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18 21:40: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练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官吏把自己居留殖民地的时期看作他们一生永远不会再有的幸福时代。如果在这些年代不置下财产,就会成为笑柄。”这句话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拉美地区物产丰饶 B.西班牙、葡萄牙在拉美经营有方
C.拉美人民深受殖民者的残酷剥削 D.殖民官吏贪污受贿
2、比较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拉美独立运动与北美独立战争相比较,相似的方面有( )
①独立前都受到殖民统治 ②都通过武装斗争来寻求独立
③结果都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④都是资产阶级革命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3、如果将“义和团运动”、“印度民族大起义”、“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归结为一个学习主题,这个主题应该是( )
A.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B.资产阶级革命
C.社会主义运动 D.改革与革命
4、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是因为( )
A.他在拉美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B.他是拉美独立运动的唯一领导人
C.许多国家以他的名字来命名国名D.他解放了西属拉美殖民地的大部分地区
5、印度是一个古老的国家,在近代深受英国的殖民侵略。1857年印度爆发了一场“土兵”起义,进而发展为反英民族大起义。印度土兵起义的导火线是( )
A.英国的残暴统治 B.“涂油子弹事件”
C.克莱武的野蛮掠夺 D.土邦王公的挑唆
6.历史学家爱德华·拉津斯基曾这样评述:“对俄国来说,亚历山大二世属于一种新型的改革者,他像是两面神亚努斯,一张脸孔望着过去,一张脸孔望着未来……”期中的“一张脸孔望着过去”指的是( )
A. 改革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B. 改革使农奴获得了人生自由和土地使用权
C. 改革对俄国实现近代化的目标具有积极作用
D. 改革没有使俄国的专制制度发生本质性的变化
7.普希金赋诗赞美彼得一世说:“用一只专制的手,他勇敢地播下启蒙的种子。”对材料中“种子”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推动了俄国近代化进程 B. 增强军事实力
C. 加强了中央集权 D. 学习西方礼节与生活方式
8.“彼得大帝的改革对人民是如此巨大的痛苦,但没有彼得的强制性改革,俄罗斯就不能完成自己在世界历史中的使命,也不能在世界史上获得自己的发言权。”下列属于彼得一世“强制性改革”措施的是( )
A. 废藩置县 B.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C. 推行西方的礼节和生活方式 D. 鼓励兴办手工作坊
9.亚历山大二世在俄国国务会议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说:“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这就注定这场改革( )
A. 成为俄国历史的转折点 B. 没有任何成效
C. 废除了农奴制 D. 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10.1700---1721年俄国与 进行战争,俄国获胜,夺取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并在战争过程中营建了新都城---圣彼得堡。横线部分应该填 ( )
A. 英国 B. 瑞典 C. 美国 D. 日本
11. 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的共同理想,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的国家,构建和谐社会所面临的主要历史任务各不相同。在美国内战时期,林肯政府面临的首要任务是( )
A. 摆脱英国殖民统治 B. 平定南方分裂叛乱
C. 废除奴隶制 D. 维护国家统一
12.近代史上,美国内战和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相同点有:( )
①都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都废除了封建性的剥削制度 ③都改变了两个国家的社会性质 ④改革前的两国,都存在阻碍国家发展的制度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①④
13.《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说道“内战之后,美国成为单一的、联合的、强大的国家,这奠定了美国20世纪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基础。”这场内战在美国历史上被称为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其依据是( )
A. 消除了种族歧视 B. 维护了国家统一
C. 进一步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D. 获得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
14.19世纪初,俄国全国人口中农奴占很大比重,农奴世代被束缚在土地上,不能自由迁徙和务工经商;美国由于种植园使用大量奴隶从事棉花种植,利润丰厚,因此南方的奴隶贸易非常繁盛。这表明俄国和美国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相同问题是( )
A. 农奴是廉价的劳动力 B. 缺乏自由的劳动力
C. 奴隶贸易非常繁盛 D. 工业革命发展滞后
15. 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并实施《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法令》;1863年,林肯政府开始实施《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两者相同的历史作用是( )
