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18 13:48: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教学目标:
1.掌握日本侵华的原因、经过,了解日军侵华罪行;
2.掌握中华民族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的基本史实,掌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体会中国共产党在其中所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日本侵华的原因及日军侵华的罪行。
难点:掌握中华民族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的基本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材料一:日本教科书中的日本士兵与中国百姓
在2012年“中日青年友好交流年活动”中,一位日本中学生向中国学生展示出日本历史教科书中关于1937年12月日本军人在中国南京背中国老大娘回家的照片!
材料二:中国教科书中的日本士兵
日本士兵正在肆意的屠杀中国人,面带微笑,毫无人性。
新课讲授:
一、日本侵华的原因
【教师活动】展示史料,请同学们结合史料和课本内容,概括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原因。
材料一:按明治大帝遗策,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等,皆已实现,惟第三期占领满蒙,以便征服中国领土尚未实现。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密奏
材料二: “帝国内部现正痛切体验:生产力之不足,生产设备之不足,原料之不足及蓄积资本之不足。凡此均需开始新的战争,俾有所补充;而国内不稳势力之高涨,罢工之狂澜,亦需发动内外举国之战争,以期平靖”
——摘自三十年代日本的一秘密文件
材料三: “外寇不足虑,内匪实为心腹之患,如不肃清内匪,则决不能御外侮。”
——蒋介石对国民党将领的训话
材料四: 1929年欧洲各国忙于应付国内危机,无暇东顾,“九一八”事变前,日本与英美达成秘密谅解,英国支持日本的行动,美国表示“不闻满洲事变”。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原因:(1)侵华是日本既定国策;(2)转嫁经济危机;(3)国际局势:国际社会绥靖政策;(4)国共内战;(5)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困境;
战争准备充分。
二、日本侵华的经过及中国人民的抗战
1.【教师活动】观看视频,了解日本侵华的过程,掌握中华民族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的基本史实,体会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
展示,请同学们结合史料和课本,找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和过程。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意义。
教师总结: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
【教师活动】面对侵略,除中共外中国社会各界的反应。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国民政府:“不抵抗、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寄希望国联出面调停。
东北军民:组织抗日义勇军,东北人民革命军
民 众:①工人罢工、募捐;爱国工商业者抵制日货; ②爱国学生掀起“一二·九”运动。(宣传了…救国主张,促进了…新觉醒,…高潮。)
国民党爱国官兵:①十九路军凇沪抗战;
②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教师展示答案。
3.【教师活动】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都加入到抗日救亡的革命洪流中。试概括这场抗日救亡运动的特点。
三、日军的侵华暴行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结合课本,找出:日军侵华的一系列暴行的史实。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政治上:实行“以华制华”方针,在占领区扶植傀儡政权(汪精卫)。
(2)经济上:①对占领区:“以战养战”,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实行“粮食统制”,强行“征购”和“配给”;强迫青壮年做苦力。 ②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三光”政策;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对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
(3)军事上:践踏国际公法,实施细菌战,残杀中国军民。
(4)推行“慰安妇”制度。
(5)文化上:奴化教育,愚民同化。
教师展示答案。
课后总结
1931年日本侵略者制造九一八事变,开始了局部侵华战争,由于蒋介石国民政府的妥协退让,日军步步紧逼,侵略不断深入,中国人民奋起抗争。1936 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枢纽。1937 年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屠杀、轰炸、细菌战,无恶不作,9月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全国人民同仇敌忾,开始全面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
板书设计
一、日本侵华的原因
二、日本侵华的经过及中国人民的抗战
三、日军的侵华暴行
课后作业
1.国民党要员郝柏村回忆说:“以武力营救蒋委员长的军事行动,幸赖蒋夫人大智、大仁、大勇的人格,使蒋委员长平安脱险,并停止了中国人打中国人的十年内战。”他描述的事件是( A )
A.西安事变 B.北伐战争
C.七七事变 D.九一八事变
2.“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这段文字反映了( B )
A.东北三省的完全沦陷 B.南京大屠杀惨案
C.抗日将士血染卢沟桥 D.重庆大轰炸惨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