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锦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依靠可信史料认识历史是学习历史应具备的重要能力。下列选项中对于研究“中华文明起源”可信度最高的史料是( )
A. B.
C. D.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很多思想理念。“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反映的思想理念是( )
A.天下为公 B.革故鼎新 C.民为邦本 D.精忠报国
3.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与方法。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把该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B.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C.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D.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峻法
4.某历史小组在历史探究学习中,围绕主题收集了一些史料。他们探究的主题应该是( )
内容 出处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磊忘饥。 《宋书》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A.中国古代政权的建设 B.中国古代科技的进步
C.中国古代经济格局的变化 D.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
5.建筑蕴含了丰富的信息,是了解历史的渠道之一。下列两处建筑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图1 唐招提寺 图2 爪哇国三宝庙
A.隋唐文化,影响深远 B.中外交流,和平绵延
C.民族交融,和谐顺睦 D.道教文化,千年传承
6.艺术反映现实生活。下面作品能反映宋朝商业经济繁荣景象的是( )
A. B.
C. D.
7.1895年,中国有三个名人各自做出人生最为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三人的选择都是为了( )
A.学习西方、维新图强 B.推翻清政府腐朽统治
C.教亡图存、振兴中华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8.“我军悉能以血肉之躯与日军相抗,其视死如归之精神可歌可泣。……打破日军阀三个月征服中国之迷梦,”材料描述的是( )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枣宜会战
9.1940年徐悲鸿创作鸿篇巨制《愚公移山》;无独有偶,1945年,毛泽东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式上作题为《愚公移山》的报告,二者都是以“愚公精神”号召人们( )
A.实行民主选举,激发斗争热情 B.争取美苏支援,坚定胜利信心
C.团结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 D.开辟致富道路,带动经济发展
10.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判断,这场战役应该是( )
开始时间 参战部队 结果
1948年9月 东北野战军 解放东北全境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1.在参观辽宁省的某一红色基地活动中,同学看到如下资料。据此判断这个红色基地是( )
照片——云山战役中被我志愿军缴获的美军10.5公分榴弹炮之一。 中国人民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政治部授予单永和安全行车50000公里奖牌。 魏巍手稿。1951年,他采访汉江南岸坚守防御的志愿军第38军。第50军英雄事迹后,挥笔写下了《汉江南岸的日日夜夜》。
A.抚顺雷锋纪念馆 B.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
C.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 D.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12.这种制度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农民形象地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种制度( )
A.带来了农村经济的大发展 B.掀起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C.只在一部分落后农村实行 D.起源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3.辽宁省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省份之一。全省有8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其中满族自治县6个,蒙古族自治县2个。这些自治县体现了我国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社会主义公有制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4.图片史料承载着历史信息,记录了历史进程。以下图片体现的共同内容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C.求同存异的方针 D.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15.下表是某同学撰写的演讲稿提纲。据此判断,该演讲稿的标题是( )
◆从“吃饱”到“吃好” ◆从小瓦房到大楼房 ◆从样式单调到丰富多彩 ◆从绿皮火车到“复兴号”高铁列车 ◆从“自行车王国”到“共享单车王国”
A.社会保障的提高 B.城市化进程加速
C.新时代强军之路 D.社会生活的变迁
二、材料题
16.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断,成就辉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思想闪烁光芒】
材料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道德经》
材料二: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韩非子》
【工程承载文明】
【科技彰显智慧】
秦汉至明清时期主要科技成就 ①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②李时珍写成《本草纲目》 ③蔡伦改进造纸术 ④贾思勰写成《齐民要术》 ⑤徐光启写成《农政全书》 ⑥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是哪两个思想学派的言论?他们所处时期的学术思想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如果为上述工程申请世界物质文化遗产,请任选其中一个并陈述入选的理由。(任选一项,答出两点即可)
(3)请你从上述成就中选出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填写序号即可)
17.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我国的一个鲜明的特征。某历史小组以“国家统一·多元一体”为主题,设计了如下展板,请你参与完成。
国家统一·多元一体
文献研读 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汉书·主父偃传》
图文释读 《北魏帝王出御图》摹绘自龙门石窟帝王礼佛浮雕。图中人物,都是峨冠博带,宽衣大袖,反映了孝文帝汉化改革以后北魏的衣冠制度。
论从史出
归纳整理 A.郡县制 B.科举制 C.行省制 D.分封制
(1)“文献研读”篇章是对哪一历史人物的高度评价?结合所学回答,他能够入选展板的原因是什么?(答出一点即可)
(2)“图文释读”篇意的内容反映了南北朝时期的哪一历史现象?结合所学,谈谈这一现象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3)“论从史出”篇章中的文物和古迹,可以证明清朝对哪两个边疆地区进行了有效管辖?
