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11 送东阳马生序 课时练习(含答案 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11 送东阳马生序 课时练习(含答案 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18 23:12: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送东阳马生序 课时作业
单选题
1.下列各项加下划线字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 走送之 B. 余幼时即嗜学
C. 日再食 D.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2.下面对文章《送东阳马生序》理解与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为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作者现身说法,对马生的殷切期望,寓于其中。
B. 作者意在告诉马生,学习条件越苦,成就便会越大。
C. 本文从得书之艰、叩问之难、奔走之劳、生活之苦四个方面讲述了作者求学的艰难。
D. 本文是作者给同乡后学的临别赠言,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
3.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 弗之怠
C. 益慕圣贤之道 D.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4.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弗之怠 B. 以 衾拥覆
C. 同舍生皆 被绮绣 D. 戴朱 缨宝饰之帽
5.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B. 不敢出一言以复。
C.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D.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国的“二十四节气”表示气候变化和农事季节,其中包括立春、小满、芒种、重阳等。
B. 古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已成年。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即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
C.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D. 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为之所立的带有评价性质的称号,宋濂的谥号是“文宪”。
7.对下列加下划线字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两个“以”相同,两个“则”不同
B. 两个“以”不同,两个“则”相同
C. 两个“以”相同,两个“则”相同
D. 两个“以”不同,两个“则”不同
8.下面的词语中哪一项不能用来指代年龄或年龄段( )
A. 始龀 (《愚公移山》“始龀,跳往助之”)
B. 垂髫 (《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C. 多髯 (《核舟记》“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 加冠 (《送东阳马生序》“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9.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了作者在艰苦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
B. 文中描写富家子弟的富有,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
C. 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D. 本文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10.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拿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B.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
C.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既然成年了,更仰慕那些学问和道德极高的人的学说)
D. 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文辞很顺畅通达。同他论辩,言辞温和,脸色平易)
11.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益慕圣贤之道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B. 援疑质理 非天质之卑
C. 故余虽愚 今虽耄老
D.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撰长书以为贽
12.下列加下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烨然若神人 判若两人 B. 腰白玉之环 腰缠万贯
C. 右备容臭 臭味相投 D. 主人日再食 再接再厉
二、填空题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
元镇读书
元镇,长安人也。家贫,不能从师,彼时无书,尝取旁舍儿书,避人窃诵。从外兄①所获《书经》,四角已漫灭,且无句读,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十岁,于邻家药笼中见《诗经》,取而疾走。父见之,怒而叱之,责往田则携至田畦,踞高阜而诵,但闻书声不绝,遂毕身不忘。久之,反长安,与诸儒以时文名天下。镇自小至老手不释书,出则以骡马捆书自随;入则秉烛达旦。其精勤若此,人皆叹之。
[注] ①外兄:表兄。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1)取而疾 走( )
(2) 但闻书声不绝 ( )
(3) 反长安 ( )
(4)镇自小至老手不 释书( )
(5) 徐以杓酌油( )
(6)见 往事耳 ( )
14.【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家中来营者,多称尔举止大方,余为少慰。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早晨要早起,莫坠曾高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节选自《曾国藩家书》)
【注】甲文是曾国藩写给儿子的家信。曾国藩,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足肤皲裂而不知 皲裂:____________
(2)主人日再食 食:_____________
(3)腰白玉之环 腰:_____________
