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专版)2023-2024学年度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西南宁专版)2023-2024学年度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19 20:26:08

文档简介

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检测题
(全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21分)
阅读下面两段学生摘录的文字,完成1~5题。
(一)
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时代的引领者。在历尽艰辛的硝烟岁月中,英雄们信仰坚定、视死如归;在波lán(  )壮阔的建设时期,英雄们百折不挠、坚韧不拔;在和平年代,英雄们负重前行、无私奉献。崇敬英雄,不只是为了纪念历史、缅怀先烈,更是为了发挥英雄精神的先导示范作用,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英雄之所以伟大,不仅在于他们能在关键时刻义无反顾、挺身而出,更在于他们身上所展现的崇高风范和英雄精神。
(二)
每个人对自己国家的热爱,都是近乎本能的。关心祖国的命运,为之奋斗为之牺牲;赞美祖国的山河,为之描画为之歌咏;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历史文化,为之沉醉为之感动……这些都是家国情怀的表现。家国情怀,与其说是一种宏大的英雄气概,不如说是一种源自内心的质朴情感。一代代有志之士怀着对祖国挚痛的热爱投身到民族复兴运动中去,他们用悲天悯人的情怀点缀着亘古绵延的历史长河。在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中,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得以发展、凝聚和生存的强大动力。
1.阅读文段(一),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2分)
(1)波lán( )           (2)坚韧( )
2.文段(一)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3个。(3分)
3.结合语境,解释文段(二)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挚痛: (2)亘古:
4.根据对联的要求及文段的提示,从以下句子中选出反映家国情怀主题的一副对联,按上下联顺序把相应的序号填写到横线上。(2分)
①心想事成迎新春 ②英雄先辈洒热血 ③国泰民安千秋固
④仁人志士筑山河 ⑤春风和蔼润万物 ⑥家富人和户户欢
上联: 下联:
5.文段(二)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意见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删除“在”和“中”
B.在“爱国”前加“让”
C.将“发展、凝聚和生存”改为“凝聚、生存和发展”
D.将“强大动力”改为“重要作用”
6.请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按要求填写内容。(10分)
手法 文学常识与名句 出处
夸张 “① ,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木兰万里迢迢奔赴战场的矫健雄姿。 《木兰诗》
“② ,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传达出了惜别深情。 《逢入京使》
互文 “当窗理云鬓,③ ”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木兰回家后梳妆打扮的情景。 《木兰诗》
比喻 以比喻作结,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多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解答的句子是:双兔傍地走,④ ?
拟人 “⑤ ,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杨花、榆荚尽情舒展生命的本色,表达对春天的留恋。 《晚春》
“⑥ ,随君直到夜郎西”,诗人⑦ (人名)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之忧。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二、阅读(39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3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黄河为什么能被称为华夏的母亲河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全长5 464公里,流经青、川、陇、宁、内蒙古、陕、晋、豫和鲁等9省(自治区),流域面积752 443平方公里。黄河自西经过黄土高原,裹挟十六亿吨泥向东奔流,其中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有四亿吨积淀在下游,形成三角形冲积平原。
早在春秋时期,民间以“河”称呼黄河,当时河水清波荡漾。时至战国,受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黄河水质开始变浊,到了两汉,黄河的混沌已经深入人心,人们用“浊河”称呼黄河,《汉书·地理志》中首次出现了“黄河”。直到唐宋,黄河被社会主流广泛使用。
以中原为代表的黄河流域,经历了夏、商、周多元并立一体化扩张式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黄河文化。社会的发展促进了沿黄地区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进步。沿黄地区的百姓兴修水利、改进农具、革新农技,促使最早的精耕农业区的形成。
据《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于北斗”,这是世界上首次记录哈雷彗星。战国时期,《甘石星经》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天文著作。诞生于两汉的《九章算术》,是当时最先进的应用数学,标志着古代数学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沿黄地区产生的农业技术、天文历法、传统医药、数理算术等均代表着当时世界的最高成就。
黄河文化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还向世界传播。它向东影响了朝鲜和日本,黄河文化通过丝绸之路与世界各地的文化进行了交流,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共同提高。
黄河,横卧北方大地,滋养大地,哺育人民,造就了华夏文明发展的摇篮,推动着中华民族的前进。正因如此,将黄河称为“母亲河”恰如其分。
【材料二】
长江和黄河是我国境内最长的两条河流,也是因为他们才孕育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他们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明明长江才是中国最长的一条河流,为何黄河被大家称为“母亲河”呢?
