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4*灯笼 课时练习(含答案 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4*灯笼 课时练习(含答案 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19 00:11:5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灯笼 课时作业
单选题
1.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领域  洪亮  危险  张灯结彩
B. 虚惊  华贵  观赏  富贵荣华
C. 锵然  燎原  褪色  人情事故
D. 神龛  怅惘  仿佛  斗方大字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家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伦理规范。
B. 我国制造业存在大而不强、产品档次整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C.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取得的成就,稳国之基、安民之心,为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坚实保障。
D. 当下,这种祖辈和孙辈一起生活,并承担抚养教育孙辈的全部责任甚至主要责任的隔代抚养模式正成为家庭教育模式的主流。
3.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每每想起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要挑了灯笼走去挑了灯笼走回的事,便深深感到怅惘。
B. 金吾不禁的那元宵节张灯结彩。
C. 现在想,当时该并不是传统思想,或羡慕什么富贵荣华,而是根本就爱那种玩意。
D. 元宵节,“低头族”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的方寸屏幕上,他们往往对身边挂满灯笼的世界不以为然。
4.下列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社戏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社”在绍兴指一种居住区域。古代社指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日子以及祭礼,如春社、秋社、社稷(“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用以借指百姓)等。
B. “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出自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C. 归省,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省”指对尊长探望、问候。古时“归”指女子出嫁。《大道之行也》中有“男有分,女有归”,《诗经·桃夭》中有“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句。
D. 灯笼从古至今不仅仅是宫廷官员们的普通用品,而且也是普通百姓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古时正月十五元宵节,朝廷会开放夜禁,允许人们终夜观灯。辛弃疾词作《青玉案·元夕》“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即是对元宵佳节盛大场景的描写。
5.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每每想起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要挑了灯笼走去挑了灯笼走回的事,便深深感到怅罔。
B. 仿佛灯柱上还照例有些松柏枝叶做点辍。
C. 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
D. 最壮的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夜深星斓时候,将军在挑灯看剑,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方大字是霍骠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吗?
6.下面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诚然!这十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一个不会浮水的,而且两三个还是弄潮的好手。
B.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
C. 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D. 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
7.经营二手图书的张伯要为自己的书店选副对联,下列选项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8.在下列句子的括号中,给划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于是架起两只橹,一支一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 )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选自鲁迅《社戏》)
(2)再过两个月,燕子翩( )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选自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
