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美洲乐声 欣赏 凯皮拉的小火车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美洲乐声 欣赏 凯皮拉的小火车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7.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4-07-18 21:20: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凯 皮 拉 的 小 火 车
是否属于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否
学科 音乐 学段: 初中 年级 八年级
相关领域 感受与鉴赏
教材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八年级上册 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本课是以“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引领学生初步认识巴西的经典音乐作品并了解相关背景,正视、尊重这些优秀的音乐作品;在原有知识、技能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了解音乐要素知识,并在音乐作品赏析中得以运用,切实提高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结合学情分析,设计教学活动,达成教学目标。
(二)理论依据
本节课以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理论依据,该理论提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水平,为学生提供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困难达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教师在此过程中所扮演的是“促进者”、“帮助者”,引导、激励学生不断向前发展。《初中音乐课程标准》中也指出:音乐教学应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本课利用教学资源,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将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渗透在审美体验活动之中。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
1.本课教学内容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音乐教材”八年级第四单元。
2.《凯皮拉的小火车》是巴西作曲家维拉-罗勃斯的作品《巴西的巴赫气概》组曲之二中的托卡塔,其副标题为《凯皮拉的小火车》。 曲作者领受了巴西夷易近族音乐要素,如久长巴西民歌旋律、大小调式交替特点、切分音及巴西的打击乐器:竹刮板、响葫芦、卡巴萨、巴西铃鼓等,运用多种巴赫风格,以管弦乐这种形式,创作了这首乐曲。在乐曲中,作者设计了一个农场工人带领听众:由火车启动—半途行驶—达到尽头的场景,率领听众做一次巴西乡下旅游。乐曲除以传神的音响模仿,描画出有火车动态的车站场景(如汽笛声、车轮动弹声等)外,当火车出站后,在车轮的快节奏布景下,那婉转的旋律把我们带上旅途,不单默示了火车追风逐电般不屈不挠的形象,主要的是音乐的旋律抒发了农场工人在看到火车沿途飞驰时感动、高兴的神色。
全曲为引子—主题呈示—尾声三部门。引子在丰富的和声音响下描画了车站的场景和火车启动的声响,两次分化属七和弦的声响暗示火车在启动运行,
引入主题呈示,由铜管乐器奏出的具有大小调式交替进行特点,句子在每句话结尾处的久长旋律,浮现出巴西音乐气概。作品为一段体结构(即四个乐句加填补句),第三乐句使高兴、感动的情感达到高涨。主旋律后,中间一段火车运行的间奏,主题的第二次陈述由木管乐器和弦乐器奏出,最后的尾声又把我们带到火车进站的场景中,直到尾声由强到弱,速度渐慢下来停止结束全曲,做到前后呼应,让听者产生丰富的联想。
题目中的凯皮拉是农场工人之意。《凯皮拉的小火车》吸收了巴西民族音乐要素:悠长的民歌旋律、大小调式交替特点、切分音大量运用及巴西的民族乐器:竹刮板、响葫芦、卡巴萨、巴西铃鼓等大量运用于作品之中。
音乐表现了农场工人乘车上班由火车启动——中途行驶——到达终点的场景。乐曲除以逼真的音响模仿车站场景(如汽笛声、车轮转动声等),还表现了火车风驰电掣、一往无前的形象。
(二)学生情况
