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
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
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 高考真题、典型题例
壹 肆
目
录
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
同 一 律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其自身都具有 同一性;如果它是真的,那么它就是真的,如果它是 假的,那么它就是假的。公式:A是A
违反“同一律”就会犯“偷换概念”“混淆概念”的 逻辑错误,主要表现为“划分不当”“发生歧
义”“以偏概全”等。
不矛盾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的思想 不能同真,必有一假。公式:A不是非A
违反“矛盾律”就会犯“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排中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不 能同假,必有一真。公式:A或者非A
违反“排中律”就会犯“模棱两可”的逻辑错误。
充足理由律:在思维论证过程中,任何一个真实性需 要确定的判断被判定为真时,必须要有充足的理由。
公式:A真;因为B真,并且B能推出A
违反“充足理由律”就会犯“强加困果”的逻辑错误。
【必备知识】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
课本P93例子,指出其中
的逻辑错误
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
【必备知识】
(一)演绎推理
所谓演绎推理,就是从一般性的前提出发,通过推导即“演 绎”,得出具体陈述或个别结论的过程。
演绎推理的形式有三段论、充分条件推理、必要条件推理、排 除法、二难推理等。
(二)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三)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亦称“类推”,推理的一种形式。根据两个对象在某 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通过比较而推断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
的推理过程。
课本P94例子,探析推理形式,及其正确与否。
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
(一)关注隐含前提
在直接论证中,往往不会巨细无遗地呈现逻辑推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环 节,会出现部分前提的省略,这些省略的前提却往往又隐藏着理解论证的 关键。
挖掘隐含前提:隐含前提在我们的论证的过程中被省略,那么要将它 挖掘出来就需要我们还原论证过程:①重构论证过程,找到论证中已知前 提和结论之间的缺口。②推断使论证形式完整且必须存在的隐含前提。
注意在论证合理化的基础上尽量符合作者原意。
【例】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 礼不辞小让。( ),(故不必辞行)。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 为 ” 樊哙如何由第一个理由“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推出可以不去辞行的 已知前提: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已知结论:沛公您不必辞行。 隐含前提: ①向项羽辞行是“细谨”,是“小让” ②沛公您是为大事、行大礼之人
注意:一个论证中隐含前提可能不
一个。
只
(二)学会间接论证
(1)间接论证
直接举例或从其他观点出发证实或证伪某个观点,叫作直接论证。一般有 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比较法。
在某些情况下,直接论证的难度较大或效果不佳,就需要进行间接论证, 主要运用“排除法”“反证法”和“归谬法”。
A排除法:如果一个题有若干个选项,而要证明其中某项正确,只要找出 证据否定其他所有的选项就行了,这种方法就是大家熟悉的“排除法”。排除 法实际上就是运用不相容选言推理的规则。
B反证法:就是先假设与某个论点相矛盾的观点成立,然后排出明显的错 误或矛盾,从而间接地证明最初的观点。其根据的是逻辑规律中的排中律。
