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第十单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28课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课程标准】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认识 “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大意义。
进入新时代,领
导第四次巨变
(强起来)
开辟现代化建设, 领导第三次巨变
(富起来)
完成民主革命和 社会主义革命,领 导第二次巨变
(站起来)
民主革命先行者, 领导第一次巨变
(醒过来)
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道路
中 华民族复兴之路
中国特色革命 和改造道路
社会主义由
理想变现实
社会主义由
空想变科学
中国特色
建设道路
月13日,周恩来在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提出,愿
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这是中央政府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放 主张。
>20世纪80年代初,针对台湾问题,邓小平提出“一个 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
>1949年3月15日,新华社发表题为《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时评。
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解放台湾”的口号。
一、“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一)伟大构想
( 一 )伟大构想
“一个中国”原则。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香港澳门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两 制
实行“两种制度”。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则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 生活方式不变。两种制度长期并存,共同发展。
>高度自治。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依照宪法规定在港、澳、台设置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台湾还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和平谈判。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一、“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香 國 澜
①前提条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 辉煌成就,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②关键因素:邓小平“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
③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 别行政区基本法》提供了法律依据。
▲中英香港交接仅 ▲中葡澳门交设
1982年,中英就香港问题开启会谈
1984年12月,《中英联合声明》
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香
1987年4月,《中葡联合声明》
199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 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香港、澳门的回归,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向前迈出重要一步。
(二)成功实践
1.香港、澳门回归
◆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的原因是什么
(二)成功实践 2.海峡两岸关系进展 两岸关系大事记:
■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停止炮击金门。
■ 1981年,大陆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政策》。
■ 1987年,台湾当局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终于被打破。
■ 1992年11月,台湾海基会与大陆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
■ 1993年4月,汪辜会谈。
■ 1995年,台湾领导人李登辉访美,在康奈尔大学演讲中宣扬“两个中国”和 “一中一台”。
■ 2001年,台湾领导人陈水扁提出“一边一国”论。
■ 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 2005年4月,胡锦涛邀请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成功开启两岸政党交流。
■ 2008年12月,两岸实现直接“三通”(通邮、通商、通航)。
■ 2015年,两岸领导人习近平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 2016年,台湾民进党领导人蔡英文上台,拒绝承认“九二共识”。
①港澳问题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谈判,而解决台湾问题是在“一国两制”的架构下,两岸平等协商,属 国家内部事务问题。
②国家在港澳驻军,表明中国对港澳恢复行使主权,具有象征意义。
③台湾和祖国大陆同属中国的一部分,台湾可以保留军队,但不应对大陆构成威胁。
1624年,荷兰侵占台湾
1895年, 日中国内政问题 强占台湾 1945年,抗日胜利,台湾主权回归
1949年,内战结束,蒋介石败退台湾
主权问题
16世纪中期,葡窑才贿烙明朝官员,获得
濠镜澳的租住权
1887年,强迫清政府签定《中葡北京条约》
1842年《南京条约》割香港岛
1860年《北京条约》割九龙
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割新界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谈判:
◆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的区别
>2011年,香港地区生产总值较回归前的1996年增长54%,澳
门地区生产总值较2000年翻了两番多,年均增长率达12.5%。 截至2021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名义计算为2.86万亿港元。
1997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为1.37万亿港元。1997年至2021年, 香港本地生产总值年均实质增长2.7%。
截至2023年9月底,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进出口
总值达7187.5亿元。目前,大桥口岸进出口货物收发地 已实现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全覆盖,市场涉及 国家(地区)从2018年的105个增加至230余个。
(三)重大意义
