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1课《小圣施威降大圣》同步练习 (含部分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1课《小圣施威降大圣》同步练习 (含部分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18 12:56: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年秋七上语文新增篇目同步练习(六)
新增第五单元第21课
21 小圣施威降大圣 吴承恩
一、基础巩固练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
A.掣棒(zhì) 吆喝(yāo) 金箍棒(ɡū)
B.钉住(dìnɡ) 寻觅(mì) 淬入水内(cuì)
C.鲂鱼(fánɡ) 花鸨(bǎo) 幌一幌(huànɡ)
D.高擎(qínɡ) 青鹞(yào) 大鹚老(z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树梢 铁钳 窗棂 园睁凤目
B.磕头 云宵 饿鹰 趁着机会
C.踪迹 猢狲 低贱 众皆愕然
D.翎毛 鳜鱼 拽满 安下云头
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大圣不恋战,只情跑起。( )
②兄弟们,赶到那厢不见了 ( )
③径来吃这水蛇。( )
④张龙许下的保福,赵甲求子的文书,钱丙告病的良愿。( )
4.找出下面句中的动词。
大圣慌了手脚,就把金箍棒捏着绣花针,藏在耳内,摇身一变,变做个麻雀儿,飞在树梢头钉住。
5.下列有关名著《西游记》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这是一部很有趣的书,鲁迅先生称之为“神魔小说”,林庚先生称之为“童心之作”,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
B.全书故事引人入胜。前七回讲孙悟空的身世和大闹天宫的故事;第八回到第十二回介绍唐僧,交代西天取经这一中心事件的由来;第十三回到第一百回是小说故事的主体,讲述唐僧师徒取经路上战胜无数妖怪,历经重重磨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
C.孙悟空乃一石产灵猴,因寻得水帘洞,石猴被众猴奉为“齐天大圣”。水帘洞洞口的对联是“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D.《西游记》中,唐僧师徒一行历经千难万险终得正果,唐僧、孙悟空分别被如来佛祖封为旃檀功德佛和斗战胜佛。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行者笑道:“嫂嫂勿得悭吝( ),是必借我使使。保得唐僧过山,就送还你。我是个志诚有余的君子,不是那借物不还的小人。”
罗刹又骂道:“泼猢狲!好没道理,没分晓!夺子之仇,尚未报得;借扇之意,岂得如心!你不要走,吃我老娘一剑!”大圣公然不具,使铁棒pī( )手相迎。他两个往往未来,战经五七回合,罗刹女手软难轮,孙行者身强善敌。他见事势不谐,即取扇子,望行者扇了一扇,行者魏然不动。行者收了铁棒,笑吟吟的道:“这番不比那番!任你怎么扇来,老孙若动一动,就不算汉子!”那罗刹又扇两扇。果然不动。罗刹慌了,急收宝贝,转回走入洞里,将门紧紧关上。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悭吝( ) pī( )手相迎
(2)“这番不比那番”句中的“这”“那”是什么词?
(3)文段选自《_____________》,文中的“罗刹”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孙悟空向她借扇子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
(4)语段选自《西游记》第五十九回。请你补全下面的回目。
唐三藏路阻_________(山名) 孙行者一调__________(扇名)
二、课内阅读
7.(1)说说文中句子“大圣慌了手脚,就把金箍棒捏做绣花针,藏在耳内,摇身一变,变做个麻雀儿,飞在树梢头钉住”中“捏”和“钉”这两个动词为什么用得好。
(2)选文中关于孙悟空“尾巴”的交代“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做一根旗竿”有什么作用?
