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18 10:35: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一、选择题
1.据古代中国典籍记载,所谓经络乃行血气、营阴阳、调虚实、应天道、决死生、处百病不可不通者也。《说文解字》曰:“五脏六腑之气血分流四肢也。”而英国生理学家哈维于1628年发表《心血运动论》,用实验方法证实了血液的循环运动。这实质上说明(  )
A.古代中国医学重理论,近代西方医学重实用
B.古代中国医学启发了近代西方医学
C.前者重感性和经验,后者重科学实验
D.前者注重根治间接调理,后者针对表象直接救治
2.李时珍足迹遍布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地,访问了农、大夫、车夫,猎户、矿工等人,由此获得了大量的药物学珍贵资料和许多民间有效的单验方,为《本草纲目》的写作准备了翔实的资料。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A.古代医药学注重分析与实证精神
B.古代科技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
C.经济中心转移支撑医药学者研究
D.古代科技的传播运用了市场机制
3.《本草纲目》中提到火药能治疮癣,杀虫,辟湿气、瘟疫。由此可推断(  )
A.火药部分性能与发明初衷一致
B.明朝医学记载存在明显错误
C.火药由军事功能转为民用功能
D.明朝的天灾人祸和瘟疫严重
4.明代李时珍撰成的《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清代康熙年间组织人力对疆土进行全面测量,绘成《皇舆全览图》,至今仍有很大参考价值;清代修建的圆明园,是我国名园的集锦和缩影,还吸收了西欧园林建筑的风格。这些成就(  )
A.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受到了西方科技的影响
D.促进了向近代社会转型
5.如按照年代绘制文化发展演进示意图,1和2应该顺序填写(  )
A.《离骚》《九章算术》
B.《论语》《氾胜之书》
C.《伤寒杂病论》《齐民要术》
D.《女史箴图》《清明上河图》
6.如表为中国古代部分医学典籍中有关茶叶的记载。这些记载(  )
作者 著作 记载
(汉代)不详 《神农本草经》 茶之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茶治便銥血甚效
华佗 《食论》 苦茶久食,益思
李时珍 《本草纲目》 茶苦而寒,最能降火。解酒食之毒……去疾热,止渴。 令人少睡有力。悦志,清头目
A.推动了中外茶叶文化交流
B.体现了传统中医药学“药食同源”的特点
C.受到社会主流思想的影响
D.表明茶叶的药用价值得到国人普遍认同
7.中国传统医学把“天人合一”叫做“天人相应”,“人与天地相参”。这里所谓的“天”是指(  )
A.最高神的人格化概念
B.社会发展的规律
C.具有生命意义和价值伦理的世界
D.自然的气候、地理等因素
8.上网查询是搜集资料、拓宽视野的一种便捷有效的手段。下面为介绍中国古代某部医学著作的网页截图,该著作应该是(  )
A.《伤寒杂病论》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
9.古语云:“医乃仁术”,明代张浩著有《仁术便览》,清代王士雄著有《仁术志》,都是医书;“仁者丹心”“悬壶济世”是对医者的极高评价。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医术(  )
A.以社会教化为主要追求
B.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
C.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
D.始终受制于封建伦理道德
10.中医在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医疗原则。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的医学著作是(  )
A.《黄帝内经》 B.《齐民要术》
C.《伤寒杂病论》 D.《本草纲目》
11.王世贞称赞《本草纲目》:“如入金谷之园,种色夺目;如登龙君之宫,宝藏悉陈。”这句话主要是指 (  )
A.李时珍医术高超
B.前代医药学著作存在许多错讹
C.《本草纲目》内容详细全面
D.《本草纲目》插图精美值得珍藏
12.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后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中药学的发展 (  )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
二、综合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 始于唐宋年间的中国人痘接种法,17世纪传至欧洲,减少了欧洲天花的流行。18世纪末,英国医生詹纳将人痘接种法改造成种牛痘术,促使现代免疫学的诞生和发展。康熙三十三年,俄国专门派留学生到北京学习种痘、防痘的方法和接骨术。同时,大量中国医药学文献传入欧洲,《本草纲目》《中国医学和脉理》《本草和脉学》等涉及医史、临床、诊断、本草等方面的著述,被西方人翻译和出版发行。
——摘编自王明强等
《中国中医文化传播史》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方人在中国创办医院,编译西医学书籍,到19世纪末,在传播西学、参与西式医院、西医教育等活动中,尹端模、黄宽等中国医家成长起来。丁福保所译述的医书,如《卫生学问答》《家庭新医学读本》,适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具有很强的普及性。华人对于西医也不断“信其术精胜矣”。清末名医唐容川提出“中西医汇通”口号,并著《中西汇通医经精义》,形成了由百余名著名医家 组成的“中西医汇通”学派。
——摘编自张晓丽
《近代西医传播与社会变迁》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17、18世纪中医向欧洲传播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医在中国传播的变化。综合材料,谈谈你从中西医交流互鉴中得到的认识。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一、选择题
1.据古代中国典籍记载,所谓经络乃行血气、营阴阳、调虚实、应天道、决死生、处百病不可不通者也。《说文解字》曰:“五脏六腑之气血分流四肢也。”而英国生理学家哈维于1628年发表《心血运动论》,用实验方法证实了血液的循环运动。这实质上说明(  )