一五计划(1953-1957) 1955年7月第 一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工业总产值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8%,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 速增长,并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 长春第 一 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 一 辆汽车; ● 第 一 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 一 架喷气式飞机; ● 第 一 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 一 机床厂建成投产; 0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二五计划(1958—1962)
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上通过。
● 在“大跃进”背景下,国民经济比例失衡;
国民经齐群长
最低:-31% 平均:0.65% 最高:32.2%
● 1963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为了继续完成调整国民经 济的任务,再用3年时间,作为今后发展的过渡阶段, 为“三五”计划实施创造条件。
[o 1958年武汉钢铁公司建成投产;
0 1959年包头钢铁公司建成投产。
四五计划(1971-1975)
1970年2月,全国计划会议重点讨论了1970年计划和第四个 五年计划纲要。同年,中共九届二中全会将经过修改的“四 五”计划纲要(草案)作为会议参考文件印发。
● O 围民经济增长
最低:1.4%平均:7.76% 最高:12.2%
0 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7.6%,其中农业总产值年 均增长3.4%,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9.3%。
建成了一大批骨干企业、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国家经济总 量比以往有较大增加。“三五”、“四五”计划是中国建立 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的重要阶段。
1964年5月中旬,中共中央在京举行工作会议,重点讨论国 家计委提出的《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1970)的初步设 想》。1965年9月,国家计委又将修改后的第三个五年计划 汇报提纲报送中共中央。
国民经济增长
最低:-9.6% 平 均:9.95% 最高:25.7%
0 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9.6%,其中农业总产值年 均增长2.9%,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1.7%。
o 1963年大庆油田第一口油井试喷成功;
●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 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全线通车。
1978年3月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通过《十年规划纲 要》, 五”计划是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最后一个五年计划。
国民经济增长
最 低:1 . 7 % 平 均 :7 .84% 最高:11.7%
数字解读
● 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8.1%,农业总产值年均增 长5.1%,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9.2%。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 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从指导思想上实现 了拨乱反正,
( 一)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
三五计划(1966—1970)
1.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五年计划(从“一五”至“五五”)
二、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五五计划(1976-1980)
制定通过
数字解读
典型成就
制 定 诵 过
典 型 成 就
制定诵过
典型成就
制定通过
数字解读
典型成就
制定通过
数字留读
典型成就
数字解读
2000年,“九五”计划的主要 任务完成或超额完成,国内生产总值 达到10多万亿元,年均增长8.6%;人 均国内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 标在1997年提前3年完成;主要工农 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商品短缺 状况基本结束。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 增加,生活质量显著提升。我国实现 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 标 ,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1982年1月 号文件”。
各国中经济 最快、波动
入亚太经合
表大会召开,
1986年4月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到1990年年底,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的承包面超过9 0%。全
国1987年预算的物价补贴和企业亏损补贴超过700亿元. 约
占全国财政收入的1/3 经济体制改革步伐加快,通过改革,我国经济 国民经济运行机制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为以后 各项指标绝大部分完成或
超额完成,提前实现了第 一步战略目标。
2 . 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五年计划(从“六五”至“九五”)
六五计划(1981-1985)
制定通过 1982年12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出口、利用外资和经济增长 受到了极大挑战。政府通过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国民经济 顺利实现了“软着陆”。
5 年 间
国内生产总值(GDP) 年平均增长
世界平均增长速度
● 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 入平均每年增长11%左右。
国民经济目长
最低:5.2% 平均:10 .72%最高:i5.2%
七五计划(1986—1990)
九五计划(1996-2000)
改革奠定了基础。199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营业。
1996年3月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8.6%
3.8%
制定通过
数字解读
典型成就
数字解读
制定通过
典 型 成 就
产值平均每
数字解读
标。
2001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 2001年至2004年,年平均居民消费价格上张率只有
● 高等教育大发展,普通高校在校学生:
1.4倍
2000年:556.1万人 2004年:1333.5万人 0 2000年,西部大开发战路正式实施
0 2001年11月10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0 2003年10月15日,中国首次发射载人航天飞行器“神 州五号”.
