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师说》文言知识归纳 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劝学》《师说》文言知识归纳 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19 16:02: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劝学》《师说》文言知识归纳
一、通假字
(1)鞣以为轮;鞣使之然也
“鞣”同“燥”,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
(2)虽有槁暴
“有”同“又”,再次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同“智”,见识
(4)君子生非异也 “生”同“性”,天性
《劝学》《师说》文言知识归纳
一、通假字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同“授”,传授
(6)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不(向老师学习)
《劝学》《师说》文言知识归纳
二、词类活用
(1)木直中绳,鞣以为轮
动词的使动用法,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
(2)其曲中规
形容词作名词,弯曲的弧度
(3)故木受绳则直 形容词作动词,变直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名词作状语,每天
《劝学》《师说》文言知识归纳
二、词类活用
(5)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形容词作名词,高处
(6)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 ….走得快
(7)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名词作动词,游泳
(8)积善成德
形容词作名词,善事
《劝学》《师说》文言知识归纳
二、词类活用
(9)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10)用心一也 数词作形容词,专一
(11)吾师道也 名词作动词,学习
(12)吾从而师之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劝学》《师说》文言知识归纳
二、词类活用
(13)而耻学于师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14)孔子师郯子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15)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名词作动词,低于
(16)小学而大遗
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劝学》《师说》文言知识归纳
二、词类活用
(17)吾未见其明也
形容词作名词,高明的地方
(18)惑而不从师
形容词作动词,遇到疑难问题
(19)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形容词作名词,圣人;愚人
(20)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学习
《劝学》《师说》文言知识归纳
三、古今异义
(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古义: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今义:品格高尚的人。
(2)鞣以为轮 古义:把它做成。 今义:认为。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劝学》《师说》文言知识归纳
三、古今异义
(4)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古义:特指长江、黄河。
今义:泛指一切河流。
(5)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鸟兽的)爪子和牙齿。
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
(6)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古义:地下的泉水。
今义:借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也指阴间。
《劝学》《师说》文言知识归纳
三、古今异义
(7)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义:寄居。
今义:托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8)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人。
(9)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用来.. …的、凭它(他)来.. …的。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劝学》《师说》文言知识归纳
三、古今异义
(10)吾从而师之
古义:跟随并且。
今义:表目的或结果,是连词。
(1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不一定。
今义:用不着、不需要。
(12)年十七,好古文
古义:指先秦两汉时期的散文。
今义:五四之前的文言文的统称(一般不包括“骈文”)。
《劝学》《师说》文言知识归纳
三、古今异义
(13)今之众人
古义:一般人。
今义:大多数人。
(14)小学而大遗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1.韩愈在《师说》中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的对比
,批判了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的错误态度。
2. 《师说》中作者运用慨叹的语气提出士大夫之族比不上“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见识的句子是: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3. 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捕,
数十立者, ,山也。
《劝学》《师说》文言知识归纳
四、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也,..…也”表判断)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者,.…也”表判断)
(二)被动句
1.不拘于时。
被时俗拘束。“于”引出施事者。
(三)宾语前置句
1.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正确语序为“不知句读,不解惑”
《劝学》《师说》文言知识归纳
四、文言句式
(四)状语后置句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5.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6.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7. 学于 余。
《劝学》《师说》文言知识归纳
四、文言句式
(五)定语后置句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壮的筋骨。“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六)固定句式
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无以.... ”:没有用来...的,无从。
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庸……乎”表反问,译为“难道 …..吗”“哪里.. …呢”
《劝学》《师说》文言知识归纳
五、一词多义 1.绝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动词,横渡 (5)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2)群响毕绝。(《口技》) (《廉颇蔺相如列传》) 动词,停止 动词,断绝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形容词,与世隔绝的
(4)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 程度副词,最、极、非常
《劝学》《师说》文言知识归纳
五、一词多义
晋人有美玉,邻人觊觎,屡盗而不得,为绝邻人之念,
断绝
晋人遂率妻子至桃源绝境,途遇江河,假舟楫而绝,后至无
与世隔绝 横渡
人处,而闻妙声,目力所绝,亦无所见,其子仰望,见一大
鹏 ,绝云气,图南飞。妻子皆以为妙,遂居于此。
超过
《劝学》《师说》文言知识归纳
五、一词多义
2.假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动词,借助,利用
(2)乃悟前狼假寐。(《狼》)
动词,假装
(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动词,借
(4)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孔雀东南飞》)
名词,假期
《劝学》《师说》文言知识归纳
五、一词多义
临时充任
苏武送匈奴使留汉者归国,与副将张胜及假吏惠等募士百余
人俱行,途遇险滩,假舟渡,至匈奴,方知匈奴使假也。州官闻
借助 假的
知,急令属下捕之,属下求假,州官不许,乃往。
假期
《劝学》《师说》文言知识归纳
五、一词多义
3.利
(1)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形容词作动词,变得锐利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走得快
(3)商人重利轻别离。(《琵琶行(并序)》) 名词,钱财
(4)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周易 · 系辞上》) 形容词,刀刃锋利,刀口快
《劝学》《师说》文言知识归纳
五、一词多义
4.师
(1)古之学者必有师。(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名词,老师 名词,擅长某种技术的人
(3)吾师道也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动词,学习 动词,尊师学习
(5)吾从而师之 (6)则耻师焉 意动用法,以…为师
《劝学》《师说》文言知识归纳
五、一词多义 5.道
(1)其闻道也固先乎吾(5)道不同,不相为谋。
名词,道理 名词,志向
(2)道相似也 (6)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名词,道德学问 名词,道义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7)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论语》) 名词,风尚 动词,引导
(4)余嘉其能行古道 名词,从师之道
1. 寄学 于 天地,渺沧海之一 粟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2.在《登泰山记》中,作者先后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 出了自己登上泰山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的句子是:
《劝学》《师说》文言知识归纳
五、一词多义
6.传
(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动词,传授
(2)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动词,流传
(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劝学》《师说》文言知识归纳
7.爱
(1)《师说》: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喜爱、宠爱 译文:喜爱他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导孩子。
(2)《归园田居(其 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 山 。热 爱 译文:年轻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性格,本性就热爱大自然的风物。
(3)《苏轼传》: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称为天 下奇才。 喜爱
译文:神宗尤其喜爱他的文章,在宫中阅读,御膳送来竟忘了吃,称 他为天下奇才。
《劝学》《师说》文言知识归纳
7.爱 爱护
(4)《韩愈传》:愈前所论是大爱朕,然不当言天子事佛乃年促耳。 译文:韩愈先前所议论的事是出于对朕的爱护,但是不应该说天子事奉 佛就会寿命短促。
(5)《静女》:爱 而不见,搔首踟蹰。 躲藏、隐藏
译文:(女子)躲起来不出现,(男子)挠着头,徘徊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