C归谬法:是从某一观点推出明显的错误或矛盾,目的是证明这一观点本 身的错误,常用于驳论
【图尔明模式】
根 据 ( 数 据 ):论证的事实论据、理由。
结论:要被证明的陈述、主题、观点。
保 证 :用来连接证据和结论之间的普遍性原则、规 律等,常常是三段论中的大前提,或者是隐含假设。
支撑:用来支持上面的保证(大前提)的陈述、理 由,它不是直接支持结论,而是支持保证,表明这些 原则或关系为真。
辩驳:对已知的反例、例外的考虑、反驳和说明。
限定:对保证、结论的范围和强度进行限定的修饰 词,有对反例的考虑,从而对结论进行限定。
(三)在论证中引入“虚拟论敌”
这位“虚拟论敌”可能会“驳论点”——对我们的论点举出反例或者从论点 推出错误,也可能会“驳论据”-—质疑论据及隐含前提的可靠性,抑或“驳论 证”——指出论证中存在的逻辑问题,所以我们就要在论点、论据和论证中做到无 懈可击,让“论敌”无处可驳。
图尔明模式
根据 限定 观点
保证<—辩驳
支撑
四、高考真题
【2。17全国,卷2,题】语用
21.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 分 )
高考之后,我们将面临大学专业的选择问题,如果有机会,我们要选择工科方面的专业, 因为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培养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而有了浓厚的兴 趣,必将取得好成绩,毕业后也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①不是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好奇心。
③
示例:
②不是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一定会取得好的成绩。
③不是有了兴趣和好成绩毕业后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例句:
如果作品水平越高,知音越少,那么谁也不懂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的绝作了。
示例:
如果语言是生产工具,能够生产出物质资料,那么夸夸其谈的人就可以是 百万富翁了。
四、高考真题
【2。1浙江卷】语用
5 .归谬法是指为反对错误观点,先假设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由此推论得出荒谬结论的论 证方法。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句话。要求:符合归谬逻辑,句式基本一致,语言简 洁明了。 ( 3 分 )
四、高考真题
2022年上海卷
6.材料一第④段运用气象学的事例进行反驳,试图通
过推翻他人质疑的隐含前提_ 来反驳
“经济学不是科学”。 (2分)
【答案】 (2分)科学是不允许经常做出错误预测的
【2023韶关二模】
4.直言三段论是根据大前提和小前提推出结论的一种演绎推理方式。请结合材料三第①段材 料,运用直言三段论的形式展示其推理过程。 (4分)
附文段:
①所谓直接表现人民性,是指正面反映人民生活和表达人民思想感情的作品,历代民间文学 作品中就有不少这样的作品。 如《诗经》中的《伐檀》,就正面描绘了当时人民群众的劳动 生活。《硕鼠》既喊出了人民群众反抗剥削的呼声,又表达了他们追求“乐土”的美好理想。 历代进步文人的文学作品也有不少直接表现“人民性”的篇章,如杜甫的“三吏”“三别”, 白居易的《卖炭翁》,关汉卿的《窦娥冤》,都真实地描写了人民生活,反映了民间疾苦,
表达了对人民群众的深切同情。小说《水浒传》则歌颂了人民群众的斗争精神.展现了农民 英雄的美好心灵和高尚品质,因此,这些作品鲜明地表现了人民性。
参考答案:
(1)大前提:凡是正面反映人民生活和表达人民思想感情的作品都具有人民性。
(2)小前提:《伐檀》《硕鼠》《卖炭翁》《窦娥冤》《水浒传》这些作品都从正面反映人民生活和 表达人民思想感情。
(3)结论:《伐檀》《硕鼠》《卖炭翁》《窦娥冤》《水浒传》这些作品都具有人民性。 【评分参考】4分。答对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4分。
逻辑题型在信息类文本阅读中考查
典型题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晏子至,楚王踢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日:“缚者曷为者也 ” 对曰:“齐人也,坐盗。”玉视晏子日:“齐人因善盗乎 ”晏子避席对日:“婴 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
