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
月 光 曲
教学
环节
CONTENTS
01
02
03
04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赏读课文,感受贝多芬即兴创作
赏读课文,总结实写、虚写
拓展延伸,快乐作业
贝多芬 (1770—1827)德国著名音乐家。他一生创作了许多不朽的作品,主要有交响曲九部、钢琴奏鸣曲三十二首,著名的有:《命运》《英雄》《田园》等交响曲及钢琴奏鸣曲《月光曲》等。
资 料 链 接
听写游戏
浪花一朵朵
披上银纱
格外清幽
波光粼粼
洒遍银光
越升越高
穿过微云
自由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 1 ):讲《月光曲》是贝多芬谱写的。
第二部分(2-10):详细记述了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整个过程。
整 体 感 知
谈成就,引出下文创作《月光曲》的传说。
学习第一部分
两百多年前,德国有个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谱写了许多著名的乐曲。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叫《月光曲》,传说是这样谱成的。
课 文 解 读
许多著名的乐曲
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学习第二部分
故事是怎么发生的?
故事的起因。
· · · ·
“断断续续”说明了什么?
(2)琴弹得很不熟练
(1)这首曲子难度大
是谁在弹他的曲子?
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哪!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哇!”一个男的说:“是呀,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渴
望
遗
憾
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哇!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听到琴声,盲姑娘的心情是怎样的?
盲姑娘的话说明她对音乐有很强的理解力,不仅爱音乐,而且懂音乐。
作用:写出月光下茅屋里的美好景象,烘托了茅屋中温馨而浪漫的氛围。
这两句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比喻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环境描写
根据上面的文字描述,给下面图片排序。
( 3 ) ( 1 ) ( 2 )
第一幅: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
音乐:舒缓轻柔
这段话是皮鞋匠的联想,皮鞋匠听着贝多芬的琴声,联想到海上明月升起的奇丽画面。
第二幅: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音乐:气势逐渐增强,曲调出现波折。
音乐:高昂激越,节奏越来越快。
第三幅: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在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过程中,兄妹俩各有什么反应?
皮鞋匠: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盲姑娘: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贝多芬的琴声带给了兄妹俩无穷无尽的想象。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贝多芬又是怎样?
兄妹俩完全沉浸在美妙的琴声之中。
飞奔回客栈
月光
琴声
月亮
初升
微云遮月
风起
浪涌
01
拓 展 延 伸
写月的古诗
CONTENTS
01
02
03
04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课外搜集贝多芬的其他作品并欣赏。
课 外 作 业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