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诗词曲五首 课时作业(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4 诗词曲五首 课时作业(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19 10:18: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诗词曲五首 课时作业
单选题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既写出了诗人对朋友的难舍与留恋,也表现了自己因归期未卜而惆怅的心情。
B. 《十五从军征》全诗截取老兵归家的片段描写,有人物言行描写、心理描写,还有环境描写。
C. 《过零丁洋》的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写危难形势,抒忧患之情,比喻形象,对仗工整。
D. 《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山河表里潼关路”突出潼关的险要。潼关在这里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多少次事关存亡的战斗在这里展开。
2.古诗阅读理解。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登临感怀之作。诗人登楼远眺却望不见中原;只有南北的交战,列朝的兴亡正如滔滔江水。囊括时空,气势恢宏。
B. 京口曾是东吴建都之地,诗人由此展开联想。“万兜鍪”言孙权军容之盛,“坐断”言其功业之大,“战未休”赞其斗志之旺。
C. 这首词属小令,却吟咏重大的题材,气势壮阔,古今少见。全词层次分明。整篇三问三答,自相呼应,创前所未有的意境。
D. 这首词风格豪放雄壮。词的下片诗人豪迈地宣称,只有曹操和刘备可以和自己匹敌,并希望后代能像孙权一样建立功业。
3.选出下列对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享》赏析有误的一项(  )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A. 这首词是辛弃疾担任镇江知府,在登上北固山时创作的一首著名的怀古咏志之词。
B. “悠悠”指时间久远,也指词人思绪无穷,“不尽长江滚滚流”透露出时光流逝的伤感。
C. 下阙两次用典,借赞颂孙权不畏强权来讽刺南宋朝廷苟且偷安,表现词人的爱国情怀。
D. 全词简洁明快,以三问三答、层层推进来结构全篇,既相互呼应,又层次分明。
4.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中华诗文浩如烟海,逐渐形成了一些表意相对固定的词语,如“征蓬”指远行之人,“大雁”“青鸟”指信使,“瀚海”指大海,“阴”指山北水南。
B. 莫泊桑,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俄国契诃夫和美国欧·亨利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主要作品有《项链》《羊脂球》等。
C. 《马说》《陋室铭》《送东阳马生序》中,“说”“铭”“序”分别表示古代的一种文体。“说”,叙事兼议论,“铭”一般都用韵,“序”是临别赠言。
D. 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一种体裁,其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消息既要有一个恰当的标题,也要合理安排正文结构。消息正文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四部分。
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十五从军征》这首汉乐府民歌描绘了一个因战乱而失去一切的老兵形象。
B.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作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南乡子,词牌名。
C. 《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一首小令,作者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元代文学家。
D. 中华诗文浩如烟海,逐渐形成了一些表意相对固定的词语,如“汗青”指史册,“青鸟”指信使,“瀚海”指大海,“阳”指山南水北。
6.对下面的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B.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C.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D.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7.阅读下面的散曲,完成后面的题目。
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关于《山坡羊·潼关怀古》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曲采用的是层层深入的方式,由写景而怀古,再引发议论,将苍茫的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辞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B. “山河表里潼关路”形容潼关一带地势险要。具体指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表里:即内外。
C.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表现了作者对于古建筑的被破坏而感到十分的伤心。进而联想到自己也会有“消失”的一天,因此更加伤心。
D. 此曲抚今追昔,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封建统治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
8.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A.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B.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C.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D.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9.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B.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户/铁衣/冷/难着。
C.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D.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0.四块玉·别情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下列对这首元曲内容的理解,不正确一项是()
A. “一点相思几时绝”表现出相思之苦。
B. “袖拂”是为了避免杨花妨碍视线。
C. “溪又斜”中的“斜”指溪流拐弯。
D. 对离别情景的描写贯穿了整首曲子。
二、填空题
11.文学常识填空。
(1)《十五从军征》出自《______________》。全诗描绘了一个长年在外征战的________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种种场景。该诗通过主人公的遭遇,揭示了________________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唐代诗人________的作品。此诗描写了西域__________的壮丽景色,抒写了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表现了________和乡思,却充满奇思异想,并不令人感到伤感。
