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高二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课时优化训练
抛物线形沙丘是一种固定、半固定的沙丘,其形态特征与新月形沙丘不同,平面图像马蹄,又像一条抛物线。在特定情况下,抛物线形沙丘可以和新月形沙丘相互演变。下图为某地新月形沙丘向抛物线形沙丘转变的示意图(转变前后,不同坡向陡缓状况不变)。据此完成1~3小题。
1.抛物线形沙丘( )
①迎风坡凹且缓
②迎风坡凸且陡
③背风坡凹且缓
④背风坡凸且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使图示地区新月形沙丘向抛物线形沙丘转变的主导因素是( )
A.风力 B.沙源 C.植被 D.地形
3.在图示地区抛物线形沙丘发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风为( )
A.西北风 B.东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下图中①为常年有河水的河床,②为洪水期被淹没、枯水期出露的河漫滩,③为相对高度高于洪水期河流水位的阶地。读图,据此完成4~5小题。
4.阶地一般是由河漫滩发育而来的,当原来的河漫滩高出河流洪水期水位时便形成阶地。图中河流阶地( )
A.位置越高,地面越平坦 B.组成物质颗粒较粗
C.土质较为肥沃 D.位置越高,形成越晚
5.河谷的右侧较为陡峭,河谷的左侧较为和缓,这种河谷称为“不对称河谷”。“不对称河谷”一般分布在( )
A.河流瀑布处 B.河流V形谷处 C.河流中游河曲处 D.河流入海口处
海底麻坑是海底下地层中流体或气体沿着运移通道溢出海底,侵蚀海底沉积物形成的海底负地貌。下图示意海底麻坑发育过程。据此完成6~8小题。
6.海底麻坑形成的关键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地势起伏 C.构造运动 D.海陆变迁
7.浊流可以( )
A.影响麻坑形态 B.形成冲刷沟槽 C.减少麻坑形成 D.导致海丘增高
8.相较形成年代较老的麻坑,新生成的麻坑( )
A.直径较大 B.沉积物厚 C.坑深较浅 D.坑壁更陡
石冰川是一种沿着谷地或者坡地缓慢蠕动的冰岩混合体,在除非洲外的各大洲均有分布,主要出现在古冰川作用的高山区。下图为美国阿拉斯加州苏尔道夫峰的石冰川。据此完成9~10小题。
9.石冰川的地貌特征是( )
A.冰斗角峰典型 B.大小岩石混杂 C.冰川湖泊遍地 D.地貌形态不稳
10.影响石冰川形成的主要外部条件是( )
A.气温升高 B.降水增多 C.地势抬升 D.岩石破碎
呼伦湖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为断裂构造湖,湖泊西侧侵蚀地貌发育,陡崖处可见多处发育在同一水平高度的湖蚀洞。下图示意呼伦湖湖岸侵蚀地貌地形剖面图,据此完成11~12小题。
11.图中湖蚀崖的形成过程是( )
A. 地壳抬升—风力侵蚀—湖岸崩塌后退
B. 断裂发育—湖水侵蚀—湖岸崩塌后退
C. 断裂发育—流水堆积—湖堤向内收缩
D. 地壳抬升—湖水侵蚀—湖堤向外扩张
12.与形成湖蚀洞时期相比,现在呼伦湖( )
A. 沉积物薄 B. 水质优良 C. 水量大 D. 水位低
爬坡沙丘是风力作用下沙粒沿山坡爬升而形成的沙丘。柴达木盆地常年盛行西风,风力强劲,南部间歇性河流托拉海河的东岸广泛发育有爬坡沙丘。图为托拉海河东岸爬坡沙丘剖面图和不同地形部位沉积物粒度组成。据此完成13~14小题。
13.从河漫滩到迎风坡,沉积物平均粒度( )
A.由粗到细 B.由粗到细再到粗
C.由细到粗 D.由细到粗再到细
14.托拉海河东岸爬坡沙丘中,爬坡能力较强的沉积物是( )