我校是密云区半山区的一所普通初中校,音乐学习情况从开学初的新生问卷及音准测试中的表现来看不尽人意。学生经过一年半的初中音乐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一些音乐知识和科学的简单演唱方法,熟悉了音乐授课的程序,在音乐作品的欣赏上,接受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经过课前检测:平均每班能准确背唱中央C音的学生占95%,能够基本准确唱音阶80%,能够准确读准基本的11种节奏型占90%,
能够说出几种乐器名称占90%,能够通过倾听演奏分辨乐器占50%。
通过以上调查,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法夯实基础,进一步提升音乐能力,这是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成为每节课制定目标基础。
就本节课学生情况分析
1.本节课的传授对象是初二年级(4)班的学生,在本节课之前学习了歌曲《美丽的梦神》;欣赏了《蟑螂之歌》,对于美洲音乐有了一定的认识,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2.本校的生源全部是农村学生,对欣赏外国音乐作品有一些基础,但巴西音乐接触很少,欣赏体会感受作品风格有一些难度。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于积极大方的参与音乐的欣赏尤其是实践还需老师反复引导和鼓励。
(三)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本节课基础练习部分,运用柯达伊教学法中的节奏名、字母谱、音程谱、手势、首调唱名法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通过游戏式的练习,学会并掌握《凯皮拉的小火车》音乐主题演唱。运用体验、对比、练习等欣赏教学方法,感受和体验节奏、速度、力度、旋律、配器等变化在表现音乐上的作用,能够对描述性音乐作品顺利欣赏。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制作电脑课件,电脑课件从始至终贯穿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从个别提问,到和声演唱,再到音乐欣赏,师友互助,让学友在学习过程中逐步进入状态,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四)技术准备
1.教师用前一节课中柯达伊视唱练习的一声部旋律重新编配出音阶视唱,在d音上构唱各音程视唱,和弦的强弱视唱对比并练习钢琴演奏。
2.准备《凯皮拉的小火车》音乐的每个段落欣赏截取
3.寻找关于作曲家凯皮拉的头像、打击乐器以及各种相关图片,乐曲的分段欣赏中音乐要素的变化,根据这些制作PPT课件。
4.根据巴西打击乐器的特点,制作打击乐谱
5.教师设计制作学案
6.由于涉及和声和复调的专业知识时,都需要一定的识谱和合唱训练的基础,才能有效地体验作品创作中的魅力所在。如果没有这些音乐基础作为依托,学生难以理解和感受巴西的具有巴赫音乐创作的特点的乐曲,为使学生更好的鉴赏作品,真正提升学生的音乐能力,本学期教师尝试在每节课前进行五分钟柯达伊视唱练习,帮助学生积累一定的合唱技能,这也是本课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准备工作。
(五)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
1.本节课所学习的《凯皮拉的小火车》音乐主题有较复杂节奏型、在三度跳进和三度和声方面都有集中体现,同时整个乐曲充满打击乐演奏,中间段落结束有属七和弦的运用,因此要想欣赏这首乐曲,之前要进行大量相关的技术铺垫练习。
2.在节奏方面,坚持每节课复习节奏型,逐步加深难度,手脚配合,手打节奏各种方法交替进行,引导学生对节奏的重视和兴趣。
3.打击乐方面,编写打击乐谱。
4.音准方面,每节课做背唱音阶,构唱音程,分声部唱和弦,养成听辩习惯。为新内容加装饰音的属七和弦做准备。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积极主动地参与聆听,乐于演唱音乐主题,感悟并理解作曲家的民族情感。能够积极感受与体验美洲民族民间音乐。主动学习、乐于探究音乐要素在作品中的作用,品味作品所蕴涵的拉丁美洲音乐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演唱音乐主题,进而欣赏体会理解乐曲。运用体验、对比、练习等欣赏教学方法, 感受和体验节奏、速度、力度、旋律、配器的变化在表现音乐上的作用。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音乐家维拉.罗伯斯的器乐作品《凯皮拉的小火车》以及其中体现拉丁美洲音乐风格特点的音乐要素。
2.能够哼唱作品的主题中的几个乐句。
3.能够准确辨听主题,了解乐曲的基本结构。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在音乐审美情境中感受体验作品,了解作品中拉丁美洲音乐风格的音乐要素。
2.唱、记音乐主题
(二)教学难点
音乐主题中的三连音节奏学习。
五、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技术应用 时间安排