(3)选文描述孙悟空和二郎神两人打斗,紧张中透着诙谐,语言妙趣横生。试举一例简析。
(4)小圣为什么要来降大圣?请根据原著,概括之前的主要情节。
(5)大圣是怎样变化的?小圣又是如何降大圣的?根据选文按提示填空。
小圣—— 雀鹰 — — — — ;
↓ ↓ ↓ ↓ ↓
大圣—— 麻雀 — — — — 。
(6)想一想:课文中的哪些情节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示例:大圣变作鹚老的情节最吸引人,它写出了大圣逃跑躲避的速度之快,显示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这个情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7)读完本文后,文中的大圣和小圣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喜欢哪个人物 请说明理由。
三、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八卦炉中逃大圣 定心猿
吴承恩
佛祖听言,呵呵冷笑道:“你那厮乃是个猴子成精,焉敢欺心,要夺玉皇上帝龙位 他自幼修持,苦历过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你算,他该多少年数,方能享受此无极大道 你那个初世为人的畜生,如何出此大言!不当人子!不当人子!折了你的寿算!趁早皈依,切莫胡说!但恐遭了毒手,性命顷刻而休,可惜了你的本来面目!”大圣道:“他虽年劫修长,也不应久占在此。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佛祖道:“你除了生长变化之法,再有何能,敢占天宫胜境 ”大圣道:“我的手段多哩!我有七十二般变化,万劫不老长生。会驾筋斗云,一纵十万八千里。如何坐不得天位 ”佛祖道:“我与你打个赌赛:你若有本事,一筋斗打出我这右手掌中,算你赢,再不用动刀兵苦争战,就请玉帝到西方居住,把天宫让你;若不能打出手掌,你还下界为妖,再修几劫,却来争吵。”
那大圣闻言,暗笑道:“这如来十分好呆!我老孙一筋斗去十万八千里。他那手掌,方圆不满一尺,如何跳不出去 ”急发声道:“既如此说,你可做得主张 ”佛祖道:“做得!做得!”伸开右手,却似个荷叶大小。那大圣收了如意棒,抖擞神威,将身一纵,站在佛祖手心里,却道声:“我出去也!”你看他一路云光,无影无形去了。佛祖慧眼观看,见那猴王风车子一般相似不住,只管前进。大圣行时,忽见有五根肉红柱子,撑着一股青气。他道:“此间乃尽头路了。这番回去,如来作证,灵霄宫定是我坐也。”又思量说:“且住!等我留下些记号,方好与如来说话。”拔下一根毫毛,吹口仙气,叫“变!”变作一管浓墨双毫笔,在那中间柱子上写一行大字云:“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写毕,收了毫毛。又不庄尊,却在第一根柱子根下撒了一泡猴尿。翻转筋斗云,径回本处,站在如来掌内道:“我已去,今来了。你教玉帝让天宫与我。”
如来骂道:“我把你这个尿精猴子!你正好不曾离了我掌哩!”大圣道:“你是不知。我去到天尽头,见五根肉红柱,撑着一股青气,我留个记在那里,你敢和我同去看么 ”如来道:“不消去,你只自低头看看。”那大圣睁圆火眼金睛,低头看时,原来佛祖右手中指写着“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大指丫里,还有些猴尿臊气,大圣吃了一惊道:“有这等事!有这等事!我将此字写在撑天柱子上,如何却在他手指上 莫非有个未卜先知的法术。我决不信!不信!等我再去来!”
好大圣,急纵身又要跳出,被佛祖翻掌一扑,把这猴王推出西天门外,将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联山,唤名“五行山”,轻轻的把他压住。众雷神与阿傩、迦叶,一个个合掌称扬道:“善哉!善哉!”
8.请根据选文内容,将选文题目补充完整。
八卦炉中逃大圣 定心猿
9.从选文中,可以看出“猴王”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10.长篇小说《西游记》脍炙人口,人们据此衍生出了很多有趣的歇后语,如“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孙悟空的眼睛——火眼金睛”等,你能据选文内容也写个歇后语吗
11.“猴王”与如来斗法,写得颇有情趣,试做简要赏析。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节选)
那唐僧在马上,又唬得战战兢兢,口不能言。八戒在旁边又笑道:“好行者!风发了!只行了半日路,倒打死三个人!”唐僧正要念咒,行者急到马前,叫道:“师父,莫念,莫念!你且来看看他的模样。”却是一堆粉骷髅在那里。唐僧大惊道:“悟空,这个人才死了,怎么就化作一堆骷髅?”行者道:“他是个潜灵作怪的僵尸,在此迷人败本,被我打杀,他就现了本相。他那脊梁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唐僧闻说,倒也信了。怎禁那八戒旁边唆嘴道:“师父,他的手重棍凶,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话儿,故意变化这个模样,掩你的眼目哩!”唐僧果然耳软,又信了他,随复念起。行者禁不得疼痛,跪于路旁,只叫:“莫念,莫念!有话快说了罢!”唐僧道:“猴头!还有甚说话!出家人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行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你在这荒郊野外,一连打死三人,还是无人检举,没有对头。倘到城市之中,人烟凑集之所,你拿了那哭丧棒,一时不知好歹,乱打起人来,撞出大祸,教我怎的脱身?你回去罢!”行者道:“师父错怪了我也。这厮分明是个妖魔,他实有心害你。我倒打死他,替你除了害,你却不认得,反信了那呆子谗言冷语,屡次逐我。常言道,事不过三。我若不去,真是个下流无耻之徒。我去我去!去便去了,只是你手下无人。”唐僧发怒道:“这泼猴越发无礼!看起来,只你是人,那悟能、悟净就不是人?”