(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宋代词人________的作品。此词通过对古代_____________的歌颂,表达了词人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
(4)《过零丁洋》是宋代大臣________在经过零丁洋时所作的诗。全诗表现了诗人慷慨激昂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
(5)《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元代文学家________的散曲作品。这是他赴陕西救灾途经__________时所作的。此曲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封建统治者与________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
12.选择填空。
(1)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有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他想称赞的人是谁? ( )
A、孙权 B、曹操和刘备 C、周瑜
(2)古人每逢节令各有风俗,唐诗中“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反映了哪个节日的风俗?( )
A、中秋 B、寒食 C、上巳
13.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
(1)瀚海阑干百丈冰 阑干:__________________
(2)风掣红旗冻不翻 掣:__________________
(3)坐断东南战未休 坐断:__________________
(4)望西都,意踌躇 踌躇:__________________
14.四块玉·别情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这首元曲的作者是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
15.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
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齐威王论宝
齐威王、魏惠王会田①于郊。惠王曰:“齐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惠王曰:“寡人国虽小,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岂以齐大国而无宝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为宝者与王异。吾臣有檀子②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③,泗上十二诸侯皆来朝。吾臣有盼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④。吾臣有黔夫者, 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七千馀家。吾臣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此四臣者,将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惠王有惭色。
(选自《资治通鉴 周纪》)
注释:①【会田】会,相约;田,打猎。②【檀子】人名。后文盼子、黔夫、种首皆为人名。③【为寇】做贼,这里指入侵。④【河】指黄河。
(1) 下列关键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______
A.松柏冢累累 【累累】众多的样子
B.王之蔽甚矣 【蔽】所受的蒙蔽
C.时时而间进 【间】指较短的时间
D.吾孰与徐公美 【孰与】与……相比怎么样
(2) 下列各项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吾妻之美我者
B.问之客曰
C.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D.由此观之
(3) 下面对《十五从军征》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______
A.“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主人公“从军征”时间之久,经历战事之残酷。
B.心中“家”与眼前“冢”相对照,突出主人公心理落差之巨大,内心情感之悲苦。
C.“兔、雉、旅谷、旅葵”都是野生,“狗窦、梁上、中庭、井上”皆为家景,两相对照,突显人去屋空、家园荒芜的景象。
D.“家中有阿谁”与“不知饴阿谁”前后照应,写出主人公因“从军征”而幸运独存的复杂心态。
(4) 下面对《邹忌讽齐王纳谏》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______
A.一个主题:文章讲述了战国时期邹忌劝说齐王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
B.两个人物:邹忌是形貌风流、怡然自得、善于辩论、勤于政务的贤士;齐威王是知错能改、从谏如流、革弊鼎新的明君。
C.三层结构:写家事——妻私我、妾畏我、客求我:写王之蔽——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海之内;写赏赐——上赏、中赏、下赏;写事态发展——家事、国事、天下事。
D.四个特点:全文类比设喻,以小悟大;叙事有虚有实,虚实相生;结构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语言亦庄亦谐,有重有变。
(5) 下面对《齐威王论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______
A.魏惠王的珠宝的确是世所罕见,发出的光芒能照亮车前车后各十二辆车的距离。
B.齐威王与魏惠王对财宝的理解不同,魏惠王以珠宝为宝,齐威王则以人才为宝。
C.齐威王心中的人才有檀子、盼子、黔夫等武将,还有种首这样道不拾遗的文臣。
D.齐威王的人才观,不管是在过去,还是现在,都是非常正确的,值得我们借鉴。
(6) 请用三个“/”给《齐威王论宝》一文画线处断句。
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徒而从者七千馀家。
(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与情感的理解鉴赏能力。答题要注意在理解全诗意思的基础上,对诗歌的主题思想,意象及意境,语言以及作者的情感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据此逐个排除选项,筛选出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解答】
B项,《十五从军征》全诗截取老兵归家的片段描写,有人物言行描写、环境描写。诗中没有心理描写,故B错误。ACD正确。
故选B。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
A、B、C正确。
D有误,作者这样热情赞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其实是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鞭挞。这首词讽刺了朝廷,委婉地暗示了自己对于朝廷的不满,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一腔爱国豪情。
故选D。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参考译文】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
理解诗歌内容:
(1)了解诗歌基本意思.
