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语文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
第二课时
王湾
次北固山下
新课导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李白那寄寓明月中的乡愁;“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这是张籍那藏在家书中的乡愁;“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是王安石在春日的乡愁。而今天,我们将走近唐代诗人王湾,去感受、去理解,他笔下的乡愁,又是如何呢?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领会诗歌大意,体会诗歌寄寓的浓浓思乡之情;
2.赏析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学会描绘诗歌所展现的画面;领悟“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所蕴含的哲理。
3.培养学生对故乡的热爱。
01
02
03
04
05
释诗题
题材、时间、地点
知诗人
个人经历、时代背景
明诗意
景物
意象
悟诗情
中心思想
寻手法
修辞
描写手法
……
古诗词
怎么学习?
方法指导
知识链接
作者简介
王湾,唐代诗人,洛阳(今属河南)人。其诗流传不多。他的诗格调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代表作有《次北固山下》《奉使登终南山》《奉和贺监林月清酌》等。
写作背景
古代交通不发达,漂泊他乡或在外谋职的人久居在外不得归家,自然会产生思乡思亲之意,因此乡愁是古诗中一个重要的主题。
这首诗是诗人中进士次年出游吴地(今苏州一带)时,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时所作。当时正值冬尽春来,旭日初升,诗人面对江南景色,置身水路孤舟,感受时光流逝,油然而生思乡愁绪。
知识链接
律诗
1. 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发源于南朝,至初唐进一步发展定型,盛行于唐宋时期。
2. 律诗每首八句,共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
3.按照每句的字数,主要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两种。
4.每首律诗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惯例是对仗句(对偶句),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一般二、四、六、八句押韵。
整体感知
任务一:初读诗歌 整体感知
听范读,划出诗歌的节奏。
次 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 青山 外,行舟 绿水 前。
潮平 两岸 阔,风正 一帆 悬。
海日 生 残夜,江春 入 旧年。
乡书 何处 达?归雁 洛阳 边。
/
五言律诗,一般的节奏为“2-2-1”或“2-1-2”,那么这首诗的节奏是什么样呢?请大家在诗句中划分一下,然后再试着读一读。
/
/
/
/
/
/
/
/
/
/
/
/
/
/
/
/
整体感知
朗读指导
读音准确
富有节奏
读出情感
停连恰当
学生自由朗读诗文。要求:
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根据朗读节奏,反复朗读,带着自己的豪情与自信,带着感情读一读,做一次最美朗读者。
分组赛读,做最美朗读者
合作探究
任务二:品读诗歌,感知诗意
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诗歌,然后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先独立思考、猜测,再在小组交流。
合作探究
任务二:品读诗歌,感知诗意
任务二:品读诗歌,感知诗意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暗含羁旅思乡之情。
写行程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描写江面平静开阔。
写景
诗意:旅人前行的路,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自已乘坐的船正在绿水中向前行。
诗意: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江水似乎与岸平了;船行江中,和风顺江吹来,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
旅人前行的路
北固山
潮水涨得与岸齐平
风顺而和
挂
合作探究
任务二:品读诗歌,感知诗意
任务二:品读诗歌,感知诗意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诗意: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从海上冉冉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表现的是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
写景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意: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乡书”、“归雁”与首联的“客路”、“行舟”,遥相呼应,流露出身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使全篇笼罩着一层清淡的思乡之情。
抒情
指夜将尽未尽之时
升起
进入
寄回故乡的书信
北归的大雁
到
合作探究
任务三:合作探究,品读揣摩
小组合作思考探究以下问题:
1.从首联中的“客路”“行舟”你读出了什么信息?作者到达目的地了吗?
2.发挥想象,说说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以“我乘着小船,放眼望去…”开头说话,想象船行的图景。
3.颈联中的“残夜”“旧年”各代表了什么时令?有什么共同特点?这联诗句蕴含了什么哲理?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被誉为“妙绝千古”,究竟妙在何处?
5.尾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合作探究
任务三:合作探究,品读揣摩
1.从首联中的“客路”“行舟”你读出了什么信息?作者到达目的地了吗?
作者乘着一叶扁舟在绿水中前进,他要驶向青山,而思绪已飘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合作探究
任务三:合作探究,品读揣摩
2.发挥想象,说说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以“我乘着小船,放眼望去…”开头说话,想象船行的图景。
春潮涨满,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堤岸相平,我的视线也因之开阔。顺风中平稳而快速行驶的船上,一张船帆高高直直地悬挂着……平原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多么惬意!
【中考考点】画面描绘答题技巧
①找出诗句中的景物和人物。
②试着翻译句子。
③充分调动五感,扩句。(视觉、嗅觉、触觉、听觉、味觉)
④有序串联成画面,组织语言。(时间,地点,景物,感受)
合作探究
任务三:合作探究,品读揣摩
描述画面时要注意两点:一要忠实于原诗,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合作探究
任务三:合作探究,品读揣摩
【补充思考】请体会“潮平两岸阔”一句中“阔”字的妙处。
中考考点
品析诗歌炼字
[答题思路]
①释字(词)义,明手法:可结合字(词)性,解释其含义,或指出其所运用的特殊手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
②描景象,摹情态: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其写出的景物特点或描摹出的情景、情态。
③点作用,表感情:点出该字(词)烘托的意境,表达的感情,及其艺术效果。
【示例】一个“阔”字,描绘了春潮涌来、江水上涨时,两岸变得更加开阔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恢宏阔大的境界。
合作探究
任务三:合作探究,品读揣摩
3.颈联中的“残夜”“旧年”各代表了什么时令?有什么共同特点?这联诗句蕴含了什么哲理?
