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文言文,学法诵读表达---小学语文《司马光》教学实录
学习目标:
1.认识“司、庭、跌、众”等8个生字,指导书写“司、庭、登、持”4个字。
2.能正确流利、停顿恰当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了解文言文学习方法。
3.结合文本空白处想象揣摩司马光内心所想,辨析其做决定的理由,感悟司马光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
师:上课
生:站如松。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生:坐如钟。
学习活动一:图片导入,解题感知司马光
师:真好,启文的孩子声音这么响亮;坐的这么直!学习语文是幸福的事,放松。老师想给大家看幅图,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最后一排这位姑娘。
生1:司马光砸缸。
师:棒极了。那谁知道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
生2:他很聪明,遇事不慌。
师:哦,有谁知道司马光长大以后是怎样的?
生3:司马光是文学家。
师:你太厉害了。
(出示司马光简介:司马光,北宋,(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师:司马光是文学家、史学家和政治家。最主要的是他还编纂了一部流传万世的书叫---
生:《资治通鉴》。
师:哎,这个人很厉害。刚才这位同学说他从这幅图还想到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司马光不仅长大以后厉害,小时候也是很厉害。
(出示司马光简介:司马光,北宋,(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师:司马光是文学家、史学家和政治家。最主要的是他还编纂了一部流传万世的书叫---
生:《资治通鉴》。
师:哎,这个人很厉害。刚才这位同学说他从这幅图还想到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司马光不仅长大以后厉害,小时候也是很厉害。
(课件出示:六岁时,司马池就教司马光读书,七岁时,不仅能背诵《左氏春秋》(左转),还能讲明白书的要意;并且做出了"砸缸救友"这一件震动京都的事。)
师:你来读----
生4:六岁时,司马池就教司马光读书,七岁时,不仅能背诵《左氏春秋》(左转),还能讲明白书的要意;并且做出了“砸缸救友”震动京都的事。
师:击瓮救友的事是谁做的?
生:司马光
师:这节课就一起来学习第24课,司马光。拿出手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一起书写课题)这个“司”是本课必须要会写的生字,第一笔是-----
生:横折钩
师:一笔写成。这个题目是人名。那他的名字是---
生:司-----
师:名字
生:光
师:那黑色的“司马”就是他的---
生:姓
师:这个姓是什么姓?(出示:复姓)
生:复姓。
师:咱们班有复姓吗?
生:没有
师:你知道哪些姓氏是复姓?
生5:诸葛
师:不错!
生6:东方
师:真好!
生7:上官
师:太厉害了。
生8:他踢我。
生9:是他先踢我的。
师:他可能没注意。咱都不踢了好吗。刚才说到了复姓,你知道是什么吗?
生8:司马。
师:你是用心听课的好孩子。这节课就来学习童年时代的司马光。
学习任务一:认识文言文 走近司马光
(出示学习任务一:试着读一读课文,想想本篇课文的语言和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说说你感受。然后跟着老师朗读,想想老师在哪些词句间停顿的?你有什么问题?)
1.初读课文,感知文言文的特点
师:请打开课本读一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的语言和以往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同?开始。
(生朗读课文)
师:启文小学的孩子真厉害,课文齐读很流畅。那你觉得课文语言和其他课文有什么不一样?你来男孩。
生1:这个文章很精小,包含的内容很多。
师:你说到一个文章精小,就是文章很------
生:短。
师:看看现代文写出的这个故事-------(出示几百字的“击瓮救友”)与课文相比—?
生:很长。
师:几百个字。课文只用了---
生:30个字。
师:篇幅--
生:很短。
师:第一特点就是“精小”(板书:精小)读起来和以往的文章相比有什么感觉?
生2:有些字、词,有很多意思,翻译过来是一段话,读起来少。
师:哦,读起来你感觉顺口不?哪个好读些?-
生3:这个好读。
师:为什么?
生3:字很少,读起来好读。
师:和现代文相比读起来不那么顺不顺口--
生:有点不顺口
师:这篇文章是古代人做的文章所以叫做----
生:文言文。
师:古人写的也叫古------文(副板书:文言文 古文)文言文和现代文章相比较有点不一样。它篇幅短小,读起来还有点拗口。刚才也读了课文,你对司马光这篇课文有什么问题?或想知道什么?