那大圣一闻得说他两个是人,止不住伤情凄惨,对唐僧道声:“苦啊!你那时节,出了长安,有刘伯钦送你上路。到两界山,救我出来,投拜你为师。我曾穿古洞,入深林,擒魔捉怪;收八戒,得沙僧,吃尽千辛万苦。今日昧着惺惺使糊涂,只教我回去,这才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罢,罢,罢!但只是多了那‘紧箍儿咒’。”唐僧道:“我再不念了。”行者道:“这个难说。若到那毒魔苦难处不得脱身,八戒、沙僧救不得你,那时节,想起我来,忍不住又念诵起来,就是十万里路,我的头也是疼的;假如再来见你,不如不作此意。”唐僧见他言言语语,越添恼怒,滚鞍下马来,叫沙僧包袱内取出纸笔,即于涧下取水,石上磨墨,写了一纸贬书,递于行者道:“猴头!执此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与你相见,我就堕了阿鼻地狱!”行者连忙接了贬书道:“师父,不消发誓,老孙去罢。”他将书摺了,留在袖中,却又软款唐僧道:“师父,我也是跟你一场,又蒙菩萨指教,今日半途而废,不曾成得功果,你请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唐僧转回身不睬,口里唧唧哝哝的道:“我是个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礼!”大圣见他不睬,又使个身外法,把脑后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气,叫:“变!”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那长老左右躲不脱,好道也受了一拜。
大圣跳起来,把身一抖,收上毫毛,却又吩咐沙僧道:“贤弟,你是个好人,却只要留心防着八戒言语,途中更要仔细。倘一时有妖精拿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西方毛怪,闻我的手段,不敢伤我师父。”唐僧道:“我是个好和尚,不题你这歹人的名字,你回去罢。”那大圣见长老三番两复,不肯转意回心,没奈何才去。你看他——
噙泪叩头辞长老,含悲留意嘱沙僧。一头拭迸坡前草,两脚蹬翻地上藤。
上天下地如轮转,跨海飞山第一能。顷刻之间不见影,霎时疾返旧途程。
你看他忍气别了师父,纵筋斗云,径回花果山水帘洞去了。独自个凄凄惨惨,忽闻得水声聒耳,大圣在那半空里看时,原来是东洋大海潮发的声响。一见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
(节选自《西游记》第二十七回。作者:吴承恩)
12.回忆前面的情节,说说“尸魔三戏唐三藏”的三次变化。
13.《西游记》中这种反复“三”次的情节很多,请你再写出两个。
14.读文中的两处画线句,孙悟空的言行是否前后矛盾?说说你的看法。
15.通过阅读《西游记》原著,你对“三打白骨精”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有了哪些不同于以往的发现?(80字左右)
三、专题学习活动
16.学习了本节课后,某班决定举行一次以“走进西游”为主题的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西游故事】《西游记》中的故事情节肯定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请你说出两个。
① ②
(2)【西游人物】在这部神话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形象,可谓是人物繁多,你最喜欢哪一个 为什么
(3)【西游歇后语】关于《西游记》的歇后语,你积累了多少 请写出两条。
(4)【西游新闻】在“走进西游”的活动中,李弘同学搜集了一则新闻,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字。
湖北日报(2024-01-11) 2024年是绍剧一代宗师、“南派猴王”六龄童诞辰100周年。为了纪念这位“章式猴戏”开创者,其子著名表演艺术家六小龄童出版新书《金猴宗师:我的猴王父亲六龄童》,展现六龄童与戏曲交织的一生。向读者传递六龄童的艺术魅力和人文精神。在新书发布会现场,六小龄童追根溯源,从世界戏曲史到中国戏曲史,进一步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绍剧猴戏,详细讲述了“章氏猴戏”的艰苦发展历程:从第一代猴王曾祖父章廷椿、第二代猴王祖父章益生、第三代猴王父亲六龄童及堂兄七小龄童、小七龄童、小六龄童,直到他自己,一代又一代将猴戏传承下来。六小龄童表示,“父辈们对戏曲的痴迷和热爱,对猴戏艺术孜孜以求的精神,深深地根植于我的内心。我深知,只有不断地求新求变,在实践中继承和发扬,才能够让章氏猴戏这个中国戏曲表演艺术中的璀璨之珠熠熠生辉,才能够无愧于‘猴王世家’的美誉与殊荣”。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韩晓玲 通讯员 刘冲 刘峥,有删改)
