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涉世家 课时作业
单选题
1.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闾左(lǚ) 数言(shuò) 将尉(wèi) 苟且(gǒu)
B. 占卜(bǔ) 丛祠(cí) 鸿鹄(hú) 篝火(gōu)
C. 阳夏(jiǎ) 社稷(jì) 佣耕(yōng) 陈涉(chè)
D. 辍耕(chòu) 怅恨(chàng) 嗟乎(jiē) 当行(háng)
2.下列加下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皆次当行之次所旁丛祠中 B. 乃丹书帛曰得鱼腹中书
C. 上使外将兵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D. 宜多应者功宜为王
3.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开头用佣耕时佣者的语言行为与陈胜进行对比,表现陈胜胸有大志,不甘于佣耕的地位,揭示他日后发动农民起义的思想基础。
B. 陈胜等人適戍渔阳,在大泽乡遇雨,是起义的导火索,好像带有偶然性。下文写陈胜、吴广谋划起义,揭示了起义的必然性。
C. 写问卜、丹书置鱼腹、夜篝火狐鸣,这是起义前的周密计划和舆论准备;然后写计杀两尉,揭开了起义的序幕。
D. 课文详写陈胜、吴广起义的战斗过程和结果,略写起义的谋划过程,是为了突出陈胜、吴广的反抗精神和历史功绩。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陈胜认为起义将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理由是:天下苦秦久矣;秦二世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B.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是这次起义的导火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
C. 司马迁是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他用毕生的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史记》。《史记》被鲁迅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 陈胜、吴广采用“鱼腹藏书”“篝火狐鸣”等办法,在群众中树立威信,表现了二人对当时形势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及很强的组织领导才能。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烟波无际,天水相接,固然旷阔可观,一湾浅溪的明净,也使人感到宁静与亲切。
B. 《史记》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通史”,主要是因为它是研究古代典章制度、人文历史、自然科学、经济文化的重要史料的原因。
C. 拙政园中的远香堂山水明秀,花木繁茂,其名字便体现了莲花“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是观莲的首选胜地。
D.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近代以后,仁人志士忧患的是民族自强、复兴和独立。
6.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 发/闾左/適戍渔阳
B.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C.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D.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7.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篝火(gōu) 数言(shuò) 将相(jiāng)
B. 丛祠(cí) 占卜(bǔ) 惩办(chéng)
C. 嗟乎(jiē) 烹食(zhēng) 当行(háng)
D. 辍耕(chòu) 阳夏(jiǎ) 怅恨(chàng)
8.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古诗词中可常见到“节气”的身影,比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分别写到了“白露”“清明”两个节气。
B. “‘本纪’纪年,‘世家’传代,‘表’以正历,‘书’以类事,‘传’以著人,使百代而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舍其书”,这是对《资治通鉴》的评价。
C. 古代礼仪中,“跪”是指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落在脚跟上。“长跪”则是把腰挺直,以表示敬意,如《唐雎不辱使命》中的秦王“长跪”。
D. “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李白字太白、杜甫字子美、苏轼字子瞻。
9.与“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的“之”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渔人甚异之 B. 臣之妻私臣 C. 辍耕之垄上 D. 何陋之有
10.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亡亦死 亡:逃跑
B. 今或闻无罪 或:有时
C. 会天大雨 会:适逢,恰巧遇到
D. 数有功,爱士卒 数:屡次
二、默写
11.《陈涉世家》文中直接向封建统治者发起挑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用课文原句填空。
(1)扶苏以数谏故,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军身被坚执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明陈胜从小就有远大理想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陈胜发动起义“召令徒属”时,用来激励众人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
13.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语意义和用法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辍耕之垄上 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B.扶苏以数谏故 广故数言欲亡
C.扶苏以数谏故 不以物喜
D.陈胜、吴广乃谋曰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①等死,死国可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世家”是《史记》的一种体例,是记述世代相承的诸侯王国的兴衰事迹的。司马迁把雇农出身的陈涉列入“世家”,主要是肯定他发动起义的历史功绩。
