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酸碱的腐蚀性;
2、初步学会稀释常见的酸碱溶液;
3、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4、会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具体的问题情景,使学生在具体的问题中学习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解决具体的问题,使学生懂得化学与日常生活、生产联系比较紧密体会到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2、通过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基础知识大部分已掌握,但思维能力不强,知识灵活运用能力较差。他们还没有形成知识体系,缺乏知识的整合能力及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根据学生这一特点,复习时抓住重点,以点带面。低起点,高落点。从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出发,注重知识与生活、生产的联系,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学会灵活地运用知识,使学生的知识在回顾、类推、比较、归纳中得到升华。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学会由特殊到一般,再有一般到特殊的思维方式。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常见酸碱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1、正确书写酸碱的化学方程式。
2、对酸碱知识归纳、拓展及应用能力。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null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都欣赏过青花瓷,那么化学版的青花瓷你们欣赏过吗?
师:播放视频:《青花瓷》化学版
生:欣赏歌曲,并思考歌词中包含哪些关于酸和碱的
师: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请一名学生读一下:
生:《酸和碱》的课程标准及2015考试说明要求:
1、知道常见酸碱的性质、特性和用途,认识酸碱的腐蚀性;
2、初步了解稀释浓硫酸的方法;3、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4、会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度。
师:下面各小组结合教材和歌词完成各组任务,并将成果汇报给大家,各小组任务如下:
1小组:常见的酸的物理性质和特性,常见的碱的物理性质和特性
2小组:常见的酸的用途,常见的碱的用途
3小组:书写歌词及教材中关于酸的化学方程式并归纳酸的化学性质
4小组:书写歌词及教材中关于碱的化学方程式并归纳碱的化学性质
5小组:酸碱度的知识
生:各组完成各自任务。时间五分钟
师:时间到,下面进入“我的课堂,我做主”环节,请出本节课的嘉宾主持刘博熙同学,大家欢迎。
主持人:下面由我带领大家一起复习。
二合作探究
1组:常见酸、碱的物理性质
主持人:回忆酸和碱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生:第一小组完成
浓硫酸浓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颜色状态俗称
气味溶解性
颜色状态
密度溶解热量变化
溶解时热量变化
打开瓶口的现象是否潮解
溶解热量变化
师:浓硫酸的特性是什么,如何稀释呢?
生:用青花瓷歌词唱着答。
师:出示一块被腐蚀的布,让生观察,并引出浓硫酸接触到皮肤时如何处理
生:说出处理方法
师:食品中常用的干燥剂是什么,为什么不用浓硫酸和氢氧化钠
生:说出是生石灰,并且说出不用浓硫酸和氢氧化钠的理由
2组:酸的用途,碱的用途
主持人:酸和碱具有哪些用途
生:第二小组回答:
利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3组;酸的化学性质
主持人:酸的化学性质有哪些,具有相似性质原因?
生:(第三小组回答)书写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归纳酸的化学性质
酸的化学性质:1、酸与指示剂,使紫色石蕊变红,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
2、酸+金属===盐和水
3、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4、酸+碱======盐+水
5、酸+盐===心酸
师:在酸的化学性质中我们应注意的地方有哪些?
4组:碱的化学性质
主持人:碱的化学性质有哪些,具有相似性质原因?
生:(第四小组回答)书写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归纳碱的化学性质
碱的化学性质:1、碱溶液与指示剂,使紫色石蕊变蓝,使无色酚酞变红
2、碱溶液+非金属氧化物==盐+水
3、碱+酸==盐+水
4、碱溶液+盐溶液==新碱+新盐
5组:酸碱度和酸碱性
主持人:酸碱性和酸碱度有何不同 怎样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度
生(第五小组)回答二者区别及如何使用PH试纸
师:使用PH试纸时,注意事项是什么?
酸碱盐间反应需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呢
中和反应的实质、定义、应用是什么
主持人:下面就请老师检验一下我们的掌握情况。
师:感谢主持人的精彩主持,下面,我就来检验一下大家的情况
三学以致用
师:实验室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它们可能是稀盐酸、澄清石灰水,请你设计实验将它们区别开来?并贴上标签
各小组:选择不同试剂,设计出不同方法
方法操作过程现象与结论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师生:评价出获胜小组,并进行现场颁奖,及获奖小组进行获奖感言。
四归纳小结
师生共同归纳并总结,学生谈本节课收获。
师:布置课后作业
全体师生在化学版《青花瓷》歌曲中结束本节课学习。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