(4)请按照示例,将“归纳整理”篇章中的制度进行匹配,并放入相应朝代中,(写出序号即可)
示例:朝代一“秦朝”A
朝代二“隋朝”朝代三“元朝”
18.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在我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百年奋斗的历程中红色血脉代代相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纵览发展历程】
【理清重要会议】
会议名称 会议简介
中共一大 这次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明确了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大会明确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
A 这次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 这次会议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了抗日战争的丰富经验,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会议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C 这次会议明确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感受辉煌成就】
图片一: 图片二:
图片三: 材料一:2024年4月25日20时59分,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2024年我国首次载人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摘编自《人民日报》
(1)时间轴“完全胜利”“深刻变革”分别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2021年“百年梦圆”具体是指圆的什么梦?
(2)请将上表中ABC处内容补充完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要会议有何共同的影响?(答出一点即可)
(3)上述两张图片所反映的内容分别和哪两个历史事件相关?
(4)图片三是哪次会议的场景?材料一展示了我国哪方面的成就?
(5)通过以上学习探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的原因。(答出两点即可)
19.救亡图存、探索抗争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主题,中华民族在探索与抗争中不断走向觉醒。李老师以“探索与抗争”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探索之路】
任务二:【感悟斗争精神】
(1)材料A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中的哪一次运动?材料B是哪一次革命的重要成果?
(2)若要研究“中国共产党对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你会选择哪两则材料?中国共产党探索出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分别是什么?
(3)请从以下史实中任选两项,论证“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要求:运用史实,史论结合,论证观点,条理清楚)
戚继光抗倭、林则徐虎门销烟、邓世昌黄海殉国、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出土文物是考古资料,是第一手史料,可信度最高,C项正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史书《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但是《史记》是文学作品,带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可信度不高,排除A项;干栏式建筑复原图是后人根据考古资料绘制的,可信度不高,排除B项;纪录片是影视作品,带有一定的艺术色彩,可信度不高,排除D项。故选C项。
2.答案:B
解析:题干关键信息“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其意为:治国并不是遵循一条道路,只要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就不一定要拘泥于旧法古制,其意鲜明地反映了革故鼎新、改革变法、与时俱进的思想理念,B项正确;题干所述信息与“天下为公”无关,排除A项;题干信息中亦未涉及关于“民本”的任何信息,排除C项;题干突出反映变法革新思想,并未体现“精忠报国”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
3.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和所学知识可知,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以“丝绸之路”史料为依据,对丝绸之路作用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即“是什么”的问题。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把该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是对事件的客观叙述,排除A项;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是对事件的客观叙述,排除B项;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峻法,是对文景之治的客观叙述,排除D项。故选C项。
4.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无积聚而多贫”可知,西汉时期江南地区地广人稀,经济落后;根据材料“江南之为国盛……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可知,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农业发达,物资富足;根据材料“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可知,南宋时期江南地区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战乱,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终完成。因此,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格局的变化,C项正确;材料旨在强调经济格局的变化,没有涉及中国古代政权的建设,排除A项;材料旨在强调经济格局的变化,没有涉及中国古代科技的进步,排除B项;材料旨在强调经济格局的变化,没有涉及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
5.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图一唐招提寺与唐朝鉴真东渡日本促进中日交流有关,图二不哇岛三宝庙与明朝郑和下西洋促进中国与亚非国家地区的交流有关,因此共同主题是“中外交流,和平绵延”,B项正确;郑和下西洋发生在明朝时期,与隋唐文化不符,排除A项;鉴真东渡日本和郑和下西洋都属于中国古代历史上中外交往的重大事件,而非民族交融,排除C项;“寺”“庙”与佛教文化有关,排除D项。故选B项。
6.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反映宋朝商品经济繁荣景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商业繁荣超过了前代,最大的商业城市是开封和杭州,人口多达百万,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所绘的就是开封的繁荣场景,A项正确;河南禹州宋代墓葬的歌舞散乐壁画反映的是宋代社会生活的丰富多样,排除B项;《耕织图》(局部)是南宋绍兴年间画家楼璹所作,反映的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生活,排除C项;《步辇图》是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作品,所画内容与文成公主入藏相关,排除D项。故选A项。
7.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康有为、孙中山、张謇都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仁人志士,他们的选择虽然不同,但目的都是为了挽救中华民族危亡。他们进行的实践活动有利于救亡图存和社会进步。C项正确;康有为主张学习西方、维新图强,排除A项;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腐朽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排除BD项。故选C项。
8.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打破日军阀三个月征服中国之迷梦”结合所学知识,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毙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中国军人顽强抵抗鼓舞全国抗战,A项正确;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排除B项;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排除C项;枣宜会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会战以日军占领宜昌而结束。此次会战,日军虽占领了宜昌,但未能击溃第五战区的主力,而且遭到重创,伤亡2.5万人,排除D项。故选A项。
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全民族抗战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可知,1940年徐悲鸿创作鸿篇巨制《愚公移山》,借寓言故事表达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坚韧不拔,打击日本侵略者的坚定信念。1945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式上作题为《愚公移山》的报告,把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比作两座大山,表示我党坚决反帝反封建的决心。综上所述,二者都是以“愚公精神”号召人们团结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C正确。题干徐悲鸿画作、《愚公移山》报告都与“民主选举”“争取美苏支援”“开辟致富道路”无关,排除A、B、 D项。故选C。