①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都消除了种族之间的矛盾
③都改变了国家的社会性质 ④都解放了劳动力
①②③ B. ①④ C. ①③④ D. ②③
16.在1878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10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数字,它们分别是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这主要反映了明治维新( )
A. 使日本实现富国强兵 B. 改变日本民众的生活
C. 使日本开始对外侵略 D. 使日本放弃传统游戏
17.1868年,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 )
A. 政治上“废藩置县” B. 经济上“殖产兴业”
C. “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D. 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
18.创新与发展是每一个国家均很关注的问题,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哪一政策的提出为日本以后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 )
A. 废藩置县 B. 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C. 努力发展教育 D. 把土地收归国有
19.19世纪中期,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
农奴制 B. 国家分裂
C. 殖民统治 D. 幕府统治
20.斯塔夫里阿诺斯说:“当分遣舰队指挥官马休·培里的舰队……在江户湾停泊时……它(日本)似乎注定要灭亡。但是,日本人却是唯一的以平等条件进入19世纪世界市场的民族。”这里所说的“灭亡”和“唯一”是指( )
A. 亡国的命运 确立天皇统治实现独立
B. 被殖民命运 脱亚入欧实现政治民主
C. 亡国的命运 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D. 被殖民命运 摆脱民族危机跻身强国之列
21.林肯在接见《汤姆叔叔的小屋》的作者时说:“你就是那位引发了一场大战的小妇人。”这一场大战的根本目的是()
A.废除黑人奴隶制度B.维护国家统一C.促进资本主义发展D.获得民族解放
22.1863年10月,美国联邦军共组建了58个黑人军团,黑人士兵达37482人,成为一支英勇顽强的战斗力量。这是因为联邦政府发布了()
A.《独立宣言》B.《1787年宪法》C.《宅地法》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23.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的共同理想,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林肯政府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历史任务是()
①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②平定南方分裂叛乱
③废除黑人奴隶制度④实现社会财富的平均分配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24.《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说道:“内战之后,美国成了单一的、联合的LL、强大的国家,这奠定了美国在20世纪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基础。”这场内战在美国历史上被称为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其依据是( )
A.消除了种族歧视B.维护了国家统一C.进一步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D.获得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
25.1693年的一天,沙皇彼得一世面对浩瀚的海洋心潮澎湃,立志要使俄国面向西方,成为海上强国。之后他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彼得一世改革在经济方面的措施是( )
提倡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B.鼓励兴办手工工场
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D.推行文化教育,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非选择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前孟加拉是各国的谷仓,是东方商业财富和工场手工业荟萃之地。……在短短20年内,这里的许多地方都已呈现沙漠的景象。田地荒芜,广大地面长满野草;农夫被掠夺,手工业者受压迫,饥荒一再发生,随之而来的是人口减少。”——1770年英国议员威廉·富拉登
材料二 “这种悲惨的境况,在商业史上是无与伦比的。棉织工人的白骨使印度平原都白成一片了。” ——英国驻印度总督本丁克
材料三 “面对强大的敌人,女王有胆有识,毫不畏惧,积极应战。后来,英国突入城里,她和起义军战士一起同敌人殊死搏斗。……她常常单枪匹马砍杀敌人。牺牲时,女王年仅23岁。”
请回答:
(1)印度何时成为英国的殖民地?1759年率英军血洗孟加拉的英国殖民头目是谁?
(2)导致“棉织工人的白骨使印度平原都白成一片”悲惨现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3)为了反抗英国殖民统治,印度国内爆发了什么运动?这次运动中表现杰出的民族女英雄是谁?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这场改革为俄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就像列夫托尔斯泰在长篇小说《复活》的开篇所写的那样:“一切都翻了个个儿,一切却又刚刚开始。”
请回答:
(1)材料反映了19世纪中期,俄国发生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沙皇是谁?
(2)简述这一事件对俄国产生怎样的影响?
28、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加入北方军队。 ——部编版《世界历史》九下
请回答:
(1)材料出自哪部历史文件?颁布时间是哪一年?同年,颁布的另一部文件是什么?
