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酒入豪肠,
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余光中《寻李白》
將
酒
《启功讲唐代诗文》中的一段文字:
“唐人诗是嚷出来的;宋人诗是想出来的;宋以 后诗是仿出来的。”
嚷者,声宏实大,出于无心;想者,熟虑深思,行笔 有忌。
沈德潜曾经这样评价李白,“别人写诗是用笔
一句一句的写,李白只需张口喷出胸中之气即可”
李白与酒: 《饮中八仙歌》
杜甫
李白斗酒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郭沫若曾做过统计,李白流传下来的1500首诗中, 有170首写到饮酒。酒成了诗人最好的解脱,也成了 诗人在雄心壮志破灭后最大的安慰。
仙气
才气
傲气 酒气
学习目标
1.知人论世,理解诗人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2.理清思路,把握诗歌中诗人情感的变化。 3.品味语言,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知人论世
李自的人生经历
刀
初入长安 无功而返
(730)
仗剑去国
辞亲远游
(725)
奉诏入京
供奉翰林
(742)
与友畅饮 做《将进酒》
(752)
奸臣当道
赐金返还
(744)
这首《将进酒》,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
一年(752),即 安史之乱前四五年光 景。当时唐玄宗耽于女色,先后将政事 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 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 为 念 ,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诗人对此极为不满,却又无力改变这种
状况,只能借酒销愁,“但愿长醉不复
醒”。
读准字音:
将进酒qiāng 金樽zun
烹羊pēng 岑夫子cen
馔玉zhuàn 恣zì
欢谑xue 沽酒gū
斟酌zhuo 千金裘qiú
> 王 安石说李白的诗“词语迅快”。看来,非 高声诵读不能传达其情感气势。
《将进酒》简介
●本诗诗人沿用的是乐 府 古 题,思想内 容非常深沉,艺术表现非常成熟,影响 深远。
●全诗情感饱满,其奔涌迸发如江河流泻 ,不可遏止,起伏跌宕,变化剧烈;手 法上多用夸张,既表现出诗人豪迈洒脱 的情怀,又使诗作显得笔墨酣畅,抒情 有力;结 构上大开大阖,充分体现了李 白七言歌行的特色。
將 遮 酒
欢(乐)
人生得意须尽欢……
会须一饮三百杯。
⑤愁
与尔同销万古愁!
愤
钟鼓馔玉不足贵 …… 斗酒十千恣欢虐。
狂
主人何为言少钱…… 换美酒
悲
君不见黄河之水
这首诗中,感情发展的脉络是怎样的
天上来………朝如
青丝暮成雪。
思考问题
文句解读:
你没看见那黄河的水就像从天上来,波涛奔腾流 向东海永远不回还。你没看见高堂明镜中对着白 发悲伤,早晨满头青丝傍晚已变得如同白雪。
意象:
黄河之水+镜中白发
情感:
表达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怀才不遇,抱负不
能施展,理想不能实现的悲愁。
表现手法:
比兴、夸张、想象、反复(反衬、呼告)
君不 见高堂明镜悲白 发 ;
君不见
奔流到海 不复
朝如 青丝 暮成雪
黄 河 之 水 天上 来 ;
比 兴——先言黄河以引起所咏之悲(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
远),同时用流水喻时光。
比 喻——以黄河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难在,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易老。
(此时李白47岁)
夸张——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
①天上来:扩大。乐府中常用的一种夸语。黄河发源于青海,因那
里地势极高,故称。
②朝暮:缩小。时间极短
反 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短暂
呼告——情感强烈,引起共鸣
反复——突出强调。
特色——借黄河水起兴,景象壮阔,气势豪迈;朝暮之间,青春 衰老,悲从中来。李白之悲,悲而不伤,悲而能壮!