10.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9月,辽沈战役打响,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人民解放军首先攻占辽宁锦州,一举切断了敌人向关内的退路。随后,攻占长春、沈阳,解放了东北全境,与表格信息一致,A项正确;淮海战役是1948年11月发动的,参战部队有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1949年1月胜利结束,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与表格信息不符,排除B项;平津战役是1948年11月发起的,参战部队有东北人民解放军和华北人民解放军,1949年1月胜利结束,华北全境基本解放,与表格信息不符,排除C项;渡江战役是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排除D项。故选A项。
11.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云山战役中被我志愿军缴获的美军10.5公分榴弹炮之一”“中国人民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政治部授予单永和安全行车50000公里奖牌”“1951年,他采访汉江南岸坚守防御的志愿军第38军”可知材料内容都与抗美援朝有关,因此为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B项正确;抚顺雷锋纪念馆与雷锋的事迹有关,材料并未涉及,排除A项;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与解放战争有关,排除C项;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与抗日战争有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2.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这种制度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农民形象地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及所学知识可知,这种制度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农民获得了生产自主权,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农业合作化在三大改造时期,排除B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先在安徽试点,后全国推行,排除C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比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早,排除D项。故选A项。
13.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全省有8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其中满族自治县6个,蒙古族自治县2个。”结合所学可知,国家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采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A项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排除B项;社会主义公有制与民族无关,排除C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
14.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在“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指引下,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因此,题干图片体现的共同内容是“一国两制”构想,B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提出,与港澳回归无关,排除A项;求同存异的方针是1955年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与港澳回归无关,排除C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2013年提出的,与港澳回归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5.答案:D
解析:据题干“演讲稿提纲”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从“吃饱”到“吃好”反映了饮食文化的变迁,住房条件从“小瓦房”到“大楼房”反映了居住环境的改善,交通工具从绿皮火车到“复兴号”高铁列车,从“自行车王国”到“共享单车王国”,则体现了出行方式的巨大变化,这些变化都是社会生活变迁的生动体现,D项正确;社会保障的提高主要涉及社会福利、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的提升,提纲中列举的内容,更多地反映了人们日常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升,而非社会保障制度的改善,排除A项;饮食、交通方式的变迁并不直接等同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化更多地涉及人口向城市的集中、城市规模的扩大以及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未能全面概括提纲的主题,排除B项;提纲中列举的是人们日常生活各方面的变化,与军事建设、国防力量等强军之路的主题完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6.答案:(1)学派:道家学派法家学派;影响: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2)都江堰:是战国时期修筑的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大运河: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代运河的基础上开凿的。贯通了不同水系之间的水路交通。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明长城:在长城修筑史上,明代长城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布局更合理、技术更先进、设施更为完善、工程质量更为坚固,是当时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明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在它附近的多民族聚集的地区,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长城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3)科技成就:①⑥
解析:(1)学派:根据材料一“《道德经》”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是道家学派的言论。老子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他的学说集中在《老子》(又称《道德经》)一书中。根据材料二“《韩非子》”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是法家学派的言论。法家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以使臣民慑服。
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2)都江堰:根据图片“都江堰”和所学知识可知,都江堰是战国时期修筑的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大运河:根据图片“大运河”和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代运河的基础上开凿的。贯通了不同水系之间的水路交通。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明长城:根据图片“明长城”和所学知识可知,在长城修筑史上,明代长城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布局更合理、技术更先进、设施更为完善、工程质量更为坚固,是当时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明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在它附近的多民族聚集的地区,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长城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3)科技成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活字印刷术是由北宋时的匠人毕发明的。他用胶泥刻字,然后用火烧制,使字模变硬。制版时,在一块四周有框的铁板上撒上松脂、石蜡和纸灰等,将烧制好的字模在铁板上排成版,用火将铁板中的松脂熔化,将字版压平,这样就可以印书了。②李时珍是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编写出《本草纲目》这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③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纸的质量大大提高。④《齐民要术》是北朝贾思勰撰写的,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⑤《农政全书》也是有关国计民生的科技名著,作者是明代科学家徐光启。⑥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当时,人们主要利用火药的特性,制成爆炸性武器,或者用来制成管形火器。因此,上述成就中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是①⑥。
17.答案:(1)秦始皇(秦王嬴政);秦始皇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他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等。
(2)现象:民族交融;影响: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个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3)西藏新疆
(4)BC