残夜——夜未过将过 旧年——残冬腊月(它们都代表旧事物)
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深刻的自然的哲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或: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
“生”“入”二字将“日”“春”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的景象。
合作探究
任务三:合作探究,品读揣摩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被誉为“妙绝千古”,究竟妙在何处?
(阐释句意)在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现春意。
(指明写法)“日生残夜”、“江入旧年”,都表示时序交替,且都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使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这两句抒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怀。
(归纳效果)这两句又蕴含着一种自然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这就表现出事物发展规律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合作探究
任务三:合作探究,品读揣摩
5.尾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尾联运用典故,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作者见北归的大雁掠过晴空,便借“鸿雁传书”来慰藉家人,使全诗笼罩在一层淡淡的乡愁之中。
“鸿雁传书”典故
传说西汉名臣苏武被匈奴扣押于北海多年,后汉使者说皇帝在上林苑射雁见到雁足缚有苏武的书信。此处诗人指雁可归去,但自己无法归去。虽不知乡书能否传到故乡,但依然希望大雁可将自己的思念带回。
合作探究
任务三:合作探究,品读揣摩
■ 试从炼字的角度探究《次北固山下》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两句写景的妙处。
这两句是写船上所见景色。其中“平”“阔”“正”“悬”四字用得极妙。“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江岸齐平。船上的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此句写得恢宏阔大。而“悬”又是“风正”的结果。“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而“正”字兼有“顺”与“和”的内容,可见诗人炼字的精妙。
合作探究
任务三:合作探究,品读揣摩
王湾以一首《次北固山下》立于唐代优秀诗人之列,这首诗的魅力何在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一句所写的景象很壮阔。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句所写的景象很有哲理。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这一句所抒发的乡愁很打动人心。
拓展延伸
思乡是中国文学的主题之一,无数的乡愁陪伴着无数的诗人,同时无数的诗人创造了无数的乡愁诗。乡愁丰富了我们的情感世界,乡愁诗丰富了我们的文学世界。思乡实际上已经成了一个“结”,一个套在炎黄子孙身上的“结”。在我们语文七年级下册里,还推荐了这样一首诗,是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大诗人笔下的乡愁吧。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此诗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其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
拓展延伸
讨论:信息社会中的我们还拥有乡愁吗?
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放大一点,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再放大一点,它同人类的家园也是相通的。自己从小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作为祖国的一部分,作为地球的一部分,她的形象尤其难以忘怀。
乡愁依然存在我们现代人的心中,只不过不像古代那样,由于条件的限制,而变得单纯、狭窄和浓厚,作为现代信息社会中的一员,我觉得应该要树立“大家乡”意识,树立全球意识,树立人类意识,甚至树立宇宙意识,让乡愁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博大,更加宏伟。
课堂小结
同学们,“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人思念故乡的感情是相同的,岂会因为穷困还是显达而表现不同。)无论何时,无论穷达,乡愁,一直是人类社会永恒的共通的情感。或许,这便是《次北固山下》千古流传的原因吧。带着这份对乡愁的体悟,我们再次有感情地背一背这首诗。
二、整体感悟:
1、诗中交代了作者的行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能突出地表达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思念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描写江上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诗中被誉为“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探究提高
1、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似乎江面与岸齐平,船上人视野也因之开阔。“悬”是端直高挂的样子,风“正”表明顺风,同时又是和风,因此帆便端直高挂了。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这首诗描绘的是初春景色。从青山、绿水、潮平、风正、江春等景物可以看出。
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
三 .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开篇点题,首先写“客路”,然后写“行舟”,寓漂泊羁旅之情于字里行间。
B.颔联写所见景色,江水浩渺,两岸开阔,风帆高悬,舟行平顺,令人心情昂扬。
C.颈联中“生”和“入”二字化静为动,写出了红日西沉,春色渐残的江南美景。
D.尾联遥应首联,写故乡遥遥,书信难达,作者借鸿雁传书寄托思乡之愁。
C项“红日西沉,春色渐残的江南美景”的表述有误,颈联描写的是红日初升的江南冬末春初之景。
C
课堂检测
四、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写遍布异乡游子足迹的驿路,从北固山中伸出,又蜿蜒伸向山外;沿水路疾驰的小船,也飞到绿水前面去了。
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写潮水上涨几乎与两岸齐平,诗人站在船头放眼望去,觉得江面特别宽阔,江风劲吹,船行快速。
C.“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D.“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即承接上联的“残夜”“旧年”,又照应首联的“客路”,写诗人在眼前景物触发下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E.全诗通过对江南秀丽景色和自己的处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思念。
B
E
【解析】B.江风和暖,船行平稳而快速。E.诗中没有表现“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板书设计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写景(旅途之景)
暗含奔波之劳
观景(江上之景)
直接抒情(思乡之情)
对家乡的思念
写景中蕴含积极、乐观的心态
主题:对家乡的思念。
写作特色:寓情于景、蕴含哲理。
(设问)
(淡淡乡愁)
青山绿水图
舟行大江图
海日江春图
归雁传信图
谢谢聆听
谢谢观赏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