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二十四课《风娃娃》 课时 一、二
教材分析 《风娃娃》作为二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并感受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本课选取了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作为教学重点,通过风娃娃帮助风车转动、为秧苗带来水源的情境,展现了风娃娃的善良与努力。教材设计巧妙,通过角色扮演、朗读和讨论等多种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现力。此外,教材还注重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学习风娃娃的优秀品质,鼓励他们在生活中也要乐于助人,传递正能量。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好奇心强,喜欢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对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尤为感兴趣。在《风娃娃》这篇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已经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对课文的整体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掌握了部分生字词,这为第二课时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然而,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限制,他们在理解抽象概念、把握文本深层含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如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本内容。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目标 复习巩固第一课时所学的生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理解第二自然段的内容,感受风娃娃帮助人们做好事的心情和行为。 通过朗读和表演,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现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感受风娃娃帮助人们做好事的心情和行为。 教学难点 理解风娃娃如何帮助人们做好事。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练习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PPT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30秒) 教师行为: 微笑面向学生,用亲切的语气说:“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纸船与风筝》,还记得我们是怎样学习生字和读课文的吗?” 引导学生回忆并简述学习方法,如默读、圈画生字等。 接着说:“今天,我们要用同样的方法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风娃娃》。请大家翻开课本,准备好默读课文。” 学生行为: 学生回忆并简要回答上节课的学习方法。 翻开课本,准备默读课文。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谁来说说,我们上节课是怎么学习《纸船与风筝》的?”
学生:“我们先是默读了课文,然后圈出了不认识的字,还用了拼音和组词的方法学习生字。” 二、默读课文,自主识字(1分钟) 教师行为: 发放自学提示卡,让学生明确自学任务。 巡视课堂,鼓励学生自主默读课文,圈画出生字。 学生行为: 认真阅读自学提示卡,明确自学任务。 默读课文,边读边用铅笔圈画出不认识的字。 教师具体指导:
教师轻声提醒:“大家要注意,默读的时候不要出声,用眼睛看,用心想。” 三、师生交流方法,共学生字(7分钟) 环节一:初读本课生字条(1分钟) 教师行为: 提示学生课文共有7个自然段。 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到生字条,自己读一读生字。 学生行为: 对照自然段序号,找到生字条,并自己读一读生字。 环节二:形声字规律学记(2分钟) 教师行为: 提问:“谁能用形声字的规律来识记‘哗、秧和翻’这三个字?” 引导学生理解“哗啦”和“嗨哟”是形容声音的词,并读句子感受。 学生行为: 学生举手回答,如:“‘哗’是形声字,左边是口字旁表示声音,右边是华字,我读句子感受到了‘哗啦’是水流的声音。” 学生读句子,感受“哗啦”和“嗨哟”的声音特点。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谁能说说‘哗’字是怎么记住的?”
