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卡普里岛
是否属于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否
学科 音乐 学段: 小学高年级段 年级 五年级
相关领域 核心内容:歌曲《卡普里岛》的演唱相关内容:歌曲《卡普里岛》的部分识读乐谱、感受与欣赏风景与音乐之美。
教材 书名:北京市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上册 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新课程理念强调:要在音乐课程教学中突出音乐特点,音乐教育以音响为载体,构成富有动力性结构的审美形式,通过诉诸心灵的精神、洋溢的情感以及声音所显示出来的内容精华的表现,来完成对学生的审美教育。(二)理论依据以《音乐课程标准》相关理念为理论依据,即义务教育2011年版《音乐课程标准》第三部分课程内容表现领域中对3—6年级的要求是: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及呼吸方法,并能在唱歌实践中逐步掌握和运用。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简单评价。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这是一首意大利民歌,为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歌曲巧妙运用了调式的转换,第一乐段热情奔放的大调与第二乐段优美柔和的小调形成对比,最后再现第一乐段又回到明朗的大调,使歌唱者仿佛置身于卡普里岛灿烂的阳光之中……学生情况:从五年级的学生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对音乐很感兴趣,但是孩子大了会有些腼腆,甚至会的东西都不爱表现出来。在歌曲演唱上,识谱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础,简单的曲谱应该可以识读。听赏方面也有待提高。教学方式:分乐段进行教学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钢琴技术准备:1.搜集相关图片,并进行整理。2.制作PPT演示文稿,链接相关音响。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学唱歌曲《卡普里岛》,体会歌曲热情、奔放的情绪。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唱、听、看中感受歌曲的情绪,进而用欢快、跳跃、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达到声音和谐、音量均衡以及音色的统一。知识与技能:能够掌握反复记号D.C.Fine.在歌曲中的正确运用;能够唱准歌曲中的八分休止符;感受大、小调的色彩变化。
教学过程(文字描述)
一、欣赏视频导入新课活动1.1 教师与学生谈话看到大屏幕上的图片,同学们有什么想说的吗?你们知道它在哪里吗?这里就是意大利那不勒斯附近的一个美丽的小岛,那里一年四季阳光明媚,湛蓝的大海和白色的小屋交相辉映,是闻名世界的旅游胜地。它的名字叫做——卡普里岛。下面我们一起伴随着动听的音乐欣赏一下岛上美丽的风光吧?此环节用时过于长,可以在学习完歌曲后再欣赏。活动1.2 放视频,学生欣赏二、新授活动2.1 完整聆听,感受歌曲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歌曲《卡普里岛》,刚刚我们欣赏了音乐和风景的美,现在让我们感受一下歌词的美吧!再次聆听《卡普里岛》音频。在聆听之前,教师提出问题:(1)你能听出歌曲分为几个部分吗?(2)这几个部分的情绪有什么不同?活动2.2介绍d.c.反复记号 分析曲谱歌曲分为三乐段,在第二乐段的结尾我们看到了有个符号——d.c.这是反复记号,我们见到它就要从头反复到fine结束。你们都明白了吗?下面我们再来找出曲谱中相同的部分。学生回答。活动2.3 学习歌曲第一乐段学生识读紫色方框中的乐谱熟练后,学生演唱第一行曲谱,老师演唱第二行曲谱。填入歌词演唱第一乐段和第三乐段歌词。注意起唱是在第一拍的后半拍起,要进入的准确。音准要准确。速度先由慢到快。八分休止符的演唱不够准确,我用的解决办法加“嗯”,可以让孩子自己寻求解决办法。活动2.4 学习歌曲第二乐段学生识读绿色方框中的乐谱熟练后,学生演唱每行前4小节曲谱,老师演唱每行后4小节曲谱。填入歌词演唱第二段歌词。注意结尾的4拍要拖住,有气息的支撑,声音要唱得饱满。活动2.5 完整演唱歌曲第一乐段要用有弹性的声音表现卡普里岛上的美景,与第二乐段的衔接处不要唱长,只有2拍。第二乐段要用连贯的优美的声音表现作者在卡普里岛上的感受和欢畅的心情。最后的一个音要拖住4拍。与第三乐段衔接的半拍时值要把握准确。第三乐段要热情奔放的声音表现卡普里岛上热情而又爽朗的人们。一字多音处个别孩子仍有唱错,可以让孩子想一想解决的方法。三、拓展作业:你还知道哪些意大利民歌特点的歌曲?请你搜集资料,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下节课要落实作业的检查,并对其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四、总结下课。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本课的学习效果评价方式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之间的评价为辅。教师评价可从回答问题的准确度,弱拍起唱和长拍的时值演唱的饱满,课上学习的积极性,是否具有丰富情感的演唱四方面进行评价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
本课教学设计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原则。引导学生通过看、听、赏、学、唱的方式从音乐本体出发,前后思路清晰,结构严紧。在教学中利用新的教育教学思想,使学生保持兴趣,让学生一步一步地在感知实践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歌曲的情绪、情感。本课导入以欣赏卡普里岛的景色的视频,直接把孩子带入到美的感受中。之后在体会歌词的美,使学生自己就有学习的欲望。本课教学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音乐知识去分析音乐作品,了解D.C.反复记号的应用。在歌曲学唱前,我先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察分析歌曲的结构,并找出重复乐句,减少学习的难度。我没有让孩子试唱整首歌曲的乐谱,而是找出重复句乐句曲谱让学生学唱。这样符合了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的理念。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音乐的王国中去尽享音乐的美和学习的无限快乐。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唱歌曲《卡普里岛》。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能够唱好歌曲。本节课我都是围绕这个目的展开教学的。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会蕴含于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共鸣。本节课,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3次的聆听(1次是视频的形式,2次是音频的形式)才开始进入到歌曲的教学中,主要目的是让孩子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在多次聆听的基础上,感受歌曲的歌词美和音乐要素,为学会歌曲打好基础。这堂课是一节实实在在的教学课。我认为:短短的一节课不应该负载过多的东西,而要实实在在。
我的教学思路如下:
1.用《卡普里岛》美丽的风光图片入手,感受 “卡普里岛”的美丽,使学生进入到一片美景中。
2.通过视频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歌词
3.通过听辨歌曲了解歌曲的情绪和结构。
4.演唱歌谱前对歌曲进行分析。如:重复乐句和复习反复记号。
5.学生演唱重复乐句,教师演唱其他乐句完成歌曲曲谱演唱后,学生填歌词。
6.唱熟歌曲。
7.拓展:自己课下搜集资料。你还知道哪些意大利民歌特点的歌曲?
这节课,很实在,在我完成课堂教学后,自己反思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前面的视频欣赏和听范唱的时间过长,导致歌曲学完后处理练好的时间就少了。在学唱歌曲时,一字多音的地方,八分休止符的地方,还有长拍的演唱都出现了问题,我反复纠正了多次,也用时比较长,我觉得还应该让孩子自己想出一些解决的方案。
通过反思,我认识到时间上的分配不够合理,歌曲教唱我太注重教了,只用我自己想的办法去解决孩子演唱中存在的问题,忽略了孩子的思维和想法,应该多提出一些发散性的问题,让孩子也有思维的过程。如果重新设计这堂课,我会通过自己的激情和感染力,不断感染他们,鼓励他们多思考,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