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26 好的故事
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以及大量杂文。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代表作品:
【小说集】《呐喊》(共14篇),包括《故乡》《狂人日记》
《孔乙己》《阿Q正传》等。《彷徨》(共11篇),包括《伤逝》《祝福》等。
【散文集】《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
原名《旧事重提》。《朝花夕拾》共收入10篇作品。
【散文诗集】《野草》。《好的故事》即选自《野草》。
知识锦囊
鲁迅生平简介
时
代
背
景
此文写于1925年,当时的中国极其混乱,帝国主义正在迫害中国,广大的劳动人民生活较艰苦。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作者同广大人民一样,期望美好的未来尽快来到,故作此文寄以希望。《好的故事》是《野草》集中的众多灰暗文章中难得一见的“光明”。
在《野草》二十四篇文章中,《好的故事》是鲁迅第
一篇描写梦境的文章,尽管他没有明确说是在做梦,但是,
这确实是一个梦,一个短暂的瞌睡一般的梦。
1、听老师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初
读
感
知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膝髁 乌桕 伽蓝 蓑笠 参差
胭脂 泼剌 皱蹙 霓虹 搁在
错综 澄碧 萍藻 荡漾 气焰
瘦削 瞬间 凝视 骤然 投掷
陡然
读词语
会 写 字
温馨提示
书写时注意生字的占格哟!
学
习
生
字
耽搁
阁楼
扪心自问
综合
棕色
流水淙淙
澄澈
蹬腿
目瞪口呆
浮萍
苹果
草坪
荡漾
羡慕
游泳
削除
悄悄
树梢
瞬间
尧舜
白磷
凝固
疑问
骤然
聚焦
按图索骥
投掷
郑重
郊区
陡峭
走开
徒步
搁
gē (搁浅)
gé (搁得住)
伽
qié (伽蓝)
gā (伽马射线)
削
xiāo(削皮)
xué(剥削)
3.多音字
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好的故事》一文通过对梦境中对“好的故事”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在( )的矛盾中,启示人们( ),实现( ) 。
希望与失望
毁掉“昏沉的夜”
充满“好的故事”的生活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这个“好的故事”指的是什么?
2、作者用了哪三个词语来形容它?
一个梦境
好的故事
整体感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美丽、幽雅、有趣
"好的故事”其实是一个美好的梦境。
26
整体感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
好的故事
昏沉的夜
3、这篇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
总——分——总
现实
梦境
首尾呼应
昏沉的夜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的学习内容是理解字词、读通课文,对“好的故事”有个初步印象,也理清了文章的结构。鲁迅先生笔下的这个故事是美丽,幽雅,有趣的,到底是怎样的“美丽,幽雅,有趣”?我们下节课再去细细品味。
26 好的故事
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课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美丽、幽雅、有趣
"好的故事”其实是一个美好的梦境。
26
整体感知
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
澄碧:澄澈碧绿。
荡漾:水面起伏动荡。
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
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
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现在我所见的故事也如此。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织,织成一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
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
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
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将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比作( ),飞动起来似( )。幻化无穷,充满生机。
一天云锦
万颗奔星
“好的故事”是其实一个梦境。
这个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
体现在哪里?结合课文说一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6
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
1.作者在梦中回忆了故乡绍兴山阴道上美的人和美的事。梦中的景物有哪些?
这恰恰表现了对梦中事物的记录,营造了一种自然和谐美丽的感觉。与前文的( )、后文的( )相应和。
错综
2.这样写是否显得纷繁复杂,有些太乱?
交织
近于原形
退缩
融合
扩大
摇动
解散
水中倒影不停地变化
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
动静结合
作者独具匠心的把山阴道的秀丽风光映在澄碧的河水中,至于搅动的船桨下。于是,随着船桨地拍击那些瑰丽多彩的景物,便一一夹着闪烁着( ),和水里的( ),动荡摇曳汇成了( )似的动美图。这段话写出了作者对故乡( )的怀念与向往。
日光
美丽风景
万颗奔星
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
萍藻游鱼
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的罢。
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如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
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剌奔迸的
红锦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
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但斑红花影也已碎散,伸长,就要织进塔,村女,狗,茅屋,云里去。
“红锦带”与“( )”“( )”“( )”等错综飞动,展现了所见景物的( ),给人以“织锦”一般的感觉和美的享受。
大红花映在水中的( )与被水波荡漾拉长了,在水里形成了一条( )。随着( )的奔迸波动而发出( )的声音。
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剌奔迸的红锦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
狗
白云
无穷变化
村女
倒影
红锦带
水
泼剌
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如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
运用( )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现出( )色彩鲜艳、斑斓多姿的特点,也具体地反映了“这故事( )、( )、( )"。
比喻
红花
美丽
幽雅
有趣
一个“昏沉的夜”里,作者于工作之余闭眼休息的刹那间,在蒙眬中看见一幅很美丽的生活的图画,其中“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这一幅美丽的生活图画也决不是模糊的,而是十分清楚和真实的,它像记忆中的江南农村的美丽景色那样实在,像河岸美景倒映在澄碧的河水中那样分明……作者希望着这样美丽的生活,是这篇作品的主要精神。
——选自冯雪峰的《论<野草>》
阅
读
链
接
希望
该文写于一九二五年二月,当时北京笼罩在极其混沌、黑暗、恐怖的气氛中。封建军阀卖身投靠帝国主义,把中国变成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人民在苦难的深渊里挣扎。
新文化战线被分化,一部分青年斗志冷却,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甚至公开叛变革命,这使鲁迅感到信念动摇的极度苦闷。
黑暗而残酷的现实,让鲁迅感到求索的怅惘,战斗的孤独。他说:“我时时说起自己的事情,怎样的碰壁,怎样的在做蜗牛,好像全世界的苦恼萃于一身,在替大众受罪似的。
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
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
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现在我所见的故事也如此。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织,织成一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
动静结合,交映成辉。说明美好的事物( )。
一直存在着
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
“无数”“一 一”看出作者的好的故事不是( ),而是由( )组成的。
一个
很多
作者憧憬于“美的人和美的事”,但现实是“昏沉的夜”,没有“美的人和美的事”;所以只能在梦中看见;醒来却“只见昏沉的灯光”,“何尝有一丝碎影”。表现了作者的怅惘和失望,也表现了作者的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但作者最后还是坚信他看见了一篇好的故事(“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虽然“在昏沉的夜”。在黑暗的现实中,他强烈地追求美好的事物,把美好的事物描绘得非常的“美丽,幽雅,有趣,艳绚多姿;表面是在描写风景,眷恋故乡的景物,实际是有所象征或寄托。
——选自李何林的《鲁迅<野草>注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
昏沉的夜
3、这篇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
总——分——总
现实
梦境
昏沉的夜
好的故事
现实的夜是昏沉的,可是“我”见过美好,并且不会忘记,表明“我”一直没有放弃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文中开头和结尾两次提到“昏沉的夜”。既暗示了社会的黑暗,也表达了作者的期盼:即然是昏沉的“夜”,就总会过去,天总是要亮的,太阳终究会照亮大地。
作者身处现实的“昏沉的夜”,没有“美的人和美的事”,但是作者描述了梦境中的美好的一切。当梦变成了“碎影”,昏暗的现实给予他的只有绝望和虚无,孤独和寂寞;美的东西只存在于短暂的梦境中,表现了作者矛盾的心理,但是同时从梦醒后“总记得”可以看出作者内心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憧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