗马的复式公寓主要是贵族为了美观而建造的③印第安人过着游猎生活,帐篷便于拆装④北京四合院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尊老思想和对称美的审美观(  )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8.如图是北京四合院和福建客家土楼示意图。可以看出,这两种建筑(  )
①体现了民居的地域差异
②布局规整,讲求对称
③以石块和砖为主要材料
④反映了传统文化习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唐朝长安城的坊市制度不仅进行了市与坊的划分,而且在市内又设有行与肆,井产生了许多新兴行业,如细行、肉行、密行、药行等。在长安城内出现了南市与北市,城郊草市的繁荣扩大了城市规模。这反映出当时(  )
A.长安城经济地位不断提高
B.古代城市化进程得到发展
C.古代坊市制度已经被打破
D.商业贸易的范围十分有限
10.如图是世界各地的不同民居,造成它们各具特色的原因(  )
①自然环境
②社会经济水平
③文明的交融与互鉴
④文化习俗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④
11.有史学家认为:“11和12世纪,在欧洲封建王朝的统治下,欧洲达到了它的第一青春期,达到了它的第一个富有活力的阶段。”其活力的领导者是(  )
A.手工业者和商人
B.农民和手工业者
C.封建骑士和商人
D.地主和手工业者
12.14世纪后,意大利一些繁荣的城市里,诸如市政厅、学校、市场和育婴堂之类的公共建筑日益成为城市中心广场上的主要建筑,甚至市政厅的底部不仅供等候办事的市民休息,还供市民集会使用。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 
A.公共建筑成为城市建设的主流
B.经济发展推动城市规模扩大
C.宗教建筑已被公共建筑所取代
D.人文理念影响城市建筑取向
二、综合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 “开窗见河,出门过桥”的江南水乡双林镇,元明以来,史载“吴丝衣天下,聚于双林。吴、越、闽、番,至于海岛,皆来市焉。五月载银而至,委积如瓦砾”,“吾镇之乡村无不栽桑”,“近镇数村,以织绢为业,男子或从事绞线,常出市买丝卖绢”。外来商人形成规模,出现了泾县会馆、宁绍会馆等。
——摘编自赵世瑜、孙冰
《市镇权力关系与江南
社会变迁——以近世浙江双林镇为例》
材料三 大范围的人口增长和农业技术的进步使得中古时期城镇发展达到高峰。食品等日常用品的交易范围扩大,交易量上升。与此相当,长途贸易特意从中东和远东地区进口丝绸和香料,从尼德兰南部和意大利北部进口纺织品和高质量手工产品,以满足不断扩大的地主和精英阶层对奢侈品的需求。
——摘编自[英]彼得·克拉克
《欧洲城镇史:400—2000年》
(1)材料一是两处美洲印第安人居所遗址图片,判断其分别属于哪个地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双林镇的经济发展特点。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古时期欧洲城镇发展的 原因。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一、选择题
1.奇平卡姆登镇是今天带有英伦风情的十大小镇之一,它 最早可追溯于公元前七世纪,中世纪前后成为英国重要的羊毛贸易地,是英国早期城镇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中世纪英国的贸易小镇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理位置优越,便于货物交换
B.政府管理有效,社会秩序稳定
C.地理位置重要,便于军事防御
D.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答案】A
2.如图为古罗马高架引水渠遗迹,古罗马道路和供排水系统成为后来西方城市的标准,这从本质上说明(  )
A.罗马帝国国力强大对后世影响深远
B.古罗马供排水系统设计一直处于世界前列
C.古罗马城市设计具有相当的科学性
D.古罗马城市设计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适用性
【答案】C
3.“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镇将只掌防戍守御。由此说明镇(  )
A.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B.具有军事防御功能
C.因军事驻扎而形成
D.可以解决边患问题
【答案】C
4.古代雅典的城市建筑呈现出宗教区、公共活动区和私人区混合的格局,街道体系也缺乏规划,城市一直延续到郊区和乡村。富人区和穷人区均衡地散布于城市之中。惟其如此,雅典人创造了独特的文明。以上材料能说明的是(  )
