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4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 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七上4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 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19 20:33:5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24张PPT)
了解中国古代诗歌发展
文学常识
【乐府】 两汉所谓乐府是官署名称,指音乐机关.它主要负责制作国家典礼音乐,也就是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制成曲谱并制作、演奏新的歌舞, 此外还要收集民间的歌谣入乐.
【乐府诗】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曹操何其人?英雄?枭雄?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1]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三国志·武帝纪》)
是非功过转头空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正音解字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
碣石 ( ) 澹澹( ) 竦峙( ) 丰茂 ( )
2、解释下列词语
临 澹澹 行 其
萧瑟 若 何 洪波
jié
dàn
sǒng zhì
mào
①形容风吹草木的声音;
②形容冷落,凄凉,如“门庭萧瑟
互文
互文上下的文意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的句子。
方位 地点 对象
动景
静景
听觉
视觉
理解诗意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 中产生出来的。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 想感情吧。
日月的昼夜轮转、漫天灿烂的银河,仿佛都出自大海浩渺的胸怀
1.全诗是围绕哪个字展开?
“诗眼”
2.哪些景物是实写,哪些是虚写
3.作者看到、听到和想到什么?
4.诗句体现作者什么样的胸怀?
活动探究
理解诗意
1.全诗是围绕哪个字展开?(诗眼)
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直陈其事,语言质朴,体现了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理解诗意
2.哪些景物是实写,哪些是虚写
实写: 海水 山岛——
树木 百草——
秋风 洪波——
宽阔、威严
生机勃勃
苍凉、宏大
虚写:日月、星汉—— 高远、永恒、无限大
波澜壮阔
欣欣向荣
吞吐日月
博大包容




理解诗意
3、作者看到、听到和想到什么?
看:水 山岛 树木 百草 洪波
听:萧瑟秋风

日月之行
星汉灿烂

沧海
思考:作者借大海这一形象表达了怎样的志向?
曹操通过沧海这一形象表达了怎样的志向?
知人论世 体会雄心
方法小贴士:
1.从关键词句中找
2.从背景资料中找
3.从作者同时期其他作品中找
知人论世 体会雄心
从背景资料中找
曹操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的途中。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当时的乌桓首领,屡次骚扰边境。建安十二年,即公元207年,曹操毅然北上,征伐乌桓,所向披靡,大败乌桓,最终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所以第二年他才能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归途中曹操登山碣石山,观看沧海的壮丽景色。此时,曹操踌躇满志,意气昂扬,挥笔即书,便有了《观沧海》这首诗。
知人论世 体会雄心
从作者同时期中找
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边,它的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的雄心不会止息。
老当益壮,奋发有为 气吞河山,统一天下!
活动探究
3、作者看到、听到和想到什么?
看:水 山岛 树木 百草 洪波
听:萧瑟秋风

日月之行
星汉灿烂
宏伟志向

沧海
知人论世 体会雄心
曹操拿自己与大海相比,旨在抒发想要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曹操看见了大海,找到了表达胸中志向的寄托;大海看见了曹操,大海浩瀚壮阔的气象,博大包容的胸怀才得以表现在诗歌中。眼前那片壮阔的大海早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了一起。
"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
——王国维
明悟诗理
本诗借景抒情,诗人以洗练的笔法,神奇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小结
这首乐府诗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奋发昂扬的精神。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
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这与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是一致的,真是读其诗如见其人。
写作特点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
C.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出悲凉伤感的意境。
D.本诗寓情于景,体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①运用夸张和互文修辞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
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丽景象,
③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和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
(3)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写作特色。(写出两点即可)
①情景交融:借大海的宏伟广阔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②虚实结合:写景为实,想象为虚。
③动静结合:水的动,岛的静;树木百草的静,秋风洪波的动。
④运用夸张和对偶的手法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宏伟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