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19课 辛亥革命
【课标要求】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2.理解辛亥革命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和历史局限性。
民主风雷醒神州
本课线索
民主曙光乍现 ——辛亥革命的背景
民主宪政梦行 —— 辛亥革命的过程
民主理念传扬 —— 辛亥革命的影响
“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这是青年革命家邹容在《辛丑条约》签订之后的1903年喊出的振聋发聩的时代强音!当风雨飘摇的大清帝国步履蹒跚在列强蚕食、民怨四起的穷途末路之时,邹容的这一声呐喊犹如一声惊雷滚动在这个已经千疮百孔又危机四伏的帝国的上空,首先惊醒了寻求救国之道的仁人志士,他们奔走呼告,不断唤醒依然沉睡的国人;他们勠力同心,不断冲破帝国专制的桎梏!他们以革命者的满腔热忱演绎了一场民主救国的历史巨剧,掀起了一场推翻封建专制帝国、建立民主共和国家的革命运动。
问题导学:
“武昌起义一举大获成功,很大的一个因素,是革命党人意外地撞上了一个有钱有枪的宝库,喊了一嗓子‘芝麻开门’,门就真的开了。”
19世纪末
1912年3月
1911年10月10日
狭义的辛亥革命
广义的辛亥革命
辛亥年,武昌发生的那点事,是一场意外,意外里的意外。这场意外,毁了一个王朝,像扳道岔一样,把古老的中国,扳到了另一个轨道上。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辛亥革命真的只是意外吗?
历史的发展决不会是无缘无故的,总由当时的客观大趋势所决定,这就是必然性。
民主曙光乍现
——辛亥革命的背景
第一幕
外患:列强侵华,民族危机
内忧:义和团运动,革命党人起义,统治危机
时代背景:甲午战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清政府内外交困
庚子之变后的中国,风云际会,出现了革命、改良、朝廷三方格斗角逐的社会政治格局。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自主阅读教材第一目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思考革命派,改良派(立宪派),朝廷(清政府)是如何挽救此时社会危机的。
内外交困
清政府内外交困,试图通过新政和预备立宪来挽救其统治危机。 (1905-1911)
清政府与立宪派
清末新政有利于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但加剧了社会矛盾。
新政不新
壮大资产阶级
培养新式知识分子,造就成批反封建斗士
北洋新军,清政府掘墓人
含义:清政府迫于压力,在辛亥革命前夕宣布为预备实行君主立宪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亦称“筹备立宪”。
步骤: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11年,清政府组织皇族内阁。
结果:不少立宪派人士认识到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立宪,转而支持革命。
立宪破产
预备立宪有利于政治的近代化,但是一场骗局,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
清末新政是以自下而上的推动和自上而下的改革双向互动的形式出现的。清政府原想借此实现王朝的自我挽救,但新政非但没有延长它的寿命,从某种意义上说还加速了它的灭亡。
革命派
广州黄花岗起义
革命实践: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
组织基础: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兴中会、同盟会)
陈天华(1875-1905)
章炳麟(1869-1936)
邹容
(1885-1905)
“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
“公理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警世钟》
思想纲领: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问题探究:1906年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结合课本109页的学思之窗分析其有哪些进步性和局限性?
进步性: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为辛亥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局限性:没有明确的反帝斗争目标,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三民主义 十六字 纲领 内容 地位 范畴
民 族
民 权
民 生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用革命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统治
推翻封建帝制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核定地价”
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
前 提
补充发展
核 心
三民主义与同盟会纲领
民族革命
政治革命
社会革命
材料一: “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我们推倒满洲政府, 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
局限性:没有提出
明确的反帝要求
材料二:其现在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
局限性:没有从根本
上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
有利条件
思想纲领:三民主义成为革命的指导纲领
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有利时机:保路运动为革命提供了时机
1911年5月9日: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马上又出卖给英、法、德、美4国银行团,英法德美享有筑路、投资优先权,未退还补偿先前投入的民间资本。引发保路运动。清政府急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
卖国损民
10月,武昌起义爆发
9月,四川地区武装起义
5月,各地陆续发起保路运动
四川保路运动爆发后,有人说;“不用掐,不用算,宣统不过二年半。”最不可思议的是,武昌起义发难时,策动革命的指挥者集体缺位(孙中山、宋教仁、黄兴等人都不在武昌),起义完全是革命士兵自行发动,最后却一举告成。按之前的计划,武昌起义本应在10月16日发动,但10月9日,孙武等在汉口租界制造炸弹,不慎爆炸,俄巡捕闻讯赶来,将革命党人的名册等起义文件起获,武昌形势顿时紧张。
偶然性:四川保路运动使湖北防务空虚。
偶然与必然促成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民主宪政梦行
—— 辛亥革命的过程
第二幕
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实际上是一批青年学生,留学生和国内新式学堂的学生,也就是19世纪末年至20世纪初年在中国出现的新型知识分子。这批人与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不同,所受的不只是儒家文化的侵染,也不需要通过科举以谋进身之阶。在他们的思想文化结构里,既增加了近代科学知识,也增加了西方17世纪以来逐渐发展起来的民主主义以及社会主义的成分。
——杨天石《重议辛亥革命的性质与特点》
找出下列时间发生了什么大事?
