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校园里的小动物》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观察动物,并能用文字、图画描述出它的形状与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去比较,掌握对比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
2.爱护动物、不伤害动物。
3.记录、描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懂得在科学研究中要重视收集证据
教学重点
概括小动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
围绕小动物如何开展探究性活动。
教学准备:
课件——动物图片(教学活动建议:本课的观察对象是可选择的,蚂蚁、蜗牛都是比较常见、容易捕捉、易于饲养的小动物,选取它们为观察对象,可以将学生头脑中以往的经验充分调动出来,提高认知水平。)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学生准备:小动物观察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继续研究动物。
二、展示学生观察记录表
学生上讲台,利用实物投影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表,汇报自己的发现。
三、概括小动物的共同特征
1.谈话:我们仔细观察了蜗牛、蚂蚁和鱼,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
3.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
4.师生共同总结动物的共同特征。
四、给常见的动物分类
1.看教科书第21页,提问:你认识这些动物吗?还认识哪些动物?
2.谈话:我们来给它们分类,说说你想怎样分类。
3.学生活动。
4.学生汇报,交流分类依据。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几课的学习,了解观察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引导学生要关爱小动物,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反思:
1.图片激趣,让学生爱学
喜欢小动物是小学生的天性,上课一开始,我就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 。”“喜欢!"学生高兴地答到。“ 那老师给大家看几种动物的图片,如果你认识它们,就请你亲切地呼喊它们的名字!"动物图片一幅一幅出示着,同学们一个一个地亲切地喊着这些动物的名字。喜欢之情溢于颜表,学生自然而高兴地进人本节课学习情境。
2.主动收集,汇报、讲述中了解
美国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东西的最好途径是自己去发现、探究。探究性学习正是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让学生经历不断发现、思考、不断进取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得到高度的发挥。课堂中我让学生们展示着自己观察的小动物的记录;述说着自己了解的小动物。通过学生对小动物记录的展示及动情的描述,使他们进一步掌握了各种动物的特点、生活习性、唤起他们对动物的热爱。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