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课后检测(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课后检测(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18 13:59: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一、选择题
1.有学者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指出,布尔什维克党当时是把国内战争的需要和坚决消除私人所有制、实现社会主义制度和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联系在一起的。这一观点(  )
A.认为布尔什维克党当时的做法并不符合实际
B.否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战时应急措施
C.不利于客观认识“新经济政策”推行的历史背景
D.有助于解释战争结束后继续执行这种政策的原因
2.阅读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示意图,对其理解正确的(  )
A.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经济改革都曾取得一定成效
B.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突破了斯大林经济模式
C.苏联的经济改革使得GDP增长率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D.只有戈尔巴乔夫改革使得苏联的经济出现负增长率
3.勃列日涅夫改革推行新经济体制,在某些方面比赫鲁晓夫改革更加深入,这表现在(  )
A.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
B.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
C.突破了斯大林体制的框架
D.一定程度上运用价值规律调节生产
4.勃列日涅夫的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包括减少中央下达给企业的计划经济指标、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等,这些改革(  )
A.突破了斯大林时期的框架
B.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苏联模式
C.改变了此前苏联改革的方向
D.实际不利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5.在俄国十月革命期间,布尔什维克党最初主张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一切土地国有化;十月革命后颁布《土地法令》,又调整为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并将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这一调整(  )
A.宣告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B.瓦解了临时政府的阶级基础
C.推动了民主革命的深入
D.旨在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6.“布尔什维主义和布尔什维克党的产生,标志着与西欧社会民主党根本不同的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出现。”“新型”主要是指其(  )
A.以实现无产阶级专政为目标
B.以暴力革命为斗争手段
C.积极推动国际工人运动发展
D.以列宁为首的坚强领导
7.社会主义运动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理想到现实的历程。其中,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标志事件是(  )
A.《共产党宣言》发表
B.巴黎公社诞生
C.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D.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8.在1917年的《四月提纲》里,列宁设想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阶段,不赞成立即推翻临时政府,从而提出了和平发展方针。列宁提出这一设想的主要依据是(  )
A.存在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B.俄国沙皇已经宣布退位
C.第一次世界大战尚未结束
D.两个政权实现和睦相处
9.1935年8月,苏联某煤矿采煤工斯达汉诺夫与上级指派的两名助手分工合作,使用普通风镐,创造了当时采煤量的世界纪录,矿场给予他按采煤数量计算的工资奖励,而不是通常的计时工资。此后全苏掀起“斯达汉诺夫运动”,领取计件工资的工人比例上升到90%左右。从中可以认识到(  )
A.企业生产管理合理化至关重要
B.先进技术的应用创造生产奇迹
C.劳动竞赛支撑经济的不断发展
D.市场经济助力生产积极性提高
10.苏联经济学家普列奥布斯基认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工业化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在俄国这样一个生产力水平低下,小生产者占优势的国家里,“社会主义原始积累”的资金不能依靠掠夺殖民地,只能把小生产者当作“殖民地”。为此,苏俄(联)政府实行(  )
A.余粮征集制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 D.“新经济体制”
11.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大批来到苏联寻找工作机会的技术工人和工程人员们发现,此时的苏联“人们饭食上出现了土豆烧牛肉,所有的报纸和贸易指南上广告已是琳琅满目”。这一描述(  )
A.说明工业化的环境日益优化
B.体现了斯大林体制的确立
C.反映苏联探索经济建设新路
D.与当时欧洲形成鲜明对照
12.苏俄在实施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状况:“自制造火车头至开公众浴室,自供应面包至蘑菇,企图全部由国家主持。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该政策属于(  )
A.苏联模式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列宁而言,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只是一次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25年,苏联恢复国民经济后,进入了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即从1926年到1940年。这个时期,苏联一方面加强无产阶级专政,另一方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摘编自史仲文、胡晓林《世界全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实现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开创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表现和特点。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一、选择题
