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 课时作业
单选题
1.下列加下划线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藻饰(zǎo) 狡黠(xiá) 大而无当(dàng)
B. 诘难(nàn) 咀嚼(jiáo) 全神贯注(guàn)
C. 滞碍(zhì) 劝诫(jiè) 抠字句(kōu)
D. 轻鄙(bǐ) 聪颖(yǐng) 吹毛求疵(cī)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读史使人_________,读诗使人_________,数学使人_________,科学使人_________,伦理学使人_________,逻辑修辞之学使人_________: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A. 聪明 深刻 精密 高尚 有道德 善辩
B. 明智 灵秀 周密 深刻 庄重 善辩
C. 高尚 明智 聪慧 深刻 有修养 巧辩
D. 深刻 高尚 聪慧 明智 有修养 巧辩
3.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今天的饭菜太难吃了,真是 味同嚼蜡!
B. 同学之间有什么困难,应该尽力帮助,而不应采取 袖手旁观的态度。
C. 做学问一定要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不要 吹毛求疵。
D. 我们俩分别将近十年,想不到在这里 萍水相逢。
4.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孜孜不倦 馨竹难书 相得益彰 附庸风雅
B. 断章取义 娇揉造作 形销骨立 如雷贯耳
C. 佝偻提携 取义成仁 千钧之力 朝朝暮暮
D. 置之不理 锐不可当 信手拈来 战战兢兢
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音或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殿廊下,鸣钟击磬(pán),乐声悠扬。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liáo)绕。
B. 计程车像饥蝗(huáng)拥来。在车轮扬起的滚滚黄尘里,在一片焦燥恼怒的喇叭声里,那一片清荫(yīn)不再有用处。
C. 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此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chǎn)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juàn)。
D. 在众目睽睽(kuí)之下决不能就此作罢,遭人哂(shěn)笑。他把扩音机紧靠住洞口,把音量开到最大限度,振耳欲聋的声音源源不断地从扩音机里传了出来。
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荫庇(yìn) 怪诞(dàn) 诘责(jié) 锲而不舍(qì)
B. 伎俩(liǎ) 执拗(niù) 拮挶(jū) 叱吒风云(chà)
C. 遒劲(jìng) 阴霾(mái) 孱弱(chán) 咬文嚼字(jiáo)
D. 殷红(yān) 狡黠(xiá) 媲美(bì) 锋芒毕露(lù)
7.下列文段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是一次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历史性深刻变革。这次变革要求学生________、________、学会办事、学会健体、________、_________,力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使知、情、意、行和谐统一,最终实现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的目的。
A. 学会求知 学会做人 学会审美 学会创造
B. 学会做人 学会求知 学会审美 学会创造
C. 学会求知 学会做人 学会创造 学会审美
D. 学会做人 学会求知 学会创造 学会审美
8.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好的批评家的文字是______的,他们往往不在语言上______。就像金圣叹点评《西厢记》一样,评到佳处,直接来一“妙”字,并不用一大通道理论说妙在何处,可是我们便感觉此是妙处了。无需多言,读者此时已经______。
A. 咬文嚼字 心领神会 平易近人
B. 平易近人 咬文嚼字 心领神会
C. 咬文嚼字 平易近人 心领神会
D. 平易近人 心领神会 咬文嚼字
9.下列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味同嚼蜡 兼而有之 涕泗横流 自知之明
B. 唯余莽莽 江山多骄 弥足珍贵 强聒不舍
C. 一杯黄土 勃然大怒 莫名其妙 持之以桓
D. 无与伦比 怒不可恶 刻骨铭心 重蹈复辙
10.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书店对于城市的意义不言而喻,世界著名钢琴家鲁宾斯坦有一句话:“评价一座城市,要看它拥有多少书店。”
B. 他平时说话总是咬文嚼字,喜欢加许多修饰语,结果还是词不达意。
C. 这位专家的精彩演讲持续了两个半小时,听众都对他强聒不舍的发言震撼了。
D. 中国人民经过逾百年前赴后继的不屈抗争,付出几千万人伤亡的巨大牺牲,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11.阅读《短文两篇》回答,对下列复句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读书补天然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
②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大而无当。
③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
④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
A. ①并列;②因果;③转折;④递进
B. ①递进;②假设;③递进;④因果
C. ①并列;②假设;③转折;④因果
D. ①递进;②因果;③递进;④转折
12.口语交际。
下列各句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请愚兄别拿着比我高的成绩,还跟敝人说没有考好啊!