粮食产量自2004年起实 现8年连续增长。人民生活 明显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 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7%和
8.9%。
十三五计划(2016-2020)
制定通过 2016年3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
● 2016-2020年,经济总量接近100万亿元大关,人均 GDP 突破1万美元;
● 2019年,位列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第14位,研发经费投入
0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
●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 革的重大决定。
0 201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施“一带一
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三大战略”。
●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
● 国产大型客机C919 首飞成功;
● 首腹国产航母入列;
● 中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落成启用;
● 嫦娥四号探测器登陆月球背面
● 北斗导航系统正式开通;
0 “十一五”时期,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人均 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
0 城镇新增就业和转移农业劳动力各4500万人,城镇登 记失业率控制在5%。
总量居世界第二;
● 1亿多农业转移人口成为新市民,5000多万贫困人口实 现脱贫;
● 2019年,单位GDP 能耗比2015年下降13.2%;
o 2006年1月1日,全面取消农业税;
0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正式逼车运营;
● 2008年8月举办北京奥运会;
0 2010年举办上海世博会。
十二五计划(2011-2015)
制 定 通 间 2011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十四五.”
● “十二五”前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0%, 增长速度领先全球主要经济体。
2014年,我国GDP 总量居世界第二位。
3. 社 会 主 义市 场 经 济 体 制 基 本 建 立 后 的 五 年 规 划 ( 计 划 ) ( 从 “ 十 五 ” 至 “ 十 三 五 ” ) - “ 十 四 五”
制定面过
数字解读
典型成就
2006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从”十一 五”起,国家将“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
过《中国共产党 特色社会主义思 入党章;
人民共和国宪法 观点和重大方针 义思想载入宪法;
十一五计划(2006-2010)
十五计划(2001-2005)
1.2%,处于“高增长、低通胀”的最好时期。
T00份共建“一 验区;
数字解读
制定通过
数字解读
典型成就
典型成就
数字解读
典型成就
(二)科学领域重点项目突破
在长沙研制成功。(来源:新华社)
>1983年,我国研制 巨型计算机—“银汇 了国内巨型计算机矿
国自行设计、自行建 一秦山核电站并网发
“863”计划四位倡议者合影(左起: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
>1999年,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
“神舟一号”的成功发射,标 志着我国在载人航天飞行技术 上获得重大突破。
(二)科学领域重点项目突破
> “复兴号”高铁
持续运行速度为350km/h, 最高可达400km/h
(三)基础设施建设走在前列
“两免一补”
中共十六大以后,国家大幅度增加财政性教育经费, 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全面免除农村义务教 育学杂费,在西部农村地区实施“两免一补”政策。
到2008年,城乡义务教育实现全部免除学杂费,惠 及1.6亿学生,减轻了亿万家庭的经济负担,确保了所有 义务教育适龄儿童都能“不花钱,有学上”,当年全国学 龄儿童入学率达99.5%。
▲2008年3月11日,张桂梅与云南华坪民族小学学生 在新教学楼前
2006年,张桂梅把自己获得的30万元首届云南省 “兴滇人才奖”奖金捐给了这所教学条件艰苦的学校修 建教学楼。
(四)思想文化教育事业不断推进
>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第41届世界博览
会在上海举行。10月1日,中国国家馆日升旗 仪式在世博园中国馆前广场举行。
主张世界上所有国家不论大小、富贫、强弱一律平等;中国决不称 霸,也坚决反对任何霸权主义。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对一切国际问 题都根据其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坚决反对任何国家 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为借口,占领别国领土、干涉别国内政。
1978年8月,中国同日本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1979年1月,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1989年,中苏两国实现关系正常化
“和平和发展是当
代世界的两大问题”
三、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一)倡导和平发展理念
(二)积极发展新型大国关系
>20世纪90年代,我国积极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分别同俄罗斯、美国、法国、 英国、日本及欧盟等建立了发展面向21世纪双边关系的基本框架。
> 从2009年开始,中国和其 他金砖国家领导人建立定 期会晤机制,增强了新兴 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 全球治理中的代表性和发 言权。
(三)负起大国责任,展现大国形象
>21世纪中国外交总体布局“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
>2011年2月,利比亚安全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中国政府迅速有序地
组织了一次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撤离海外中国公民(包括港澳 台同胞)行动,从2月22日至3月5日,35860名同胞被安全撤离。
>2002年11月,中国同东盟国家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
言》,为相关国家在南海开展务实合作奠定了政治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