2.自主质疑,带着问题学文
生1:水瓮什么意思?
师:你读书还不细致。书上有关于它的解释,也可以看老师给的这幅图。它是口小肚子大的一种盛水的容器。从故事的内容看,还有什么问题?
生2:光是什么意思?
师:你是想知道管是谁吗?不过读懂故事你自然就知道了。
生3:迸什么意思?
师:好。先记着。
生4:足跌是什么意思?
师:大伙都是从文字角度提问?有没有从主人公、故事内容角度提问的?
生5:我想知道司马光小时候读书好不好?
师:课文也没讲,学完课文你会明白。还有吗?
生6:他们一群人玩什么游戏?
师:咱们一起去探究。刚才大家提出了好多问题,咱们随着课文学习一个一个会得到答案。老师也有问题:司马光是怎样击瓮救友的?司马光救的人是谁?咱们带着这些问题学习故事。
图片
3.跟着老师读课文,感知文言文停顿
(出示要求和课文。师西先朗读一遍)
师:你们跟着老师读课文,想想老师是在哪些字词间停顿的?。群儿/戏于庭……
(学生跟教师逐句教读课文)
师:有没有发现,老师在哪些地方停顿了?第一句----
生1:群儿(后停顿)。
师:第二句----
生2:一儿
师:第三句
生3:跌
师:太厉害了。第四句---
生4:光,持石,击瓮。
师:真厉害,这句话有三处停顿。上边还有一句“众皆弃去”,我在哪儿停顿了
生5:儿。
师:没错。水迸,儿得活,儿处略停顿。“众皆弃去”,我在哪儿停顿了
生6:众,处停顿。
师:没错。众---
生:皆弃去。
师:这是什么文?
生:文言文
师:文言文和现代文朗读一样不一样?
生:不一样。
(出示:停顿标线)
师:一起朗读。注意在斜线处稍停顿,读慢点儿。开始。
(生朗读)
师:好,掌声送给自己(有节奏的鼓掌),大家课文朗读得这么好,这个故事能讲出来吗?自己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什么故事?
4.感知故事内容,学习理解字词方法
(生默读课文、思考。出示: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
师:第一句中蓝色的字什么意思,你怎么知道的(庭、登)?你说---
生1:庭,是庭院里。
师:庭院。用现代的话还可以说是在—
生:院子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1:看了旁边的注释。
师:哦,看注释可以了解字词意思。看来我们读书要读全面(副板书:看注释)第二个“登”什么意思?组什么词?男孩---
生2:就是登上翁去
师:可以组词,登----(师比划)
生:登上
师:还可以说----
生:登高
师:对呀,登高、登上,有攀爬的意思。这个字你是咋知道的?有注释吗?
生2:没有注释。我是想若不用登上,跌没水中就不可能发生。
师:哦。不登上,足跌没水中就不可能发生,联系下文故事。那谁告诉我“足跌”,跌什么意思?
生3:跌倒,跌落
师:哦,这个众皆弃去,“众”是指----
生4:众就是都、全部。
师:你从哪知道?
生4:我是从注释知道的。
师:嗯,就是说一起玩耍的孩子全都跑了。弃呢?女孩你来----
生5:丢弃了,抛弃了。
师:这个“弃”注释有吗?
生5:没有。
师:那你是靠什么理解的?
生5:一个娃娃落水中了,其他孩子一个一个都跑了,没人管掉水里的孩子.....
师:哦,其实你就是联系了这个故事。叫联系上—-
生5:联系故事上下文。
师:哦。你联系故事上下文。看来学习古文看注释外;还可以猜一猜,联系上下文帮助理解,是不是?
生:是
师:光持石击瓮…… “持”又该是怎样的?
生6:拿起。
师:这位男孩,你试联系上下文,做一做这个动作。
生7单手抬起做投掷状
师:这样拿起(做单手提的动作)能打破瓮吗?这个瓮是很厚的,要打破(师做举的动作)应该-----
生8:就是捡起一颗石子去砸瓮。
师:我捡起一颗很小的石子,可以砸破吗?(老师做两指并拢动作)最起码是双手还是单手
生:双手。
师:你来做动作。
生8:(双手举过头吃力样)
师:哎,你是靠什么理解的?
