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教学课件)(共50张PPT)——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教学课件)(共50张PPT)——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18 17:38: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0张PPT)
中国近代史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840年
1919年
1949年
鸦片战争
五四运动
新中国成立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近代史的起止时间和重要标志事件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清朝形势图(1820年)
1300万
960万
现代中国版图
割地赔款始于此,百年屈辱源于此

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西方:资本主义时代到来
中国: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世界
中国
封建专制
资本主义
工业革命
船坚炮利
殖民扩张
小农经济
装备废弛
闭关自守
政 治
经 济
军 事
外 交
世界 中国
政治
经济
军事
外交
综合
封建君主专制
资本主义国家
落后的小农经济
工业革命、机器大生产
冷兵器为主
热兵器
闭关自守
殖民扩张
封建末期,危机四伏
资本主义迅速崛起
先进的工业文明
落后的农耕文明
VS
1840年前后的中国和世界形势图
世界
中国
资本主义
封建社会
工业革命
工业生产
科技落后、小农经济、
殖民扩张、
矛头指向中国
闭关锁国、清政府浑然不觉
文本探究:思考中国在当时国际格局中的处境。

两次鸦片战争
19世纪中期的英国
工业革命后,英国生产出大量商品,市场供需的矛盾(供>需)
中国地广人多
二、两次鸦片战争
1、第一次鸦片战争
【思考】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经济发生什么变化?
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殖民扩张、寻找海外市场
呢绒、布匹
茶叶、生丝等
(很难卖出去 )
(很畅销)
贸易结果:
许多白银流入中国
英国
中国
(出超)
正常贸易
鸦片贸易
英国无法获利
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数量
掠夺白银:约4亿两(1800 —— 1840年)
鸦片烟馆里的烟民
吸食鸦片的烟具
1. 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
2. 官员、士兵吸食鸦片,严重摧残了他们的体质,更导致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削弱
材料二:(鸦片)槁人形骸,蛊人心志,丧人身家,实生命以来未有之大患,其祸烈于洪水猛兽。 —— 魏源
(白银外流)
(摧残身心)
材料一:官员、乡绅、妇女、兵丁……纷纷成为鸦片吸食者。据统计,鸦 片战争的前十年,中国抽鸦片的有1200万人之多。
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危害?
虎门销烟
1839年6月3日至25日
广东虎门海滩
林则徐到广州后,派人明察暗访,缉拿烟贩,收缴鸦片
时间
地点
意义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将鸦片倒入盐水池中,浸泡半日,再投入石灰,石灰遇水沸腾,使鸦片溶解,然后再不停地搅拌,使鸦片完全溶解,最后开闸流入海中。
自足自给型
自然经济
扩张型
资本主义经济
中国
英国
出超=贸易顺差(出口货物总值>进口货物总值)
入超=贸易逆差(出口货物总值<进口货物总值)
(1)原因:①根本原因:英企图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②直接原因:为扭转贸易逆差
③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
问题探究:
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过激行为引起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1841年初,英强占香港岛
香港岛
新界
九龙半岛
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
第三阶段
1841.8~1842.8
第一阶段
1840.6~1840.12
第二阶段
1840.12~1841.8
占香港岛
(2)过程:
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
第三阶段
1841.8~1842.8
第一阶段
1840.6~1840.12
第二阶段
1840.12~1841.8
道光帝下诏对英作战
进攻虎门炮台
占领广州四方炮台
1841年初,英强占香港岛
攻虎门
占四方炮台
关天培
战死虎门
三元里抗英:1841年5月30日,广州三元里一带民众自发武装起来进行抗英斗争。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
占香港岛
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
第一阶段
1840.6~1840.12
第二阶段
1840.12~1841.8
第三阶段
1841.8~1842.8
到达南京下关江面
攻占厦门、定海、宁波
攻占厦门、定海、宁波
进犯吴淞
进犯吴淞
攻占镇江
攻占镇江
清政府屈服,签订《南京条约》
陈化成
血战牺牲
到达南京
下关江面
清政府失败的原因?