B. 家父常教育我,不能决定太阳几点升起,但可以决定自己几点起床。
C. 我至今还惠存着您送我的“翰墨书香,家国天下”这幅书法作品。
D. 我认真读过您的拙作,对您在文章中的一些高见十分佩服。
13.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到新学校后,班集体相敬如宾的和谐氛围让雷洋很快适应了新的学习环境。
B. 端午节如期而至,嘉陵江上美轮美奂的龙舟大赛成为炎炎夏日里广安人民关注的焦点。
C. 生活中,有人喜欢高谈阔论,有人习惯低声细语,有人说话绵里藏针……
D. 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
二、语言表达
14.在读书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请自选话题,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抒情性文字,展示你的读书成果。(不少于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15.预习课文,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谈读书》主要论述了什么观点?作者围绕这一观点又谈了哪些相关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你对《不求甚解》一文中作者所说的“不求甚解”一词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重点字音的能力。
B项,嚼jué。
2.【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辨析运用字词的能力。做题前首先要了解词语的含义,然后找出这几个词语强调的重点,在阅读题干中的具体的语言环境,根据词义的辨析和具体的语言环境,选出最佳选项。
【解答】
聪明。多用于形容一个人极富智慧。“明智”指通达事理,有远见明智的选择。“灵秀”指的是清秀美好、灵活、美丽。“周密”指的是周到细密。“深刻”指的是指透彻、深入;“庄重”意思是指(言语、举止)不随便,不轻浮;“善辩”指善于说辞能言善辩;“巧辩”指诡辩。 结合语境可知,ACD项错误,B项正确。
故选B。
3.【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解答】
A“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此处望文生义。
B“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既不过问,也不协助别人,该成语使用正确。
C“吹毛求疵”比喻刻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与语境不符。
D“萍水相逢”比喻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与语境不符。
故选B。
4.【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要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解答】A.有误,“馨竹难书”的“馨”应为“罄”;
B.有误,“娇揉造作”的“娇”应为“矫”;
C.正确,“佝偻提携”的“佝”应为“伛”;
D.正确。
故选D。
5.【答案】C
【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常见字的读音和字形。
【解答】
解答此题可以结合词语的意思辨析其字形,如“震耳欲聋”的意思“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A项,“磬”的准确读音为“qìng”。
B项,“焦燥”的准确书写为“焦躁”。
C项,准确。注意“阐证”的读音
D项,“振耳欲聋”的准确书写“震耳欲聋”。
故选C。
6.【答案】C
【解析】A.“锲”的读音应为“qiè”,属于易误读字;
B.“俩”为多音字,有两种读音:liǎng、liǎ.“伎俩”的“俩”的读音应为“liǎng”;
C.注音正确;
D.“媲”的读音应为“pì”,属于易误读字。
故选:C。
本题要结合字音知识来分析。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对多音字的几种读音进行归纳,对于易误读字的读音进行积累整理。
本题考查对字音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一些多音字读音要结合语境进行辨析;对于易误读的字词的读音要重点记忆。
7.【答案】B
【解析】略
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从词语的含义、对象、程度、范围、感彩等方面加以比较辨别。“咬文嚼字”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平易近人”指对人和蔼可亲,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指文字浅显,容易了解;“心领神会”指对方没有明说,心里已经领会。根据语境,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是B项。故选B。
9.【答案】A
【解析】A准确.注意“味同嚼蜡”的书写.