学生:“‘哗’是形声字,左边是口字旁,右边是华,我读句子时听到了水哗啦哗啦的声音。” 环节三:归类识记与动作识记(2分钟) 教师行为: 引导学生通过提手旁归类识记“抽、摆和拉”。 示范做动作,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这些字。 学生行为: 学生举手回答,如:“‘抽’字提手旁表示和手有关,我读句子时想象了抽水的动作。” 学生跟着教师做动作,加深对生字的理解。 环节四:分享识字方法(2分钟) 教师行为: 鼓励学生分享其他识字方法,如熟字识字法、词语法等。 教师补充,将生字放入词语中认识“翻和栽”。 学生行为: 学生积极分享,如:“我用熟字识字法记住了‘责’,责任的责就是责任的责。” 学生跟读词语,巩固生字。 教师总结:
“同学们真棒,用了这么多方法来识字。现在,我们再一起读一遍生字条,巩固一下。” 学读长句,读懂首段(1分30秒) 教师行为: 引导读长句:教师选取课文第一自然段中的一个长句,如:“风娃娃长大了,风妈妈说:‘到田野里去吧,在那里,你可以帮人们做许多事。’”教师先示范朗读,注意停顿和语气。 分段指导:将长句分成几个小部分,先让学生尝试自己读,然后教师逐一指导,确保学生能够正确、流畅地朗读。 理解内容:提问:“风娃娃长大了,妈妈让它去哪里?妈妈希望它做什么?”引导学生回答,理解句子含义。 情感引导:通过语气和表情的变化,引导学生感受风娃娃即将踏上旅程的兴奋和期待,为后文的学习铺垫情感基础。 学生行为: 学生认真听教师示范朗读,注意模仿教师的停顿和语气。 分段尝试朗读长句,注意句子的连贯性和准确性。 积极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理解句子内容。 通过教师的情感引导,感受风娃娃的心情变化。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风娃娃的妈妈是怎么说的?谁来试着读一读?” 学生(尝试朗读):“风娃娃长大了,风妈妈说:‘到田野里去吧,在那里,你可以帮人们做许多事。’” 教师:“很好,但是要注意停顿哦。‘风娃娃长大了,’这里可以稍微停顿一下,‘风妈妈说’再停顿,然后说‘到田野里去吧,在那里,你可以帮人们做许多事。’” 学生(再次尝试):“风娃娃长大了,风妈妈说:‘到田野里去吧,在那里,你可以帮人们做许多事。’” 教师:“很棒!现在谁能告诉我,风娃娃的妈妈希望它去哪里,做什么?” 学生:“风娃娃的妈妈希望它去田野里,帮助人们做许多事。” 五、理解风娃娃的初步形象(1分钟) 教师行为: 总结形象:结合第一自然段的内容,引导学生总结风娃娃的初步形象。可以说:“从第一自然段中,我们可以看出风娃娃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感受风娃娃的善良和乐于助人的品质,为后文的学习打下情感基础。 学生行为: 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如:“风娃娃是一个善良、乐于助人的孩子。” 通过教师的引导,进一步感受风娃娃的品质。 六、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30秒) 教师行为: 课堂小结: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的学习和第一自然段的理解。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如:“请同学们回家后,用我们今天学到的识字方法,预习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并尝试朗读给家人听。” 学生行为: 学生认真听教师的小结,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记录下作业要求,准备课后完成。 结束语: 教师:“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好!希望大家能继续保持这种学习热情,我们下节课再见!”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分钟) 教师行为: 微笑面向学生,用亲切的语气说:“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风娃娃》的第一自然段,还记得风娃娃的妈妈是怎么说的吗?” 引导学生回忆并简要回答。 接着说:“今天,我们继续跟随风娃娃的脚步,看看它都做了哪些好事。请大家翻开课本,翻到第二自然段。” 学生行为: 学生回忆并简要回答上节课的内容。 翻开课本,准备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风娃娃的妈妈希望它去哪里,做什么?”
学生:“风娃娃的妈妈希望它去田野里,帮助人们做许多事。” 二、初读第二自然段,整体感知(2分钟) 教师行为: 示范朗读第二自然段,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表达。 提示学生边听边想:风娃娃去了哪里?做了什么? 学生行为: 认真听教师朗读,边听边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三、分段学习,深入理解(8分钟) 1. 学习第一句话(2分钟) 教师行为: 提问:“风娃娃来到了哪里?它是怎么做的?” 引导学生找到并朗读第一句话:“风娃娃来到田野,看见一架大风车正在慢慢转动,抽上来的水断断续续地流着。” 提问:“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风车转动慢、水流不畅的情况。 学生行为: 举手回答教师的问题,如:“风娃娃来到了田野。”、“它看见风车转得很慢。” 朗读第一句话,感受风车和水流的状态。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风娃娃看到风车转得这么慢,它会怎么做呢?”