然者何 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 耶 ”王笑日:“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参考答案:齐人在齐不盗,入楚则善盗,因此是楚地让齐人变得善盗了。
逻辑题型在文言文阅读中考查
14.请简析晏子的推理过程。
典型题例
追寻往事,伫立江洲,渔父也
听到我深重的叹息声。
野鸥远远躲避我似乎有所感触, 微雪摧损花儿也似无情。
往昔的疏林长堤还在,涨满的 春水漫平古老的江岸。
满怀惆怅,流连到深夜,寒风 吹过,岸边垂柳如烟。
重游曲江(2023合肥二模) 韩 屋
追寻前事立江汀,渔者应闻太息声。 避客野鸥如有感,损花微雪似无情。 疏林自觉长堤在,春水空连古岸平。 惆怅引人还到夜,鞭鞘风冷柳烟轻。
逻辑题型在古代诗歌阅读中考查
典型题例
释意:
16.古诗词中常存在逻辑现象。钱钟书曾说“否定命题总预先假设着肯定命题,诗人常常运用这 个道理”,请从这一角度简要赏析“损花微雪似无情”一甸。(6 分 )
①否定命题指“微雪无情”,“微雪”作为客观景物,本就“无情”,这符合客观 逻辑;
②肯定命题指微雪有情,“似无情”隐含的前提是微雪有情,而此刻忽然“无情” 这违背客观逻辑;
③微雪摧残了初春的花朵,似乎是无情的举动。这种景象暗合了诗人此时落寞的情 绪,看似不合逻辑,实则抒发了诗人的复杂心绪。
题干中“古诗词中常存在逻辑现象”这一句明确了设题的基本着眼点,即关注古 诗词中的逻辑现象。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中就提到了文学作品 尤其是诗句中的逻辑问题。后面钱钟书先生“否定命题总预先假设着肯定命题,诗 人常常运用这个道理”(《宋诗选注》)的话则给定了具体的逻辑分析切入点,即 关注诗句中否定命题隐含的肯定命题(2022年上海卷考查“隐含前提”这一逻辑知 识)。这样在作答时,就需要先分别指出诗句的否定命题和肯定命题。而题干中的 “赏析”则侧重于效果,即这种逻辑表达所取得的效果。“损花微雪似无情”一句 看似不合逻辑,实则抒发了诗人的复杂心绪。
【2。23届佛山市南海区三水区摸底考考试】语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①当我们看一个人笑得开心,我们会说他“笑得像个不经世事的孩子”。不过除了真实的笑容, 我们也经常看到“皮笑肉不笑”的假笑。 ① “真正的”微笑主要有两块脸部肌肉参与,即 连着嘴角的颧大肌和眼眶周围的眼轮匝肌。前者收缩能让嘴角上提,后者能牵动苹果肌向上运 动,且让眼睛显得更弯,与此同时,有些人的眼角会出现笑纹,或者卧蚕更加明显;相比之下, 假笑就显得“稍许平静”。假笑的辱角运动与真笑相同, ② 。如果把假笑时的脸部下方遮 挡起来,你就会发现,假笑的眼神暗淡无光,眉毛不会弓起来。你可能会问,如果有人能主动 控制这些面部肌肉,岂不是完全分辨不出真笑还是假笑了 ③ ,但是根据有关学者的研究,
基本没有人能主动收缩眼轮匝肌,它是难以主动收缩的肌肉中的一部分。
② 众所周知,“笑一笑,十年少”,保持笑容对健康有益。当我们大笑时,我们的神经产生相应 的激素、引发一连串消除压力的反应。假笑也能带来“以假乱真”的生理效果,因此长期假笑 有利于身心的健康。但是为了工作或是社交需要,很多人不得不一直维持营业性的“标准笑
容”。这种职业式微笑压抑了人的真实感情,必然会让“微笑”成为一种负担,久而久之就会 发展为抑郁,所以假笑还是要“适可而止”。
逻辑题型在语言文字运用中的考查
典型题例
22【参考答案】
(2)职业式微笑不一定会让“微笑
(3)职业性微笑不一定会发展为抑郁 【解题思路】如例句,假笑有“以假
增加了时间频率,所以推不出其有利于身心健康,推断太绝对;(2)处,“必然” 太绝对,只是存在可能性;( )处,“发展为抑郁”只是一种可能,推断不严谨。
22.文段②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
(1)长期假笑不一定有利于身心的健康。
(2)
(3)
逻辑题型在语言文字运用中的考查
典型题例 逻辑题型在语言文字运用中的考查
【2023广州一模】语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一20题。
中国画需要题跋。题与画每每 ① ,好画还须有好题。题得好,对于画不啻是 ② 。但反过来,假使题得不好,那真真是佛头着粪,整个的画面都要为它破坏。
抱石肯把他辛苦的劳作拿来让我题,他必然相信我至少不至于题得怎么坏。以前我曾替 他题过一张《瞿塘图》,题得特别拙劣,至今犹 ③ 。目前经验虽然又多了一些,但也 不敢说有十分的把握。