第一,人类活动。黄河发源于我国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是我国的第二长河,专家发现早在十几万年前,黄河沿岸就有人类活动的踪迹,所以这也是它被认为是“母亲河”的一个原因,长江同样发源于青藏高原,不仅是中国最长的河流,在世界上也是仅次于亚马孙河和尼罗河的存在,也是很早就有人类生活的痕迹,而且我国的荆楚文化、巴蜀文化也都因它而生,但人们对于长江的发现和探索晚于黄河也是一个原因。
第二,历史原因。从夏、商、周到明、清,我国古代有非常多朝代的政权都在北方,甚至是黄河流域的范围,一直以来也都是从北往南发展扩张,所以北边的黄河被称为“母亲河”也就能够理解了。
【材料三】
1938年9月,武汉沦陷后,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队第三队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创作了朗诵诗《黄河吟》,并在这年的除夕联欢会上朗诵此作。冼星海听后非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他抱病连续写作六天,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作曲。这首大合唱以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热情地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的精神及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念。
7.下列对“黄河”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全长5 464公里。
B.春秋时期,民间以“浊河”来称呼黄河,河水清波荡漾。
C.沿黄地区产生的多项技术均代表着当时世界的最高成就。
D.黄河文化与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8.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容,说一说黄河被称为华夏的母亲河的原因。(3分)
9.学校要开展以“弘扬时代精神,唱响爱国赞歌”为主题的班级合唱比赛,文艺委员小阳打算选用《黄河大合唱》作为班级参赛曲目,请你从内容、主题、旋律三方面帮他向全班同学作推介。(2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芦花运粮
舒 同
①驻芦花的四团、五团、师直属队,每天都是在田里自割未熟的青稞麦而食,各人揉各人的麦子,各人做各人的馍馍,用自己的血汗去生产。经过整个一天的动员,经过干部和党、团员的领导,好容易才把这些粒粒皆辛苦、处处拼血汗的救命麦子、牛羊、馍馍粉搜集起来。
②已是下午一时,我还在五团帮助动员,师的首长猝然从电话上给我一个异常严重而紧急的任务,要我负责率领一排武装及几十个赤手空拳的运输队员,运粮食到那山脚下,迎接疲饿待救的第六团。
③三四点天色像是要夜,乌云簇簇,细雨纷纷,我们这一大群人开始在路上蠕动。前后有少数武装,中间是运输队,背的背着粮,赶的赶着牲口。不上五里路,在一个桥头右边,山林深沉处,守河的一班人在那里搭棚子住着,他们是预定同去的。
④“人马同时饥,薄暮无宿栖!”这诗如同我们的写照。走到一个深山穷谷里,没有人影,没有房子,没有土洞石岩,参天的森林,合抱的粗树,没胫的荒草,不知好远的前面才找得到房子,我们就在这个坡路上徘徊了很久。
⑤好吧!我们就在这里宿营。时间、天气都不容许我们犹豫选择了,于是集结队伍,我亲自去动员解释,大家艰苦奋斗的精神冲破了这阴霾险恶的环境。把粮食放下,羊、牛、马集拢来,靠着几棵大树,背靠背地坐着,伞连伞地盖着,四面放好警戒,大家悄然无声地睡下,希望一下子天亮。
⑥天是何等的刻薄呀!我们这点希望都不肯惠与。一刹那风雨排山倒海来了,我们像置身于惊涛骇浪的大海中,虎豹似乎在周围怒吼,雨伞油布失去了抵抗力量。坐着,屁股上被川流不息地刷洗,衣服全湿透。我同两个青年干事,挤坐一堆,死死抱紧伞和油布。就这样挨寒、挨饿、挨风、挨雨,通宵达旦。
⑦天色已光明,风雨也停止了,恐怖似乎不是那样厉害,大家起来,如同得了解放一样,相互谈笑,重整行李担子,一队充满着友爱互助精神的红色健儿,又继续前进。一直走了二三十里,绕到高山上的几个破烂房子才休息。
⑧热度不高的太阳,破云出现了,我们放下担子,布好警戒,用了大力,才找到一些柴火、锅子,烧好开水,泡点熟粉,就这样吃了一顿。
⑨大家都在回忆着前夜,回忆着短短的过程。一部分正在咕噜地睡着,恢复肉体上的疲劳。
⑩山回路转,沿途都看不见人影马迹,这下子却有了我们的队伍开始往来,这使我们兴奋胆大。然而仅仅只是这一个地方,过此以往,那可怖的景象,又在我们的面前展开起来。
“走吧!赶早,时间已过半了。”
“我们红六团还在那里望眼欲穿地等候着,我们早点去早点接济他们!”
哨子一发,队伍集合,于是又继续向着目的地前进。
河水骤然高涨起来,泛滥在两岸山谷中。一条小路,有时淹没得不见,排山倒海的流水声,伴着我们行进。小雨,路又泥泞,我们埋着头一个个地跟着。
离雪山只五里路了,六团先头的几个同志与我们尖兵相遇,大队亦继续赶到。
“哎呀!不是送粮食给我们吗,我们的救星!”