(2)这两部文件的颁布,在当时起到怎样的作用?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633年到1689年幕府发布了五次“锁国令”。第五次“锁国令”全面限制一切外来船只,规定只有中国、荷兰的船只才能与日本通商,且通商地点限定在长崎一港。幕府垄断了所有对外贸易。1715年,幕府发布《正德新令》,限定每年来航的中国船只不能超过30艘,银6000贯;荷兰商船限定2艘,银3000贯。
——《日本历史》
材料二:1868年4月6日(旧历3月14日),天皇首次发布了新政权的国策方针,即《五条誓文》:“广兴会议,方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盛行经纶;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倦怠;破除旧来之陋习,一本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国之基。”五项内容反映了新政权的进取精神,传统的“锁国”政策被摒弃,为日本的现代化改革选定了基本的方向。
材料三:1870年和1873年,明治政府先后设置了工部省和内务省,前者偏重发展重工业,后者以发展农业、产品加工和海运业为主。此后日本的工业化主要是在这两个机构领导下进行的。在1880年以前,主要是大力创办国营企业,由国家资本带动资本主义工业化。以国家财力引进了西方先进生产技术、设备和人才,建立了一些规模大、投资多的国有企业。进入80年代后,除铁路和军工企业外,大部分国有企业被处理给私人经营,通过给予各种补助金、优厚贷款等形式,扶植了一批大财阀和大资本家,如三井、三菱、古河、浅野、川崎等。
材料四:1871年文部省设立后,西方近代教育制度被系统引进日本。废除了旧的藩校和设在寺院中的学塾,确立了小学、中学和大学三级教育体制,其中小学为义务教育。1877年成立了东京大学。政府还每年选派品学兼优的青年到欧美留学。通过各项教育改革,为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其他维新事业的顺利进行,输送了必不可少的人才。
——材料二至材料四均出自《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
(1)请根据材料一回答此时的日本幕府推行的是什么政策?
(2)材料二这一国策的发布表明当时日本正在发生的重大事件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回答,这是日本政府采取的什么措施?
(4)根据材料四回答,这些措施反映了当时日本进行了哪一方面的改革?
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英国一位首相在议会演讲中说:“即使最穷的人,在他的小屋里也能够对抗国王的权威。屋子可能摇摇欲坠,风可以吹进这所房子,雨也可以淋进这所房子,但是国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他的千军万马也不敢跨过这间破房子的门槛。”后来这段话被人们简化成“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
——摘自岳麓书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 在那个距今200多年前的时代里,殖民地联合起来挑战宗主国是破天荒的大事,宣布独立的北美13个殖民地,与大英帝国的战争一直艰苦地打了8年,最终赢得了胜利。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旧制度所显示的破产导致旧制度的变革,农奴起义不断上升的压力变得不可抗拒起来,尼古拉的继任者亚历山大二世把解放农奴当做代替革命的唯一办法。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1869年,日本第一次使用了电报连通了横滨和东京。1872年,连接这两座城市的第一条铁路竣工。1870年,这个国家有了第一台纺纱机。
——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依据的法律文件是什么?该法律文件确立了什么政治体制?
(2)材料二“战争”中受命担任大陆军总司令的是谁?战争结束后,哪部宪法的制定确立了美国的民主共和制?
(3)根据材料三分析,亚历山大二世解放农奴的原因是什么?这一事件对俄国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4)材料四反映了日本哪次改革的成果?这次改革后,日本的社会性质有何变化?
答案
1-5CDADB 6-10DACDB 11-15DDCBB 16-20BCCDD 21-25BDBCB
26、(1)时间:18世纪中期;头目:克莱武。
(2)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商品输出和殖民掠夺摧毁了印度原先的民族手工业。
(3)运动:印度民族大起义; 民族女英雄:章西女王。
27、(1)1861年农奴制改革 亚历山大二世 (2)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是,农奴制的残余依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28、(1)《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862年 《宅地法》 (2)调动了农民和黑人奴隶的积极性,他们踊跃参军作战,扭转了北方军队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29、(1)锁国政策(2)明治维新。(3)措施:殖产兴业,大力发展经济扶植国内兴办各类企业,发展经济。(4)教育改革。
30、(1)法律文件:《权利法案》。政治体制:君主立宪制。
(2)华盛顿。1787年美国宪法。
(3)原因:农奴起义不断。影响: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4)明治维新。由封建社会进入到资本主义社会(或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