1894
1905
1911、4
1912、1、1
1911、10、10
1912、2、12
1912、3
1912、4
兴中会
中国同盟会
黄花岗起义
武昌起义
清帝退位
中华民国成立
《临时约法》颁布
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辛亥革命的进程
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
武昌起义后全国十几个省宣布独立
1911年10月12日,湖北军政府,推举旧官僚黎元洪为都督。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当选临时大总统,定都南京,以五色旗为国旗。
红、黄、蓝、白、黑五色分别表示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象征五族共和
民国成立
武昌起义
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
—《清帝逊位诏书》(1912年)
有人说,这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理由彰显了和平让渡(妥协)、民主共和和现代的民族观念,它以最小的代价,和平完成了政权的更迭。
1912.2.12 清帝逊位
清帝退位诏书
末代皇帝溥仪
3岁登基,6岁退位
三权
分立
第一章.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三、四、六章.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
第五章. 国务员(内阁总理)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责任
内阁
第二章.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等自由,有请愿、选举被选举等权利。
自由
平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主权
在民
君权
神授
专制集权
封建
等级
个人
独裁
法治
人治
体现了?
否定了?
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3
内容:①主权在民(从法律上否定了君主专制)②三权分立
③责任内阁制(目的:限制袁世凯专权)
性质: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意义:从法律上否定了君主专制,是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的重要里程碑!
钦定宪法大纲
紧急时,得以诏令限制臣民之自由。
人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从专制走向民主
从人治走向法治
政治领域近代化
①帝国主义扶持
②立宪派、旧官僚的支持
③革命派 的妥协
④袁世凯掌握大量军队
根本原因:
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对清王朝
逼宫退位
对革命派
猛攻、议和
袁世凯取得政权的原因
结果: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
2月13日孙文辞职;
3月袁世凯在北京继任;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复辟帝制
袁世凯的手段
革命结局
民主理念传扬
—— 辛亥革命的影响
第三幕
①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④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②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中华民族思想解放
③促使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变化
政治民主化
经济工业化
思想理性化
生活文明化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材料一: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纤足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 ——据1912年3月5日《时报》刊载的文章《新陈代谢》
剪辫
礼仪
新式婚俗
材料三:辛亥革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从1912年-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有470多家,新增资本达1.3 亿元以上,超过了过去的半个世纪。
——《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集》
材料二: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一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 ——《吴玉章文集》
问题思考:
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虽然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11月11日)
然而不变的是什么?
局限性: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社会性质,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辛亥革命是眼前的胜利,长远的失败。
辛亥革命没有能够走到底,……但是如果设身处地地想一想,难道不觉得“毕其功于一役”的标准实在强人所难,难到近乎苛求前人。……评价辛亥革命,主要看其结果,革命是否推动了国家与社会的进步。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民国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16年(上),第2和 26页
纪念辛亥革命,要看“三个一百年”。这三个一百年就是:辛亥革命之前的一百年,辛亥以来的一百年,以及放眼今后的一百年。
——章开沅 《百年锐于千载——辛亥革命百年反思》 ,2011年7月16日,历史文化讲座演讲稿
结 语
辛亥革命只是“先成一圆满之段落”……我们不能要求它在短时期内完成所有中国革命应该完成的任务。段落不是文章,孙中山和他的同志们一生都在写一篇大文章。
——杨天石《帝制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