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教案]14 穷 人 教学设计和反思(一二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名师教案]14 穷 人 教学设计和反思(一二课时)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29.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19 13:51: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4 穷 人
【教学目标】
1.会写“汹、涌”等14个字,会写“渔夫、汹涌澎湃”等17个词语。
2.能快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能抓住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环境描写来体会桑娜和渔夫的人物形象。
4.能根据提供的语境,联系课文内容描写桑娜的心理活动。
【教学重难点】
1.能抓住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环境描写来体会桑娜和渔夫的人物形象。
2.能根据提供的语境,联系课文内容描写桑娜的心理活动。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学习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汹、涌”等14个字,会写“渔夫、汹涌澎湃”等17个词语。
2.能快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能抓住人物心理活动、环境描写来体会桑娜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板块一链接资料,导入新课
1.了解作者。
(1)出示列夫·托尔斯泰的画像,引导:猜猜他是谁?
(2)出示课后资料袋,教师简介。
2.揭示课文题目: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经典短篇小说《穷人》。(教师板书课文题目,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3.引导质疑:读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学生交流)
板块二 初读课文,感知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要求: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难读的段落多读几遍。
2.学习生字新词。
课件出示:
寒风呼啸 汹涌澎湃 波涛轰鸣 潮湿阴冷
心惊肉跳 忐忑不安 魁梧黧黑 蜷缩
(1)指名认读。
(2)引导发现:这两行词语分别是描写什么的?
预设:第一行词语描写环境,第二行词语描写人物。
(3)指导书写“汹涌澎湃”。
课件出示:
汹 涌 澎 湃
①观察字形:这四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②指导书写:这四个字都是左窄右宽,“澎”“湃”右边的部分也是一个左右结构的合体字,书写时注意要把右边写紧凑。
③学生练写。
(4)读含有语气词的句子,指导书写“唉”“嘿”“嘛”三个字。
课件出示:
?·唉,寡妇的日子真难过啊!
?·嗯,揍我一顿也好!
?·嘿,我回来啦,桑娜!
?·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
?·哦?什么时候?
①指名读。引导发现:这几个句子有什么特点?
预设:含有表示语气的词语;描写人物语言或心理活动。
②指导写“唉”“嘿”“嘛”三个字。
课件出示:
唉 嘿 嘛
a.教师点拨:“唉”“嘿”“嘛”三个字的“口”书写时要偏上一些,而且要窄一点,小一点。
b.学生练写。
3.理解主要内容。
(1)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这篇小说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合作:用关键词填写这篇小说的信息卡。
课件出示:
《穷人》信息卡
环境:寒风呼啸的夜晚
人物:桑娜、渔夫、西蒙
情节:
盼夫归来 探望西蒙,抱回孤儿 渔夫归来,收养孤儿
(3)概括内容:请根据信息卡,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预设:在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渔夫的妻子桑娜发现自己的邻居西蒙去世了,便抱回了邻居家的两个孤儿。她害怕被丈夫责骂,内心忐忑不安。渔夫回到家,得知西蒙去世了,便主动提出收养两个孤儿,两人的想法不谋而合。
【设计意图】认读词语时将词语分成描写环境、描写人物两组,突显小说在环境、人物方面的描写,通过填写小说信息卡的形式,让学生从文中提取信息,梳理小说脉络,把握小说主要内容,同时加深对小说三要素的了解。
板块三 品读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1.教师引读第1自然段。女生读描写屋里环境的句子,男生读描写大海上的句子。
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随着朗读,将描写屋里环境的句子由黑色变成红色,描写大海上的句子由黑色变成蓝色。
2.提问:你们发现这一段是什么描写?(板书:环境描写)
3.引导:说到环境描写,我们并不陌生,你看,透过《桥》中对洪水的描写,我们感受到了紧张氛围,看到了一个沉着冷静、不徇私情的老汉形象。那《穷人》这一课中的环境描写,对刻画桑娜这个人物会有什么样的作用呢?
