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综合模拟检测卷
一、看拼音,写汉字;
yáo yuǎn xiān rén bài bié rì sī yè xiǎng
( ) ( ) ( ) ( ) 二、比一比,组词语。
即( ) 竖( ) 绳( ) 证( ) 驾( )
既( ) 坚( ) 蝇( ) 征( ) 贺( )
选择题。
1.选出下列词语中带点字的读音错误的一项( )
A.挑剔(tì) B.祭祀(sì)
C.缥缈(piāo) D.暴露(lù)
2.对下列诗句分别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②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③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④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A.①比喻②夸张③拟人④对偶 B.①比喻②对偶③拟人④夸张
C.①拟人②对偶③比喻④借代 D.①借代②对偶③比喻④夸张
3.下面哪一条俗语用的不恰当? ( )
A.这里没有外人,你 用不着遮遮掩掩,还是“打开天窗说亮话”吧。
B.这件事别人都说我做得好,只有你总说这不好那不好,真是“鸡蛋里挑骨头”。
C.只有善于吸取教训,才能积累人生的智慧,正如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
D.班长竞选,一贯默默无闻的他竟然报名了,这不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吗?
四、用“√”在括号中选出课文中的原词句。
1.鹿摆摆身子,水中的(倒影 倒映)也跟着摆动起来。
2.春(朝 潮)带雨晚来急,野(渡 度)无人舟自横。
3.若用扇子在下面轻轻地扇送,有时能飞得(很高很高 很高)
五、照样子,写词语。
1.三年五载(含数字): 、
2.口若悬河(含比喻): 、
3.—日三秋(含夸张): 、
4.兔死狐悲(含拟人): 、
5.龙腾虎跃(含动物): 、
六、句子乐园。
1.伯父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改为转述句)
2.花生的外表不大好看。花生的用处很多。(用关联词语合成一句话)
3.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改为陈述句)
4.我们要及时改正并发现自己身上的缺点。(修改病句)
5.给“船已行二日即到”加上合适的标点,使其表达两种不同的意思。
句子①
句子②
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垂柳把溪水当作 ,山溪像 一样平静。
2.春天美,美在动物:“ ,沙暖睡鸳鸯。”“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天美,美在景物:“日出江花红胜火, 。”“人间四月芳菲尽, 。”
3.法布尔通过实践证明,蜜蜂有 的本领。
4.近朱者赤, 。
5.知错就改是我们都应该养成的好习惯。《左传》告诉我们:“人谁无过? , 。”
八、文言文阅读。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鼎,衡小名也。邑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邻舍有烛而不逮 不逮:不给他
B.衡乃与其佣作 佣作:雇佣劳作
C.而不求偿 偿:报偿
D.邑人畏服之如是 邑人:同乡
2.文中一个家喻户晓的典故是:
3.本文记述了有关匡衡的几个故事?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九、现代文阅读。
自然之道(节选)
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
然而,接着发生的事情让大家极为震惊。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我们很快明白: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便会返回龟巢。那只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很快引来许多食肉鸟。
1.选文第一自然段,“我们”和向导的心情完全不同,找出这些词。
我们的心情:
向导的心情:
2.理解句子。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这句话里有两个意思相同,分别是( )和( ),作者连用这两个词,可见“我们”的行为( )。
3.“叼就叼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句中的“自然之道”是指 。
4.违背自然之道的结果是:
十、表达。
回首六年的小学生活,你也许有过追梦的艰辛、成功的欢乐、友情的愉悦、孤独的感伤……每一次的经历都是成长。请选择一件你印象最深的事情写下来。
提示:1.表达有条理,要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
2.注意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