英国兵力:约2万人
清朝封建专制制度腐败
统治者昏庸愚昧,对内敌视人民,对外妥协投降
英国综合国力强大,清朝经济落后,武器落后
清军使用的竹制火铳
英军使用的枪支
射程:100米
射速:1-2发/分钟
射程:300米
射速:3-4发/分钟
清朝兵力:约10万人
(根本原因)
(客观原因)
时间:1842年8月29日
地点:英舰皋华丽号
《南京条约》文本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现场
《南京条约》签订双方:中国和英国
条约名称 主要内容 影响
1842年
1843年
1844年
中英《南京条约》
割让香港岛
赔款2100万银元
接受协定关税
开放五口通商
中英《虎门条约》
中美《望厦条约》
中法《黄埔条约》
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以及通商口岸传教权等
破坏了中国的司法
主权和贸易主权
便利了资本主义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加重了人民负担
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3)结果:签订第一批不平等条约
2100万银元
清政府全年
财政收入的1/3
1个银元
相当于
1533万两白银
约合
0.73两白银
约合
赔款加重了谁的负担?
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南京条约》的签订
关税主权不完整
议税
主权完整
领土主权不完整
割地
司法主权不完整
领事裁判
战前
自给自足
自然经济
通商
议税
战后
经济上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840年-1949年)
自然经济遭到破坏,被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政治上
半殖民地
国家形式上独立,但受外国列强控制,丧失了部分主权。
半封建
保留封建主义,但一定程度上发展了资本主义
社会主要矛盾开始转变为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
“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而不是全部独立自主权;
也就是形式上有自己的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殖民者控制,是历史的沉沦;
“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制度,又有资本主义的发展;
也就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因素在增长,从一定程度上看是历史的进步。
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
[概念阐释] 
领事裁判权亦称“治外法权”,是指一国公民在侨居国成为民事、刑事诉讼被告时,该国领事具有的按照本国法律,予以审判、定罪的权利。在中国近代,西方列强通过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获得了这项特权,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最惠国待遇是指缔约双方互相享有对方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的条约权利。最惠国待遇一般是相互的,但近代中国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往往只片面规定该缔约国享受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则无对等权利,是片面的。
中美《望厦条约》
美国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亦称“中美望厦条约”、“中美五口贸易章程”。1844年7月3日美国专使顾盛与清两广总督耆英在澳门附近望厦村签订,附有《海关税则》,主要内容有:扩大领事裁判权范围、强化协定关税原则;还规定准许美国人在通商口岸建立教堂、医院,美国军舰可任意到中国沿海各港口“巡查贸易”,同时美国具有12年后修约的权利。
中法《黄埔条约》
法国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亦称“中法黄埔条约”、“中法五口贸易章程”。1844年10月24日法国专使刺萼尼与清两广总督耆英在广州黄埔签订,附有《海关税则》,规定:法国享由协定关税、五口通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准许法国人在通商口岸建造教堂,还逼迫清政府解除了西方宗教的禁令。
《南京条约》十四年后的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英国人本以为“倾全国工厂的生产,也不够供应中国一省的衣料”,而现实却是“和中国开放贸易十年后”,“其消费能力竟不及荷兰的一半”,“甚至落在巴西和土耳其之后。”
——1852年3月《密切尔报告书》
①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②直接原因:英等侵略者要求修约,被清政府拒绝。
③重要原因:未达到鸦片贸易合法化问题。
④借口:“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
2、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
英国商人梦想:“如果每个中国人的衬衣下摆长一英寸,我们的工厂得忙上数十年!” 。
“马神甫事件”
“西林教案”
“亚罗号事件”
导火索(借口)
1856年——1858年
1859年——1860年
《天津条约》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通商口岸,赔款,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权,长江各口岸航行权
《北京条约》
承认《天津条约》,赔款,增加天津为口岸,割九龙司地区给英国
鸦片以“洋药”名义纳税进口,实现了鸦片贸易合法化,
(2)过程和结果:
《天津条约》:
