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鄂教版(2017秋)六年级上册科学期中综合训练(1-3单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鄂教版(2017秋)六年级上册科学期中综合训练(1-3单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9.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鄂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9-26 09:07: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期中综合训练(1-3单元)
一、单选题
1.下列现象中,(  )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A.烟花绽放 B.盐溶解于水 C.冰融化成水
2.用蜡块制作蜡烛的过程中,始终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A.蜡块的形状 B.蜡块的大小 C.蜡块的质量
3.下列做法能够防止金属生锈的是(  )。
①擦干水分;②喷漆;③搪瓷.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4.小明对农艺馆中看到的植物进行了分类,其中凤仙花、荷花、苔藓、金鱼藻、狗尾草分为一类,榕树、木棉树、勒杜鹃分为一类。他们的分类标准是(  )
A.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
B.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C.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
5.下列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  )
A.蘑菇 B.蕨类 C.狗尾草
6.食物的能量最终来源是(  )
A.植物 B.动物 C.真菌
7.水稻、玉米与其他生物构成食物链时,它们(  )
A.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
B.只能是生产者
C.只是消费者
8.对于水循环,下面说法不准确的是(  )
A.冰、雪也可以直接变成水蒸气
B.水循环使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
C.水循环产生了多变的天气现象
9.熬汤时,我们会看到锅上方有很多白汽,这是因为(  )
A.汤内水分蒸发产生的水蒸气
B.水蒸气凝结成的小水滴
C.空气湿度大
10.下列关于水循环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滴。
B.地面上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C.海洋中的水不是淡水,所以不会进入水循环。
11.夏秋季的早晨,在小草、落叶等物体上常常会看到许多露珠,它们是(  )
A.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的
B.从天空中掉下来的
C.从小草、树叶中渗出来的
12.下列水循环排序正确的是(  )。
A.地表水→降水→云或雾
B.地表水→云或雾→降水→地表水
C.云或雾→降水→地表水
二、填空题
13.蜡烛的制作过程中,蜡块仅仅是发生了   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蜡烛燃烧却产生了新物质   。
14.铁钉在有   和   的条件下容易生锈。
15.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   ,直接或间接消费别的生物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   。
16.植物的叶片中含有许多   ,它们就像一个个   的加工厂,在阳光的照射下,叶绿体能将根吸收的   和由叶片进入的   制成植物生成所需要的   并释放   ,这个过程叫   。
17.地球上的水在太阳光照射下,不断从水面、陆地和植物表面蒸发、蒸腾,变成   ,水蒸气遇冷就会凝结成许多   或   ,他们聚集在一起。漂浮在空气中,就形成了   。
18.水有   、   、   三种状态变化。
三、判断题
19.生活中,形成云的水蒸气全部来自海洋、湖泊以及河流中的水。(  )
20.冬天在户外的人呼出的“白气”是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  )
2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化学能转化为太阳能。(  )
22.狗尾草、凤仙花、冬青都属于草本植物。(  )
23.我们将一些铁制品中加入其他物质,制成不锈钢,可以增加它的使用寿命。(  )
24.石灰石遇盐酸冒气泡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
四、简答题
25.请你写出至少三种防止铁生锈的方法。
26.什么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27.雾和云是怎样形成的?
28.自然界中,水循环的意义有哪些?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分析】物质的状态、形状发生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产生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烟花绽放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C
【解析】【分析】在自然界,物质的变化无处不在;有些物体在变化时,构成物体的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如水遇冷结冰;有些物体在变化时,构成物体的物质发生了改变,如铁锅生锈。制造蜡烛的过程中,蜡块的大小和形状发生了变化,始终没有发生改变的是蜡这种物质的质量。
3.【答案】C
【解析】【分析 】根据铁生锈的条件进行分析,铁在有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要防锈就是使铁与水或氧气隔绝.防止金属生锈的方法有:在金属表面涂一层油漆;在金属表面镀一层金属等。
4.【答案】B
【解析】【分析】考查植物的分类, 根据植物茎的性质,可将植物分为木本植物与草本植物。
5.【答案】A
【解析】【分析】绿色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蘑菇属于真菌,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6.【答案】A
【解析】【分析】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一部分用来构建植物体自身,一部分为人类和其它生物提供食物来源,人类和其它的生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食物的最终来源生物圈中的植物。
7.【答案】B
【解析】【分析】生产者主要指的植物。
8.【答案】B
【解析】【分析】A、冰、雪也可以直接变成水蒸气,选项观点正确。
B、水循环促进了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更新,维持了全球的动态平衡,但不能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选项观点错误。
C、水在地球上的循环产生了雾、云、雨、雪、露、霜等天气,海洋水经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过程,回到陆地上,又经过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回到大海中,水在海洋和陆地之间不断循环运动,使得陆地上的水资源得到不断更新和补充,为我们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淡水资源,选项观点正确。
9.【答案】B
【解析】【分析】遇冷可以变成液态水这种现象叫凝结。凝结时,水从气态变成液态。熬汤时,我们会看到锅上方有很多白汽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小水珠。
10.【答案】C
【解析】【分析】海洋中的水虽然不是淡水,但是也会通过太阳蒸发进入水循环。所以此题选C。