课件出示:
《桥》 洪水 渲染紧张气氛
塑造人物形象
《穷人》 ?
4.勾画出环境描写的词语。
(1)思考:我们看看第1自然段的描写,作者先写了什么地方?再写了什么地方?
预设:课文先写了小屋里,再写了大海上,接着又写小屋里,然后又写大海上。
(2)提问:小屋里、大海上到底是怎样的?请大家默读这段话,勾画出有关环境描写的词语。(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相机出示答案)
课件出示:
小屋里:火炉 破帆 小屋里:温暖舒适 干干净净 闪闪发亮
大海上:寒风呼啸 汹涌澎湃 又黑又冷 大海上:波涛轰鸣 狂风怒吼
5.探究人物心理。
(1)思考:刚才我们读到了小屋里和大海上的景象。再看看这一段话,除了描写了环境,还描写了什么?
(2)引导发现环境描写和心理活动的关系。
课件出示:
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预设:这里不仅写了环境——波涛轰鸣和狂风怒吼,还写了桑娜的心理——心惊肉跳。
(3)思考:那桑娜面对其他环境时,她的内心又是怎样的呢 (出示学习单)
(4)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学习单。
(5)学生交流。
课件出示:
学习单
环境 内心
小屋里 火炉 破帆 温暖
大海上 寒风呼啸 汹涌澎湃 又黑又冷 焦急、担心、害怕
小屋里 温暖舒适 干干净净 闪闪发亮 有一丝安慰
大海上 波涛轰鸣 狂风怒吼 心惊肉跳
(6)思考:都是在写大海上的环境,为什么桑娜第一次的内心是焦急、忐忑不安的,而第二次的内心却是心惊肉跳的呢?
(7)小结:我们可以通过比较词语的细微差别,感受桑娜内心的变化。
6.感受人物形象。
(1)提问:读着环境描写,揣摩着桑娜的内心,我们心中那个桑娜的形象渐渐清晰了,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桑娜呢?
(2)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通过第1自然段的环境描写,我们看到了这样的一个桑娜——爱丈夫,爱孩子,爱生活,勤劳能干。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桥》这一课环境描写的作用来引出对《穷人》这一课环境描写作用的思考,接着梳理出文本是按照“小屋里—大海上—小屋里—大海上”的顺序来写环境的,最后通过环境描写感受人物的内心,感受桑娜这一人物形象。
板块四 引导发现,探究表达奥妙
1.引导发现:对照学习单,关注环境描写和桑娜的内心,分别进行横向和纵向观察,说说你的发现。
(1)引导交流:纵向看学习单中的环境描写,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作者在交替对比着写环境。
(2)引导发现:再纵向看看学习单中桑娜的内心,想一想:你又有什么发现?
预设:小屋里面的环境温暖和舒适,桑娜的内心也是温暖的;可看到屋外的环境,她又表现出对丈夫的关心和担忧。由此可见,她的内心是跌宕起伏的。
(3)引导交流:我们再把环境和内心联系起来横着看,你还能发现什么?
预设:不一样的环境可以给人的内心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2.教师小结:环境描写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桑娜起伏变化的内心。这说明环境描写可以映照人物的内心,塑造人物形象。(板书:映照人物内心,塑造人物形象)
课件出示:
《桥》 洪水 渲染紧张气氛,塑造人物形象
《穷人》 小屋里 大海上 映照人物内心,塑造人物形象
3.合作朗读:女生读“小屋里”的句子,男生读“大海上”的句子。
4.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品读环境描写,走进桑娜的内心,感受人物的形象,这是读小说的一种方法,小说还可以怎样读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穷人》,走进穷人所处的时代。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习单,引导学生横着看、竖着看,发现环境描写的作用,揣摩出人物的内心,引导学生在对比、思考中去发现,在主动发现中获得阅读经验。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抓住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环境描写来体会桑娜和渔夫的人物形象。
2.根据提供的语境,联系课文内容描写桑娜的心理活动。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词语,回顾内容
1.听写词语:汹涌澎湃、风暴、狂风怒吼、温暖舒适、波涛轰鸣、心惊肉跳。
2.回顾:用上这些词语,说一说小说营造的环境,并谈谈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桑娜。
3.过渡:这篇小说还有大量的心理描写和对话描写,通过这样的描写,我们又会看到一个怎样的桑娜和渔夫呢?这节课让我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板块二 品读心理,感受人物形象
1.创设情境:桑娜的内心,系着海浪中的丈夫,系着熟睡中的孩子,还系着邻居西蒙。她去探望生病的西蒙,却发现西蒙已经去世了。她抱回了西蒙的两个孩子。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抱回孩子后,桑娜的内心感受又是怎样的呢?