A.古代中国医学重理论,近代西方医学重实用
B.古代中国医学启发了近代西方医学
C.前者重感性和经验,后者重科学实验
D.前者注重根治间接调理,后者针对表象直接救治
【答案】C
2.李时珍足迹遍布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地,访问了农、大夫、车夫,猎户、矿工等人,由此获得了大量的药物学珍贵资料和许多民间有效的单验方,为《本草纲目》的写作准备了翔实的资料。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A.古代医药学注重分析与实证精神
B.古代科技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
C.经济中心转移支撑医药学者研究
D.古代科技的传播运用了市场机制
【答案】B
3.《本草纲目》中提到火药能治疮癣,杀虫,辟湿气、瘟疫。由此可推断(  )
A.火药部分性能与发明初衷一致
B.明朝医学记载存在明显错误
C.火药由军事功能转为民用功能
D.明朝的天灾人祸和瘟疫严重
【答案】A
4.明代李时珍撰成的《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清代康熙年间组织人力对疆土进行全面测量,绘成《皇舆全览图》,至今仍有很大参考价值;清代修建的圆明园,是我国名园的集锦和缩影,还吸收了西欧园林建筑的风格。这些成就(  )
A.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受到了西方科技的影响
D.促进了向近代社会转型
【答案】B
5.如按照年代绘制文化发展演进示意图,1和2应该顺序填写(  )
A.《离骚》《九章算术》
B.《论语》《氾胜之书》
C.《伤寒杂病论》《齐民要术》
D.《女史箴图》《清明上河图》
【答案】C
6.如表为中国古代部分医学典籍中有关茶叶的记载。这些记载(  )
作者 著作 记载
(汉代)不详 《神农本草经》 茶之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茶治便銥血甚效
华佗 《食论》 苦茶久食,益思
李时珍 《本草纲目》 茶苦而寒,最能降火。解酒食之毒……去疾热,止渴。 令人少睡有力。悦志,清头目
A.推动了中外茶叶文化交流
B.体现了传统中医药学“药食同源”的特点
C.受到社会主流思想的影响
D.表明茶叶的药用价值得到国人普遍认同
【答案】B
7.中国传统医学把“天人合一”叫做“天人相应”,“人与天地相参”。这里所谓的“天”是指(  )
A.最高神的人格化概念
B.社会发展的规律
C.具有生命意义和价值伦理的世界
D.自然的气候、地理等因素
【答案】D
8.上网查询是搜集资料、拓宽视野的一种便捷有效的手段。下面为介绍中国古代某部医学著作的网页截图,该著作应该是(  )
A.《伤寒杂病论》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
【答案】B
9.古语云:“医乃仁术”,明代张浩著有《仁术便览》,清代王士雄著有《仁术志》,都是医书;“仁者丹心”“悬壶济世”是对医者的极高评价。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医术(  )
A.以社会教化为主要追求
B.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
C.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
D.始终受制于封建伦理道德
【答案】B
10.中医在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医疗原则。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的医学著作是(  )
A.《黄帝内经》 B.《齐民要术》
C.《伤寒杂病论》 D.《本草纲目》
【答案】C
11.王世贞称赞《本草纲目》:“如入金谷之园,种色夺目;如登龙君之宫,宝藏悉陈。”这句话主要是指 (  )
A.李时珍医术高超
B.前代医药学著作存在许多错讹
C.《本草纲目》内容详细全面
D.《本草纲目》插图精美值得珍藏
【答案】C
12.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后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中药学的发展 (  )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
【答案】B
二、综合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 始于唐宋年间的中国人痘接种法,17世纪传至欧洲,减少了欧洲天花的流行。18世纪末,英国医生詹纳将人痘接种法改造成种牛痘术,促使现代免疫学的诞生和发展。康熙三十三年,俄国专门派留学生到北京学习种痘、防痘的方法和接骨术。同时,大量中国医药学文献传入欧洲,《本草纲目》《中国医学和脉理》《本草和脉学》等涉及医史、临床、诊断、本草等方面的著述,被西方人翻译和出版发行。
——摘编自王明强等
《中国中医文化传播史》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方人在中国创办医院,编译西医学书籍,到19世纪末,在传播西学、参与西式医院、西医教育等活动中,尹端模、黄宽等中国医家成长起来。丁福保所译述的医书,如《卫生学问答》《家庭新医学读本》,适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具有很强的普及性。华人对于西医也不断“信其术精胜矣”。清末名医唐容川提出“中西医汇通”口号,并著《中西汇通医经精义》,形成了由百余名著名医家 组成的“中西医汇通”学派。
——摘编自张晓丽
《近代西医传播与社会变迁》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17、18世纪中医向欧洲传播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医在中国传播的变化。综合材料,谈谈你从中西医交流互鉴中得到的认识。
答案:(1)特点:传播方式多样,以翻译出版为主;内容丰富广泛,包括理论和技术。意义:提高了欧洲的医疗技术水平,扩大了中医的世界影响力,有利于西方了解中国。
(2)变化:传播者由西方人变为中国的医家和名医;西医逐渐普及,为更多国人所接受;中西医出现融合汇通的趋势。认识:中西医的交流互鉴是近代以来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交流和融合的表现,反映了世界整体性的发展特点;中西医在交流中得到发展进步,说明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发展进步的重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