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 第3单元 课型 精读课文 课时 第1课时 主备人
课题 《纸的发明》
目标 确定 依据 课标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教师切忌用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遵循这一理念,我充分利用本课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读懂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 《纸的发明》作为一篇介绍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课文,其在教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篇课文首先简要回顾了文字载体的发展历程,从龟甲、兽骨、青铜器到竹简、丝帛,再到纸的发明,呈现了一个清晰的时间线索。文章重点讲述了纸的发明过程,特别是对东汉时期蔡伦造纸术的描述,详细介绍了其改进方法和对纸质量提高的重要性。教材不仅注重知识的传递,更通过纸的发明这一案例,向学生展示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以及他们对世界文明的贡献。这样的教材内容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和科技观,激发他们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学情分析 针对三年级学生的特点,他们在学习《纸的发明》这篇课文时,既充满了好奇心,也面临着一定的学习挑战。首先,他们正处于知识积累和能力提升的关键时期,对于新事物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这篇课文所讲述的纸的发明过程,正好符合他们的认知特点,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其次,三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正在逐步发展,他们在理解课文内容时,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
1.会认“创、存”等9个生字,读准“累、切、便、鲜”4个多音字,会写“伟、录”等12个字,正确读写“造纸术、伟大”等15个词语。 ★★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概括自然段大意。 ★★★
3.能根据要求和提示,提取关键信息,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 ★★★★★
核心知识 核心能力
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概括自然段大意。
难点:能根据要求和提示,提取关键信息,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
核心问题 能根据要求和提示,提取关键信息,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
微能力点 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
活动准备 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收集材料;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习任务 学生活动 教师组织 学习评价
一、导入 生答: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 生答:学生分享自己找到的资料。 1.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你知道四大发明指的是什么吗? 2.互动交流。 3.板书课文题目。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纸的发明》。你知道一些关于纸的知识吗? 4.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通过询问学生关于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不仅让学生回顾了已有的知识,还激发了他们探索未知的欲望。接着,通过互动交流,学生们对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并可能在交流中产生新的理解和思考。然后,板书课文题目《纸的发明》并引导学生分享关于纸的知识,不仅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本节课的主题,还促进了学生间的信息共享和思维碰撞。整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是知识的接收者,更是知识的探索者和传播者,这种学习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研读文本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认读生字词,齐读词语,再男女生分读。 3.(1)生答:在蔡伦没有改进造纸术之前,人们记录文字很不方便。到了西汉时期,人们造出了(麻纸),但是这种纸比较粗糙,不便书写。到了东汉时期,蔡伦制成了既(轻便)又(好用)的纸,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 (2)学生小声朗读课文。 (3)小组交流,梳理课文。 (4)学生借助图表说一说造纸术发明的过程。 研读课文,感受演变 1.学生默读课文,自助梳理课文。 2.(1)学生默读课文,圈画出相关内容。 (2)学生快速读课文,找出这些记录文字的物体的优点或者不足。 (3)学生理解并识记重点字词。 学生根据课文完成表格。 3.学生借助表格,说说汉字书写载体的演变过程,同桌交流。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请大家大声地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通、读顺,碰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字词。(课件出示字词) 创 存 普 制 蔡 伦 累 切 便 鲜 欧 洲 社 造纸术 伟大 记录 保存 大约 吸收 经验 原料 满足 朝鲜 半岛 日本 阿拉伯 欧洲 社会 多种形式检查:指名读,齐读,男女生轮流读。 (2)正音:创(chuànɡ)、存 (cún)。 (3)结合语境识记多音字“累、切、鲜”。 3.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填一填。 课件出示: 在蔡伦没有改进造纸术之前,人们记录文字很不方便。到了西汉时期,人们造出了( ),但是这种纸比较粗糙,不便书写。到了东汉时期,蔡伦制成了既( )又( )的纸,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 (2)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照样子填写图表。(课件出示图表) (3)小组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梳理。 (4)借助图表说一说造纸术发明的过程。 研读课文,感受演变 默读课文,自主梳理。(课件出示学习单) 2.填写学习单,交流学习单。 (1)默读课文,圈画出记录文字的物体。 (2)快速读课文,找出这些记录文字的物体的优点或者不足。 (3)相机理解重点字词。 ①“甲骨文”。(课件出示甲骨文图片)古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就是“甲骨文”。 ②理解“铸刻”。“铸”是把金属熔化后倒进模具里,冷却凝固后制成器物。 ③“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问大。 ④字源识记“帛”。“帛”由“白”和“巾”组成,表示白色的绢或绸。(希沃白板蒙层、动画功能) 课件出示: 帛,甲骨文“”=“”(白,无色)+“”(巾,绸布),表示白色的绸布,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 (4)汇报交流,完成表格。(课件出示完成后的表格) 3.整体回顾。 (1)借助表格,说说汉字书写载体的演变过程。 (2)同桌交流。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这个教学环节的好处在于,通过明确的自读要求,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初步的阅读活动。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和理解。同时,要求读通、读顺,碰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不仅锻炼了学生的阅读技能,还培养了他们面对困难时的耐心和坚持,为后续的深入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种自主阅读的方式也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主动性。 