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好的故事课件(共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6 好的故事课件(共4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18 21:24: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26 好的故事
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以及大量杂文。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代表作品:
【小说集】《呐喊》(共14篇),包括《故乡》《狂人日记》
《孔乙己》《阿Q正传》等。《彷徨》(共11篇),包括《伤逝》《祝福》等。
【散文集】《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
原名《旧事重提》。《朝花夕拾》共收入10篇作品。
【散文诗集】《野草》。《好的故事》即选自《野草》。
知识锦囊
鲁迅生平简介




此文写于1925年,当时的中国极其混乱,帝国主义正在迫害中国,广大的劳动人民生活较艰苦。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作者同广大人民一样,期望美好的未来尽快来到,故作此文寄以希望。《好的故事》是《野草》集中的众多灰暗文章中难得一见的“光明”。
在《野草》二十四篇文章中,《好的故事》是鲁迅第
一篇描写梦境的文章,尽管他没有明确说是在做梦,但是,
这确实是一个梦,一个短暂的瞌睡一般的梦。
1、听老师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膝髁 乌桕 伽蓝 蓑笠 参差
胭脂 泼剌 皱蹙 霓虹 搁在
错综 澄碧 萍藻 荡漾 气焰
瘦削 瞬间 凝视 骤然 投掷
陡然
读词语
会 写 字
温馨提示
书写时注意生字的占格哟!




耽搁
阁楼
扪心自问
综合
棕色
流水淙淙
澄澈
蹬腿
目瞪口呆
浮萍
苹果
草坪
荡漾
羡慕
游泳
削除
悄悄
树梢
瞬间
尧舜
白磷
凝固
疑问
骤然
聚焦
按图索骥
投掷
郑重
郊区
陡峭
走开
徒步

gē (搁浅)
gé (搁得住)

qié (伽蓝)
gā (伽马射线)

xiāo(削皮)
xué(剥削)
3.多音字
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好的故事》一文通过对梦境中对“好的故事”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在( )的矛盾中,启示人们( ),实现( ) 。
希望与失望
毁掉“昏沉的夜”
充满“好的故事”的生活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这个“好的故事”指的是什么?
2、作者用了哪三个词语来形容它?
一个梦境
好的故事
整体感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美丽、幽雅、有趣
"好的故事”其实是一个美好的梦境。
26
整体感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
好的故事
昏沉的夜
3、这篇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
总——分——总
现实
梦境
首尾呼应
昏沉的夜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的学习内容是理解字词、读通课文,对“好的故事”有个初步印象,也理清了文章的结构。鲁迅先生笔下的这个故事是美丽,幽雅,有趣的,到底是怎样的“美丽,幽雅,有趣”?我们下节课再去细细品味。
26 好的故事
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课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美丽、幽雅、有趣
"好的故事”其实是一个美好的梦境。
26
整体感知
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
澄碧:澄澈碧绿。
荡漾:水面起伏动荡。
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
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
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现在我所见的故事也如此。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织,织成一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
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
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
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将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比作( ),飞动起来似( )。幻化无穷,充满生机。
一天云锦
万颗奔星
“好的故事”是其实一个梦境。
这个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
体现在哪里?结合课文说一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6
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
1.作者在梦中回忆了故乡绍兴山阴道上美的人和美的事。梦中的景物有哪些?
这恰恰表现了对梦中事物的记录,营造了一种自然和谐美丽的感觉。与前文的( )、后文的( )相应和。
错综
2.这样写是否显得纷繁复杂,有些太乱?
交织
近于原形
退缩
融合
扩大
摇动
解散
水中倒影不停地变化
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
动静结合
作者独具匠心的把山阴道的秀丽风光映在澄碧的河水中,至于搅动的船桨下。于是,随着船桨地拍击那些瑰丽多彩的景物,便一一夹着闪烁着( ),和水里的( ),动荡摇曳汇成了( )似的动美图。这段话写出了作者对故乡( )的怀念与向往。
日光
美丽风景
万颗奔星
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
萍藻游鱼
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的罢。
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如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
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剌奔迸的
红锦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
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但斑红花影也已碎散,伸长,就要织进塔,村女,狗,茅屋,云里去。
“红锦带”与“( )”“( )”“( )”等错综飞动,展现了所见景物的( ),给人以“织锦”一般的感觉和美的享受。
大红花映在水中的( )与被水波荡漾拉长了,在水里形成了一条( )。随着( )的奔迸波动而发出( )的声音。
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剌奔迸的红锦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

白云
无穷变化
村女
倒影
红锦带

泼剌
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如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
运用( )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现出( )色彩鲜艳、斑斓多姿的特点,也具体地反映了“这故事( )、( )、( )"。
比喻
红花
美丽
幽雅
有趣
  一个“昏沉的夜”里,作者于工作之余闭眼休息的刹那间,在蒙眬中看见一幅很美丽的生活的图画,其中“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这一幅美丽的生活图画也决不是模糊的,而是十分清楚和真实的,它像记忆中的江南农村的美丽景色那样实在,像河岸美景倒映在澄碧的河水中那样分明……作者希望着这样美丽的生活,是这篇作品的主要精神。
——选自冯雪峰的《论<野草>》




希望
该文写于一九二五年二月,当时北京笼罩在极其混沌、黑暗、恐怖的气氛中。封建军阀卖身投靠帝国主义,把中国变成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人民在苦难的深渊里挣扎。
新文化战线被分化,一部分青年斗志冷却,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甚至公开叛变革命,这使鲁迅感到信念动摇的极度苦闷。
黑暗而残酷的现实,让鲁迅感到求索的怅惘,战斗的孤独。他说:“我时时说起自己的事情,怎样的碰壁,怎样的在做蜗牛,好像全世界的苦恼萃于一身,在替大众受罪似的。
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
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
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现在我所见的故事也如此。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织,织成一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
动静结合,交映成辉。说明美好的事物( )。
一直存在着
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
“无数”“一 一”看出作者的好的故事不是( ),而是由( )组成的。
一个
很多
  作者憧憬于“美的人和美的事”,但现实是“昏沉的夜”,没有“美的人和美的事”;所以只能在梦中看见;醒来却“只见昏沉的灯光”,“何尝有一丝碎影”。表现了作者的怅惘和失望,也表现了作者的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但作者最后还是坚信他看见了一篇好的故事(“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虽然“在昏沉的夜”。在黑暗的现实中,他强烈地追求美好的事物,把美好的事物描绘得非常的“美丽,幽雅,有趣,艳绚多姿;表面是在描写风景,眷恋故乡的景物,实际是有所象征或寄托。
——选自李何林的《鲁迅<野草>注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
昏沉的夜
3、这篇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
总——分——总
现实
梦境
昏沉的夜
好的故事
现实的夜是昏沉的,可是“我”见过美好,并且不会忘记,表明“我”一直没有放弃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文中开头和结尾两次提到“昏沉的夜”。既暗示了社会的黑暗,也表达了作者的期盼:即然是昏沉的“夜”,就总会过去,天总是要亮的,太阳终究会照亮大地。
作者身处现实的“昏沉的夜”,没有“美的人和美的事”,但是作者描述了梦境中的美好的一切。当梦变成了“碎影”,昏暗的现实给予他的只有绝望和虚无,孤独和寂寞;美的东西只存在于短暂的梦境中,表现了作者矛盾的心理,但是同时从梦醒后“总记得”可以看出作者内心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憧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