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第三单元
学写文学短评
明确文体,我来识短评
学习任务一
文学短评:属于文学评论。
文学短评是指对各种文学思潮、文学流派、文学作品、文学理论等进行分析和 评价的议论性文章。
文学:对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具体的文学作品进行评论。
短:篇幅短小精悍,评论角度小。
评:议论文,要求观点鲜明、结构完整、叙议结合,以议为主。
它既有议论性,又有文学性,也有人称它为鉴赏短文。
概 念
阅读统编版语文教材第69-70页《学写文学短评》,了解
文学短评写作的基本要求。
思考:文学短评与读后感有区别吗
文学短评≠读后感
文学短评是在读后感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即感性上升到
理性。
王
感:属于引申体,写作结 合本人实际,联系现实,写自 己的感想、体会、收获,主观 色彩更鲜明。 王
王
评:属于评论体,侧重分 析评价作品思想的优略高下, 带有客观评价的色彩。
王
文学短评vs读后感
短评示例
唐宋古文家以散文为赋,而倚声家实以慢词为赋。慢词具有的销叙特点,且 蕴藉流利,匀签而签有变化,基堪称“监之余”。李清照这首《声声慢》,脍炙 人口数百年,就其内容而言,简直是第一悲秋。从“守着窗儿”写独坐无聊,
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进一层。“守着”句依张忽言《词选》断句, 以“独自”连上文。泰观(一作无名氏)鸡鹄天)》千片“无一语,对芳尊;安排 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与此词意境相近。但秦词 从人对黄昏有思想准备方面着笔,李则从反面说,好像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 无为难。梧桐两句不仅脱胎换骨,而且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 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 笔更直而情更切。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径独辟之笔。
问题:曲解作品。乐曲终了,天地间似乎徒留这浩渺的江水和一轮冷月, 美妙乐声似乎还在耳旁缭绕,诗人沉浸在这无声的回味之中。但如此高 超的演技并没有也不能使“秋月”染上明快的色彩,仍是“白”的秋月 照射着寒冷的江心。“秋月白光”让人心冷,只能是加重了诗人郁闷感 伤的情绪,而不会是“愉悦”。
应对策略一:读懂作品
片段一: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用无声衬有声,
写 出了余音绕梁的音乐效果,同时也传递出诗人陶醉其中,被 音乐震撼久久不能言地愉悦的心理感受。
以《琵琶行》第二小节为例看文学短评
《登高》文学短评示例:
此诗为杜甫晚年代表作之一。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首联着重 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描摹细致,栩 栩如生。颔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的氛围,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
意,间接抒发了作者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颈联表现感情,从纵
(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尾联又 从白发日多,因病断酒,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悲秋多病、潦倒不堪的根本 原因。这样,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怀便跃然纸上。
问题:面面俱到。文学短评在很短的篇幅中,不可能涉及很多头绪,只能集中于某 一个侧面。眉毛胡子一把抓,只能泛泛而谈。可以就上文的某一方面深入分析。
选准角度
应对策略二:
总结短评的常见错误
1.无评——单纯对内容的复述。即只对原词句作简单的翻译
,没有观点,没有评论。
2.错评——曲解作品,对作品内容及情感理解有误 3.浅评——只抓住表面的印象,浅表性地进行评论
4.散评——面面俱到。文学短评在很短的篇幅中,不可能
及很多头绪,只能集中于某一个侧面。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
英雄人物。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岸边乱石林立,像要刺破天空,惊人的巨浪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 似千万堆白雪。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小乔刚刚嫁给了他做妻子,英姿雄健风度 翩翩神采照人。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就把强敌的战船烧得灰 飞烟灭。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怀古柔情,竟 如同未老先衰般鬓发斑白。
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复述内容——无评
一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是豪放派的代表作
之一。整首词感慨古今,雄浑苍凉,大气磅礴,把人们带入江山如画、 奇伟雄壮的景色和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中,唤起读者对人生的无限感慨 和思索,融景物、人事感叹、哲理于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
浅评,缺乏有针对性的“叙”
《念奴娇 ·赤壁怀古》由眼前景到思故人,最后抒发自己的感情,环环相扣,
