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2张PPT。曲苑与流行风一、概念
曲艺又叫说唱艺术,是以民间讲唱文学为基础的,讲唱文学、音乐、表演三者相综合的中国传统艺术。
音乐是曲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唱腔和乐器伴奏两种成分,而以唱腔为主。 二、基本特征
(一)曲艺艺术的三个基本特征:
1、曲艺的基本表现方法是叙事
2、曲艺的主要表现手段是口语
3、曲艺的主要呈现方式是综合1、曲艺的基本表现方法是叙事
曲艺以说或唱故事的方式进行表演,通过对事物发展、演变过程的讲述,书法感情,阐述事例,给群众以娱乐和审美的享受。
注:“曲艺不是演故事而是讲故事”,是区别戏曲艺术的主要标准。
2、曲艺的主要表现手段是口语
曲艺的语言,是人们说话的口头语言。是以声音的形式存在的。
3、曲艺的主要呈现方式是综合
曲艺所综合的艺术门类很多,主要有文学、音乐、表演三种,有时还包括舞蹈、口技、杂耍等
三、曲艺音乐的三个基本特征:
1、说与唱的巧妙结合
2、叙述者思想感情的生动体现
3、与民俗文化的密切联系说与唱的巧妙结合
(1)唱中有说
(2)似说似唱
(3)半说半唱
(4)说唱交替
说唱音乐的大致分类:中国传统曲艺有二百多个曲种,大致有三种情况:
1、是只说不唱或只念不唱的,如相声、快板之类;
2、是有说有唱的,如苏州评弹、陕北说书之类;
3、是只唱不说的,如单弦牌子曲、四川清音之类。
京韵大鼓:又名“京音大鼓”,是北方鼓词类曲艺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曲种之一,因用北京语音演唱而得名。
由河北省沧州、河间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发展而来,形成于京津两地。 京韵大鼓:
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叫过很多名称:在北京曾称“京调大鼓”、“小口大鼓”、“音韵大鼓”、“文明大鼓”、“平韵大鼓”,在天津曾称“卫调”、“卫调大鼓”、“文武大鼓”、“京音大鼓”。民国三十五年(1946)北京成立曲艺公会后,遂正式统一名称为“京韵大鼓”。 主要伴奏乐器为大三弦与四胡,有时佐以琵琶。演员自击鼓板掌握节奏。
传统曲目有:《单刀会》、《战长沙》、《博望坡》等数十段,以及由刘宝全、白云鹏等人整理的《长坂坡》、《白帝城》、《探晴雯》、《樊金定骂城》等数十段。 主要代表人物是自清末起就被誉为“鼓界大王”的刘宝全。 梅花大鼓:梅花大鼓又名“梅花调”,是清末民初产生于北京、天津一带的故此类曲种。梅花大鼓表演形式
梅花大鼓的演出形式为一人打鼓说书,近年来出现了对唱。
梅花大鼓在发展中,先后形成两大流派:金派与卢(或花)派。
金派创始人为金万昌、刘宝全、王佩臣(铁片大鼓演员)被天津观众誉为“鼓界三绝”。
卢(花)派创始人卢成科,瞽名弦师,根据第一个弟子花四宝嗓音高亮、音色纯美的特点,开辟了梅花大鼓的高腔音域,形成了悲、媚、脆的演唱风格,也称卢派或花派。卢(花)派演员有花五宝、花小宝(史文秀)、周文如,青年演员籍薇等。 梅花大鼓的主要特点:
梅花大鼓各个艺术流派的共同特点,是长于在叙事中抒情。
梅花大鼓多为一人演唱,有的传统节目如《湘子上寿》,新编节目《秋江》、《张羽煮海》等也可以二人对唱。
演员自击鼓板,伴奏乐器有三弦、四胡、琵琶以及扬琴等。梅花大鼓传统曲目中有不少取材于《红楼梦》,如《探晴雯》、《劝黛玉》、《黛玉悲秋》、《黛玉葬花》、《宝玉探病》等。 西河大鼓:
西河大鼓是北方较为典范的鼓书暨鼓曲形式,西河大鼓又名西河调、河间大鼓。以说唱中、长篇书目为主,也有少数演员专工短篇唱段。西河大鼓的前身,是清代中叶流行于河北省中部的弦子书和木板大鼓。弦子书以小三弦伴奏,演员自弹自唱;木板大鼓没有弦索伴奏,演员自击简板和书鼓说唱。后来,这两种曲艺艺人拼档演出,形成以鼓、板、小三弦伴奏的形式。 20世纪20年代在天津演出时,定名为“西河大鼓”。
以后,数十年间随着艺人的流动,传播各地,出现了许多著名艺人,产生了:
北 朱(化麟)派、王(振元)派
南 李(德全)派、赵(玉峰)派
以及40年代由马增芬及其父马连登 西河大鼓曲目丰富多彩,内容也很广泛,中、长篇有《杨家将》、《呼家将》等一百五十余部,小段、书帽有《绕口令》、《闹天宫》、《小姑贤》等三百七十多篇。 2006年5月20日,西河大鼓曲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河南坠子:
河南坠子源于河南,由流行在河南和皖北的曲艺道情、莺歌柳、三弦书等结合形成,曲艺 的一种。约有一百多年历史。
流行于河南、山东、安徽、天津、北京等地。
因主要伴奏乐器为“坠子弦”(今称坠胡),且用河南语音演唱,故称之为河南坠子。 河南坠子从酝酿到形成,一直在民间流传,保持着朴素的乡土风味和浓厚的生活气息。长期以来从道情、三弦书、山东大鼓、琴书等曲种移植、继承了大量优秀书目,以后又创编、积累了一些独具特色的书目,有长篇、中篇、短篇 200余种,保存了不少流传悠久的艺术精品,如《借髢髢》、《偷石榴》、《王庆卖艺》、《梁祝下山》等。 乔清秀有坠子皇后之称,《凤仪亭》是她的代表性长段。苏州弹词:简称“弹词”,俗称“小书”,以说、弹、
唱为主要艺术手段,流行于江苏、浙江、上
海一带。表演者使用苏州方言自弹自唱,有
一人、双人、三人以上的表演形式。唱腔优
美动听、流派纷呈。苏州弹词以小三弦、琵
琶为主要伴奏乐器,也可采用醒木作为道具
击节拢神。弹词开篇:是在长篇弹词前演唱的一个小段,可以
叙事也可以抒情,以苏州弹词开篇最富
有特色。演出形式有单人、双人(对口
形式)等多种形式。此外,还有四川清音、山东快书等。
试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