(3)当它 jiá( )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它十分陌生了。 (选自刘成章《安塞腰鼓》)
(4)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mù( ),是一辈子思慕着的。(选自吴伯萧《灯笼》)
9.《灯笼)选自《_____》。作者_____,原名_____,山东莱芜人,中国现代著名_____家、______家。著有散文集《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三、语言表达
10.结合语境,仿写句子,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兰因春而存在,而春也因有了兰的幽美,才多了些温煦,少了些清寒。荷因夏而存在,而夏也因有了荷的淡雅,才多了些清爽,少了些燥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梅因冬而存在,而冬也因有了梅的坚韧,才多了些静谧,少了些喧嚣。
11.请根据第一单元所学课文,补全下面的对联。
上联:灯笼燃起 志
下联:社戏牵动 情
综合性学习
12.八年级(1)班开展“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请按提示修改“活动注意事项”。
活动注意事项同学们:为保证本次活动顺利开展,请注意以下事项。1.在考察身边的文化遗产时,要重视自我保护,确保人身、财物安全。2.遵守有关单位制定的文化遗产保护规矩。3.分组活动时,要服从组长的安排,合作互助。4.对收集到的身边的文化遗产资料进行分类整理。2021年4月15日八年级(1)班班委会
①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注意事项的格式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活动中的三道题,请你回答。
①在整理相关资料时,小刚写了一段话,请你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人物姓名。
考察文庙时,看到了_________的巨大青铜雕像,感受到儒家文化的源远流长;走进白云观,迎面是_________骑青牛的巨幅图片,顿生艳羡仰慕之情;参观灰砖碧瓦、气势恢宏的孙武祠,不由得想起他被誉为“兵学圣典”的军事思想结晶《_________》。
②戏曲文化遗产小组展示时,显示屏上有一道经典戏曲与戏曲种类的搭配题,请你将正确选项填入表格。
经典戏曲 霸王别姬 天仙配 牡丹亭
戏曲种类
戏曲种类:A.黄梅戏 B.京剧 C.昆曲
③下列含有“灯”的对联中,与元宵节无关的一项是 ( )
A.春夜灯花,几处笙歌腾朗月
良宵美景,万家箫管乐丰年
B.玉树银花,万户当门观瑞雪
欢歌笑靥,千家把酒赏花灯
C.有能有热,小小晶球点燃万家灯火
利国利民,支支虹管放出满室光明
D.乐事无边,万户春灯传五夜
太平有象,一天晴雪兆三丰
13.端午节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影响广泛、非常受人们重视的节日,仅名称叫法就有二十多种,如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为更好地了解民风民俗,传承传统文化,班里组织了“寻访端午习俗”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观点论辩】在如今的青少年当中,很多人没看过龙舟,没听过唢呐,不认识艾草、菖蒲,对清明节的祭奠也不以为然;然而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过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请你就这一情况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
(2)【材料探究】2009年9月,我国端午节申遗成功。时至今日,人们仍在讨论该如何保护这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请从下列材料中梳理概括出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有学者认为,传统文化习俗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与目前的社会环境有关。在丰富端午 节等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方面,民间机构和媒体应通过精心举办活动,精心制作节目,让大家都来关注传统文化习俗。
还有学者认为,在旅游景区和旅游产品中融入端午元素,可以产生多种积极影响:可以向外国游客展示中华传统文化,可以让国内游客在各地都能感受到端午文化习俗的魅力。而这一工作由政府部门牵头,投入会更有保障,文化精髓不易被误解或歪曲,因而更容易形成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3)【续写对联】请你根据上联,写出对应的下联。
上联:弘扬传统文化
下联: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对字形的辨析能力。本题要结合字形知识来分析。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根据同音字的读音进行归纳,对于形似字的特点进行总结。
【解答】
ABD正确;
C.错误,“人情事故”应为“人情世故”;
故选C。
2.【答案】A
【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修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学生要以平日的勤加练习为前提,明确病句的原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只要能多做题,多思考,多交流,我们就会真正理解并掌握其中的规律。
【解答】
A项没有语病。
B项成分残缺。在“较弱”后加上“的现状”。
C项搭配不当。把“提出”改为“提供”。
D项语序不当。“主要”和“全部”互换位置。
故选A。
3.【答案】D
【解析】选项A“怅惘”意为惆怅迷惘。
选项B“张灯结彩”张挂彩灯、彩带等,形容场面喜庆、热闹。
选项C“富贵荣华”形容富有、显贵。
选项D“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与语境不符。“不以为意”表示不放在心上,不重视。建议改成“不以为意”,故选D。
