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京韵 第一课时京调 教学设计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京韵 第一课时京调 教学设计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4-07-18 17:16: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京调》教学设计
年级:五年级
课型:欣赏综合课
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教师:11号
教学内容:
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京调》
教材分析:
《京调》是一首采用京剧音乐素材写成的民族管弦乐曲,1960年由上海民族乐团作曲家顾冠仁编曲。乐曲是根据京剧音乐中典型音调缀成。乐曲为再现的三段体结构。在实际演奏中,曲中的第一、第二段重复一次,形成ABABA的结构。乐曲虽然短小,手法简洁,但构思别具一格,富有京剧的韵味,使人充分领略了京剧所特有的情调。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在中低段的音乐课上已经对戏曲知识有过一些学习,随着戏曲进校园活动的大力推广,学生对于京剧文化、四大行当和表演形式也有一定的认知但是还不够深入和具体。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聆听京韵风格的乐曲,感受京味音乐风格,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引导学生对京剧知识的继续学习。
2.过程与方法:通过音乐活动中的体验,能听辨乐曲《京调》两个主题的异同,以及主题塑造的音乐形象。
3.知识与技能:了解《京调》中的乐器,并知道《苏三起解》与乐曲《京调》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京剧知识相关的音乐活动。
感受《京调》中笛子塑造的音乐形象,并尝试演绎角色。
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经典唱段引入,揭示课题。
1.聆听《苏三起解》。说一说这个唱段是我国的什么艺术的表演形式。
2.简介京剧:京剧的起源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是我国五大戏曲之首,被称为“国粹”。京剧是包括文学、音乐、舞蹈、武术、美术、杂技等各艺术类别综合体现。
3.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这首具有京剧风格的乐曲《京调》的旋律,是根据京剧唱段《苏三起解》的旋律改编而来。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京剧经典唱腔《苏三起解》的旋律,让学生初步感受京剧风格。
二、聆听体验,学习乐曲。
1.欣赏《京调》乐队演奏视频。
感受思考:乐曲中《苏三起解》的旋律是由什么乐器主奏的?还出现了哪些乐器?
2.师生探讨,说一说乐曲中出现的乐器。
3.微课学习,详细了解乐器。
4.介绍乐曲的演奏形式,及乐曲中的京剧知识。
师:这样由笛子主奏,其他乐器伴奏的演奏形式称为“笛子与乐队”。
京剧伴奏乐器知识包括:文场三大件 和 武场三大件。
设计意图:通过微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乐曲中的乐器以及与京剧表演中伴奏乐器的相关知识。
三、分段聆听,深入体验。
1.聆听第一主题A,师生交流主题音乐的情绪。
(1)说一说这段旋律的情绪。
板书:第一主题A 欢快活泼
(2)了解西皮唱腔,并介绍A主题的旋律特点和京剧中的西皮唱腔旋律特点的相似之处。
(3)模仿西皮唱腔的演唱。
(发声练习:yi-------,京剧中的演唱方法是用小嗓发音,气息从丹田经过喉咙时,将喉腔缩小,发出比真嗓较高的音调,称为假嗓也叫小嗓发音。)
(4)模唱A主题第一乐句旋律。
2.聆听第二主题B,师生交流主题音乐的情绪。
(1)说一说这段旋律的情绪。
板书:第二主题B 优美轻松
(2)了解二黄唱腔,并介绍B主题的旋律特点和京剧中的二黄唱腔旋律特点的相似之处。
(3)模仿二黄唱腔的演唱。
(发声练习a-------,气从丹田经过喉腔,直接发出,在京剧演唱中称为真嗓。)
(4)模唱B主题第一乐句旋律。
设计意图:通过感受A、B主题的情绪与旋律,引入京剧唱腔知识,将乐曲与京剧元素相结合,给学生带来更多的音乐知识和体验。
3.把握特点,对比两个主题。
(1)听辨主题A和B, 感受两个主题情绪的不同,以及速度是否发生变化。
(2)验证答案,用京剧中打板的方式辨别AB主题的异同。
(3)分析两个主题在听觉上产生速度不同的原因。
第一主题的旋律比较紧凑、密集,使用大量短时值音符。
第二主题的旋律舒展,节奏松散,使用大量的长时值音符,以及连音线。
师:在的创作中,可以根据音乐的要素比如:音的长短、音的高低、节奏、音色等等,来塑造出不同的音乐形象。
设计意图:通过感受和对比,能够体验出两个主题旋律的特点以及不同之处。在模唱主题乐句的过程中,熟悉并掌握主题的旋律。
四、角色体验,合作表演。
1.引导学生想象两个主题角色的音乐形象。
A主题 女生形象 京剧行当中:旦角。
B主题 男生形象 京剧行当中:生角。
2.生生互动:分角色模唱旋律。
3.师生互动:设计动作,身段表演。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了解京剧相关知识,感受京剧唱腔的魅力,体验人物角色身段表演形式。
完整聆听,听辨顺序。
师:听辨乐曲的演奏顺序,学生出示主题卡片。
引子 A B A B A 结尾
五、拓展延伸,感受相关艺术形式。
1.小结。
京剧传统表演中的“唱”和“做”。
京剧四大功夫中还有“打”和“念”。
2.京剧念白介绍。
师:京剧中还有一种表演形式叫做——念。
念白是京剧表演中人物的说话。
3.京剧韵白视频欣赏。
设计意图:了解京剧四大功夫,感受京剧念白的魅力,以及念白在古诗词的朗诵中的运用,感受新的表演形式。
课堂小结,学生评价。
1.脸谱卡片、APP、云空间介绍。
2.用现代新的京剧表演形式,号召学生学习经典,继承国粹,发扬文化。
设计意图:京剧的发展离不开传承与创新,感受多元艺术文化,引导学生热爱京剧艺术,并且能够在课后继续学习京剧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