11.【答案】A
【解析】【分析】水的三种形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水蒸气遇冷变成液态水的现象叫凝结。而露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结现象,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0℃以上)凝结成的小水珠。
12.【答案】B
【解析】【分析】水循环是指大自然的水通过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环节,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进行连续运动的过程,水的循环排序正确的是表水→云或雾→降水→地表水。
13.【答案】物理;二氧化碳
【解析】【分析】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制作蜡烛的过程中,蜡块仅仅是发生了形态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蜡烛和纸燃烧后都产生了新物质、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14.【答案】空气;水
【解析】【分析】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铁生锈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生活中的铁门生锈,发现上部生锈不严重,下部生锈非常严重,铁门下部接近地面其环境相对潮湿,铁生锈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铁生锈的条件充分,所以铁门的下部生锈严重。
15.【答案】生产者;消费者
【解析】【分析】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多种动植物之间的食物链会彼此交错,形成网状,这种复杂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网。食物链中能够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的生物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食肉性动物终止。
16.【答案】叶绿体;绿色;水;二氧化碳;养分;氧气;光合作用
【解析】【分析】 叶绿体是植物细胞内最重要、最普遍的质体,它是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植物的叶片中有许多叶绿体他们就像一个个绿色加工厂。在阳光的照射下,叶绿体能将根吸收的水和由叶片进入的二氧化碳制造成植物生存所需要的养分,并释放氧气,这个过程叫作光合作用。
17.【答案】水蒸气;小水滴;小冰晶;云
【解析】【分析】水在不同的温度下会发生变化。地球上的水在太阳光照射下,不断从水面、陆地和植物表面蒸发、蒸腾,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就会凝结成许多小水滴或者小冰晶,他们聚集在一起。漂浮在空气中,就形成了云。当云层厚度达到一定程度时,这些小水滴就会落下来,这就是雨。雨水一部分渗透到地下,一部分流入海里,一部分被蒸发成为水蒸气。
18.【答案】固态;气态;液态
【解析】【分析】水有固体、液态、气态三种状态,都属于同一种物质,只是状态不一样。
19.【答案】错误
【解析】【分析】水在自然界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形态,水的三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引起水三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云是水蒸气冷凝结而成的小水滴(或小冰晶)漂浮在高空,大气中的水蒸气主要来自海洋水的蒸发,除此之外还有湖泊水的蒸发、江河水的蒸发以及植物的蒸腾作用。
20.【答案】错误
【解析】【分析】气体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冬天在户外的人呼出的“白气”是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变成小水滴。
21.【答案】错误
【解析】【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和藻类利用叶绿素等光合色素和某些细菌利用其细胞本身,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将二氧化碳和水(细菌为硫化氢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生化过程,使得太阳能转化为了化学能。题目说法错误。
22.【答案】正确
【解析】【分析】人们通常根据植物在某一方面的明显特征,将他们分成不同的类别。像蟋蟀草那样具有比较疏松、柔软、支持力弱的茎的植物,称为草本植物;像桃树那样具有比较紧密、坚硬、支持力强的茎的植物,称为木本植物。狗尾草、凤仙花都属于草本植物。
23.【答案】正确
【解析】【分析】根据铁生锈的原因,在铁中加入其它物质,制作成合金,就能有效防止铁生锈,比如生活中常用的不锈钢。
24.【答案】正确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的产生,只是物质形状、大小、形态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的产生;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物。石灰石遇盐酸冒气泡,这种反应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25.【答案】擦去水分,抹点油;镀上不易生锈的金属;喷漆;覆盖瓷釉;加入其他物质,制成不锈钢
【解析】【分析】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水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防止铁生锈的方法:1.制成不锈钢;2.在铁制品表面涂油漆;3.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4.在铁制品表面涂油;5.覆盖搪瓷等。
26.【答案】绿色植物利用太阳的光能,同化二氧化碳(CO2)和水(H2O)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27.【答案】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结成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在自然界中,许许多多的小水滴漂浮在低高空中,形成了雾,在高空形成云。根据对水的三态变化的认识,雾和云都是水蒸气凝结成的。只是雾是在低空形成的,接触地面,而云的底部不接触地面。
【解析】【分析】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上的水,通过吸收太阳的能量,改变状态到地球上另外一个地方。在太阳的照射下,地球水圈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大气间不断地循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结成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在自然界中,许许多多的小水滴漂浮在低高空中,形成了雾,在高空形成云,根据对水的三态变化的认识,雾和云都是水蒸气凝结成的。只是雾是在低空形成的,接触地面,而云的底部不接触地面。
28.【答案】使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得到不断补充更新;改变了地表形态;促进海陆间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
【解析】【分析】水循环对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卷之间的热量传输起着重要的作用。水循环过程中,还不断地进行着势能和动能的转换,由此产生了流水侵蚀作用,改造着地表形态。此外,水本身又是一种很好的溶剂,在和岩石、土壤的接触过程中不断溶解和带走其中的矿物质,从而促使了地球表层各种化学元素的迁移。总之,水循环是地球表层最为活跃、影响最为深刻的动力过程之一。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