2.自读课文: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的第8~11自然段,写出桑娜抱回孩子后的心理活动。(板书:心理描写)
3.引导交流。
(1)思考:抱回孩子后,桑娜的内心又有哪些感受呢?请同学们小声朗读这段话。
课件出示: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2)学生交流:你从这段话中感受到了桑娜怎样的内心世界?
预设:
①从“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这些句子中感受到了桑娜内心的矛盾。
②从“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这些句子中感受到了桑娜的坚定。
4.引导探究:桑娜为什么会矛盾?又为什么会坚定呢?我们还是通过小组合作来探究。
学习提示
?·想一想:桑娜为什么会矛盾?又为什么会坚定呢?
?·读一读:带着你的理解,试着把桑娜的这段心理描写读给同桌听。
(1)小组按学习提示要求,合作学习。
(2)汇报交流。
①预设:体会桑娜的矛盾。
a.矛盾原因之一——贫穷。
引导发现:文章当中没有一个字写“穷”,你从哪里看出他们确实很穷呢?
学生交流文中描写“穷”的句子,感受穷人生活的艰辛、不易。
b.矛盾原因之二——两个孩子太小,不能同死人待在一起,她又害怕自己的丈夫不会同意,因为自己已经有五个孩子,再加上两个,无异于雪上加霜。
c.矛盾原因之三——桑娜非常爱自己的丈夫,她担心丈夫会为此不顾惜身体,从早到晚出去打鱼。
②预设:体会桑娜的坚定。
a.提问:既然桑娜的家那么穷,孩子又很多,丈夫每天都很辛苦,那又是什么原因让桑娜坚定去收养这两个孩子呢?
b.学生交流。
c.小结:通过这些心理描写,我们知道了这位母亲就是如此的善良、高尚、无私、伟大,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这说明心理描写可以直击人物内心。(板书:直击人物内心)
5.指导朗读:我们来读一读这一段心理活动,读出桑娜的矛盾,读出桑娜的坚定。
教师范读,指名读。
【设计意图】桑娜的心理活动真实而又细腻。本环节抓住桑娜的心理描写进行品读,体会桑娜矛盾和坚定的内心,读懂内心独白后的精神世界,充分感受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板块三 品读对话,走进人物内心
1.引导思考:桑娜忐忑不安地等着丈夫回家,渔夫回来之后,又发生了什么事呢?同桌分角色读第12~27自然段,体会他们的内心想法。
2.引导交流:渔夫的态度有什么变化?(学生交流)
点拨:渔夫的态度变化是“严肃担忧—愿意把孩子抱回来—担心桑娜不愿意”。
3.抓关键句子,揣摩人物形象。
课件出示: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1)引导:从渔夫的神态、动作中你体会到渔夫的内心是怎样的?