( 4)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 望: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15.[表达与交流·口语表达]九年级(3)班举行“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活动中,主持人请你说出你的一种读书习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今异义的能力。几千年来,汉语的词义不断演化,或扩大,或缩小,或转移,造成了古今同形不同义的现象。这类词是学习的难点,要归类整理。
A项,古义:跑/今义:步行。
C项,古义:两次/今义:表示又一次。
D项,古义:赠送/今义:遗失。
2.【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辨析能力。解答此题,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干要求,联系各选项辨析作答即可。
【解答】B项有误,本文中讲到的学习条件与成就没有必然联系。
ACD表述正确。
故选B。
3.【答案】B
【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的文言词汇积累,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解释。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虚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解答】
B项中“之”是代词,其他各项是结构助词“的”。故B符合题意。
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通假字的理解能力。通假字是一个汉语词汇,读作tōng jiǎ zì。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或字形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其次,根据各选项辨析作答即可。
【解答】
A.“弗”:否定副词,不。故A项错误。
B.“衾”:被子。故B项错误。
C.“被”:同“披”,穿。故C项正确。
D.“缨”:系帽的带子。故D项错误。
故选C。
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项,“以”是“因为”的意思。 B、C、D三项中的“以”是“来”的意思。故选A。
6.【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项的“重阳”不属于“二十四节气”,故选A。
7.【答案】D
【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的能力。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古文中部分虚词的含义及用法,由于受语言环境的影响,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灵活多变,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解答时,需要在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来理解。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加强记忆。
【解答】
第一个“以”相当于“而”,第二个“以”是“来”的意思,二者不相同。第一个“则”是“就”的意思,第二个“则”是“却”的意思,二者也不相同。 故D分析正确。
ABC分析错误。
故选D。
8.【答案】C
【解析】A项,始龀:七八岁。
B项,垂髫:代指孩子。
D项,加冠:男子二十岁。
9.【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
【解答】
B项文中描写富家子弟的富有,是为了与自己作比较,说明自己一心向学、不追求“口体之奉”的品格。故B错误。
A、C、D正确。
故选B。
10.【答案】C
【解析】C项错误,“既”应解释为“已经”。全句的翻译应为“已经成年了(成年以后),更仰慕那些学问和道德极高的人的学说”。故选C。
1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一词多义现象是文言文中普遍的现象,可归类整理以增加积累。可将代入法与排除法结合起来,综合筛选。
C项,均是“虽然”的意思。
A项,学说/说。
B项,询问/资质。
D项,书籍/书信,信。
12.【答案】A
【解析】A.两个“若”都是“好像”的意思。
B.腰:名词用作动词,在腰间佩戴/名词,腰间。
C.臭:香气/气味。
D.再:两次/再次。
故选A。
13.【答案】(1)跑
(2)只
( 3)同“返”,返回
( 4)放下
(5)慢慢地
(6)指历史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中重点词语意义的能力。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这里要注意“反”是通假字。
14.【答案】 (1)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2)吃。 (3)腰佩。(4)希望,盼望。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解答】
(1)足肤皲裂而不知的意思是: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故皲裂的意思是: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2)主人日再食的意思是:主人每天提供两顿饭给我吃。故食的意思是:吃。
(3)腰白玉之环的意思是:腰间挂着白玉环,故腰的意思是:腰佩。
(4)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的意思是:一般人大多数希望子孙做大官。故望的意思是:希望,盼望。
故答案为:
(1)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2)吃。
(3)腰佩。
(4)希望,盼望。
15.【答案】 示例一:每天必读书。每天至少抽出5~10分钟雷打不动的读书时间,这是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不会受到影响的时间。示例二:做圈点勾画,加标签,做批注。读书的时候遇到喜欢的、精彩的、让人激动的字、句时就在下面打小圆圈标识,关键的句段画线或打个三角标识,自己有所感悟的就在旁边批注。示例三:做笔记,写短评。短评,也是一种笔记,就如古人做的诗文评,或是针对某句段、章节或全篇、全书,写自己的感觉、认识。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做题时围绕“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的主题,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来写,注意语句通顺合理即可。示例一:每天必读书。每天至少抽出5~10分钟雷打不动的读书时间,这是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不会受到影响的时间。示例二:做圈点勾画,加标签,做批注。读书的时候遇到喜欢的、精彩的、让人激动的字、句时就在下面打小圆圈标识,关键的句段画线或打个三角标识,自己有所感悟的就在旁边批注。示例三:做笔记,写短评。短评,也是一种笔记,就如古人做的诗文评,或是针对某句段、章节或全篇、全书,写自己的感觉、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