学生:“它会想办法让风车转得快一点。” 2. 学习第二、三句话(3分钟) 教师行为: 提问:“风娃娃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引导学生找到并朗读第二、三句话:“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鼓起腮使劲向风车吹去。风车一下子转得飞快!抽上来的水奔跑着,哗啦哗啦地向田里流去。秧苗喝足了水,笑着不住地点头。” 示范做吹气的动作,帮助学生理解“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和“鼓起腮使劲吹”的意思。 提问:“风娃娃做了好事,秧苗有什么反应?”引导学生理解秧苗的感激之情。 学生行为: 举手回答教师的问题,如:“风娃娃鼓起腮使劲吹,风车就转得飞快了。”、“秧苗喝足了水,笑着点头。” 跟着教师做吹气的动作,感受风娃娃的努力。 朗读第二、三句话,体会风娃娃的善举和秧苗的喜悦。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风娃娃吹了一口气,风车就怎么样了?”
学生:“风车一下子转得飞快!” 3. 情感升华(3分钟) 教师行为: 提问:“风娃娃做了好事,它心里会怎么想?”引导学生感受风娃娃的快乐和满足。 通过语气和表情的变化,引导学生朗读整段话,感受风娃娃的善良和乐于助人的品质。 学生行为: 积极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如:“风娃娃会很高兴,因为它帮助了别人。” 朗读整段话,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表达。 四、巩固练习,拓展延伸(5分钟) 1. 朗读比赛(2分钟) 教师行为: 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看谁读得最好,最能表现出风娃娃的快乐和秧苗的感激。 给予表扬和鼓励, 五、角色扮演,加深体验(8分钟) 教师行为: 引入角色扮演:“同学们,现在我们来个小剧场,请几位同学分别扮演风娃娃、大风车、秧苗和旁白。通过表演,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这段故事。” 分配角色:邀请几位学生上台,分别分配给他们风娃娃、大风车、秧苗和旁白的角色。 指导表演: 对扮演风娃娃的学生说:“你要表现出风娃娃的善良和努力,尤其是吹气时的动作和表情。” 对扮演大风车的学生说:“你要通过动作展示风车从慢到快的变化。” 对扮演秧苗的学生说:“你要表现出秧苗喝到水后的满足和感激,用点头和微笑来表达。” 对旁白的学生说:“你要清晰、有感情地讲述整个故事。” 开始表演:播放轻柔的背景音乐,学生们开始表演。教师和其他学生在台下观看,给予鼓励和支持。 学生行为: 扮演风娃娃的学生用力做吹气的动作,脸上洋溢着帮助他人的快乐。 扮演大风车的学生通过旋转手臂模拟风车转动,从慢到快,表现出生动的效果。 扮演秧苗的学生在“水”流来时,开心地笑着,不住地点头。 旁白的学生流畅地讲述故事,配合表演者的动作和表情。 六、讨论交流,深化理解(5分钟) 教师行为: 提出问题:“通过朗读和表演,大家对风娃娃的行为有什么感想?你觉得风娃娃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引导学生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从风娃娃的善良、乐于助人、努力等方面进行讨论。 总结提升:“同学们说得很好,风娃娃是一个善良、乐于助人、勇于尝试的好孩子。我们也要像风娃娃一样,在生活中多帮助他人,传递正能量。” 学生行为: 学生积极举手发言,分享自己的感想和看法。 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思考并补充自己的观点。 七、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2分钟) 教师行为: 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风娃娃》的第二自然段,通过朗读、表演和讨论,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风娃娃的善良和乐于助人的品质。希望大家都能成为像风娃娃一样的好孩子。” 作业布置:“课后,请大家继续预习课文后面的内容,并思考风娃娃接下来还会去哪里?做了哪些事?明天我们来分享你的发现。” 学生行为: 学生认真听教师的小结,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记录下作业要求,准备课后完成。 结束语: 教师:“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表现得非常棒!希望你们能继续保持这种学习热情,我们下节课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