B.“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这两句中“……者,……也”是古代汉语判断句式的一种标志。
C.“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充分表达了陈涉非凡的个性和远大抱负。成语“鸿鹄之志”即出自此处,用以指人有远大抱负。
D.“天下苦秦久矣”和“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分别说明了本次起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4)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人,你认为是什么样的才能成就了他?请根据全文内容作答。(写出两点即可)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秋,七月,阳城人陈胜,阳夏人吴广起兵于蕲,是时,发闾左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因天下之愁怨,乃杀将尉,召令徒属曰:“公等皆失期当斩;假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则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众皆从之。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坛而盟,称大楚。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拔之。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酇、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尉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不胜、守丞死、陈胜乃入据陈。
陈涉既入陈,张耳、陈馀①诣门上谒,陈涉素闻其贤,大喜。陈中豪杰父老请立涉为楚王,涉以问张耳、陈馀。耳、馀对曰:“秦为无道,灭人社稷:暴虐百姓。将军出万死之计为天下除残也今始至陈而王之示天下私。愿将军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国后②,自为树党③,为秦益敌;敌多则力分,与④众则兵强,如此,则野无交兵⑤,县无守城,诛暴秦,据咸阳,以令诸侯。诸侯亡而得立⑥,以德服之,则帝业成矣,今独王陈,恐天下懈也。”陈涉不听,遂自立为王,号“张楚”。当是时,诸郡县苦秦法,争杀长吏以应涉。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七)
【注释】①张耳、陈馀:魏国名士,秦灭魏后改名换姓逃到陈地。②立六国后:扶持六国国君的后裔。③树党:培植党羽。④与:跟随,朕合。⑤交兵:军队交锋。⑥亡而得立:灭亡后得到复兴。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发闾左戍渔阳 ______
②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______
③自为树党,为秦益敌 ______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①为坛而盟 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B.①死则举大名耳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C.①据咸阳,以令诸侯 ②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D.①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3)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
将军出万死之计为天下除残也今始至陈而王之示天下私
(4)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陈涉既入陈,张耳、陈馀诣门上谒。陈涉素闻其贤,大喜。
(5) 下列六个句子分为四组,全部属于张耳、陈馀所说的“帝业成”条件的一组是 ______
①秦为无道,灭人社稷,暴虐百姓
②遣人立六国后,自为树党,为秦益敌
③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强
④诛暴秦,据咸阳,以令诸侯
⑤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
⑥遂自立为王,号“张楚”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重点字音的能力。
A项“闾”应该读lǘ。
C项“佣”应该读yōng,“涉”应该读shè。
D项“辍”应该读chuò。
B项加下划线的字注音全部正确,故选B。
2.【答案】D
【解析】选项A分别意为:编次/军队驻扎。
选项B分别意为:写/字条。
选项C分别意为:统率/将领。
选项D都是“应当”的意思,故选D。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内容的能力。D项,应为“略写陈胜、吴广起义的战斗过程和结果,详写起义的谋划过程”。
4.【答案】C
【解析】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5.【答案】A
【解析】B.“主要是因为……的原因”句式杂糅,应去掉“的原因”。
C.“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后缺少宾语,应加上“的特点”。
D.“自强、复兴和独立”语序不当,应改为“独立、自强和复兴”。
6.【答案】B
【解析】正确的划分应是: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7.【答案】B
【解析】选项A的“将”应该读jiàng。
选项C的“烹”应该读pēng。
选项D的“辍”应该读chuò。
选项B注音全部正确,故选B。
8.【答案】B
【解析】选项B表述有误,引述内容是对《史记》的评价,故选B。
9.【答案】C
【解析】选项A代词,指代见到的景象。
选项B助词,相当于“的”。
选项D宾语前置的标志。
选项C和题干中的“之”均是“去、往”的意思,故选C。
10.【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
B项的“或”意为有人,B项解释有误,故选B。
11.【答案】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解析】略
12.【答案】(1)上使外将兵
(2)伐无道 诛暴秦
(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4)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解析】略
13.【答案】(1)D
(2)①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行吗?
②第二天,士兵之中到处谈论(晚上发生的事),大家都对陈胜有所注意。
(3)D