4.【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这类题型,关键在平时的识记与积累。文学文化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解答】
BCD选项的说法都是正确的。
A项说法有误,“社稷”后用以借指国家。故A项说法错误。
故选A。
5.【答案】C
【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识记及辨析能力。这类题除平时的积累外,尤其要注意形近字、同音字、易混字和易错字的写法。
【解答】
A.“怅罔”应写作“怅惘”。
B.“点辍”应写作“点缀”。
C. 字形全部正确。
D.“星斓”应写作“星阑”。
故选C。
6.【答案】A
【解析】略
7.【答案】A
【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的理解、掌握能力。解答此题,要根据题于要求,认真审读每个选项,所选对联内容要符合“二手图书书店”的特点。
【解答】
A项,“锦绣成文,原非我有”暗合“二手书”之意,“琳琅满架,惟待人求”符合“出售”特点。
B项,由“精印人间好书”可知此对联适合印刷店。
C项,由“楚辞汉赋”和“夏鼎周钟”可知此对联适合古玩字画店。
D项,由“扁鹊难医微恙”和“华佗无奈小虫”可知此对联适合药店。
故选A。
8.【答案】(1)chán ;(2) piān;(3)戛 ;( 4) 穆;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汉语拼音以及汉字的书写能力。给汉字注音,要掌握拼音的规则,熟记课本中要求掌握的常用字的拼音;看拼音写汉字,要熟练的拼读出字,并根据具体语境正确书写。汉字的书写一定要注意对对形近字的辨析。
【解答】
(1).“潺”不能写成后鼻音;
(2)“翩”不能写成 biān;
(3)“戛”注意下面是戈;
(4)“穆”不能写成“默”。
正确答案是:(1)chán ;(2) piān;(3)戛 ; (4) 穆。
9.【答案】吴伯箫散文选 吴伯箫 熙成 散文 教育 羽书 烟尘集 出发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识记能力。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解答此类题型,要求考生对于常见的文学常识能够了解、识记。答题时根据记忆储备提取即可。本题考查了作家 吴伯箫及他的作品。
10.【答案】示例:菊因秋而存在 而秋也因有了菊的冷艳 才多了些成熟 少了些青涩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仿写的能力。答案不唯一。要注意做到:结构一致;话题一致;修辞一致;格调一致。
11.【答案】示例:爱国(报国) 少年(故乡)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拟写对联的能力。对联,又叫对子、楹联、楹帖、联语,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体制短小、文字精炼、历史悠久、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学形式。常见的有春联(含节日联)、门联(含行业联)、喜联、挽联、堂联、名胜古迹联、文艺作品联、杂类等。其拟写要求有以下几点:①字数相等;②词类相当;③结构相应;④平仄相对。本题应根据第一单元所学课文来进行补写。如上联:灯笼燃起爱国(报国)志;下联:社戏牵动少年(故乡)情。
12.【答案】(1)①将“规矩”改成“规定”
②将日期和署名调换位置
(2)①孔子 老子 孙子兵法
②B A C
③C
【解析】(3)③C项为灯店的对联,与元宵节无关。
13.【答案】(1)【示例】我们应当重视传统文化:①传统和文化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充分展示了民众的想象力和创造力;②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民族精神的发扬;③有利于亲情、乡情、民族情感的培养;④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增强民族的凝聚力;⑤有利于丰富百姓的文化生活等。
(2)①民间机构和媒体应精心举办相关的活动,精心制作相关的节目;②由政府部门牵头,在旅游景区和旅游产品中融入端午元素。
(3)示例:传承民族精神
【解析】第一题考查观点的表达能力;第二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筛选与概括;第三题考查对联的拟写。
(1)本题考查观点的表达能力。表达观点类的题一般比较灵活,即根据材料或题目要求针对某一现象、问题说出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观点。本题围绕着重视传统文化的意义来阐述观点即可。表达自己观点的题目,在答题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①弄清题意,注意要求。首先要读懂题意,按照题目要求的句式或使用修辞等准确作答,以免张冠李戴,词不达意。
②合理发挥,见解独特。这类表达观点的题答案不局限于一个,在弄清题目要求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写出独特的答案。
③语言精炼,简洁明了。语言要精炼,简洁,得体,紧扣题意来写。
(2)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筛选与概括。从材料中可见,“传统文化习俗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与目前的社会环境有关”,我们可以通过“民间机构和媒体应通过精心举办活动,精心制作节目”来解决;第二段中主要从旅游的角度来解决这一问题,“在旅游景区和旅游产品中融入端午元素”,达到传承传统节日文化的目的。
(3)本题考查对联的拟写。根据对联拟写的要求:①上下句字数相等。②上下句意思相近或相反,有时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③上下句对应位置的字眼词性相对、结构相同、不重复用字。我们可对出下联如:传承民族精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