B有误.“江山多骄”的准确书写“江山多娇”,“唯余莽莽”的书写“惟余莽莽”
C有误.“持之以桓”的准确书写“持之以恒”,“一杯黄土”的书写“一抔黄土”.
D有误.“怒不可恶”的准确书写“怒不可遏”,“重蹈复辙”的书写“重蹈覆辙”.
答案:A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错别字的辨析.
回答此题时,要细心辨析词语,遇到把握不准的词语,细心查找资料,熟练掌握.
10.【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辨析与运用能力。成语的辨析与运用,不仅要理解成语的本义,还要理解成语的比喻义、引申义,同时要注意它的感彩等。学习与复习中,要注意总结平常容易用错的成语,重点标记或抄在小本子上,多加复习。若对某个成语有疑问,要及时翻阅字典,以便准确记忆并且加强记忆。
【解答】
A.“不言而喻”的意思是“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用在这里合适。故A正确。
B.“ 咬文嚼字”的意思是“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用在这里合适。故B正确。
C.“强聒不舍”的意思是“形容别人不愿意听,还絮絮叨叨说个不停”,用在这里不合适。故C不正确。
D.“前赴后继”的意思是“形容不断投入战斗,奋勇冲杀向前”,用在这里合适。故D正确。
故选C。
11.【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复句类型的理解辨析能力。回答此题,先明确复句类型及其特点,然后根据句意及关联词进行判断。
【解答】
①“读书补天然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两个分句,两句话的核心分别是“读书”“经验”,不是递进关系,属于并列复句;②“如……则”是假设复句;③“只是”是转向前句意思另一方面,是转折复句;④第一层关系在“所以”处,是因果复句,故答案为C。
故选C。
12.【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是否得体的能力。平时需要注意一下几点:(1)正确使用谦敬词语。“家大舍小令外人”;(2)正确使用书面语、口语;(3)避免合同语言的歧义、歧解;(4)一些词语(包括成语),它用于某一方是固定的,不能改变。
【解答】
A.“愚兄”是对同辈而年轻于己者的自我谦称。故A错误。
B.正确。
C.“惠存”是敬辞,意思就是请保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指本人将某物送给别人。故C错误。
D.“拙作”是谦辞,用于形容自己的作品,说自己的作品是粗陋之作。故D错误。
故选B。
1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C项,使用正确,“高谈阔论”指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
A项,对象误用,“相敬如宾”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像对待宾客一样,不能用来形容班集体。
B项,对象误用,“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不能用来形容比赛。
D项,对象误用,“入木三分”形容书法刚劲有力,也用来形容议论、见解深刻。
14.【答案】示例:在优美的散文中,我看到了华美的文字在跳舞狂欢;在《朝花夕拾》里,我理解了鲁迅先生对长妈妈发自肺腑的深厚感情;在古体诗中,我听到了诗词格律打起的铿锵有力的节拍。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此题属综合读写题,解答此题,要弄清写作出发点,写作要求,如本题要求谈论读书收获,自选话题,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字数不少于50字。 示例:在优美的散文中,我看到了华美的文字在跳舞狂欢;在《朝花夕拾》里,我理解了鲁迅先生对长妈妈发自肺腑的深厚感情;在古体诗中,我听到了诗词格律打起的铿锵有力的节拍。
15.【答案】(1)主要论述读书可以完善自我的观点。谈了读书的目的、方法及作用。
(2)①读书时观其大略,不求深刻理解。②读书时只领会精神实质,不咬文嚼字。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性散文内容和论点的分析判断能力。细读原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论点的提取方法有多种:多数议论文的题目就是论点;在文章的开头;在文章中间;在文章结尾。另外还要注意,论点的表述往往是一个判断句,是明确表明观点态度的句子。本文主要论述读书可以完善自我的观点。谈了读书的目的、方法及作用。
(2)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重点分析题干要求回答的内容,提炼相关信息,从原文中概括。“不求甚解”指①读书时观其大略,不求深刻理解;②读书时只领会精神实质,不咬文嚼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