《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清政府被迫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增开南京、汉口等沿海沿江十处为通商口岸;
▲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广州
澳门(萄占)
九龙司
香港(英占)
琼州
淡水
台湾
厦门
福州
定海
上海
镇江
南京
九江
汉口
烟台
北京
营口
黄 海








汕头
天津
宁波
汉口
营口
烟台
镇江
南京
九江
琼州
淡水
台湾
广




汕头
天津
方便干预中国内政
新增口岸多、广、深
内河航运权受到侵犯
上海
宁波
福州
厦门
广州
鸦片战争形势图
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
营口
天津
烟台
镇江
汉口
南京
九江
淡水
台湾
通过两张地图的比较:
说出第二次鸦片战争开放
口岸的特点是什么。
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
长江中下游地区。
2.《北京条约》的签订
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安定门,控制北京城,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
《北京 条约》 ①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
②增开天津为商埠;
③割香港九龙司给英国;
④赔款额大幅度增加。
侵略势力渗透到统治中心附近
香港逐渐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国家和人民的财政负担增重
1858年《瑷珲条约》割占60多万平方千米
1860年《北京条约》被割占
1860年《勘分西北界约记》被割占
影响:中国的领土、主权进一步遭受到破坏,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万平方千米。是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不花费一文钱,不发动一兵一卒,而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了更多的好处。 ——马克思
分类比较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继 续 根本原因和目的
战争性质
扩 大 战争过程 侵略力量
侵略时间
侵略范围
战争危害和影响 开放口岸和割地
主权遭到破坏
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两次鸦片战争比较简表
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都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英国
英法两国,美俄帮凶
两年
四年
主要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
从沿海深入到内地
开五口
割香港岛
增开十一口;英割九龙,俄割100多万平方公里
领土、领海、贸易、司法、关税等
主权进一步丧失,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思考】从条约内容分析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1、客观:英法美等国国综合国力强大。
2、主观: 清王朝腐朽没落。
3、根本:腐朽没落的封建专制主义无法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中国战败原因

开眼看世界
民间
皇帝
“和议之后,都门仍复恬嬉,大有雨过忘雷之意。”
“广州的百姓为能与英人进行更多的贸易而欣喜。”
有识之士(地主阶级抵抗派)
三、开眼看世界
介绍世界各国历史、地理等。
愚昧与抗争并存
封闭、昏庸、固守天朝上国
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1846年,据时人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削减大半,去年棉花客大都折本。”
材料三:这是近代中国最具远见卓识的救国思想之一,开创了近代倡导改革、引进西方器物和思想的新风尚,成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进程中的思想先导和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先声。
——陈晓飞
①政治上: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走向解体,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新的经济形态在中国产生并发展。
③思想观念上: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④对外关系上:清政府由闭关锁国转为被迫开放;由朝贡外交转向近代外交;由盲目自大转为对外妥协,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
⑤鸦片战争总体上促使中国被迫向近代社会转型,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思考:鸦片战争如何导致中国社会剧变?
《海国图志》由魏源在1842年著成,介绍了西方各国地理分布和历史变迁,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但《海国图志》问世后却很少有人问津。
这本书到达日本,从1854年到1856年,短短数年,日本出版的《海国图志》选本就有21个版本,占同一时期日本出版的世界史地著作的一半。更为重要的是,当时日本维新思想家利用《海国图志》提供的世界知识,结合日本实际,提出了维新改革主张,掀开了日本明治维新的序幕。
——《中国巨著帮日本走向维新》
一本书两种境遇
《海国图志》在中日两国的不同遭遇
①在中国:遭冷遇(魏源出家)
②在日本:受热捧(警醒危机)
古老高傲的中国,实现社会和思想的全面转型,是一个缓慢而痛苦的过程
中国何去何从?