(2)结合关键词语理解诗歌内容。
(3)注意重点句子。
【诗词解析】
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全词写景、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融化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通篇三问三答,层次分明,互相呼应;即景抒情,借古讽今;风格明快,气魄阔大,情调乐观昂扬。
【解答】
选项ACD正确。
选项B有误,“不尽长江滚滚流”透露出作者对历史的怀念,故选B。
4.【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文学作品中的地理、历史知识,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等知识。
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解答】A项有误,“瀚海”指沙漠,不是指大海。故选A。
5.【答案】D
【解析】D选项中的“瀚海”指沙漠。
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划分诗句朗读节奏的能力。C项,正确的节奏划分为“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7.【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元曲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解答】
选项C“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表面上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却跃然纸上,是对百姓的担忧和同情。不是表现了作者对于古建筑的被破坏而感到十分的伤心。进而联想到自己也会有“消失”的一天,因此更加伤心,故选C。
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
A项,对偶、互文。
B项,对偶、比喻。
C项,夸张。
D项没有运用修辞手法,故选D。
9.【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句的节奏的划分能力。律诗和绝句的诗句,不管是五言句还是七言句,都是有节奏的。律诗之所以精美绝伦,与它的节奏美也有很大的关系。律诗的节奏,除了诗句的音律节奏即平仄格式以外,还有音调节奏和意义节奏。比如,七言古诗按意义可划分为“四三”。再细分,七言诗中,一般是四顿,即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句式。
【解答】
C项的节奏划分正确的是“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故C错误。
ABD正确。
故选C。
10.【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应先通读全诗,理清诗意;然后细读诗歌的关键语句,从手法、炼字、内容、风格等方面来判断。
【解答】
D这首小令在艺术上通过层层设障,委婉细腻地抒写了女子心中哀婉凄绝、缠绵悱恻的离情别绪,入木三分地写出了一位女子送别情人时的情态、心绪,给人以言尽而意无尽的艺术感受。此曲前三句写离别相思之情,用直抒胸臆的方法;后四句则是以景托情,而景中含情,言尽而意不尽,并不是“离别情景的描写贯穿了整首曲子”。故D不正确。
ABC正确。
11.【答案】(1)乐府诗集 老兵 封建兵役制度
(2)岑参 八月飞雪 离愁
(3)辛弃疾 英雄人物
(4)文天祥 爱国热情 视死如归
(5)张养浩 潼关 人民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能力。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选择作答即可。
12.【答案】(1)A (2)B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识记能力。平时学习要注意牢记作家作品及作品特点,还要注意弄清楚作品的内容及名句。结合诗歌内容可以判断,“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他想称赞的人孙权。故选 A。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积累及识记能力。文化常识内涵十分丰富,有许多内容,随着历史的发展,本身也在不断地发展演变,所以,更显示出它的复杂性。文化常识大概包含八个方面:姓名和称谓,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和礼俗,服饰和器物,历法和刑法,古代音乐,古籍注释体例。根据识记回答本题,这两句诗描绘了寒食节一般景象中的特殊情景,时间由白昼转入夜晚,在普天之下皆禁火的日子里,皇宫、贵戚、宠臣都得到皇上的特许,恩准点火。这两句诗描绘的节日是寒食节,故选B。
13.【答案】(1)纵横交错的样子 (2)拉,扯 (3)占据 (4)迟疑不决。这里形容心潮起伏
【解析】略
14.【答案】关汉卿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养成积累的好习惯。文学常识主要涉及作家作品及文体知识,重点是作家风格,作品内容、手法、主题及文体特征与常用手法。大多与教材选文有关,学生在学习中对相关重点要有意识记,同时可以结合古诗文、成语、典故的学习予以积累。回答本题根据识记可回答,这首元曲的作家是关汉卿。
15.【答案】【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D
【小题4】D
【小题5】C
【小题6】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七千馀家。
【小题7】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
【解析】1.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ABD正确;
C有误,句意: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间:间或,偶尔,有时候。
故选:C。
2.