“你们迟到一天,我们就要饿死,真是莫大功劳呵!”
“宣传科长!你们来了,真的来得好,救了我们的命!”一下子环境变得复杂,到处喧腾起来。六团的许多同志,围拢过来,争述他们如何过草地,如何打骑兵,如何冲破困难,如何望着我们接济。我不知道怎样安慰他们才好。除了把运来的粮食全部给他们外,连我们自己生活必需的几天干粮也零零星星地分送给了他们,就是最后的一个馍馍,也分给六团的几个同志吃了。
(有删改)
10.小桃阅读文章后,梳理了本文的部分故事情节,请你根据提示,帮她补充完整。(3分)
① →接到运粮的紧急任务→艰难前行与守河人员会合→② →天明继续前行又遇河水暴涨→③
11.小李想把梳理出来的其中一个情节拍成一段短视频,请你帮他选择一个情节,然后在下面几种风格的音乐中,选一种作为配乐,并说明理由。(3分)
A.轻松愉悦 B.深沉坚定 C.紧张急促
我选择________(音乐风格)的音乐,为____________的情节配乐,理由:____________
12.按要求赏析词句的表达效果。(4分)
(1)“人马同时饥,薄暮无宿栖!”这诗如同我们的写照。(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2)我同两个青年干事,挤坐一堆,死死抱紧伞和油布。(赏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3.本文中运粮队和《老山界》中红军遇到的什么困难相似?都体现了红军什么样的精神?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木兰诗(节选)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木兰诗》(节选)主要叙述了木兰的征战生活和木兰还朝辞官两部分内容。
B.“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为互文写法,概述了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
C.“十二转”为确指,写出木兰勋级之高、功劳之大,从侧面表现了木兰的骁勇善战。
D.《木兰诗》又叫《木兰辞》,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节奏感强,音韵和谐。
15.请分析“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在诗中的作用。(3分)
(四)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
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①,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②也。”孟母以刀断其织③。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我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④,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⑤,而无以离于祸患也⑥。”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
(节选自《列女传》)
【注释】①绩:织布。②自若:跟过去一样,依然如故。③织:布。④知:同“智”。⑤不免于厮役: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⑥无以离于祸患也:难于避免祸患。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及鲁肃过寻阳 过中不至
B.但当涉猎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C.蒙辞以军中多务 孟母以刀断其织
D.既学而归 结友而别
17.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写出吕蒙颇为自得的神态,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
B.甲文通过吕蒙的故事说明了人应当好学、只要肯学习就会有进步的道理。
C.乙文孟母认为如果荒废学业就会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
D.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这样断句:子/之废学若我/断斯织也。
18.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2)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
19.甲文中你认为谁是故事的主人公,请说说理由。(2分)
20.孙权劝学,让吕蒙“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孟母劝学,让孟子“遂成天下之名儒”,请说说孙权和孟母在劝学时有何异同。(4分)
三、综合(10分)
21.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国”情怀深植每一个中国人的骨髓,“先修身、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学校准备开展以“爱国·爱家”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诵家国】学校要举行一场“爱国·爱家”主题诗词朗诵会,七年级团委负责设计比赛的流程,请你根据提示将流程表补充完整。(3分)
赛前准备:确定参赛选手→赛前演练
比赛流程:宣读比赛规则→① →② →评委简要点评→③
(2)【论命运】校团委在诗词朗诵比赛中场设计了一个“观点对对碰”环节,小文同学认为,一个人能不能很好地生存,完全取决于他自己做出怎样的努力,和当时的社会制度没有太大的关系。作为同学,你不赞同这一观点,并准备根据《骆驼祥子》中祥子的命运进行反驳。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80字以内。(4分)
(3)【梳文脉】经过“观点对对碰”环节后,有同学重读了《骆驼祥子》这部名著,并梳理了该著作的情节脉络(如下图),请你根据阅读积累,将其补充完整。(3分)
四、写作(5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50分)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点点光亮,照亮人生。生活中的任何人、事、物、景等都可以成为我们心中的那束光,指引我们走出黑暗与迷茫,给予我们温暖和希望,帮助我们学会坚忍和顽强……你生命中的那束光是什么?它如何照亮你的人生呢?
请以“心中的那束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③不得透露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④不得抄袭、套作。答案:
1.(1)波lán(澜) (2)坚韧(rèn)
2.视死如归、波澜壮阔、百折不挠、坚韧不拔、义无反顾、挺身而出(写出其中3个即可)
3.(1)挚痛:诚恳而深切。 (2)亘古:远古。
4.上联:② 下联:④
5.(C)
【解析】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发展、凝聚和生存”语序不当。故选C。
6.