简要分析以“君不见”开头的两个完整句子在全诗中的作用。
①奠定全诗的情感基调。前一个“君不见'强调黄河入海的自然永
恒,后一个“君不见”突出了青丝变白的人生短暂,在对比中奠 定了全诗感伤的基调。
②为抒发悲愁之情蓄势。运用比兴手法,引起诗人“时光易逝, 功业未成”的悲凉之情,运用长句,形成豪迈的气势,为诗歌抒
发悲愁之情蓄势。 (答“通过夸张的手法写出了黄河一去不回的 气势,头发变白的速度之快,在反差中表现时不我待的心理,为 诗歌抒发悲愁之情蓄势”也可以)
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以呼告的语气引起读者注意,抒发作者 强烈的感情。两个“君不见”领起的内容,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 引导读者和诗人一起体悟人生易老,怀才不遇的悲愁之情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与“黄河远上白云间”同是 描写黄河水,却各具特色,试分析。
答:“黄河之水天上来”,由远及近,着意渲染黄河一泻 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动态美。
而“黄河远上白云间”,由近及远,观望方向与河的流向 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闲静深远;安闲清高) 仪态,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
一 为 烹 散 有 天 金 尽 人 饮 乐 羊 尽 用 生 樽 欢 生 三 ’ 宰 还 ’ 我 空 ’ 得 百 会 牛 复 千 材 对 奠 意 杯 须 且 来 金 必 月 使 须
o 0 O
文甸解读:
人生在世得意时要尽情欢乐,别让 那金杯里无酒空对皎洁的明月。天 生我栋梁之材必定有大用,即使千 金散尽也会重新聚拢。烹羊宰牛且 顾眼前的欢乐,要开怀畅饮三百杯 也不嫌多。
思考:1.诗人正自感伤,却为何突
而转悲为欢 作者乐什么
2.是如何表现“乐”的
3.它是一种真正的“乐”吗
思考:1.诗人正自感伤,却为何突而转悲为欢 作者乐什么 是如何表现“乐” 的
答:①既然人生短暂,既然此处失意,就应另外去寻找寄托,朋友相聚,正好开 怀畅饮及时行乐。
②旷达豪放,乐观自信,肯定人生,肯定自我,透露出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 世的积极的态度。
直抒胸臆、夸张
直抒胸臆:“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直接抒写人生得意,需纵情欢
乐。
“天生我材必有用”写出了作者高度的自信,体现了诗人的旷达豪放。
“有用”而“必”、“还”,写出了作者的自信,体现了诗人的旷达豪放, 透露出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求建功立业,渴望有所作为,积极用世的态度。
乐观自信,肯定人生,肯定自我,透露出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 质。
夸 张:“三百杯”夸张地写出朋友相聚时的豪爽。
2.它是一种真正的“乐”吗
明确:不是真正的快乐,是通过这种及时行乐,寻求一种自我安慰。
赏析 :
场景——高声劝酒,如在耳畔。 特色——酒后真言,歌中有歌。
1.作者在这里连续用了四个“三字 句”,有什么好处
①与前文的长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诗歌的节奏不单调,富于变化。
②加快了诗歌的节奏,旋律的加快 实际上就反映出作者情感的变化, 心情是非常激动地,他的情感由原 来的欢乐变得狂放起来。
译文:岑勋先生 呵,丹丘先生呵, 快快进酒吧,杯 儿不要停!让我 为你们唱一曲,
请你们侧耳仔细 听:
停 将 生 岑 °进 夫
望 秀
痛道
薷
译文:
整天吃山珍海味的豪华生活有何珍贵,只希望醉生梦死 而不愿清醒。自古以来圣贤无不是冷落寂寞的,只有那 会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陈王曹植当年宴设平乐观 的事迹你可知道,斗酒万千也豪饮,让宾主尽情欢乐。
思考:1.作者愤什么 是如何表现“愤”的。
2.在中国历史上寂寞的圣贤不可胜数,作者为什么单提 到“陈王”曹植呢 结合曹植生平试做简要分析。
3.试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跟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做一比较,说说 二者在情感基调,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
思考:作者愤什么 是如何表现“愤”的。
愤:怀才不遇,志不能抒
借代、直抒胸臆、对比、用典
借 代 :“钟鼓馔玉”即富贵生活(富贵人家吃饭时鸣钟列鼎,食物精美 如玉)
直抒胸臆:诗人却认为这“不足贵”,并放言“但愿长醉不复醒”。
一方面反映了对权贵的蔑视,另一方面更是怀才不遇的愤慨之词。为本 文主旨句。
对 比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写出了对荒唐社会的 愤怒嘲讽。在封建时代,只有衣食无忧的达官贵人才有闲情逸致沉溺于声色 犬马之中,享受山珍海味之美。诗才敏捷,才华横溢,遭受排挤和压抑而命 运坎坷,壮志难酬而沉溺酒乡不羡慕达官贵人的生活,实际是对豪门权贵的 蔑视、否定,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鄙弃和蔑视。
用 典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是诗人的真心话吗
作者真正想做的事是什么呢
不是真心话,真正想做的是建功立业,并不是“长醉不愿 醒”。只是因为当时仕途失意,志不得抒所以才这么说。
一方面反映了对权贵的蔑视,另一方面更是怀才不遇的愤慨
之词。为本文主旨句。
2.在中国历史上寂寞的圣贤不可胜数,作者为什么单提到 “陈王”曹植呢 结合曹植生平试做简要分析。 曹植才华横溢,志向远大,但由于“任性而行,饮酒不节” 最终没有得到父亲曹操的重 用。 与曹植一样,李白也有一段不堪回首的身世:他初入长安, 抱济世之志,却为小人排挤,最后落个“赐金还山”的下场。 (一样的才思敏捷, 一样的遭人妒忌排挤,有志难展。) 以曹植自况,既是表达对陈王昔时宴饮的倾慕,为曹植的怀才不 遇抱恨终生而叹惋,更是对现实遭遇的愤恨与控诉,感伤、愤慨 自己怀才不遇,批判统治阶级埋没人才。