一气呵成。词分上下两阙,上阙从眼前赤壁雄奇的江景,联想起古代特别是三国时代 的英雄豪杰,侧重抒情。开头从滚滚东流的长江水入笔,用“浪淘尽”把永远奔腾的 江水与已经消失了的“千古风流人物”联系起来。“故垒”两句,从泛写怀古转入具 体内容,初点题旨。“江山如画”两句,总结上阙,带起下阙。下阙,词人借描写和 赞美周瑜及其功业,并引出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遥想公瑾当年”六句,描写周瑜 风流儒雅从容破敌的英姿,苏轼借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 了自己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委婉地表达了词人对统治者的怨 恨之情,全词婉约。
曲解作品——错评。上阙侧重于写景而非侧重于抒情
且是豪放的风格。
《念奴娇 ·赤壁怀古》全词慷慨激昂,大气磅礴,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
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曾被誉为“古今绝唱”。
整首词环环相扣,一气呵成。上阙咏赤壁,着重写景,写出了大江的气势,写出了 它的雄奇壮丽景象,从而为下片所追怀的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下 阙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词作运用多种艺术手法,上片写景运用虚实结合、俯仰结合、视听结合的手法,多 处运用衬托手法,以“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陪衬周郎,以“雄姿英发” 的周郎反衬“早生华发”的词人自己。
词中塑造的形象是豪迈的。词人是个旷达之人,尽管政治上失意,却从未对生活失 去信心。这首词就是他这种复杂心情的集中反映,词中虽然书写失意,然而格调是豪 壮的。
散评,泛泛而谈,全文观点不够鲜明
文学评论的写作步骤
1.读懂作品: 2.选准角度:
1.主题思想(主要情感)
评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主要的表现手 法 (如想像、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 情、寓情于景),表现一个怎样的主题思想,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指出作 品有何积极意义或局限性。赏析主题常用的术语有:中心突出、主题深刻、言 近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含蓄蕴藉、深化主题等。
这首园田诗最核心的一个字就是题目中的“归”。“归”即是“归
来”“返回”,既然有“返回”也就是说明之前并不是在这里或这种状 态中的。代入到这首诗,作者说“归园田居”也就是描写回到田园过上 的隐逸生活,那么在此之前,作者并没有在田园中,他在哪儿呢 用诗 中的话来说,就是“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在这种情况下,作者 开始对官场感到厌恶而疲倦,个性使然,他如“羁鸟”和“池鱼”,开 始思念起并向往着能让自己获得自由与快乐的“旧林”和“故渊”,其 中,“羁鸟”与“池鱼”再一次表现出了他对于自己被官场束缚的无奈 与苦闷。接下来,从“守拙归园田”开始,作者展示了他“不争名利” 的本心。抒发出作者辞官归隐,躬耕田园的自由、喜悦之情。
从 主题思想 角度评《归园田居》
2.作品的形象
文学作品的形象指的是文学作品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能激发人 们感情的生活图案,诗歌中指的是意 象(寄托作者情感的人物形象、景 物形象、事物形象)。
分析意象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是作者笔下所描绘的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
二是作者如何表现这些特点(即描绘意象的艺术手法)。
《归园田居》的作者陶渊明是一位田园诗人,也是隐士文化的
代表人物。
诗人将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落炊烟、深巷狗吠、桑树鸡 鸣等景物融为一体,把普通田村生活情景描绘得如此美,从而 表现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寥寥数语,把一个不愿 同流合污,为保持完整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而甘隐田的隐士形 象跃然纸上。
从 人物形象角度评《归园田居》
①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②表现手法,如想像、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以小见大、先抑后扬、 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
③叙述方式,如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
④描写方式,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等;
⑤描写技法,如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声色结 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⑥抒情方式,如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
3:赏析作品的艺术手法
⑦意境的创设、修辞的运用等。
4、赏析作品的构思技巧
①写作思路,如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一个方面到几个方面等;
②文章线索,如以某个中心事件为线索,以人物、感情、时间、空间为线索等;
③层次结构,如总一分一总、总一分、分一总、分一分;
④结构方式,如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交错式结构等;
⑤选材特点,如生动典型、来自生活、新鲜亲切等;
⑥行文布局,如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层层 前后呼应、伏笔铺垫、欲扬先抑、详略得当等。
本诗从“开荒南野际”到“虚室有余闲”都运用了白描手法,寥寥数笔
勾勒出一幅乡村日常生活的图景,是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具体描写。 (总)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先写到了自己近处四周围绕的田地,居住 环境简朴清贫,随后又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有众多树木环抱 掩映,自然环境优美适宜。再往远处看,村落炊烟依稀可见,隐隐约约 的样子,一派宁静祥和的景象。“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作者又运 用了听觉描写表达技巧三艺术手法+构思技 以声衬静体现人