解析:(1)人物:据材料“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中国,即秦始皇(秦王嬴政)。
原因:据所学可知,秦始皇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为巩固统一,他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等。
(2)现象:据材料“《北魏帝王出御图》”可知,图片中的衣冠,体现了孝文帝改革后的衣冠制度,体现了民族交融。
影响:据所学可知,孝文帝改革,促进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个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3)边疆地区:据所学可知,清朝时期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管理边疆地区,顺治帝时期,册封西藏宗教首领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雍正帝在位时期设置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清朝在新疆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
(4)朝代二“隋朝”:据所学可知,隋文帝时期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隋炀帝设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故①、B。
元朝:据所学可知,元朝疆域辽阔,为管辖辽阔的疆域,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故②、C。
18.答案:(1)抗日战争胜利;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A.遵义会议;B.中共七大;C.中共十九大。共同影响: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建设所面临的问题,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伟大成就。
(3)土地改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或改革开放;
(4)第26届联合国大会;载人航天技术或载人航天工程或航空航天。
(5)中国共产党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中国共产党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中国共产党能做出正确的决策;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导向。
解析:(1)根据所学可知,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中国人民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故题干时间轴中1945年“完全胜利”所指事件是抗日战争胜利;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202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宣布,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故题干时间轴所示2021年“百年圆梦”所指事件是中国共产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提取题干“重要会议”表格中关键信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生死攸关”等可知,表格中A处所列信息为遵义会议;提取表格关键信息“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等可知,表格中B处所列信息为中共七大的内容;提取表格中关键信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等可知,表格中C处所列信息为中共十九大的内容。
共同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一大、遵义会议、中共七大及中共十九大等重要会议的召开,为中国民主革命和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建设所面临的问题,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伟大成就等(其他符合题意者,言之有理即可)。
(3)提取图片一关键信息“1951年”“农民焚烧地主的土地契约书”,结合所学知识,1950至1952年底我国开展土地改革,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把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少地农民,图片正反映了当时我国土地改革的情景,故图一所反映的事件是土地改革;分析图片二数据可知,1978年开始,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不断持续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推动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故图片二所示国内生产总值不断持续增长的相关事件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或改革开放。
(4)提取图片三关键信息“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结合所学知识,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国提出的关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的提案,故图片所反映的正是第26届联合国大会的场景;成就:提取材料一关键信息“神舟十八号”“载人发射任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了我国载人航天技术或载人航天工程或航空航天领域的成就。
(5)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本题反映了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各个领域取得的重要成就,其主要原因有:中国共产党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此外,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并与中国具体革命和实践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形成了一系列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成为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即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同时,中国共产党能做出正确的决策;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导向也是取得重要成就的原因。
19.答案:(1)洋务运动辛亥革命
(2)C、E或C、F或D、E或D、F
井冈山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示例
观点: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论述:戚继光抗倭:戚继光率军英勇作战,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林则徐虎门销烟:在林则徐的主持下,1839年6月,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综上所述,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选择其他史实论述如下:
邓世昌黄海殉国:在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中,北洋舰队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弹药将尽之际,下令冲向日舰“吉野号”,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不幸被敌人炮弹击中,200余名将士壮烈殉国。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义和团英勇抗击八国联军,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解析:(1)运动:根据所学可知,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运动创办的企业。
革命:根据所学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辛亥革命后建立的中华民国颁布的宪法。
(2)材料:根据题干“中国共产党对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可知为农村革命根据地与社会主义建设相关,因此为C、E或C、F或D、E或D、F。
道路:结合所学井冈山道路和改革开放相关内容可知分别为井冈山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根据主题“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选择材料中相关史实加以阐述,如戚继光抗倭、虎门销烟、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相关史实,说明其内容和意义,如:戚继光抗倭:戚继光率军英勇作战,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林则徐虎门销烟:在林则徐的主持下,1839年6月,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邓世昌黄海殉国:在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中,北洋舰队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弹药将尽之际,下令冲向日舰“吉野号”,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不幸被敌人炮弹击中,200余名将士壮烈殉国。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义和团英勇抗击八国联军,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最后进行总结:综上所述,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