组织教学 播放背景音乐,上课问好。 走进教室倾听音乐,和老师互相问好。 创设情境组织教学 播放音乐片段 1分钟
音准节奏常规训练 1.柯达伊手势背唱中央c 2.用柯达伊手势视唱c大调 音阶。用柯达伊手势视唱d音上构成的音程。 音程连接视唱5.七和弦前倚音构唱6.节奏型复习手脚节奏的配合练习 1.看老师手势背唱中央c音2.跟随老师用手势视唱c大调音阶跟随老师用手势视唱c大调上构成的音程3.用柯达伊手势唱d音上构成的音程。4.辨认唱名,唱三和弦5.跟随钢琴演唱有前倚音的转位七和弦6.脚踏稳定节拍,读节奏7.手脚配合,读节奏 常规音准和节奏训练,落实双基教学引发兴趣。进一步进行双基训练,为《凯皮拉的小火车》主题音乐学唱做好铺垫。手脚配合为后面的打击乐配乐和课后作业做好铺垫。 利用PPT演示视唱利用ppt读节奏 7分钟
学唱音乐主题 1.写练切分音师:老师读节奏型,请你判断是哪一种(两遍)2.附点切分(主题音乐反复出现的节奏)师:除了切分音,加入其他节奏型。老师读。判断是哪一种节奏型,一生记写黑板上出示投影片:请你比较一下有何不同? 模仿“三对二”三连音节奏 教师出示投影片后:这个三连音的节奏稍微难一点,先请模仿老师的打法(两遍) 变成附点—同音连线—三连音节奏两遍 变成切分—同音连线—三连音节奏两遍4.整体主题旋律视唱 师:这段音乐的d在下加一间d上,看一看调号中d是降号,所以是降b大调 反复唱主题第一个音m(三遍齐,两遍单独) 演唱每一乐句的第一音 挥拍齐唱两遍主题分析 1.判断切分音一同学记写黑板上2.判断是哪一种节奏型,一同学记写黑板上记写后,师给统一速度后齐读判断加入了连音线齐读节奏3.模仿老师读节奏4.辨认降b大调d音位置视唱每一小节第一音音准准确的跟钢琴慢唱一遍快唱一遍5.根据ppt提示分析音乐主题。 听写切分音可以让学生第一时间感受到巴西音乐的动感节奏,为后面音乐特点铺垫。三连音“三对二”是本节课难点采用模仿体会的手段让学生掌握。通过跟老师反复读,预先掌握本课的节奏难点学唱主题,为下一步欣赏全曲打下基础。有利于全曲的学习。 双响筒打击节拍感受2拍子的强 弱ppt投影展示节奏谱钢琴伴奏演唱ppt投影展示分析主题谱 6分钟
欣赏《凯皮拉的小 火车》 引子部分欣赏1.师:咱们演唱的这段音乐是巴西作曲家维拉.罗伯斯写的管弦乐作品《凯皮拉的小火车》的音乐主题。 师出示投影片介绍他是“巴西音乐之父” 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 出示投影片读听音乐结尾处,模唱带装饰音的属七和弦2.欣赏作品的引子部分播放音乐引子部分师提问题:音乐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生:火车启动时的场景师:速度、力度有什么变化学生答后出示投影感受引子部分结束时属七和弦的应用师:音乐并没有结束,火车继续前行乐曲结尾有两次铜管乐器的有特色演奏复习基础练习部分的带装饰音的七和弦演唱,老师弹琴学生模唱乐曲中段欣赏1欣赏作品的主题部分 火车继续出发,师播放音乐第二部分 师:音乐主题出现几次,都用什么乐器演奏?2.介绍巴西代表性的打击乐器。 师:巴西音乐的重要特点就是加入很多的打击乐,刚才听到的这首音乐主题中也加入了很多打击乐。 教师出示巴西打击乐器投影片。分发和巴西打击乐器相类似的沙锤、蛙鸣筒、铃鼓和三角铁 师出示打击乐谱: 老师指挥,学生加入练习(四遍)提示速度。 播放音乐的中段部分,指挥提示音准速度“欢歌”“笑语”尾声部分欣赏播放乐曲的尾声部分填写表格感受力度和速度的变化讲解场景整首乐曲总结出示投影片,总结每段乐曲表达的场景归纳乐曲的结构总结巴西音乐的特点五、完整欣赏 一、引子部分欣赏1.了解作去家维拉.罗伯斯和作品的创作背景一个同学模唱,其他同学跟唱,体会属七和弦的推动作用。2.欣赏倾听音乐的引子部分感受火车启动的音响效果。判断力度速度的变化填表格3.模仿属七和弦的铜管乐器的演奏一个同学模唱所有同学随琴模唱二、乐曲中段欣赏1.倾听欣赏乐曲的中段边听音乐边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感受分辨主题2.了解巴西的主要打击乐器看图片了解巴西的打击乐器分发和图片乐器相类似的打击乐器看打击乐谱找到自己的声部后练习倾听音乐的中段部分,第一次主题“欢歌”唱主题,第二次主题“笑语”用打击乐器伴奏3.听音乐两次主题,看老师指挥唱一遍主题用打击乐器演奏演奏一遍主题三、尾声部分欣赏填写表格感受力度速度变化了解音乐塑造的场景了解作品的结构、场景分布和巴西音乐的特点五、完整欣赏 引导学生了解作曲家和乐曲的创作背景以便更好的欣赏作品。引导学生体会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对作品情境刻画的作用。继续听辩视唱属七和弦,并感受属七和弦的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聆听、分析、体验作品,逐步理解乐曲的结构、场景分布和巴西音乐的特点。通过场景设计的引导,让学生清楚掌握作品的结构并形象的理解作者对音乐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理性欣赏作品聆听、分析作品,理解结构和配器的创作手法,了解巴西音乐风格和作者的创作手法。对作品完整认识 Ppt课件展示作者头像生平属七和旋乐谱引子部分音频钢琴带唱中段音频沙锤蛙鸣筒铃鼓三角铁四种打击乐器 Ppt巴西乐器图片Ppt节奏乐谱两遍主题音频尾声部分音频整首作品音频 28分钟
