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羿射九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羿射九日》是人教统编版二年级下册第 24课,是课文(七)中的第三篇课文。课文语言富有童趣,想象丰富,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羿射九日》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述了上古时候天上十个太阳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苦难,羿为了帮助人们脱离苦海,历尽艰辛射下九个太阳,然后人们幸福生活的故事,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全文共七个自然段,脉络清晰,故事性强,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十个太阳怎样出现在天空,炙烤大地,人类生活非常艰难。第二部分讲羿克服重重困难,射下了九个太阳。第三部分讲大地重现勃勃生机。课文描述羿射日前后的情景形成了鲜明对比,更加凸显了羿的伟大功绩。课文语言平实,易于理解,多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羿高大英勇的形象,赞美了他不怕艰难险阻、英勇无畏的精神。教学中,既要引领学生体会羿的形象,感受羿不怕艰难险阻、英勇无畏的精神,又要训练学生学习默读,能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有条理地讲述故事。感受神话的神奇,进一步激发学生产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和愿望,亲近神话英雄人物,领会传统文化精神。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了一年的语文学习,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方法,对于语言也有了一些积累。这一学龄的儿童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神话故事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之前也接触过《大禹治水》《精卫填海》等神话故事,已经初步了解了神话的特色。但是,对于理解人物形象和想象画面理解课文内容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时,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时时引领学生把目光瞄准文本的语言表达,通过抓住“禾苗晒枯、土地烤焦、江河水蒸干、砂石熔化”等一系列词语,注重引导学生运用联想,体会当时的环境,在品词析句中体验语文的魅力,让学生习得必要的读书方法,培养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感悟、体验、运用等各种语文能力。《羿射九日》是一篇神话故事,这种题材比较能够吸引他们,因此在本课时的教学中,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思考神奇之处,也完成了对文本的理解。抓住重点句子,让学生反复读,读出应有的感情。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老师适时用鼓励、赞美的语言去激发学生。这也正适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
教学目标:
1.随文认识、字理识记“弓、箭、射”等生字,书写“弓、类、炎”等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炙烤、滋润”等词语。
3.默读提取信息,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能初步借助表格简单讲述故事。
教学重点
1.能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借助表格提示的内容讲故事,能就自己觉得神奇的内容和同学交流。
2.学习后羿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看图猜故事,揭示课题
1.看图猜故事。引导学生看图猜神话故事(出示《夸父追日》《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神话故事插图)从这些神话故事的题目中,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从这些神话故事的题目中,大概可以知道故事讲了谁干了什么事情。
2.揭示课题。学生读课题“羿射九日”引导学生说说故事讲了什么。
3.生字教学:射、弓、箭。示范书写弓,生练写,师巡视,投影展示,讲解点评。
4.重点指导易写错的字。
觉 第二笔的收笔在竖中线上。第八笔撇的起笔在横中线上。第九笔竖弯钩的起笔在竖中线上。
值 “直”中“”的竖在竖中线;框内首横在横中线下侧;末笔从“亻”右下侧起笔。
类 第四笔要写在竖中线上。第六笔是长点。第七笔横要写长一些,托住上半部分。
艰 “艮”的前三笔都在横中线上方,竖提沿竖中线运笔,下端比又字旁要低,捺的收笔位置要高于竖提下端。
害 点写在竖中线上。中间三横长短不一,下面的横最长,中间的横写在横中线上。直贯三横的竖写在竖中线上。“口”写得稍扁。
此 第三笔竖在靠近横中线上面起笔。第四笔为提。第六笔竖弯钩起笔比第一笔起笔稍高,竖段在竖中线右侧。
学生在书中田字格里描红、临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集体讲评。教师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投影展示,师生共同评议
二、初读故事,检查字词
1.初读故事。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画难读的词语。
2.检查字词。出示学生圈画的词语,多媒体投影教学。
三、朗读句子,梳理课文
1.出示句子,指导朗读。过渡:读准了生字新词,词语回到句子中尝试自己读一读。
句 1:人类的日子非常艰难。
句 2:羿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太阳,炎热渐渐退去。
句 3:十个太阳像十个大火球交烤着大地。
句 4:土地渐渐滋润起来花草树木渐渐繁茂起来,江河奔腾欢唱,大地上重新现出了勃勃生机。师生合作读,指导读好停顿。
2.排列句子,简单讲述。
师引导:这四个句子顺序乱了,你能为它们排排队吗 用上“从前......后来......最后......”这些表示故事发生先后顺序的词和课文中的句子,简单讲讲这个故事。生练习,个别讲解。
3.梳理内容,发现秘密师引导:这就是《羿射九日》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 从前 十个太阳像十个大火球炙烤着大地,人类的日子过得很艰难
经过 后来 后羿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太阳,留下了最后一个
结果 最后 大地上重新现出了勃勃生机
这样的故事,你有没有觉得熟悉
还记得《大禹治水》的故事吗 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预设:故事的起因都是人们遇到了灾难;故亦中都会出现一个“人物”来拯救人们;故事结果都是灾难消失了,人们得救了。
小结:你们发现了一般神话故事最亚要的秘密,许多神话故事都是按故事发展顺序来写的,先讲故事的起因,接着写故事的经过,最后写故事的结果。
四、再读课文,探究起因
1.学生默读课文,默读时做到不出声、不指读,思考读课题时提出的问题。
2.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了解故事的起因(羿为什么要射日)。
(1)学生自由读第1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很久很久以前,世界是怎样的?