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用法的判断。
例句中的“之”是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翻译。
A.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翻译;
B.代词,代指徐公和自己谁美这件事;
C.助词,可译为“的”;
D.代词,指受蒙蔽这件事。
故选:A。
“之”的解释:
a.齐国之美丽者也(的)
b.问之(代词,代这件事)
c.吾妻之美我者(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
d.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
e.孰视之(代词,指徐公)
f.暮寝而思之(代指这件事)
g.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的)
h.由此观之(代词,指这件事)
i.臣之妻私臣(的)
j.王之蔽甚矣(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
k.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的)
l.数月之后(连词,无意义)
m.燕,赵,韩,魏闻之(代词,指上文所说的事)
3.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ABC正确;
D有误,此句写出老兵由盼望家中还有亲人幸存到亲眼目睹家破人亡的痛苦心情,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故选:D。
4.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手法等的综合鉴赏能力。
ABC正确;
D有误,“语言亦庄亦谐”错。本文虽属于“讽谏”,但语言比较庄重,句式灵活,没有“谐”这个特点。
故选:D。
5. 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能力。
ABD正确;
C有误,“还有种首这样道不拾遗的文臣”错。结合原文“吾臣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可知,在种首的治理下,盗贼绝迹,齐国能够“道不拾遗“,并非说种首“道不拾遗”。
故选:C。
6. 本题考查文言节奏的把握和断句能力。句意:派他守卫徐州,燕国人对着徐州的北门祭祀求福,赵国人对着徐州的西门祭祀求福,迁移而请求从属齐国的有七千多家。“则”一般用于句首,前面断开;“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句子结构一致,主谓宾都全,各自断开。故停顿为: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七千馀家。
7.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句子重点词语:之,代词,这件事。朝于齐,状语后置句,到齐国来朝拜。此所谓……,判断句,这就是所说的……句意: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
【参考译文】
十五从军征
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从军出征,到了八十岁才回来。
在乡间路上遇到同乡人,问:“我家里还有哪些人健在?”
“远远看去那就是你家,但现在已经是松柏青翠,坟冢相连了。”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远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身材容貌光艳美丽。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呢?”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丽,于是又问他的小妾说:“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和他坐着谈话。邹忌问客人道:“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啊。”又过了一天,徐公前来拜访,(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他美丽;再照着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比不上人家。晚上,他躺在床上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小妾认为我美,是惧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要有求于我。”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丽。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和身边的近臣,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不惧怕大王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厉害了。”
齐威王说:“说得真好。”于是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奖赏。”政令刚一下达,所有大臣都来进言规劝,宫门庭院就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了敌国。
齐威王论宝
威王与魏王在郊外一起打猎。魏王问道:“大王也有宝物吗?”威王说:“没有。”魏王说:“像寡人的国家这样小,也还有能照亮前后各十二辆车的直径一寸的夜明珠十颗,齐国这样的万乘之国怎么能没有宝物呢?”威王说:“寡人当作的宝物与大王的夜明珠不同。我有个叫檀子的大臣,派他镇守南城,楚国人就不敢向东方侵犯掠夺,泗水之滨的十二诸侯都来朝拜我。我有个叫朌子的大臣,派他镇守高唐,赵国人就不敢到东边的黄河里捕鱼。我有个叫黔夫的官吏,派他镇守徐州,燕国人就到北门祭祀,赵国人就到西门来祭祀,以求神灵保佑不受攻伐,搬家去追随黔夫的人有七千多家。我有个叫种首的大臣,派他戒备盗贼,路上就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用他们能光照千里,难道只是十二辆车吗!”魏惠王心中惭愧,不高兴地(败兴)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