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鄂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中综合训练(1-3单元)
一、单选题
1.下列各种消化器官中,不与食物接触的器官是( )。
A.胃 B.小肠 C.食道 D.肝脏
2.下列生活实例中,利用物质颗粒大小不同的特点来分离混合物的是( )
A.丰收时节,农民伯伯扬起小麦和麦糠、碎麦秸的混合物,利用风力将他们分离开
B.工地上,工人叔叔用纱网过滤细沙中的小石子
C.厨房里,妈妈用水淘洗大米中的杂物
D.实验室里,同学们用磁铁把回形针和木屑分离开
3.在探究“怎样加快溶解”的实验中,我们用玻璃棒来进行搅拌加快溶解,下列操作有误的是( )
A.用力搅拌,减少实验时间 B.搅拌时不要碰撞容器壁
C.搅拌时要以一个方向搅拌 D.搅拌时尽量不要发出声音
4. 电的作用很广泛,但也有一定的危险,因此我们要注意安全用电,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A.雷雨天到大树下躲雨 B.在高压线下放风筝
C.把许多用电器插在一个插座上 D.将电灯关掉后再进行擦拭
5.电为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了方便。下面做法中,属于安全行为的是____。
A.户外遇到雷雨时跑到大树下避雨
B.移动电器时切断电源
C.废旧电池随意丢弃
D.用湿抹布擦带电的灯具
6.人体吸收食物营养的主要器官是( )。
A.食道 B.胃 C.小肠 D.大肠
7.分离沙子和盐的混合物,下列方法没有涉及的是( )。
A.溶解 B.过滤 C.蒸发 D.凝结
8.制作开关的材料一般采用( )。
A.导体 B.绝缘体
C.导体和绝缘体的组合 D.任意组合
9.以下物质中,都属于导体的是( )
A.铜片、人体 B.铁片、橡皮
C.自来水、塑料 D.干木头、铝片
10. 以下物体能将盐、沙子、木屑分离开的是
A.水 B.筛子 C.漏斗 D.勺子
11.下列食物中含有丰富糖类的是( ) 。
A.鸡蛋 B.米饭 C.肥肉 D.鸭肉
12.糖尿病人的饮食,要尽量不吃糖,少吃甜食、饼干、甜品、面食等。下列食谱中,适合糖尿病人食用的是( )。
A.面条一碗 馒头一个 土豆烧肉 砂糖橘若干
B.米饭一碗 西瓜 青椒肉片 花生米 绿豆汤
C.米饭一碗 葡萄 馒头 腌肉 炸土豆条
D.米饭少量 炒肉片 炒青菜 西红柿蛋汤
二、填空题
13. 是消化道的起始端,由 、 等器官协助完成初步消化。
14.食物根据其来源的不同。可以分成 食物和 食物。
15.【过滤、蒸发、沉淀】将泥土与水分离的常用方法是 ;将盐与水分离的常用方法是 ;将米从水中分离的常用方法是 。
16.碾碎、加热、 可以加快食盐、方糖等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17.导体的作用是 ;绝缘体的作用是 。
18.我们要保护好电器的 部分,不能触摸 部分,还要注意不要把 溅到电器上。
三、判断题
19.电线外面包着的塑料皮仅仅是为了防止电线生锈。 ( )
20.当电路短路时,小灯泡会比平时更亮。 ( )
21.在水中能够溶解的物质在其他物质中也能溶解。 ( )
22.搅拌和降低温度都可以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违度。( )
23.多吃油腻的食物会使身体更健壮。 ( )
24.牙齿是口腔消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 )
四、连线题
25.连线题(请判断下列各物质在水中是否溶解,并用线正确地连起来。)
溶解
不溶解 菜油 蜂蜜 铁粉 红糖
五、简答题
26.请提出几点有关安全用电的建议。
27.说一说怎样分离木屑和铁屑 (最少写出2种方法)
28.你能说一说有哪些物体溶于水?那些物体不溶于水吗?