手法 文学常识与名句 出处
夸张 “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木兰万里迢迢奔赴战场的矫健雄姿。 《木兰诗》
“②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传达出了惜别深情。 《逢入京使》
互文 “当窗理云鬓,③对镜帖花黄”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木兰回家后梳妆打扮的情景。 《木兰诗》
比喻 以比喻作结,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多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解答的句子是:双兔傍地走,④安能辨我是雄雌?
拟人 “⑤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杨花、榆荚尽情舒展生命的本色,表达对春天的留恋。 《晚春》
“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诗人⑦李白(人名)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之忧。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7.(B)【解析】B.根据材料一第2段可知,春秋时期,民间以“河”来称呼黄河,到了两汉称黄河为“浊河”。
8.①黄河横卧北方大地,滋养大地,哺育人民,造就了华夏文明发展的摇篮;②早在十几万年前,黄河沿岸就有人类活动的踪迹,人们对黄河的发现和探索比较早;③我国古代有非常多朝代的政权都在北方,甚至是黄河流域的范围。(一点1分)
9.示例:《黄河大合唱》是一首热情讴歌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歌曲(1分),歌曲气势雄壮,旋律优美,符合比赛主题“弘扬时代精神,唱响爱国赞歌”(1分),建议大家选用这首歌作为比赛曲目。
10.
①经动员搜集好粮食物资→接到运粮的紧急任务→艰难前行与守河人员会合→②宿营深山遭遇暴风雨→天明继续前行又遇河水暴涨→③粮食物资成功送达
11.
【示例一】我选择轻松愉悦的音乐,为“粮食物资成功送达”的情节配乐,理由:用以表现运粮队将粮食成功送达后的喜悦以及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示例二】我选择深沉坚定的音乐,为“宿营深山遭遇暴风雨”的情节配乐,理由:用以表现运粮队在深山穷谷中遭遇暴风雨时的窘迫与紧张以及不畏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示例三】我选择紧张急促的音乐,为“经动员搜集好粮食物资”的情节配乐,理由:用以表现“我”接到紧急任务时激动的心情以及动员大家收集粮食物资时的紧张有序。(音乐风格与情节搭配合理1分,理由2分)
12.(1)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引用古诗贴切地写出了运粮队在日暮途穷、人马饥困的艰苦条件下缓慢、负重前行的情景,使得文章富有文采。
(2)“死死”有“拼死、坚决、牢固”的意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在迅猛的风雨之下运粮队员拼死保护粮食的情景,歌颂了运粮队队员不畏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
13.
①走路难:本文运粮队所走的道路泥泞,山高谷深;《老山界》中山势陡峭,道路崎岖。②睡觉难:本文运粮队人马饥困,环境险恶;《老山界》路窄不平,寒气逼人。③吃饭难:本文运粮队难找柴火和锅子,只吃点开水泡的熟粉;《老山界》中红军粮食奇缺,肚子饥饿(答出两点即可,一点1分)。都体现出红军战士不惧艰险、迎难而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1分)。
14.(C)【解析】C.“十二转”为虚指,极言木兰勋级之高、功劳之大。
15.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了边塞的严寒(1分),表现了军旅生活的艰苦(1分),衬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形象(1分)。
16.(A)(【解析】A.经过/超过;B.只,只是;C.用;D.表示顺承。
17.(D)【解析】D.应断句为:子之废学/若我断斯织也。
18.(1)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那个吴地的阿蒙了!
(2)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求问才能增长知识。
19.吕蒙是主人公(1分)。文中写了吕蒙读书学习前和读书学习后的强烈对比,他的成长和进步证明了读书学习的重要性(1分)。
20.孙权首先说明学习的必要性,然后现身说法说明学习的益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吕蒙信服(2分);孟母以事喻理,用剪刀剪断她自己织的布,是用“织布”作比,告诫孟子读书不能半途而废(2分)。
【乙文参考译文】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回答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原因。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求问才能增长知识,因此,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孟子听后很害怕,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为天下有名的大儒。
21.(1)
比赛流程:宣读比赛规则→①抽签确定比赛顺序→②选手轮流上台朗诵→评委简要点评→③宣布比赛结果
(2)示例:一个人能否很好地生存,和当时的社会制度关系甚密(1分)。如祥子为实现梦想,勤劳努力,但历经“三起三落”后,堕落为地痞流氓(2分)。造成他命运悲剧的,是当时黑暗的社会制度(1分)。
(3)①连人带车被大兵捉走;②与虎妞结婚,虎妞为其买车;③得知小福子自缢身亡。(每空1分)
22.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