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第十一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第29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课程标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认清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认识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形成对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的形成过程及意义的系统认识。
中国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在哪里
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
1 . 会 议 背 景 > 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摩擦和矛盾冲突加剧。
2 . 时 间 地 点 2012年11月,在北京举行
3 . 重 要 报 告 >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h 会面律式小庙之△而本
4 . 会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
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侍色社会主 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
5. 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
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 重大进展。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只族伟大复兴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中共十八大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两个一百年”
总任务
总目标
( 一)中共十八大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从严治党
2014年12月,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首次提出协调推进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2015年2月,习近平明确将“四个全面”定位为战略布局。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两位一体”“三位一体”“四位一体”“五位一体”
十二大 十五大 十七大 十八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
经济建设
【历史纵横】
生态文明建设
社会建设
地 位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 圆“梦“途径:三个必须
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2013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习近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分析中国的 本 ”梦“途径以及中国梦的
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
梦,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
——习近平
(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梦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 利益,表达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成为激荡在中国人民心中的高昂旋律,成为中华民族团 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成为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一面精神旗帜。”
——《中国共产党简史》
③我们要有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坚定信念。
④我们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⑤我们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为中国梦的实现而奋斗。
梦做些什么。
①我们要担负起对自己、家庭、社会,甚至于时代的责任。
②我们要有用于担当责任的勇气和敢于实现梦想的决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
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1.会议背景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 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
2.时间地点 >2017年10月,在北京举行
3.重要报告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
4.会议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二、中共十九大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一)中共十九大
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亲切会见中共十九大代表、特邀代表和列席人员
5.会议内容
“新的矛盾”
我国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目标 ①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新的目标” ②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目标②的 战略安排 第一阶段:2020-2035年(15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阶段:2035-2050年(15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党的指导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 新 的指导思想”
+
6ん
中共十九届一中全会选举习近平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会议选举习近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一)中共十九大
与过去的人民日
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 要相比,人民日益增
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
有两大特征:即更加 广泛和更高要求。包 括:一是物质文化的 需要;二是人民在民
主、法治、公平、正 义、安全、环境等方 面开始产生明显的要 求,而且不断地增长。
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不平衡
等。此外,产业结构、要素投入结构、排放结构、经济增 长动力结构等方面也存在着不平衡的问题。
不平衡不充分
人民日益增 的发展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时代背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解决问题 ①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③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
实 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主要内容 “总目标”“总任务”“五位一体”“四个全面”“两个一百年”“十个明确”
学習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
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决议》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 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 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中共中臭
关千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
历史经验的决议
2021年11月,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
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决议》科学总结了党的百年 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明确提出确立习近平党中央的核心、全党 的核心地位。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历史意义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时代是思想之母,任何思想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新时代诞生新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就是在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准确把握国际发展大势、科学分析国内具体实 际、深刻总结执政基本规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中,又一次把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推进到一个新境界,实现重大理论创新而形成的新理论。这一思想,既是中国人民的行动指南,也是全人 类共同的思想财富,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有着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
——胡志远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特征、形成背景及价值意蕴论析》
(1)根据史料,概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特点。
(2)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意蕴。
>【答案】特点:与社会主义新时代紧密结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具有全新性;理念、思想、战略具
有开创性。
【答案】价值意蕴:顺应时代潮流,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立足时代课题,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新征程;坚持与时俱进,发展马克思主义;展现时代担当,共创人类美好未来。
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金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家新征程、向第三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
2.时间地点 2022年10月,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4 . 会议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 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三、中共二十大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一)中共二十大
1.会议背景
3.重要报告
①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③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三个百年 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在中共二十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
■2023年3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习近平为中华人民 共和国主席。
(一)中共二十大
5.会议内容
▲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 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提出中心任务
强调三件大事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 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 产党的精神之源。”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7月1日)
①从历史逻辑来看,伟大建党精神是百年辉煌党史的精神基点;
②从理论逻辑来看,伟大建党精神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品质;
③从现实逻辑来看,伟大建党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三、中共二十大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二、中共十九大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一、中共十八大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持色社会主义进入断时代。“新”在哪里
新理论
新征程
“新的指导思想”
“新的矛盾”
“新的目标”
新梦想
1.中共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
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 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这表明(
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B.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完成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D.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共十八大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和新的成果,这表
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C 项正确。1984年之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排除A项;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尚未完成,排除B项;“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 大工作”能够促进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但不能由此得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排除D项。
2. 改革开放每一步都不是轻而易举的,未来必定会面临这样那样的风险挑战,甚至会遇
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摆在我们面前的使 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工作更伟大。当前指引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
理论是(
A. 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C. 不断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 D.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当前指引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理论,D 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