①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再补充内容。
②指名读第1自然段,并把想象到的画面完整地说一说。
③指导朗读:这一段是故事的开头,朗读时语调平稳,语速不急不缓,读出大地上一派祥和的语气,也可以试着读出神话的神奇。
过渡:好景不长,十个太阳觉得轮流值日太没意思啦,便一齐出现在天空。大地还会像以前一样吗?
(2)学习第2自然段。
①(课件出示)可是,有一天,这十个太阳觉得轮流值日太没意思啦,于是,他们一齐跑了出来,出现在天空中。
A.这一句表现了十个太阳怎样的特点?(任性。)
B.这一句中,哪个词语写出了造成灾难的根本原因?(一齐。)
C.指导朗读:“可是”表示故事情节的转折,读得短促。“这十个太阳觉得轮流值日太没意思啦”读出十个太阳任性的心理,“太”语调上扬。“一齐”读得稍重些,以表示强调。
②(课件出示)十个太阳像十个大火球,炙烤着大地。
A.教师范读,学生认真听,说说自己的感受。(大地十分炎热。)
B.理解“炙烤”:“炙”的本义是在火上烤肉。“炙烤”指十个太阳像十个火球一样一起发光发热,气温变得很高,使大地曝晒过度
C.指名读句子,注意“可是”表示故事情节的转折,要读得短促。“十个”“炙烤”读得重一些,以突出情况的危急。
(3)联系下文,找找文中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炙烤”。
①学生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太阳“炙烤”着大地的景象,圈画出让你感受到“炙烤”的关键词。(晒、烤、蒸、熔化。)
②学生齐读“晒、烤、蒸、熔”,看看这几个字的偏旁有什么特点,给你怎样的感受。(这四个字与太阳和火有关,让人感受到了十个太阳带来的巨大威力。)
③(课件播放禾苗干枯、河床龟裂等图片)引导学生说说:十个太阳一齐跑到空中,炙烤着大地,人类将遭受怎样的苦难?(体会“艰难”。)再想一想:大地还有哪些苦难的景象?(牲畜死亡、食物匮乏等。)
④指名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情景,明白这是十个太阳一齐出现在天空造成的。
小结:十个太阳因为不守秩序,一同出现在空中,炙烤着大地,晒枯了禾苗,江河里的水快要蒸干了,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如果这种情况延续下去,人类将无法生存。这是故事的起因。
五、寻找规律,练写汉字
出示生字:类、炎。引导:仔细观察“类、炎”这两个字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类:上下结构引导:都有一处容易写错的地方,是什么呢?
师:都有一处捺变点,写的时候注意撇捺要舒展。
生练写,师巡视,投影展示,讲解点评。
《羿射九日》课后反思
反思本节课,有共鸣之处,亦有遗憾之点。本节课中,根据单元主题,结合神话故事的文本特点,在文本理解中创设了想象的情景,“人类的日子生活得太艰难了!”,抓住“十个太阳像是个大火球”“炙烤”“晒枯”“烤焦”“蒸干”“熔化”等词语,通过齐读、个别读,孩子们看到了一幅土地龟裂,江河枯竭的画面”,孩子们在情景创设中感受到了人类的艰难,从而在朗读中读出了感觉,读出了痛苦,读出了艰难。
一、识字写字相结合:根据课标要求,低年级要让孩子喜欢识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欲望。为吸引低年级的识字写字兴趣。课堂上我采用多种识字方法,比如实物展示识字“弓”字,让学生直观感受字的原型;字源识字“射”字,让孩子明白字的起源和意思;形近字归类识字法学习“类”和“炎”;最后当堂检测。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习得知识,高效完成学习目标。
二、读中感悟学思考:我不仅教授孩子知识,更引导他们用科学的方法思考和阅读。在朗读指导上,我引导学生朗读、默读、带着问题读去文章里面感受故事的神奇。整堂课都在孩子们的正确读——流利读——感情读中慢慢流淌,慢慢发酵,慢慢见证思维的成长。虽然这堂课在总体上高效完成教学目标,仅仅围绕目标进行教学。
但在课堂上我还是调控不够灵活,缺乏全然敞开的课堂胸怀,在想象生机勃勃画面的部分预设不足,导致学生感悟不太丰富。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紧紧抓住学情。记住这是一堂好课的根基之所在,只有把握好学情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真正为着学生当下的思维发展而全然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