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鄂教版(2017秋)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综合训练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鄂教版(2017秋)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综合训练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09.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鄂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9-11 11:00: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综合训练题
一、单选题
1.下列成语中,描述产生新物质的是(  )
A.滴水成冰 B.聚沙成塔 C.蜡炬成灰
2.植物园边的铁栏杆生锈了,可能是因为(  )
A.空气清新 B.环境潮湿 C.阳光充足
3.下列的变化有新物质产生的是(  )
①婚烛熔化②铁水变成铁锭 ③馒头发霉 ④绿叶变黄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4.下面变化中没有产生新物质的是(  )。
A.发霉的面包 B.燃烧后的火柴 C.纸片撕碎了
5.与苹果腐烂的变化类型一样的是(  )
A.米饭烧焦
B.脸上的汗水慢慢没了
C.爆玉米花
6.下列有关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说法正确的是(  )。
A.有颜色 B.不透明 C.不支持燃烧
7.用(  )的方法可以防止自行车生锈。
A.经常冲洗
B.在易上锈处抹些黄油
C.车胎气保持充足
8.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  )。
A.两种物质是否混合在一起
B.两种物质的形状是否改变
C.是否产生了新物质
9.有关木片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燃烧时火焰是黄色的
B.没有产生新物质
C.燃烧后有少量的黑色炭
10.点燃两支相同的蜡烛,用集气瓶将其中一支蜡烛罩起来,被罩起来的蜡烛(  )
A.过一段时间后会熄灭
B.会一直燃烧
C.火焰会变大
11.取两只烧杯,向一只烧杯中加入少量白醋,另一只烧杯中加入少量小苏打溶液。将刚制取的紫甘蓝汁分别滴到白醋和小苏打溶液中,可以观察到(  )。
A.紫甘蓝汁滴到白醋中,溶液会变成绿色
B.紫甘蓝汁滴到小苏打溶液中,溶液会变成红色
C.紫甘蓝汁滴到小苏打溶液中,溶液会变成绿色
12.切两片苹果,分别放入小碟中,向其中一片苹果表面滴上柠檬汁,10分钟后观察两片苹果切面的颜色。该实验要探究的是苹果切面变色是否与(  )相关。
A.小碟 B.空气 C.柠檬汁
二、填空题
13.涂了油漆的铁制品不容易生锈,是因为油漆起到了隔绝   和水的作用。
14.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可以表现为颜色的改变、产生   或气体、发光发热等现象。
15.蜡烛的制作过程中,蜡块仅仅是发生了   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蜡烛燃烧却产生了新物质   。
16.纸片燃烧后生成的物质和原来的   。(填“一样”或“不一样")
17.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两类:一类仅仅是   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另一类是   的变化,这类变化往往伴随颜色的改变、产生   或气体、   等现象。
三、判断题
18.蜡块受热熔化没有产生新物质,而点燃蚣烛产生了新物质。(  )
19.抹油、喷漆、覆盖瓷釉可以有效防止铁生锈。(  )
20. 苹果腐烂、面包发霉没有产生新物质。(  )
21.将一只白瓷碗放在火焰上方烧一会儿,它的底部不会有任何变化(  )
22.把糖和白醋混合在一起会产生气泡。(  )
四、连线题
23.请依据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特点正确连线。
玉石雕成佛像
烟花爆炸
湿衣服变干 化学变化
米饭变馊
光合作用 物理变化
电灯通电发光
五、简答题
24.简单说说铁锈与铁的区别。
25.请你写出至少三种防止铁生锈的方法。
26.小明同学在骑自行车的时候不慎摔了一跤,导致铁质车架上的漆被刮掉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发现掉漆部位生锈了,失去了往日的光泽。请你帮他想想在车漆被刮掉之后应该怎样处理才能避免这种现象发生 (答两条)
六、实验探究题
27.小科在探究蜡烛燃烧的实验中,进行了以下实验
(1)如图a,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烧杯壁上有出现   ,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了   。
(2)如图b,将另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发现烧杯内壁澄清石灰水变   ,说明蜡烛燃烧有   生成。
(3)如图c,再将一只白瓷杯放在蜡烛火焰上方,过一会儿取下白瓷杯,发现它的底部变   ,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了   。
(4)根据以上实验及现象可知,蜡烛燃烧时   新物质产生。(选填“有”或“没有”)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分析】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就是否产生新物质。聚沙成塔、滴水成冰只是形态上发生了变化,并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蜡炬成灰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B