预设:“皱起眉”“脸变得严肃、忧虑”说明渔夫感到问题很难办;“搔搔后脑勺”说明他正在认真考虑这件事。
(2)思考:“熬”是什么意思呢?通过这个“熬”,你知道了什么?(学生交流)
点拨:“熬”说明了渔夫为了抚养邻居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辛劳。
(3)指导朗读:要读出渔夫既觉得这件事难办,但又毫不犹豫地要帮助西蒙孩子的复杂心理过程。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话,仔细体会渔夫的内心变化。
4.揣摩桑娜心理,尝试练笔。
(1)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引导:渔夫和妻子桑娜一样,有着一颗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的心。男生是渔夫,女生是桑娜,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的第12~27自然段。
(2)思考:桑娜和渔夫对话的过程中,出现了两次沉默,想一想:桑娜为什么会沉默?
(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体会桑娜的敏感与担忧,体会桑娜回复丈夫话时的“心不在焉”。
(4)在这两次沉默中她会想些什么?请选择其中的一处,把桑娜的想法写下来。
课件出示:
“是啊,是啊,”丈夫喃喃地说,“这天气真是活见鬼!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两个人沉默了一阵。
沉默中,桑娜不断地想:今天什么收获都没有,反而我还给他增添了负担,把西蒙的孩子抱回来了。但我不得不这么做,我要试着说服他。
……
“我也不知道,大概是昨天。唉!她死得好惨啊!两个孩子都在她身边,睡着了。他们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桑娜沉默了。她想:西蒙的两个孩子实在是太可怜了,就算被丈夫揍一顿,我也要坚持把西蒙的两个孩子留下来。可是该怎么说呢?
(5)学生交流。引导评价:有没有联系上下文展开合理的想象;是否写出了生活的艰难,以及内心的矛盾与坚定;是否写出了桑娜的紧张和欲言又止。
【设计意图】从渔夫回家开始,小说的情节逐渐进入高潮,文中用大段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在本环节抓住人物对话,先让学生关注渔夫的语言,抓住关键词,读懂渔夫内心的变化,体会人物形象;接下来,利用练笔,补白桑娜矛盾内心,丰富了对桑娜这一形象的理解。
板块四 总结升华,推荐阅读
1.思考:课文学到这里,你认为桑娜和渔夫还是穷人吗?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他们不穷,他们有着可贵、动人的品质,有着善良、纯洁的人性之美。
2.回读关于“小屋里”的环境描写。
(1)教师引读:这个充满温情的故事就发生在一个普通的渔家小屋里,屋外,狂风怒吼,波涛轰鸣;可是——
课件出示:
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
(2)思考:听了渔夫和桑娜的故事,再读这“温暖而舒适”的小屋,你又有什么不同的体会?
(3)引导发现:因为人情的温暖和心灵的高贵,困窘的生活不再是煎熬,反而充满了希望,所以简陋的小屋才会这样的“温暖而舒适”。
3.总结:今天,我们读了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穷人》,通过品读环境描写、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体会到了桑娜和渔夫的热心、善良。
4.推荐课外阅读。高尔基曾说:“不认识托尔斯泰者,不可能认识俄罗斯。”课后,同学们可以继续阅读列夫·托尔斯泰的其他作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深入感受人物的善良后,再体会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的烘托作用,再次深化、丰富对本课环境描写的认识,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板书设计】
14 穷 人
【作业设计】
见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1.关注文体特点,聚焦文本的核心价值。
整节课,教师充分关注小说的文体特点,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心理描写和人物对话,感受桑娜起伏变化的内心,自主发现环境描写、人物对话和心理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2.关注阅读经验,巧妙设计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从回顾《桥》这一课的环境描写入手,引发学生对本课环境描写的思考;通过研读环境描写,揣摩出人物的内心;引导研读心理描写,探究人物起伏而变化的内心;通过研读人物对话,补白想象,感受人物的内心,体会人物的形象;最后又回扣环境描写,深化学生的认识。整个教学过程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呈现了螺旋形上升的学习过程。
3.巧妙运用学习单,还课堂于学生。
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借助学习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自学中发现,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走进人物的内心,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学习方式上尝试着大胆放手,同时又在学习方法和阅读策略上巧妙指导,让学生阅读文本,在对比、思考中获得经验。
语文要素
语文要素
语文要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