2.这个教学环节的好处在于通过多形式的字词检查活动,有效巩固了学生的字词基础。通过指名读、齐读、男女生轮流读等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还加深了他们对字词的记忆和理解。特别是结合语境识记多音字“累、切、鲜”,帮助学生理解了这些字在不同语境下的读音和用法,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字词运用能力。这种字词检查方式不仅实用,而且有助于构建扎实的语言基础,为学生后续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这个教学环节的好处在于它提供了一个系统的框架来帮助学生整体感知和理解课文内容。通过默读课文并填写课件出示的填空,学生能够迅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要点,明确造纸术的发展脉络。同时,填写图表的活动促进了学生对文章结构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更加有条理地梳理信息。小组交流和引导梳理的环节进一步加深了学生的理解,提高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并且让他们能够通过借助图表清晰地说出造纸术发明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建立对课文内容的全面认识,为后续深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研读课文,感受演变 1.这个教学环节的好处在于它鼓励学生通过默读课文和自主梳理的方式,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通过提供学习单作为指导,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有目标地寻找信息、整理思路,进而深入理解课文。这种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自主梳理的过程也是学生独立思考和形成自己观点的过程,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2.这个教学环节的好处在于它通过填写学习单和交流学习单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深入探究课文内容。首先,通过默读课文并圈画出记录文字的物体,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信息筛选能力。接着,快速读课文找出这些物体的优点或不足,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在相机理解重点字词的过程中,结合图片和动画功能,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字词的含义和演变过程,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效果。最后,汇报交流并完成表格的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还让他们在互动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整个环节的设计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通过表格的直观展示,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从甲骨文到纸张这一历史进程中各种书写载体的特点及其变化,从而形成对汉字书写载体演变历程的整体认知。同桌交流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互相分享和讨论的平台,有助于他们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锻炼了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内化,也提升了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兴趣。
三、总结 教师:随着《纸的发明》这一课的学习接近尾声,我们一起穿越了数千年的文明长河,领略了纸的发明如何为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与知识的传播。纸不仅仅是一张张薄如蝉翼的物质,更是智慧和文化的载体。它见证了人类文明的辉煌,推动了社会科技的进步。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能够对纸的发明有更深刻的理解,并对那些为造纸术作出贡献的先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让我们继续保持对知识的热爱与追求,不断在探索与实践中发现新知,传承与发扬我们的传统文化。 这个教学环节的好处在于它通过深度的课堂总结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帮助学生全面回顾和巩固了《纸的发明》这一课的学习内容。教师不仅强调了纸作为物质形态的重要性和其带来的便利,更进一步指出了纸作为智慧和文化的载体,对人类文明和社会科技进步的深远影响。这样的总结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纸发明历史意义的理解,也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同时,教师鼓励学生保持对知识的热爱与追求,不断在探索与实践中发现新知,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业设计 1.书写生字;2.抄写词语;3.收集关于不同种类的纸的资料并分享。
板书设计 纸的发明 总-分-总
教学反思 《纸的发明》第一课时教后反思 在完成了《纸的发明》第一课时的教学后,我进行了一番深入的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纸的发明历程及其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对古代文明和科技的兴趣。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反思和总结。 首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我力求简洁明了,突出了纸发明的关键节点和重要意义。通过讲述纸的发明过程,让学生了解到纸的起源、发展以及对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作用。然而,我也意识到在内容呈现上可能过于简略,未能充分展现纸发明的历史细节和科技价值。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细节的挖掘和呈现,以更加丰富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如讲解、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以多样化的方式展示纸的发明过程。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在讲解过程中,我可能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和分享,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此外,我还注意到课堂氛围的营造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影响。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通过互动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营造了一个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然而,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够积极,可能是因为我对他们的关注不够或者课堂氛围的营造还不够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通过更加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最后,我也意识到自身在教学中的不足。例如,在讲述纸的发明过程时,我可能对某些历史细节不够了解,导致讲解不够准确或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自身的专业素养提升,加强对相关历史和文化知识的学习和了解,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综上所述,《纸的发明》第一课时的教学让我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我将认真总结反思这些经验和教训,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水平,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