A.城市设计理念促成雅典的民主政治产生
B.城市设计促使其民主政治出现脱节现象
C.城市设计与其行为和观念形成互动效应
D.城市规划足以成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典范
【答案】C
5.北纬30°线附近产生了许多文明,不同文明区域的民居因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习俗的差异而各具特色。对图中标识区域的民居叙述正确的是(  )
①住宅的布局讲求对称,主次分明,院落有序
②建筑特征为混凝土、拱券和希腊柱式相结合
③人们用黏土和芦苇混合制成砖块建造房屋
④房屋多用泥和木材修建,具有防晒保温功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6.如图为新石器时代城头山环壕村落的遗址,村落围有环壕外有农作区,内有生活区,墓葬区等分区。这可以用来说明(  )
A.村落是农耕文明发展的基础
B.社会贫富分化的产生
C.自然地理差异决定村落形态
D.人居环境的建设智慧
【答案】D
7.民居体现了居住地的自然环境,也反映了当地社会经济水平与文化习俗。下列图片提供的资料分析正确的是①古代埃及房屋具有防晒保温功能②罗马的复式公寓主要是贵族为了美观而建造的③印第安人过着游猎生活,帐篷便于拆装④北京四合院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尊老思想和对称美的审美观(  )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B
8.如图是北京四合院和福建客家土楼示意图。可以看出,这两种建筑(  )
①体现了民居的地域差异
②布局规整,讲求对称
③以石块和砖为主要材料
④反映了传统文化习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9.唐朝长安城的坊市制度不仅进行了市与坊的划分,而且在市内又设有行与肆,井产生了许多新兴行业,如细行、肉行、密行、药行等。在长安城内出现了南市与北市,城郊草市的繁荣扩大了城市规模。这反映出当时(  )
A.长安城经济地位不断提高
B.古代城市化进程得到发展
C.古代坊市制度已经被打破
D.商业贸易的范围十分有限
【答案】B
10.如图是世界各地的不同民居,造成它们各具特色的原因(  )
①自然环境
②社会经济水平
③文明的交融与互鉴
④文化习俗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④
【答案】D
11.有史学家认为:“11和12世纪,在欧洲封建王朝的统治下,欧洲达到了它的第一青春期,达到了它的第一个富有活力的阶段。”其活力的领导者是(  )
A.手工业者和商人
B.农民和手工业者
C.封建骑士和商人
D.地主和手工业者
【答案】A
12.14世纪后,意大利一些繁荣的城市里,诸如市政厅、学校、市场和育婴堂之类的公共建筑日益成为城市中心广场上的主要建筑,甚至市政厅的底部不仅供等候办事的市民休息,还供市民集会使用。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 
A.公共建筑成为城市建设的主流
B.经济发展推动城市规模扩大
C.宗教建筑已被公共建筑所取代
D.人文理念影响城市建筑取向
【答案】D
二、综合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 “开窗见河,出门过桥”的江南水乡双林镇,元明以来,史载“吴丝衣天下,聚于双林。吴、越、闽、番,至于海岛,皆来市焉。五月载银而至,委积如瓦砾”,“吾镇之乡村无不栽桑”,“近镇数村,以织绢为业,男子或从事绞线,常出市买丝卖绢”。外来商人形成规模,出现了泾县会馆、宁绍会馆等。
——摘编自赵世瑜、孙冰
《市镇权力关系与江南
社会变迁——以近世浙江双林镇为例》
材料三 大范围的人口增长和农业技术的进步使得中古时期城镇发展达到高峰。食品等日常用品的交易范围扩大,交易量上升。与此相当,长途贸易特意从中东和远东地区进口丝绸和香料,从尼德兰南部和意大利北部进口纺织品和高质量手工产品,以满足不断扩大的地主和精英阶层对奢侈品的需求。
——摘编自[英]彼得·克拉克
《欧洲城镇史:400—2000年》
(1)材料一是两处美洲印第安人居所遗址图片,判断其分别属于哪个地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双林镇的经济发展特点。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古时期欧洲城镇发展的 原因。
答案:(1)图一是北美大平原地区印第安人的帐篷,图二是亚马孙雨林印第安人的公共居所。
(2)手工业商品化程度高;商业发达,商帮、会馆的推动作用大。
(3)人口增长和农业技术进步;国内市场和国际贸易(国际市场)的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