辞要好,字要好,款式要好,要和画的内容、形式、风格恰相配称,使题词成为画的一 个有机的部分,这实在不是容易的事。而且据我自己的经验,好的画确实是比较好题。要打 个不十分伦类的比譬吧,就好像好的马比较好骑那样。经受过训练的马,只要略通骑术,它 差不多事事可以如人意。即使你是初次学骑,它也不会让你十分着难。没有经过训练的劣马 ,那是不敢领教的。
好的画不仅可以诱发题者的兴趣,而且可以启迪题者的心思。你对着一幅名画,只要能 够用心地读它,它会引你到达一些意想不到的境地。由于心思的焕发、兴趣的葱茏,便自然 会得到比较适意的词、比较适意的字、比较适意的风格。
——好的,题吧,大胆的题吧。
原文:要打个不十分伦类的比譬吧,就好像好的马比较好骑那样。经受过 训练的马,只要略通骑术,它差不多事事可以如人意。即使你是初次学骑 ,它也不会让你十分着难。
示例:①将骑马与题画进行类比;
②好马就好骑,类比推理出好画就好题。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一个类比推理,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推理过程。(4分)
逻辑题型在语言文字运用中的考查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及语言表达简明准确的能力。
【试题分析】类比推理是由两个事物一个(些)方面相似而推出它们另一方 面也相似的推理。按类比推理的基本特征,类比推理至少要给出两组相似性 ,一组提供前提,一组既提供前提,又引出结论。分析推理的全过程应包括 对推理的前提、过程与结论的全面分析。该句中第一组相似是“骑手与马” 之间的关系与“题词者与画”之间的关系具有相似性;第二组相似是“好马 就好骑”与“好画就好题”具有相似性。文中没有特意点出两类事物之间具 有的相似特征,且先给出结论“好的画确实好题”,因此对推理前提的准确 把握对考生来说是有难度的。
该句推理的前提:“骑手与马”之间的关系与“题词者与画”之间的关系具 有相似性,可简化表述为“将骑马和题画类比”或“将题画与骑马类比”。
该句推理的过程与结论:从“好马就好骑”类比推理出“好画就好题”的结 论;或从“好画就好题”类比推理出“好马就好骑”的结论。( 来自官方)
【补充细则】
1.推理的前提,2分
①类比的前提可表述为“将骑马和题画类比”,即表达出“骑手与马”之间的关系与“ 画与题画”之间的关系具有相似性,意思对即可;“骑马”和“题画”两者顺序可调换 ;“类比”一词可表述为“比较”“相比”“比作”等;
②未准确扣住语段中心话题,如“将马和画类比”,只得1分;
③类比对象不匹配,如“将画和骑马类比”,只得1分;
④混淆结论与前提,如“将好题与好骑类比”或“将好骑与好题类比”,只得1分;
⑤将“类比”写成“比喻”“像”“对比”等,不得分。2.过程与结论,2分
①从“好马就好骑”(1 分)类比推理出“好画就好题”的结论(1 分);或从“好画就好 题”(1 分)类比推理出“好马就好骑”的结论(1分);
②类比推理可以表述为“类比为”“推理出”“先……再……最后”……;3.推理前 提错误,按“过程与结论”评分。
【福建省南平市2023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膏方是一种将方中的中药饮片经多次煎煮,滤汁去渣,加热浓缩,加入某些辅料,如红糖、 冰糖、蜂蜜等,再收膏而制成的一种比较稠厚的半流质或半固体的制剂。膏方是中医养生的选 择之一。不选择膏方,将失去中医养生的目的和方式。
膏方适用对象广泛, ① :一是处于亚健康状态者;二是慢性疾病已经稳定,为增强
体质、巩固疗效的人;三是手术后、出血后、大病重病后、产后身体极度虚弱的人。
②,所以膏方应根据个人体质一人一方。如气虚体质的人,可以选用由人参、黄芪、 茯苓、白术等中药制成的膏方;血虚体质的人,可以选用由阿胶、熟地、当归、白芍等中药制 成的膏方。
尽管膏方服用对象不同,但总的要求以平和为准,少数人服用膏方后会出现不良反应。
③ ,首先应在服用开路方时注意尽可能祛除湿浊,调整好胃肠功能。服用几天后若出现不 思饮食、腹胀,应暂停服用,改服1~2周理气和胃消导药后,再少量服用膏方,慢慢增加用量。
21.文中画横线句子除了存在“以偏概全”的逻辑错误,还存在一处语法错误,请修改 这两处错误。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分)
【参考答案】示例:不选择膏方,将失去一种中医养生的方式。
评分参考:两处错误,每改对一处给1分;语言流畅,给1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 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021烟台期末)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近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主持例行记者会,对加拿大常驻联合国大使所言“中国在新疆的做法毫 无疑问符合灭绝种族公约对种族灭绝的定义”进行了有力回击。