生8:想像猜测。
师:嗯,看来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想象猜测都是理解关键词语的好办法。文中“庭”是要会写的字,我们一起看笔顺,先写广字头,点、横、撇,撇、横、竖、横,最下面这一横比中间一横短一些,横折折撇一笔完成,捺要舒展。(生一起空写)
一儿登瓮,登也是要写的字。一起写写,注意由上角先写两个短撇,再写捺....
光持石击瓮中“持”,要注意右边是个“寺”,土下面一个寸。请在学练单上的田字格里工整规范的写一写。
(学生写字)
学习任务二:读懂文言文,讲述司马光
1.排序理清故事顺序
师:字写完了,刚才已经了解了看注释、猜一猜,联系上下文能帮助我们理解文言文。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学生自读,练习讲。出示ABC三幅图,)
师:根据你对故事的理解,先给这三幅图排顺序。
生1:顺序是BCA
师:排对了吗
生:对了。
师:掌声送给他。谁能不看书为这三幅图(BCA)配上课文中的文字。第一幅图是------
生:群儿戏于庭。
师:第二幅图就难了。你觉得应该配哪句话?
生2:一儿登瓮......(出示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
师:很好。那最后一幅图呢?
生: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师:根据这三幅图,想一想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呢?(说后图上标注:起因--经过--结果)请用自己的话同坐之间讲述这个故事,然后全班再讲。
(生同桌之间讲述)
2.辅助讲述故事过程
师:完了的坐正。孩子们在庭院里玩耍,一儿登瓮----发生了什么?
生3:一个孩子爬上瓮,失足跌入水中。
师:用文中的话怎么讲?
生:足跌没水中(板书:没水中)
师:“没水中”后司马光是怎么做的?
生:光持石击瓮。
师:光持石击瓮后,这个孩子……
生:儿得活(板书)
师:故事我们理请了,谁能连起来讲一讲?来这位姑娘----
生4:一群孩子在院子里嬉戏,一个孩子调皮的爬上了瓮,一不小心掉到了水里。别的孩子吓得哇哇大哭
师:想象力太丰富了,结果呢?
生4:司马光持石击瓮,破之,这个孩子得活了。(口吃,咬字不清楚)
师:哦,他结合课文又有自己的想象,不错!掌声送给他。谁能不用文中的原话,用自己的话来讲故事,就更厉害了?来姑娘,大声点让后边的同学都听到。
生5:一天,司马光和一群小朋友在庭院里玩。他说:“咱们去玩捉迷藏吧。”大家都说,好啊。他们就来到一个大花园里。一个小男孩调皮的爬上了大水缸。他说(想)你们来抓我呀,不料脚下一下子踩空掉进了水里。小朋友吓得都逃走了,有的去找妈妈;有的去找路人;有的哇哇大哭。司马光却想了一个办法,他举起大石头,把大水缸砸破了,这个小男孩就得救了。
师:故事讲得清楚吧?
生:清楚。
师:有想象吗?
生:有。
师:掌声送给她。三七班的孩子就是聪明!我们是通过什么办法读懂故事的。(回顾副板书:猜一猜....)
师生:看注释、猜一猜,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可以学懂文言文故事。那我来测试一下,看你们学会了吗。谁能自己学到的方法读懂短文,告诉我讲了什么故事?
(出示小古文:文彦博灌水取球)
3.运用方法拓展讲故事
(学生自读短文文彦博灌水取球小古文)
师:这位姑娘,你先告诉大家,用什么方法读懂故事,再讲述。
生1:我是通过看注释理解故事。这个故事大体是说:文潞公......就是...
师:文潞公就是谁?
生1:文潞公就是文彦博。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他幼年时和伙伴在一棵大树下踢球。他们的球掉进树洞里,他们从小河里拿水来往洞里灌。
【师:能否调整一下语序。宋朝时期的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文彦博幼年时...】
师:谁还有不一样的。来,男孩。
生2:文潞公幼时
师:文潞公就是----(指注释:文彦博)
生2:文彦博幼时和朋友踢球时,把球踢到了树洞里不能取出来。文彦博就想了一个办法,去小河里舀了些水,倒进树洞里,球就浮上来了。
师:对不对。
生:对。
师:这就是著名的文彦博灌水取球。太厉害了!咱们中华民族有很多这样优秀的少年,他们从小就聪明睿智,除了文彦博外,本课学的主人公叫------
生:司马光
学习任务三:品味文言文 想象悟形象
(出示课文;众皆弃去标红)
师:司马光、文彦博、曹冲等他们都是聪明的孩子。再来读读课文,司马光是怎样救人的?看这句“众皆弃去”,假如你是和司马光一起玩耍的伙伴,发现一个孩子落水了,你会怎样呼喊、如何做呢?