A.粉沙、细沙 B.细沙、中沙 C.极细沙、中沙 D.中沙、粗沙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东北龙岗火山群四海龙湾玛珥湖(42°N,126°E)地处长白山脉北麓。湖泊被火山碎屑岩环绕,无天然支流及湖泊地表出口,湖底平坦开阔,最大水深53m,水位四季稳定,水质清澈。玛珥湖是岩浆水汽火山喷发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小而圆的火山口湖,在形成时,蒸汽爆炸、喷发地点一般位于地下数百米,导致玛珥湖深度大,沉积物厚,在湖底形成相对稳定的缺氧水体环境,非常适合纹层的形成和保存,是进行年纹层提取和研究的主要湖泊类型。湖底沉积物记载着过去近十万年来高分辨率古气候、古环境演变,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入选人类世“金钉子”(划分全球地质年代界线的时代标志)。下图为玛珥湖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1)结合材料,概括四海龙湾玛珥湖的水文特征。
(2)指出四海龙湾玛珥湖的沉积物主要来源,并分析沉积速率从1980年之后明显加快的原因。
(3)描述四海龙湾玛珥湖的形成过程。
(4)简要列举四海龙湾玛珥湖入选人类世“金钉子”的理由。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材料中最左图表示新月形沙丘,其左侧为迎风坡,凸且缓;由文字材料可知,两种沙丘转变前后,不同坡向陡缓状况不变,故最右图表示的抛物线形沙丘左侧坡依然较缓;读图可知,新月形沙丘在转变为抛物线形沙丘的过程中,左侧即迎风坡由向左凸出转变为向右凹进,故抛物线形沙丘的迎风坡凹且缓,①正确,②错误;同理,可推出抛物线形沙丘背风坡凸且陡,③错误,④正确。综上所述,B正确。故选B。
2.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图示地区新月形沙丘受风力作用本应向图的右侧方向整体移动,但由于两个翼角处植被较茂盛,阻碍了翼角处沙粒的运移,导致其最终演变成抛物线形沙丘。故影响沙丘转变的主导因素是植被,C正确。故选C。
3.答案:D
解析:结合第1题分析可知,新月形沙丘的左侧方向为风的来向,结合最右图中的指标可判断出,该风向为西南风,D正确。故选D。
4.答案:C
解析:河流阶地地面平坦与否与河流当时的沉积作用有关,与所处位置高低无关,A错误;河流阶地的前身为河漫滩,沉积环境稳定,组成物质颗粒较小,B错误;河流阶地之前是河漫滩,沉积物深厚肥沃,因此土质较为肥沃,C正确;位置越高,河流阶地形成越早,D错误。故选C。
5.答案:C
解析:“不对称河谷”一般分布在河流中游河曲处河流凸岸沉积,凹岸侵蚀,C正确;河流瀑布处、河流V形谷处水流急,以下蚀为主,“不对称河谷”分布少,A、B错误;河流入海口处多形成三角洲地貌,D错误。故选C。
6.答案:C
解析:分析可知,构造运动会产生大量断裂、不整合面或薄弱带,有利于海底下流体或气体的向上运移,溢出海底,侵蚀海底沉积物,形成海底麻坑,所以关键因素是构造运动,C正确;该地貌在海底,与太阳辐射无关,A错误;地势起伏和海陆变迁不是其形成的关键因素,B、D错误。故选C。
7.答案:A
解析:据图分析可知,流体或气体通过运移通道至海水沉积物界面喷发,携带海底泥质、砂质等沉积物上浮,与周围水体混合后沿坡向下运移,逐渐发展成浊流,浊流形成后,不断冲刷麻坑周围,影响麻坑形态,后随着强度减弱,浊流携带的沉积物在海丘中下部堆叠形成新月形麻坑,受浊流影响,麻坑形态改变,数量增多,A正确,C错误;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冲刷沟槽的形成与浊流无关,B错误;浊流携带的沉积物在海丘中下部堆叠,导致海丘变低,D错误。故选A。
8.答案:D
解析:海底麻坑是地层中的液体或气体沿着运移通道(断层、不整合面或薄弱带等)逸出海底,侵蚀海底沉积物形成的凹陷地貌,所以越靠近断层、不整合面或薄弱地带,麻坑越新,接受堆积越少,所以新生成的麻坑比年代老的麻坑坑壁陡峭,坑底沉积物覆盖层会更薄,深度更大,D正确,B、C错误结合图示信息,断层附近的新麻坑直径大小不一,所以新生成的麻坑其直径不一定更大,A错误。故选D。
9.答案:B
解析:从石冰川的概念及材料信息可以看出,石冰川是冰川消融或正在消融过程中产生的冰碛物,其物质组成丰富,大小岩石混杂,磨圆度和分选性均非常差,B正确;石冰川地貌中无冰斗和角峰地貌,地貌形态较为稳定,冰川湖泊并不多,A、C、D错误。故选B。