1.有学者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指出,布尔什维克党当时是把国内战争的需要和坚决消除私人所有制、实现社会主义制度和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联系在一起的。这一观点(  )
A.认为布尔什维克党当时的做法并不符合实际
B.否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战时应急措施
C.不利于客观认识“新经济政策”推行的历史背景
D.有助于解释战争结束后继续执行这种政策的原因
【答案】D
2.阅读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示意图,对其理解正确的(  )
A.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经济改革都曾取得一定成效
B.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突破了斯大林经济模式
C.苏联的经济改革使得GDP增长率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D.只有戈尔巴乔夫改革使得苏联的经济出现负增长率
【答案】A
3.勃列日涅夫改革推行新经济体制,在某些方面比赫鲁晓夫改革更加深入,这表现在(  )
A.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
B.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
C.突破了斯大林体制的框架
D.一定程度上运用价值规律调节生产
【答案】D
4.勃列日涅夫的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包括减少中央下达给企业的计划经济指标、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等,这些改革(  )
A.突破了斯大林时期的框架
B.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苏联模式
C.改变了此前苏联改革的方向
D.实际不利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答案】B
5.在俄国十月革命期间,布尔什维克党最初主张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一切土地国有化;十月革命后颁布《土地法令》,又调整为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并将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这一调整(  )
A.宣告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B.瓦解了临时政府的阶级基础
C.推动了民主革命的深入
D.旨在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答案】D
6.“布尔什维主义和布尔什维克党的产生,标志着与西欧社会民主党根本不同的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出现。”“新型”主要是指其(  )
A.以实现无产阶级专政为目标
B.以暴力革命为斗争手段
C.积极推动国际工人运动发展
D.以列宁为首的坚强领导
【答案】A
7.社会主义运动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理想到现实的历程。其中,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标志事件是(  )
A.《共产党宣言》发表
B.巴黎公社诞生
C.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D.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答案】D
8.在1917年的《四月提纲》里,列宁设想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阶段,不赞成立即推翻临时政府,从而提出了和平发展方针。列宁提出这一设想的主要依据是(  )
A.存在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B.俄国沙皇已经宣布退位
C.第一次世界大战尚未结束
D.两个政权实现和睦相处
【答案】A
9.1935年8月,苏联某煤矿采煤工斯达汉诺夫与上级指派的两名助手分工合作,使用普通风镐,创造了当时采煤量的世界纪录,矿场给予他按采煤数量计算的工资奖励,而不是通常的计时工资。此后全苏掀起“斯达汉诺夫运动”,领取计件工资的工人比例上升到90%左右。从中可以认识到(  )
A.企业生产管理合理化至关重要
B.先进技术的应用创造生产奇迹
C.劳动竞赛支撑经济的不断发展
D.市场经济助力生产积极性提高
【答案】A
10.苏联经济学家普列奥布斯基认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工业化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在俄国这样一个生产力水平低下,小生产者占优势的国家里,“社会主义原始积累”的资金不能依靠掠夺殖民地,只能把小生产者当作“殖民地”。为此,苏俄(联)政府实行(  )
A.余粮征集制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 D.“新经济体制”
【答案】C
11.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大批来到苏联寻找工作机会的技术工人和工程人员们发现,此时的苏联“人们饭食上出现了土豆烧牛肉,所有的报纸和贸易指南上广告已是琳琅满目”。这一描述(  )
A.说明工业化的环境日益优化
B.体现了斯大林体制的确立
C.反映苏联探索经济建设新路
D.与当时欧洲形成鲜明对照
【答案】C
12.苏俄在实施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状况:“自制造火车头至开公众浴室,自供应面包至蘑菇,企图全部由国家主持。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该政策属于(  )
A.苏联模式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答案】D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列宁而言,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只是一次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25年,苏联恢复国民经济后,进入了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即从1926年到1940年。这个时期,苏联一方面加强无产阶级专政,另一方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摘编自史仲文、胡晓林《世界全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实现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开创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表现和特点。
【答案】(1)“新”的表现:适当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经济。
(2)表现: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集体化。
特点:经济方面——所有制形式为单一公有制,管理体制为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体制;政治方面——权力高度集中。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