【解析】【分析】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生锈的原因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氧在有水的环境中与铁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铁,就是铁锈。植物园边的铁栏杆生锈了,可能是因为植物蒸腾作用,导致其环境潮湿。
3.【答案】B
【解析】【分析】 根据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认识,蜡烛融化、钢水变钢锭变化过程中都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馒头发霉、树叶颜色变化变化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4.【答案】C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的产生,只是物质形状、大小、形态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的产生;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物,发番的面包、燃烧后的火柴变化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撕碎的纸片变化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5.【答案】A
【解析】【分析】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中,物质在不断地变化着。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苹果腐烂、米饭烧焦都有新物质生成,脸上的汗水慢慢没了、爆玉米花没有新物质生产。故选A。
6.【答案】C
【解析】【分析】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能灭火。
7.【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铁生锈的条件,隔绝空气、水与铁制品的接触。打破生锈条件就能有效防止铁生锈。比如在自行车易上锈处抹些黄油,能够有效隔绝空气、水和铁制品的接触,达到防锈目的。经常冲洗容易生锈,车胎气保持充足与生锈无关。
8.【答案】C
【解析】【分析】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成为物理变化,产生新物质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9.【答案】B
【解析】【分析】燃烧的本质是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还原反应。
燃烧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变化过程,其反应过程极其复杂,这个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发光、发热等现象。木片燃烧时火焰是黄色的,燃烧后有少量的黑色炭,木片燃烧产生新物质。
10.【答案】A
【解析】【分析】点燃两支相同的蜡烛,用集气瓶将其中一支蜡烛罩起来,罩着的蜡烛燃烧会使罩内氧气燃尽,导致蜡烛熄灭。
11.【答案】C
【解析】【分析】酸性物质遇到紫甘蓝汁会变红,碱性物质遇到紫甘蓝汁会变蓝。向一只烧杯中加入少量的白醋,将刚制取的紫甘蓝汁滴到白醋中,我们会看到的现象是溶液变成红色。
12.【答案】C
【解析】【分析】苹果中含有一种叫做氧化酶的物质,苹果皮破了以后,这种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接触,就会生成一种新的物质,使苹果变色。切两片苹果,分别放入小碟中,向其中一片苹果表面滴上柠檬汁,由于滴入柠檬汁的那一片苹果没有变色,而没有滴柠檬汁的那一片苹果变成了褐色。
13.【答案】空气
【解析】【分析】铁生锈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涂了油漆的铁制品不容易生锈,是因为油漆起到了隔绝空气和水的作用。
14.【答案】沉淀
【解析】【分析】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也叫物理变化),如蜡烛受热熔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这类变化常常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发光发热等现象表现出来,如蜡烛的燃烧。
15.【答案】物理;二氧化碳
【解析】【分析】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制作蜡烛的过程中,蜡块仅仅是发生了形态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蜡烛和纸燃烧后都产生了新物质、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16.【答案】不一样
【解析】【分析】物体燃烧之后有新物质生成,是不可逆的变化。纸片燃烧之后发出黄色火焰,放热,有呛人气味,产生白烟,燃烧完后剩下灰黑色灰烬。纸片在燃烧后生成的物质和原来的物质不一样。
17.【答案】形态;产生新物质;沉淀;发光发热
【解析】【分析】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也叫物理变化),如蜡烛受热熔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这类变化常常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发光发热等现象表现出来,如蜡烛的燃烧。
18.【答案】正确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只是物质形状、大小、形态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产生;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物。蜡块受热熔化属于物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而点燃蜡烛属于化学变化,产生了新物质。题干正确。