小作文
17.【写法借鉴】本课语言幽默诙谐,虽然是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并不妨碍作者施展其幽默天才。其中最精彩的一幕是孙悟空变土地庙的一节。如庙的旗竿是万不会竖在后面的,作者偏偏设计大圣的尾巴不好收拾,而变做旗竿竖在后面这一细节,想象奇特,妙趣横生,使人忍俊不禁。
【片段仿写】请你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写一个小细节。(100字左右)
21 小圣施威降大圣参考答案
1.B【解析】A项中“掣”应读chè;C项中“幌”应读huǎnɡ;D项中“鹚”应读cí。
2.C 【解析】A项“园”应为“圆”;B项“宵”应为“霄”;D项“安”应为“按”。
3.(1)尽情 (2)哪边 (3)直接 (4)称说有病
4.“慌”“捏”“藏”“摇”“变”“变做”“飞”“钉住”。
5.C 【解析】孙悟空因寻得水帘洞,被众猴奉为“美猴王”。
6.(1) lìn 劈
(2)代词或指示代词
(3) 西游记 铁扇公主 灭火焰山的火
(4)火焰山 芭蕉扇
7.(1)绣花针极其细小,用“捏”字十分准确;孙悟空变成麻雀稳稳地停在树梢上,用“钉”字十分形象。
(2)写孙悟空将尾巴变成旗杆,为后面写二郎神很快发现他埋下伏笔。
(3)示例:①写孙悟空变做一条鱼,二郎神变做一只鱼鹰,两人都自以为没有破绽,而其实在对手眼里,都变得不伦不类,两人的心理活动如出一辙。两相对照,充满趣味。②写孙悟空变成庙宇,很快被二郎神识破,表现二郎神和孙悟空斗智的心理过程,风趣幽默。
(4)孙悟空嫌弼马温的官职太小,大闹天宫,反下天庭,并自封齐天大圣。玉帝派托塔李天王领天兵天将前去擒拿孙悟空。巨灵神首先去挑战,被孙悟空打败。接着,哪吒三太子又带兵前去,仍然被孙悟空打败。观音菩萨赴蟠桃大会,得知情形,派二郎神擒拿孙悟空。
(5)小圣—— 雀鹰 ——大海鹤—— 鱼鹰——灰鹤 —— 原形
↓ ↓ ↓ ↓ ↓
大圣—— 麻雀 ——大鹚老 ——鱼 — 水蛇 ——花鸨
(6)示例1:大圣被追得一天无路,入地无门,变了个土地庙的情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大圣的尾巴变作一根旗杆,让人忍俊不禁,我觉得这是文章中最精彩的情节。示例2:大圣变作二郞神的情节写出了猴性的戏谑,在紧张的斗法过程中使故事情节得以舒缓,让人记忆深刻。
(7)示例:我更加喜欢小圣,因为小圣善于观察、勤于动脑、行动迅速、机智善战,不管大圣如何变化,总逃不过小圣的一双慧眼。
8.五行山下
9.桀骜不驯、勇于反抗。
10.示例:如来佛捉孙大圣——易如反掌。
11.示例:此处对猴王与如来斗法的描述,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等多种描写方法,写出了“猴王”的不知深浅。对其心理描写尤为有趣,“猴王”本以为一个筋斗到了天边,怕如来反悔,特意留下记号,却不料竟未能翻出如来的手掌心,悟空的一言一行让人忍俊不禁。
12.美丽女子→老妇人→老公公
13.三调芭蕉扇;唐僧三逐孙悟空;三探无底洞;大战红孩儿
14.不矛盾。前一句是孙悟空不想师父发誓所以“连忙接了贬书”,后一句是他要走了嘱咐沙僧,两句都体现了孙悟空对师父的不舍和师父撵他走的无奈。
15.示例一:唐僧被白骨精幻化的人形所迷惑,赶走孙悟空,自己最终受害,可见一个人一定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不要固执己见,被假象所迷惑,最终自己受到伤害。
示例二:三打白骨精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坚持正义,像孙悟空那样立场坚定,勇于同邪恶作斗争;不要像唐僧那样不明是非,随意听信他人的话,被外表所迷惑;看一个人,不要只看他的外表,重要的是看他的心灵,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凡事要顾全大局,学会团结合作等。
16.(1)示例:①三借芭蕉扇 ②三打白骨精
(2)示例:我最喜欢沙和尚。因为他为人忠厚老实,忠于职守,但也很机警,不占小便宜、不好色、不好吃懒做;另外他的警惕性也是特别高的。
(3)示例:①二郎神斗孙悟空——你变我也变 ②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③白骨精一计未成——又生一计 ④孙悟空变土地庙——露了尾巴(任选两条即可)
(4)示例:“孙悟空”出版《金猴宗师》传承和发扬章氏猴戏。
17.示例:小军的脸上长了一些“青春痘”,他暗自躲到房间里,对着镜子大肆“屠杀”痘兵痘将。我说:“你很独裁啊,人家痘痘也有生存的权利嘛!”他摆出一副不屑的神情说:“你懂啥,这些该死的痘子已经侵占了我脸上大部分疆土了,再不干掉它们,我的生存权利也要受到严重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