(4)【示例】①敏锐而深刻的洞察能力——“天下苦秦久矣”。②严密的组织能力——抓住“将尉醉”的有利时机,使用激将法;“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③非凡的宣传、鼓动能力——陈胜“召令徒属”时说“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任选两点作答即可)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A项,都是动词,去、往。B项,都是“屡次”的意思。C项,都是“因为”的意思。D项,于是/判断词,是。
(2)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①等:同样。第二个“死”:为……而死。②卒:士兵。皆:都。翻译时注意句子的通顺与语言的流畅。
(3)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D项,“天下苦秦久矣”是起义的根本原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是起义的直接原因。
(4)本题考查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从“天下苦秦久矣”等可以看出陈胜意识到社会的根本矛盾,证明他有敏锐而深刻的洞察能力;从吴广和陈胜用激将法杀尉,及时建立政权,可以看出他们有严密的组织能力;从陈胜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可以看出他有非凡的宣传、鼓动能力。
14.【答案】【小题1】①征发 ②等到 ③增加
【小题2】C
【小题3】将军出万死之计/为天下除残也/今始至陈而王之/示天下私。
【小题4】陈胜率义军已进入陈地,张耳陈馀便前往陈胜的驻地通名求见。陈胜一向听说他俩很贤能,故而非常高兴。
【小题5】D
【解析】1.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①句意:朝廷征发贫民调派去驻守渔阳,发:征发。
②句意:等到到达陈县,已有战车六七百辆。比:等到。
③句意:替自己培植党羽,以此为秦王朝增树敌人。益:增加。
2.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表承接/表转折;
B.就,便/用于加强判断,就是;
C.都是表目的,“来“的意思;
D.于是,就/竟,竟然;
故选:C。
3. 本题考查划分句子结构。根据句意:如今您冒万死的危险起兵反抗的目的,就是要为天下百姓除害啊。现在您才到达陈地即要称王,是向天下人显露您的私心。故句子划分为:将军出万死之计/为天下除残也/今始至陈而王之/示天下私。
4.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此句中重点的词有:既,已经。诣,到。谒,拜见。句意:陈胜率义军已进入陈地,张耳陈馀便前往陈胜的驻地通名求见。陈胜一向听说他俩很贤能,故而非常高兴。
文言语句翻译的具体方法:1、增,即对省略部分要增补出来。例如,有时候句中常常省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情况;2、删,即对无实在意义(表语气、停顿等)的文言虚词删去不译; 3、留,即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人名、时间、专用名词等)保留不译; 4、变,即对与现代汉语习惯不同的句子采用意译;5、调:就是有一些文言句子古今语序不同,翻译时必须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把其中某些成分的位置调整过来。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是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这样的文言句子在翻译时必须调整过来。
5.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张耳、陈馀的语言描写“遣人立六国后,自为树党,为秦益敌;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强,如此则野无交兵,无守城,诛暴秦,据咸阳,以令诸侯。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则帝业成矣”意思是派人去扶立六国国君的后裔,替自己培植党羽,以此为秦王朝增树敌人。秦的敌人多了,兵力就势必分散,大楚联合的国家多了,兵力就必然强大。这样一来,在野外军队不必交锋,遇到县城没有兵为秦守城。铲除残暴的秦政权,占据咸阳,以号令各诸侯国。灭亡的诸侯国得到复兴,您施德政使它们服从,您的帝王大业就完成了!可知第⑥句与“帝业成”无关,而是陈涉自立为王的一个结果陈述,据此排除BC,①句是张耳、陈馀劝陈胜不要称王“秦王朝暴乱无道,兼灭别人的国家,残害百姓。而今您冒万死的危险起兵反抗的目的,就是要为天下百姓除害啊。现在您才到达陈地即要称王,是向天 下人显露您的私心”这张耳与陈馀劝陈胜不要着急称王与“帝业成”的条件无关。据此排除A。
故选:D。
【参考译文】
秋季,七月,阳城人陈胜、阳夏人吴广在蕲县聚众起兵。当时,秦王朝征召闾左贫民百姓往渔阳驻守,九百人途中屯驻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是屯长。恰巧遇上天降大雨,道路不通,推测时间已无法按规定期限到达渔阳;延误戍期,按秦法规定,一律处斩。于是陈胜、吴广趁着天下百姓(因奏)愁苦怨恨,就杀掉押送他们的将尉,召集戍卒号令说:“各位都已经延误了戍期,应当被杀头。即使不被杀头,因长久在外戍边而死去的人本来也要占到十之六七。况且壮土不死就算了,要死就图大事!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吗!“众人都响应他们。
于是就假称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用土筑成高台并在台上宣誓,号称大楚。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任都尉。他们攻打大泽乡,收编大泽乡的义军之后攻打蕲县。攻下蕲以后,就派符离人葛婴率军巡行蕲县以东的地方,陈胜则攻打铚、酇、苦、柘、谯等地,都攻占下来。行军中沿路收纳兵员。等到到达陈县,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一千多,士卒几万人。进攻陈县时,陈县的守令都不在,只有守城的人在城门洞里中与起义军作战。起义军不能取胜,守城的人被人杀死了,起义军才进城占据陈县。
陈胜率义军已进入陈地,张耳、陈馀便前往陈胜的驻地通名求见。陈胜一向听说他俩很贤能,故而非常高兴。恰逢陈地中有声望的地方人士和乡官请求立陈胜为楚王,陈胜就拿这件事来询问张耳、陈馀的意见。二人回答说:“秦王朝暴乱无道,兼灭别人的国家,残害百姓。而今您冒万死的危险起兵反抗的目的,就是要为天下百姓除害啊。现在您才到达陈地即要称王,是向天下人显露您的私心。因此希望您不要称王,而是火速率军向西,派人去扶立六国国君的后裔,替自己培植党羽,以此为秦王朝增树敌人。秦的敌人多,兵励就势必分散,大楚联合的国家多了,兵力就必然强大。这样一来,在野外军队不必交锋,遇到县城没有兵为秦守城。铲除残暴的奏政权,占据咸阳,以号令各诸侯国。灭亡的诸侯国得到复兴,您施德政使它们服从,您的帝王大业就完成了!如今只在一个陈县就称王,恐怕会使天下人斗志松懈了。”陈胜不听从这一意见,即自立为楚王,号称“张楚”。在当时,各郡县的百姓都苦于秦朝法令的残酷苛刻,因此争相诛杀当地官吏,以响应陈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