课堂检测 教师任意播放刚才欣赏学习的作品中的音乐,学生判断是哪个场景中的片断 听音乐片段,分辨是乐曲中的哪个片段 巩固前面教学环节,强化对主题的印象。师生共同展示教学成果。 检测部分音频 2分钟
归纳总结 世界各国的风俗和语言,但音乐把我们连接在一起,希望大家把这节课作为一个起点,去了解更多世界各国的作品。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期待下一节音乐课的来临。 1分钟
5、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一)评价方式
本课的学习效果评价方式包括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教师评价贯穿整个学习的过程。如:在学生进行主题旋律哼唱学唱、打击节奏等教学活动中,教师均给予教学评价。学生自评是通过主动参与聆听等教学活动来完成的。
(二)评价量规
评分表
评价项目 评价内容 A B C
1 能够积极的参与课上的各种实践活动
2 能够跟随音乐一边哼唱主题旋律一边打出节奏
3 能够使用打击乐器和同学配合来表现主题
4 能够完成课本35页第四大题第1小题
七、教学设计特色
(一)运用柯达伊教学法,以适合音乐本质的方式使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运用柯达伊教学法中的节奏名、字母谱、音程谱、手势、首调唱名法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渐进式地解决音准、节奏、旋律、和声等方面的难点;学会并掌握歌曲《凯皮拉的小火车》主题的演唱。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学习变得生动具体,有效调动了学生们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乐于去感受、体验音乐,享受音乐的美,从而实现让音乐属于每一个人的教学理念。
(二)注重音乐本身的实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使用PPT等多媒体辅助教学,将音乐课堂回归至音乐的审美实质,每一个步骤以技能技巧为手段,以审美为核心来感受和表达音乐。
(三)注重实践教学的时效性:不走花架子,不流于形式,教师的注意力完全在学生身上,规范有实效,每一个环节都做到实实在在,提问和单独辅导自动分层用来检测课堂的实效。
8、教学反思
(一)求实、适度
本着求实、适度的原则,注重基础教学,分析学情,本课教学目标从学生实际情况和音乐学习需求出发而制定。在教学过程中,我的教学策略是:把难点尽早地呈现给学生,所以我把《凯皮拉的小火车》主题旋律中的知识放在最开始音准和节奏的拓展练习中来进行学习。针对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年龄特点,我由浅入深的设计了练习环节,主题的学唱和场景设计的分段聆听再到全曲聆听等教学环节,有计划、有步骤的逐步引导学生对比探究、有鉴别的来学习多元化音乐,完成教学目标。
(二)寓教于乐
针对《凯皮拉的小火车》这首作品的曲式结构和场景设计的创作手法,运用音准与节奏的拓展训练来展开“教”与“学”。特别是场景设计环节,生动地展现了作品的结构特点,成为了课堂的“亮点”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并能够较为扎实的掌握所学知识,教学效果良好。重视学习效果:在本节课上,学生实现了在体验、模仿、合作中欣赏乐曲,通过对音乐要素的观察、分析和理解,感受,通过层层深入的学习,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敷衍不走过场,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会课上的内容。
(三)现代化教学工具与传统教学工具相得益彰
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现代化教学工具与传统教学工具相得益彰。如:PPT遥控器的使用,大大的提高了课堂效率,将教师从电脑旁边“解放”出来;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传统乐器—钢琴,在本课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教师适时适当地用钢琴训练学生的聆听能力、落实音乐基础知识,并较好地烘托了课堂气氛。
(四)缺点不足和改进措施
反思本课教学,应进一步加强学生对音乐的参与、体验。如能在《凯皮拉的小火车》的旋律学唱和节奏打击环节中再多增加一些学生练习,则能更好的夯实相关知识。在使用乐器打击节奏的环节中,可以适当增加1-2组学生参与,会收到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