赵立坚先用具体数字进行说明:2010年至2018年,新疆维吾尔族人口从1017万上升至1272万,增加255 万,增幅为25%,达汉族人口增幅的12.5倍,更是加拿大人口增幅的约18倍。接着他提问对方:“我想 试问这位加拿大大使,如果他非要找出谁最符合种族灭绝的定义,恐怕受迫害的不是维吾尔族,而是加 拿大人民吧 ”
赵立坚“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巧妙彰显了外交辞令的逻辑力量。请你根据下列提示,说明其辩论的逻 辑思维过程。
(1)如果新疆存在针对维吾尔族的种族灭绝行为,①,而事实上 ② ,因此,认为新疆存在种 族灭绝行为的说法是错误的。
(2)新疆维吾尔族的人口增幅是加拿大人口增幅的18倍,如果说新疆存在种族灭绝的行为, ③ ;
④ ,那么,认为新疆存在种族灭绝行为的说法也是错误的。
答案:
①那么维吾尔族的入口必公减少1分)②维吾尔族人口是增加的(或:“维吾尔族人口增 幅是汉族人口增幅的12.5倍”“维吾尔族人口增幅远远高于汉族人口增幅”)(1 分)③ 那么加拿大更存在种族灭绝行为④如果加拿人不承认自己存在种族灭绝行为(1分)(意 思答对即可。)
【2023届燕博园联考(广东)】写作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春天,万物复苏,冰雪消融的黑土地上,首先钻出地面的一抹新绿,最易吸引 人的眼球;待到百草丛生,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晚春或盛夏,最先报春的那一抹绿,
已然汇入绿色的海洋湮没无闻了。如果它想再被看见,除非开出与众不同的鲜艳花 朵,或者干脆枯萎变黄。总之,它要增加“识别度”——或者卓然不群,或者另类 怪异。当然,它也可以选择不被看见,只是做好自己、哪怕没有“存在感”。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需不需要有“识别度” 要不要有“存在感” 请结合材 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理解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 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逻辑题型在写作中的考查
典型题例
【审题立意解析】
材料以“第一抹新绿”的两种选择为例,阐述了人生之道。“第一抹新 绿”若选择受人关注,体现“存在感”,可以“首先钻出地面”,突出 一个“先”字;接着“要想再被看见”需要“开出与众不同的鲜艳花
朵”,增强“识别度”。当然,它也可以选择没有“存在感”,默默无
闻,做好自己,不负时代。
一、概念的界定
“识别度”:可以理解因为具有某种特质,脱颖而出,从而具有很强的
竞争力,让外界关注。
“存在感”:是精神上的需求程度,感觉被外界关注与需要,是对自身 肯定(否定)的精神行为。
二、材料里面多处包含虚拟论敌:
①“ 为了增强‘识别度’”的虚拟论敌:有的“干脆枯萎变黄”,选择另类怪异、 摆烂的做法。
② “不想要‘识别度’与‘存在感’,也需要‘做好自己’”的虚拟论敌:都不想 要,也做不好自己,躺平佛系。
③“ 最易吸引人的眼球”的虚拟论敌:如果做不到“首先钻出来”,自然无法具有 “识别度”。
④“开出与众不同的鲜艳花朵”的虚拟论敌:如果开出大众化的普通花朵,自然没 有识别度。
材料具有思辨色彩,多处有显性、隐性的虚拟论敌,与选择性必修(上)第四单元 “逻辑与生活”契合。
考生可以结合生活思考反面情况,需要想到并提及“再被看见”“增强识别”,干 脆“另类怪异”,恶搞、博眼球、破坏底线、毁坏三观等行为;或者选择躺平、佛 系、摆烂的现象。
三、这种现象可引发人们对生活的思考,尤其对青年人很具启发意义。 对于青年而言,同样可以选择两种“不负时代”不同的生活方式:
1、作为新时代的青年,需要有识别度,要有“存在感”,在生活、工 作中积极进取,敢为人先,出类拔萃、成绩卓著、引领潮流与时代,增 强“识别度”,体现“存在感”,这是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体现;
2、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主观是想要有识别度,选择没有“存在感”的 生活状态,如苔花一样,默默绽放,独自芬芳,在普通平凡的岗位上做 好自己不负自己,不负时代,但客观上因为“做好了自己”也有可能自 然就具有了“识别度”与“存在感”,正如老子所言“夫唯不争,泽天
下莫能与之争”。
有第二种选择的人或许是意识到自己本身能力有限,资质平凡普通,不 想去强迫自己做力所不逮的事情,或许是有能力,但是不想出风头,甘 于平凡,甘于寂寞,但是这些情况和“枯萎变黄的另类怪异”“躺平摆 烂”有本质区别。