1.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之所以不可避免,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中国在军事上和经济上极端落后
B.禁烟运动激化了中英矛盾
C.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急需打开中国市场
D.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解析】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急需打开中国市场,于是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
C
2.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  )
A.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
B.鸦片战争阻止了中国现代化历程
C.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
D.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
【解析】材料信息除了强调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危害外更侧重于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故A项错误;鸦片战争有利于推动中国的近代化,故B项错误;C项内容明显是为侵略者辩护,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可知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故D项正确。
D
3.2019年,一部以打击跨国贩毒集团为主题的电视剧《破冰行动》热播,它体现了当今缉毒警察不畏艰难险阻,坚决打击毒贩的牺牲精神。早在180多年前,虎门也上演了一场“破冰行动”,这一行动的主角是(  )
A.林则徐 B.魏源 C.李鸿章 D.陈化成
【解析】林则徐领导了虎门销烟,打击了列强的鸦片走私行为,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也被称为“中国禁毒第一人”。
A
4.范文澜在《中国近代史》中评论某一事件时,认为该事件“第一次向世界表示中国人纯洁的道德心和反抗侵略的坚决性,一洗多年来被贪污卑劣的官吏所给予中国的耻辱等”。这一历史事件是(  )
A.抗日战争  B.甲午战争
C.虎门销烟 D.洋务运动
【解析】由材料关键信息“第一次”“反侵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鸦片走私带来的政治腐败加剧等问题,林则徐在虎门销烟,向世界表明清政府禁烟的决心,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反侵略活动。
C
5.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这主要是因为(  )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B.长期闭关锁国的政策被打破
C.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解析】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中国历史进程发生重大转变的主要原因,A、B两项均是鸦片战争的影响;D项说法有误。
C
6.1854年6月,清政府与英、美、法等国达成协议,约定由三国各推一人帮办关税事务,从而确立了以洋人为主管理海关的体制,这一体制(  )
A.表明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反映了清政府已经失去民心
C.阻滞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D.有利于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
【解析】1842年《南京条约》协定关税的内容说明中国海关主权已经丧失,故A项错误;题干不能表明清政府是否失去民心,故B项错误;以洋人为主管理海关进一步破坏中国关税自主权,加速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故C项错误;以洋人为主管理海关便利了列强对中国商品输出,有利于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故D项正确。
D
7.恩格斯在评论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指出:“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对俄国有利”的主要原因是(  )
A.割占中国大片土地 B.强迫中国赔款
C.开放通商口岸 D.破坏关税自主
【解析】英法两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而在战争期间沙俄以“调停有功”自居,胁迫清政府割让大片领土。
A
8.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魏源等人掀起了翻译和引进西方知识的热潮,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先驱。他们“开眼看世界”的原因是(  )
A.受到了朝廷向西方学习的指引
B.受到了西方船坚炮利的刺激
C.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需要
D.意识到西方政治文明的先进
【解析】当时清朝朝野中普遍存在浓厚的华夷观念,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可知林则徐、魏源二人受到西方先进技术的冲击,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故C项错误;林则徐、魏源二人均只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故D项错误。
B
9.上海师范大学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  )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反对专制,提倡“致良知”
【解析】把握材料关键词“民族生存”“摆脱危机为目标”“最初觉醒”,A、D两项与民族生存、摆脱危机无关;C项表述错误;B项符合“民族生存”“摆脱危机为目标”,故选B项。
B
10.某一思想家在评论近代中国一部文献时说:“中国士大夫稍有世界地理智识(知识),实自此始。”该文献最有可能是(  )
A.《海国图志》 B.《南京条约》
C.《四洲志》 D.《瀛寰志略》
【解析】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较为详尽较为系统的世界史地著作是《海国图志》。由题干中“……世界地理智识(知识),实自此始”可知该文献为《海国图志》。
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