生1:我会边跑边喊:谁来救救我的小朋友。
师:哦,众皆弃去。你是朋友,你会怎么跑怎么喊?
生2:救命啊救命啊,谁来帮我救救我的伙伴。
师:众皆弃去。还可能怎样跑?来,男孩。
生3:有的先去找大人,有的吓得赶紧逃走了。
师:逃走了去干什么?
生3:去找大人救人。
师:是啊。有可能在路上拦人,去找家里人。而此时唯一没有跑的孩子是谁?
生:司马光。
师:他跑了吗?
生:没有。
师:他为什么没有跑,他可能是怎样想的?拿出学习单简单写几句话。提示:你就是司马光,为什么我不能跑?
(学习单:“光持石击瓮”,他当时可能在想 。我觉得司马光是 。)
(学生揣摩思考,写想法。)
师:司马光你说说为什么当时不跑?
生4:我跑了的话,掉到缸里的孩子就淹死了,我得想想办法。
师:救人时间是很短的,可能就是几十秒,是不能耽搁的。好,这个想法是对的。掌声送给他。谁还能说一说。
生5:他可能当时在想:我跑了,就没人就他了。没人救他就会死掉。而且,我现在去找大人,就是找来他也被淹死了。我现在要想办法就他。
师:也就是说当时的时间允许不允许跑来跑去找人?
生:不允许。
师:最后一次机会给你。
生6:他可能当时在想:现在主要是救人。找大人的话也会浪费时间,还不如想办法。
师:哦,于是他就想了一个办法。瓮是一个陶制的容器,我用大石头可以-----
生:砸碎它。
师:刚才孩子们的想法都对。因为掉入水中的孩子,要是没有及时救出,就可能有------
生:生命危险。
师:对呀。当时的时间不允许到处找大人。你觉得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生7:沉着冷静,善于思考的孩子。
师:能不能把善于思考写在这儿(指黑板)?
生8:聪明机智的孩子
师:会写这几个字吗?写在男孩旁边。
生9:遇事不慌想办法
师:能否把遇事不慌写在黑板上。
生:可以。
师:谢谢。到此。通过故事我们认识了一个怎样的童年司马光?(总结梳理)遇到事情要
生:善于思考,沉着冷静,想办法......
学习任务四:诵背文言文,心树光形象
师:你能用诵读的声音赞一赞聪明睿智的司马光吗?(出示行书课文配乐)
生1:朗读行书课文。
师:正确。谁能再慢点?(出示:空缺很多的课文,配乐)
生2:一儿登瓮.......(有板有眼,诵读饱满、充满节奏)
师:诵读正好!掌声------送给他!难度再提,没有一个字你能诵背吗?(出示三幅图配乐)
生3:抑扬顿挫诵背课文。
师:掌声送给他,不仅有韵味、有节奏,关键全文背诵。一起背诵-----
生:齐声诵背课文。
师:幼年时气的司马光做了一件震动京都的事就是击瓮救友,长大后的司马光更是厉害!
(出示补充:南宋皇帝宋理宗,明嘉靖和康熙皇帝对司马光的评价,了解功勋。)可见,司马光长大后做了很多贡献,小时的候司马光是------
生:聪明睿智、果敢冷静.......
师:开课前还有一个问题,当年他救的是谁?想知道吗?
生:想。
师:我可以悄悄告诉你。那个孩子也是复姓。(出示资料)是什么?
生:上官尚光。
师:这个人厉害不?据史料记载:上官尚光长大后走上仕途,成为一代贤臣,声名远播。他还做了一件与司马光有关的大事,专门报答司马光当年的救命之恩。到底什么事?留给大家,下去后找找。也可以了解司马光一生有哪些重大贡献。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