10.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可知,石冰川主要出现在古冰川作用的高山区,气温升高是导致古冰川消融的主要原因,而古冰川消融后会激发石冰川的形成,同时作为冰岩混合体,气温升高冰融化导致其稳定性被破坏,石冰川才会蠕动下移,A正确;降水增多地势抬升、岩石破碎不是必要条件,B、C、D错误。故选A。
11.答案:B
解析:材料中提出,呼伦湖是断裂构造湖,因此湖泊地貌发育与断裂活动有关;由于断层形成的岩石破碎带受到长时间湖水的侵蚀和冲刷作用,导致陡崖逐渐崩塌后退,形成现今直立陡峭的断崖形态,即湖蚀崖,B正确。故选B。
12.答案:D
解析:材料中提出,湖泊西侧侵蚀地貌发台,陡崖处可见多处发育在同一水平高度的湖蚀洞,湖蚀洞普遍高于呼伦湖水位线,且发育在同一个水平高度上,这表明现今湖蚀洞发育位置为古湖水所达到的高度,并推测湖蚀洞发育时期为湿润期。因此,与形成湖蚀洞时期相比,现在呼伦湖水量小,水位低,C错误,D正确;随着时间的推移,湖底沉积物厚度会增加,A错误;古湖时期水量大,且周边污染较小,水质应更好,B错误。故选D。
13.答案:D
解析:读右图可知,河漫滩的沉积物以极细沙为主、阶地的沉积物以中沙为主、迎风坡的沉积物以细沙为主,故从河漫滩到迎风坡,沉积物平均粒度由细到粗再到细,D正确。故选D。
14.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可知,“柴达木盆地常年盛行西风,风力强劲”,风携带沙粒自西向东移动,托拉海河东岸山体范围较大,由于山体阻挡,风沙爬坡过程中风力搬运能力变弱,沙粒沉积形成爬坡沙丘。读右图可知,托拉海河东岸爬坡沙丘中迎风坡中各沉积物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是细沙、中沙、极细沙、粉沙、粗沙、极粗沙,细沙和中沙比例高,说明细沙和中沙的爬坡能力较强,B正确。故选B。
15.答案:(1)湖泊水位季节变化小;水质好;有结冰期。
(2)沉积物主要来源:大气沉降(或风力堆积或沉降) 原因:人类活动显著增强,毁林垦荒和樵采活动等破坏了森林植被,加剧了地表风化, 沙尘暴等天气多发,沉积速率加快。
(3)高温玄武岩浆在上升过程中由于压力减小释放出气体,同时高温岩浆与地下水混合产生大量水蒸气;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发生爆炸式火山喷发;经过一次或多次爆炸式喷发,喷发物堆积在喷出口周围形成犹如围墙的凝灰岩(火山碎屑岩)环,喷发中心则形成深而圆的洼地;而后积水形成火山口湖。
(4)玛珥湖为封闭湖泊,无河流进、出,水文、沉积系统比较简单;湖泊深厚的沉 积物反映了较长时期的地理环境变迁;湖泊深度大,缺氧,受外界干扰少,能够精准记录古气候、古环境演变。
解析:(1)由材料可知,四海龙湾玛珥湖地处长白山脉北麓,水位四季稳定,水质清澈,因此湖泊的水位季节变化小;水质好;冬季气温低,有结冰期。
(2)该区域海拔高,无支流及湖泊地表出口,因此推测沉积物主要来源是大气沉降(或风力堆积或沉降)。原因:由于人类活动显著增强,如毁林垦荒和樵采活动等会破坏森林植被,导致植被覆盖率降低,会加剧地表风化, 使沙尘暴等天气多发,从而使沉积速率加快。
(3)由图可知,高温的玄武岩浆在上升过程中由于压力减小,从而释放出气体,与此同时高温岩浆与地下水混合,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该区域发生爆炸式的火山喷发;经过一次或多次爆炸式的喷发,会使喷发的物堆积在喷出口周围逐渐形成犹如围墙的凝灰岩(火山碎屑岩)环,而喷发中心则形成深而圆的洼地;后期由于积水,慢慢形成火山口湖。
(4)由材料可知玛珥湖为封闭湖泊,无河流进、出,其他因素干扰少,水文和沉积系统都比较简单;湖泊深厚的沉积物可以反映较长时期的地理环境变迁,具有科研价值;湖泊的深度较大,缺氧,受外界干扰少,因此能够精准记录古气候、古环境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