19.【答案】正确
【解析】【分析】 生锈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铁或者其他金属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变化导致的,被空气氧化了,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阻断铁与空气等外部环境的接触从而避免化学反应的发生。
20.【答案】错误
【解析】【分析】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中,物质在不断地变化着。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苹果腐烂、面包发霉都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题目说法错误。
21.【答案】错误
【解析】【分析】用蜡烛火焰烧白瓷碗(片)时产生的黑色物质是炭黑,它是不同于蜡烛的新物质。
22.【答案】错误
【解析】【分析】糖和醋混合在一起不会产生化学变化,没有气泡产生,所以题目说法错误。
23.【答案】
【解析】【分析】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中,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在不断地变化着。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它们的根本区别在于有没有生成新物质。玉石雕成佛像、湿衣服变干、电灯通电发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烟花爆炸、米饭变馊、光合作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4.【答案】铁是灰白色的,铁锈是红褐色的;铁有光泽,铁锈没有光泽;铁五空隙,铁锈有空隙;铁能导电,能被磁铁吸起,铁锈不能导电,不能被磁铁吸起;铁手感光滑,铁锈手感粗糙;敲击铁的声音清脆,敲击铁锈的声音沉闷;铁能被磁铁吸引,铁锈不能被磁铁吸引。
【解析】【分析】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生锈的原因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氧在有水的环境中与铁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铁,就是铁锈。根据对铁与铁锈的认识,发现铁和铁锈是不同的物质,铁是灰白色的,铁锈是红褐色的;铁有光泽,铁锈没有光泽;铁五空隙,铁锈有空隙;铁能导电,能被磁铁吸起,铁锈不能导电,不能被磁铁吸起;铁手感光滑,铁锈手感粗糙;敲击铁的声音清脆,敲击铁锈的声音沉闷;铁能被磁铁吸引,铁锈不能被磁铁吸引。
25.【答案】擦去水分,抹点油;镀上不易生锈的金属;喷漆;覆盖瓷釉;加入其他物质,制成不锈钢
【解析】【分析】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水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防止铁生锈的方法:1.制成不锈钢;2.在铁制品表面涂油漆;3.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4.在铁制品表面涂油;5.覆盖搪瓷等。
26.【答案】将掉漆部分打磨干净铁锈后,再刷上油漆;将自行车放在干爆不潮湿的地方。
【解析】【分析】铁生锈的原因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氧在有水的环境中与铁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铁,就是铁锈。自行车车架一般是用坚固耐用的钢铁制成的。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小明同学在骑自行车的时候不慎掉了一饺,导致铁质车架一的漆被刮掉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发现掉漆部位生锈了,失去了往日的光泽,可以推断自行车车架可能是铁制成的。铁生锈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隔绝空气、水和铁制品的接触,能够有效防止生锈。因此,可以将掉漆部分打磨干净铁锈后,再刷上油漆,隔绝空气和水分,可以避免车架继续生锈。也可以将自行车放在干燥不潮湿的地方,也可以避免车架继续生锈。
27.【答案】(1)水珠;水
(2)浑浊;二氧化碳
(3)黑;炭黑
(4)有
【解析】【分析】燃烧的本质是可燃物和氧气发生的剧烈反应,氧气是助燃气体,氧气能使可燃性物质燃烧。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所有的物质都是在不断变化的,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1)图a中,点燃蜡烛,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烧杯壁上有小水珠出现,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了水蒸气。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图b中,将另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重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发现烧杯内壁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3)再将一只白瓷碗盖在蜡烛火焰上方(如图c),过一会儿取下白瓷碗,发现它的底部变黑,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了碳。
(4)根据以上实验及现象可知,蜡烛受热熔化过程中仅仅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蜡烛燃烧时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