曹植,字子建,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并化用其《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 之句。
谢灵运尝曰:“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 一斗。”
王士祯(清初杰出诗人、学者、文学家)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 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七步诗》家喻户晓: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其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举行宴会畅饮,为的是空有超群才华,却遭兄、侄猜忌,不得用, 借酒浇愁。
李白初入长安,抱济世之志,却为小人排挤,最后落个“赐金还山”的 下场。
试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跟“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梦游天姥吟留别》)做一比较,说说二者在情感基调,语言风格的不同。
情感基调:前者愤激中昂扬 。所谓“开心颜”包含着个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富有昂扬之气。后者愤激中低沉。所谓“长醉不愿醒”低沉、消极。
语言风格:前者是直白,锋芒直指“权贵”;后者是曲达,以“钟鼓馔玉” 借代权贵。
之所以有上述不同,可能跟诗人创作时的心境和所选用的题材有关。
《梦游天姥吟留别》写于初离长安之时,诗人余恨未消,又以游仙为题 材。而“安能”二句有卒章显志的作用,不能不直截了当地说出诗人心中的 意愿。
《将进酒》作于此后约七年光景,又值朋友欢聚饮酒,尽吐胸中块垒,
也要跟饮酒合在一起说,因而只能采用曲达。
“怀抱利器而无所用”,“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译文:主人呀,你为何说我的钱不多 只管买酒来让我们一起痛饮。那些什 么名贵的五花良马,昂贵的千金狐裘, 把你的小儿喊出来,都让他拿去换美 酒来吧。让我们一起来消除这无穷无 尽的万古长愁!
1.李白的“万古愁”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请结合诗句分层次理解。)
2.“五花马、干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这一结尾有何妙处 请简要赏析。
主人/何为/言少钱,
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 尔 / 同销/万古慧。
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人生易老
青春不再
壮志未酬
怀才不遇
贤不必用
生失意
★李白的“万古愁”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请结合诗句分层次 理解。)
为何而愁
夸张
愁
二愁
三愁
“五花马、干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这一结尾有何妙处 请简要赏析。
答:1.诗情再入狂放,而且愈来愈狂。诗人反客为主,“呼儿”“与尔”
口气甚大,浪漫色彩极浓。诗人快人快语,纵情豪饮,率性不羁。 这种狂放,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
2.情犹未已,诗已告终,突然又迸出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首尾呼应, 大开(“悲白发”)大阖(“万古愁”)。
3.而“万古愁”的含义更加深沉。这样的结尾,显现出诗人奔涌跌宕的感 情激流。
狂放至极,归于深沉
天生我材必有用
豪放自信
积极入世
但愿长醉不复醒
怀才不遇 消极避世
《将进酒》的主旨: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又渴望用世的矛盾复杂的情感,以
及对封建权贵、所谓圣贤的蔑视。豪放是它的外壳,愤激才是它的内核。
情感
1.表达诗人蔑视权贵,尽吐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钟 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2.表达诗人对封建统治阶级埋没人才的揭露: 古 来圣 贤皆寂寞。
3 . 显示了诗人对未未充满无限的信心:天生我材必有 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4. 流露出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之意: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白浪漫主义在《将进酒》在中是如何体现的
①气势豪放,感情激越,黄河之水势不可挡的气势,纵情欢乐的狂 放,自我肯定的豪情,视权势如粪土的愤慨,以"五花马"、"千金裘"换 取美酒的豪爽大度,生动形象地抒写了诗人的博大胸怀,具有震动古今 的气势。
②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朝如表丝暮 成雪","三百杯"、"万古愁"等句,既表现了豪迈的诗情,又不给人以 空洞浮夸之感;既想象奇特,又不失险怪,生动地表现了诗人跌宕起伏 的感情。
③在语言的运用上,这首诗以七言为主,而以三言、五言、十言句 点染其间,参差错落,好象行云流水,飘逸奔涌,给人以很强的感染力。
浪漫主义着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来表现客观现实,抒发作者对理想世 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
象。
1.抒情性
2.主观性:强烈的主观色彩,偏爱表现主观思想,注重抒发个人 的感受和体验。重主观,轻客观和重自我表现,轻客观模仿。
3.美好性
4.非现实性(夸张想象神话传说;离奇虚幻荒诞神秘情节曲折, 富于传奇色彩、人物形象的超凡性、戏剧性、象征性)
5.理想性:内容(选材)、情感、形象、语言风格、环境描写、句 式灵活不受拘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