与自然的恬静和谐。随后作者又写到自己的居处,完全没有尘俗的打扰,
只有房屋和心灵的空 闲 ( 分 ) 作者通过白描手法的运用写出田园美丽
元田店
图景,也体现了自己对静质的寘切喜爱。(总)
5. 作品的语言
(1)分析作品的语言特点,如准确、简练、生动、形象、清新、绚丽、质朴 等;
(2)品味作品的语言风格,如平实、自然、明快、简明、含蓄、深沉、幽默、 辛辣等;
(3)熟悉不同的语言风格常用的表现手法。
《归园田居》是一首田园诗,其语言表达被称为“田家语”。
而这种“田家语”不仅体现在表达的平铺直叙、内容的通俗易 懂上,也体现在他别致的用词上。
在对于田园生活的描写上,作者的语言风格轻松质朴、平淡
舒缓,恰恰与这首山水田园诗的内容与中心相匹配,他没有太 过华丽的辞藻,只是用白描的手法平淡地写道:“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但一幅“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的场景却在我 们眼前铺展开来..从 语言 角度评《归园田居》
《琵琶行》第二小节文学短评示例:(观点+叙述+分析)
诗中大量运用比喻的手法来描写音乐。(观点)//
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及后面的三句,用“急雨、私语、珠落玉 盘”这样的喻体,把音乐的节奏、旋律的变化、音色的清脆圆润都具 体形象地描绘了出来,(灵活翻译诗句大意——简要叙述)//
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使人不仅得到听觉的享受,而且得 到视觉的美感。(自己的分析评论)//
·《声声慢》最大的成功,在于叠字的巧用。篇首三句十四个字, 连用叠字,实分三层,由浅而深,含意深刻,韵味十足。“寻寻 觅觅”劈空而来,侧重写行为,恰当地表达了词人当时心中若有 所失的精神状态。“冷冷清清”侧重写状态,是闺房独处清冷 环境的描写,又是她抑郁寂寞的心态描写。“凄凄惨惨戚戚” 着重描绘内心感觉,是悲凉心境的形象化描写。叠字不仅在形
式上增添了语言的韵律美,而且在内容上丰富了
出强调词人的悲愁。
总结:文学短评的写作方法
首先,研读作品。这是写好文学短评的关键。要仔细阅读全文,精读作品, 才可能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有较深刻的感受,形成自己的见解。阅读 作品时可结合作者生平、创作风格、写作背景等知识,以便更好理解作者的写 作意图。
其次,找准角度。要能透视作品的主要意义或能表现作品的主要写法;角度 宜小不宜大,以免下笔力不从心而流于空泛。
再次,采用叙议结合、评析结合的写法。在文学评论中,叙是指对作品内容 的复述、介绍或引用,议则包含分析和评价两方面。
第四,结构要清晰明快。对作品的评价最好在开头直接提出,下文加以证明 ,形成总分结构。如果有必要加上总结性文字以收束上文,那就形成总分总结 构,但不可勉强,以免画蛇添足。
细品经典,我来做短评
学习任务三
·曹操《短歌行》运用比兴手法和典故表述心志,陶渊明《归园田居》
用白描呈现日常生活画面,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用瑰丽的想象表现 梦境,白居易《琵琶行》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等。从 本单元选择一首诗词,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写一则500字左右的文学
短评。
·《短歌行》: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主旨情感;用典技法;比兴手法;
·《归园田居》:回归田园的人生志趣;白描手法;
·《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人蔑视权贵,傲岸不屈的性格;自由乐土的向往和对理想 境界的热烈追求;想象手法;意象;
·《登高》:家国情怀;起承转合(作品构思);意象;
选择角度参考:
《短歌行》巧用艺术手法抒情
曹操的《短歌行》最大的特点就是运用了多个典故,还有比兴手法。首先,在前半部 分,作者运用了两个典故,分别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原句是表达姑娘对情人的 思念,而曹操则是在这里用典,表达了自己对贤才的渴求,以及自己招不到贤才的那种 苦闷抑郁;然后“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也同样表达出作者苦闷的心情。诗人表示如果 贤才肯来投奔自己,自己肯定竭力款待。然后从喜到忧后半部分,作者运用“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两个典故。“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作者以山高和 大海比喻自己的求贤若渴,然后运用“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典故,将自己比喻成典 故中的周公,表情达意更加的委婉含蓄,就是渴望人才。同时,作者在下半部分还运用 了比兴的说法,将山高深邃比喻自己的广大胸襟。比兴还有一个是“明明如月,何时可 缀 ”运用比兴的手法,用明月来比喻人才,然后表达出了自己那种贤才难得而忧虑的 心情,全诗都充满着诗人建功立业的宏愿。
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那旧营垒
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岸边乱石林立,像 要刺破天空,惊人的巨浪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千万堆白雪。雄 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小乔刚刚嫁给了他做妻子,英姿雄健风度 翩翩神采照人。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就把强敌的战船烧得灰 飞烟灭。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怀古柔情,竟 如同未老先衰般鬓发斑白。
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