四、本文的立意角度有:
1、作为时代青年,需要追求“识别度”与“存在感”,勇为天下先,
奋发有为,敢于突破,积极进取,卓尔不群,有自己的“存在感”; 拒 绝“躺平”“摆烂”。
2、作为时代青年,也可以选择不要“识别度”与“存在感”,做平凡 的人或淡泊名利的人,只要做好自己,甘于平凡,甘于寂寞,活出自我 价值,也是不负时代。
围绕选取的立意,结合时代与青年视角,可以以回答“为什么要 ”与 “怎么去要 ”的问题,展开行文。
五 、赋分等级:
一类文(54—60分):符合题意,立意准确,中心突出;能够很好地完成写作任务, 对是否需要“识别度”与“存在感”分析深入透彻,符合文体整体要求,并体现青年 人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虚拟论敌意识强,材料丰富、新鲜,论证有力;结 构 严谨,语言表达流畅而有文采,书写美观。
二类文(48—53分):符合题意,立意准确,中心明确;对是否需要“识别度”与 “存在感”分析较深入透彻,并体现青年人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整体评价较 好,但是文章亮点不够突出。虚拟论敌意识较强,材料较丰富,论证较有力;结构清 晰,语言表达通畅,书写工整。
三类文(42—47分):符合题意一般,整体评价一般,是否需要“识别度”与“存在 感”分析一般,没有深度,价值观正确;有一定材料支撑,论证合理;结构完整,语 言表达准确,书写一般。虚拟论敌意识一般。
四类文(36——41分):符合题意较差,整体评价较差,对是否需要“识别度”与
“存在感”分析较差,不结合材料,或者开篇涉及材料,从中衍生,写成话题作文,
行文中观点或中心有所偏离;认知不清,缺乏论据或论据与观点不符;文章结构较为 混乱,语言表达较差,书写较差。完全没有虚拟论敌意识。
卓然不群,敢于争先
“青年者,人生之春,人生之王,人生华也。”李大钊先生如是说道。作为新 时代的青年,于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世界之中,应当具有“存在感”与“识别度”, 以卓然不群,敢于争先的姿态拥抱一个百花齐放的世界。
于滔滔时代浪尖之上,吾辈青年当拒绝“同质化”,奋发厚积以“卓然不群” 寻找“存在感”增加“识别度”。
生于华夏葳蕤之时,青年者为时代的后浪,理应成为时代大潮中“会当击水三 千里”,“到中流浪遏飞舟”的弄潮儿,绽放最靓丽的花朵,成为社会美丽的风景。 君不见中国女足刻苦训练多少个日夜,在连续五连冠后仍在国际寒场上绽放出惊艳 众人的铿锵玫瑰;君不见那毕业大学生积极投身于克拉玛依油田,助力国家建设,
开出一朵朵馥郁的石油之花,广受赞誉。徜若我们同那些“躺平青年”一般无所作 为,或只是人云亦云,终将淹没于时代的浪潮中,了无踪迹。由此,我们当“自强 不息”奋发厚积,以卓然不群的身姿在风高风急浪上奋勇争先,展现我们的能力, 获得“存在感”,更提高“识别度”。
于滚滚世界浪潮之中,吾辈青年当拒绝标新立异的“另类怪异”,踏实进取, 以“卓然不群”提升“识别度”。
毛泽东主席曾言:“青年人,就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如果说枯萎变黄的 花朵或没有开花的小草会在缤纷世界中失去“存在感”与“识别度”,那么标新立 异式的“另类怪异”所开出的花朵只会结出恶果,为众人所不耻,于短暂地存在后 湮没于尘世。惟有踏实进取提升自我,真正引领时代潮流,方能“卓然不群”,在 世界上留下美丽独特的印记,留芳百世。我们可见苏翊鸣追求高位突破,“十年磨 一剑”,夏天模拟气垫冬天冰天雪地中踏实训练,终于冬奥会上开出动人心魄的冰 雪之花;我们可见周思来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息 肩敢争先。”进取不息,开出香气永存的红色革命之花。徜若我们同那为博取流量 “另类怪异”的博主一样寻求险径,只会失去“存在感”与“识别度”,随时间消 逝。由此,我们当以卓然不群的姿态拥抱这多元世界!
得分:57分
简评:文章符合题意, 思路清晰,以“ 卓 尔不群,敢于争先”为标题, 立意准确,视野开阔,有家国情怀,能够很好地完成写作任务,对是否 需要“识别度”与“存在感”分析深入透彻,符合文体整体要求,并体 现青年人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虚拟论敌意识强,材料丰富、新 鲜,论证有力;结构严谨,语言表达流畅而有文采,书写美观。
昭昭如日月之行,吾辈青年,当奋发厚积,踏实进取,敢于争先,以卓然不群 之英姿舞于时代浪尖,绽于时世界之巅!毕竟,我们在哪里,国家就在哪里!
此亦波谲云诡,此亦春潮澎湃,此亦芳华待灼——新时代的青年们,当以“卓 然不群”之名,绽放最美的青春之花,收获“存在感”,提高“识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