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春 第2课时 教学设计-【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春 第2课时 教学设计-【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18 11:05: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春 第2课时 教学设计
【素养目标】
1.欣赏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句子;初步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方法;学习运用多种修辞进行生动描述的方法。
3.理清 盼春──绘春──赞春 的行文思路。
学习任务:
任务三 描绘春之画卷
【作业回顾】
预习以下问题:
文章是从哪些角度去写盼春、绘春、赞春的?并了解绘春中的五幅画面(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
【新课精讲】
第一部分 盼春
1.作者的心情怎样?你怎么看出来的?
急切、喜悦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这里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人们对春天的什么情感?
反复,表达了作者盼春心切的强烈感情。
拟人,宣告春天到来,表达喜春之情。
任务三 描绘春之画卷
要求:
①梳理结构,完成思维导图。
②小组合作,赏析一幅图景。
(从修辞、炼字、句式变化等角度)
第二部分 绘春
第2自然段与3-7五个自然段存在着什么关系?并赏析第2段。
总分关系
“张开了眼”与“刚睡醒”相呼应,不光有具体形象的“眼”,还有“张开”的行为,非常形象;这里的“红”富有动感,照应了“太阳的脸”的特点,也非常生动;三个“起来了”同样照应“刚睡醒”,使用排比,读起来有一种连贯的气势,同时运用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冬去春来、万物复苏的春的轮廓。
第3段,作者用一系列极富表现力的词语,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春草的特点。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春草图。
【示例】春天来了,嫩嫩的、绿绿的小草破土而出,长满了园子,遍布了田野。和风习习,空气怡人,一群群孩子在绿草如茵的大地上尽情地嬉戏。孩子们的追逐声、打闹声、欢笑声,沸腾了田园,充溢了四野,好一幅生机盎然的春草图!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第4段)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拟人,赋予花人的情态,写出了花朵争春比美、竟相开放、互不相让的动态。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比喻、排比。写出了春花争艳,万紫千红的景象。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甜”从味觉上写出了花的香味儿。
想象,由实写到虚写,由眼前的春花想到秋实。
有色有味、有实有虚、有动有静
【考点链接】
分析比喻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常见的考查形式:
(1)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2)某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3)请自选角度赏析句子(含比喻的句子)。
答题技法:
1.把握比喻的类型、特征,准确判断比喻句。
比喻有三种基本类型:明喻(甲像乙)、暗喻(甲是乙)、借喻(乙代甲)。无论哪种类型,赏析句子都要按照比喻句的赏析方法进行。
2.明确比喻的表达效果,依据实际灵活作答。
运用比喻,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给人鲜明、深刻的印象,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但不同的文体中,其表达效果的表述方式有差别。要注意区分是叙事性、描写性文章,还是议论类文章。
答题模式: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结合句意分析本体和喻体),表达了……的感情。
(真题模拟)“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中的“闹”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考点: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答题思路:
辨别词性,分析手法;
找准对象,弄清描述的对象是什么;
抓特征,体会这个词在语言环境中所表现的特点;
悟情感,结合主旨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态度等。
参考答案:
用得好。“闹”不仅写出了蜜蜂嗡嗡的声响,而且呈现出一派繁忙劳动的热闹景象,既有声音,又有画面,也从侧面烘托出花香之浓、花蜜之多,表现了果树开花的繁盛,突出了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的景象。
春风图: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第5段)
通过调动各种感觉器官来感受:
温暖柔和(不寒、抚摸) 触觉
清香扑鼻(泥草花香) 嗅觉
色彩明丽(繁花嫩叶) 视觉
和谐悦耳(鸟鸣、笛声、轻风、流水) 听觉
“春风图”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⑴“吹面不寒杨柳风”运用引用、借代,写出春风的温暖。
⑵“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运用比喻、拟人,写出春风的柔和。
⑶“鸟儿……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运用拟人,写鸟儿迎春的欢悦。
课文集中描绘了哪几幅春天的图景?每幅图景分别有什么特点?
五幅春景的共同特点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富于美感。
似有灵性和情感。
第三部分 赞春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
运用比喻和拟人,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因为它是新生的,突出它的生机勃勃的特点。 新
“春天像小姑娘”
运用比喻和拟人,把春天比作“小姑娘”,因为它娇美,突出它的容颜美。美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运用比喻和拟人,把春天比作“健壮的青年”,因为它有无穷的活力,突出它的力量美。 力
这三个比喻各自成段,它们的顺序能否颠倒?
结尾三个句子,不仅比喻巧,意义深,而且分行排列,先后有序。这三句的顺序,从“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形象的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进程。所以顺序不能颠倒。
如果把这三个比喻合为一段,表达效果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合为一段会层次不明显,表达效果没有这样强烈。
【课堂练笔】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你还能发挥想象,另写一些比喻句来描绘春天吗?
本文语言特点
一是生动形象,避免抽象叙述。
二是句式富于变化,多短句,韵律感强,朗朗上口。
三是词语丰富,且处处恰切,没有任何生硬之处。
四是口语化,多用叠音词,富有活泼欢快的氛围。
从孩子的心灵出发 ,用孩童的来观察和拥抱春天。
在语言方面的体现:儿化音、叠词、反复、语句短促等的运用。
在情感方面的体现:心境纯粹、简单,心态新奇、美好,将自然美升华为生活的诗意。
作者发表本文时,35岁。
童心未泯
【板书设计】
【课堂小结】
这篇写景抒情散文,以优美的语言,细腻地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五幅图画,描写春回大地的景象,表现了春天里自然万物勃发的生命力,表达了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
【课后作业】
本文是一篇春意盎然的写景美文,怎样描写景物,本文第四自然段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既有实写,又有虚写,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请你仿照课文,自选景物,采用虚实结合的方法,写一段描写景物的文字,300字左右。
【拓展延伸】
描写春天的成语和精彩语段
成语 春暖花开、春色满园、草长莺飞、鸟语花香、春意盎然、生机勃勃、春色撩人、莺歌燕舞、花红柳绿、欣欣向荣、万紫千红、百花齐放、春和景明、姹紫嫣红、绿肥红瘦、春意阑珊
精彩语段 春天像是一位童话里面美丽的仙女,它从海洋上跃登海南岛,又从海南岛跃登大陆南端,一路向北传递春天的消息。她所到之处,冰雪融了,树木抽芽了,鲜花开放了,冬眠的动物睁开惺忪睡眼醒过来了。——秦牧《春天的色彩和声音》花儿们刚刚睁开眼睛时,总要惊叹道:“多么美好的世界,多么明媚的春天!”阳光照着,蜜蜂儿蝴蝶儿,绕着花枝上下飞舞,一片绚烂的花的颜色,真叫人眼花缭乱,忍不住赞赏生命的浓艳。花儿们带着新奇的心情望着一切,慢慢地舒展着花瓣,从一个个小小的红苞开成一朵朵鲜丽的花。——宗璞《花的话》
播放视频:【赏遍中国春色 春日万花筒】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