29.食物在身体内的消化过程是怎样的?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解答】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有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这些地方都和食物有接触,但是肝脏不是消化器官。
【分析】食物的养分主要是在人体的小肠里吸收的。
2.【答案】B
【解析】【分析】混合物的分离要充分考虑物体的性质,混合物常用的分离方法有过滤、沉淀、蒸发三种。
A.丰收时节,农民伯伯扬起小麦和麦糠、碎麦秸的混合物,利用风力将他们分离开,是利用不同物品的轻重不同进行分离,故A不符合题意:
B.工地上,工人叔叔用纱网过滤细沙中的小石子,利用物质颗粒大小不同的特点来分离混合物的,故B符合题意;
C.厨房里,妈妈用水淘洗大米中的杂物,是利用不同物品的在水中的沉浮不同进行分离的,故C不符合题意;
D.实验室里,同学们用磁铁把回形针和木屑分离开,是利用磁铁磁力作用分离的,故D不符合题意。
3.【答案】A
【解析】【分析】在探究“怎样加快溶解”的实验中,我们用玻璃棒来进行搅拌加快溶解,使用玻璃棒需要注意的事项:搅拌时不要太用力、搅拌时不要碰撞容器壁、搅拌时要以一个方向搅拌、搅拌时尽量不要发出声音。
4.【答案】D
【解析】【分析】 电的作用很广泛,但也有一定的危险,因此我们要注意安全用电。雷雨天到大树下躲雨,在高压线下放风筝,把许多用电器插在一个插座上,都属于不安全用电。选项D符合题意。
5.【答案】B
【解析】【分析】电为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了方便。下面做法中,属于安全行为的是移动电器时切断电源。户外遇到雷雨时跑到大树下避雨和用湿抹布擦带电的灯具都可能引发触电事故;废旧电池随意丢弃会造成环境污染。故选B。
6.【答案】C
【解析】【分析】小肠是人体吸收食物营养的主要器官。
7.【答案】D
【解析】【分析】分离沙子和食盐的混合物时,我们先将混合物溶解在水中,然后进行过滤,分离沙子,再进行蒸发,得到食盐。选项D符合题意。
8.【答案】C
【解析】【分析】开关是一种控制电流接通与断开的装置,用导体和绝缘体两种材料做成。其中绝缘体用来承载导体部分,导体部分用来接通或者断开电路。
9.【答案】A
【解析】【分析】有的物质容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导体,一般情况下多数金属属于导体,还有人体和水也属于导体;有的物质不容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绝缘体,绝缘体包括塑料、布、纸张等。常见的导体:小刀、石墨、钥匙、铁片、大地、铝片、铜丝、回形针、曲别针、自来水、人体等,选项A属于导体,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0.【答案】A
【解析】【分析】分离不同的物质,我们选用的方法不同,分离盐、沙子和木屑,我们可以运用溶解的方法,将盐溶解到水中,再进行蒸发,即可分离盐、沙子和木屑。
11.【答案】B
【解析】【分析】鸡蛋含有蛋白质,米饭含有大量的淀粉,富含糖类。肥肉含有脂肪,鸭肉含有蛋白质 。
12.【答案】D
【解析】【分析】糖尿病人不适合吃大量面食、西瓜、砂糖橘、葡萄等含糖量高的水果。
13.【答案】口腔;牙齿;舌头
【解析】【分析】人体的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不同的器官有不同的功能。在消化系统中,大块食物被切割、磨碎成小颗粒,然后,被消化液分解成更小的微粒的过程叫消化。食物在口腔中经历了初步的消化过程,由牙齿、舌头等器官协助完成初步消化。在胃里被进一步磨碎,搅拌,变成糊状,食物的营养主要是在小肠内被吸收的。
14.【答案】植物类;动物类
【解析】【分析】食物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根据食物的来源可以把食物分为植物类食物和动物类食物,不同的分类方法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
15.【答案】沉淀;蒸发;过滤
【解析】【分析】分离是利用一定的方法将混合物中的各种成分分开,分离有沉淀、过滤、结晶等方法。物质的性质不同,使用的过滤方法也就不同。常用的方法有沉淀、过滤、蒸发。将泥土与水分离的常用方法是沉淀;将盐与水分离的常用方法是蒸发;将米从水中分离的常用方法是过滤。
16.【答案】搅拌
【解析】【分析】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有物体的大小、搅拌以及温度。加热、搅拌、碾碎等可以加快食盐、方糖等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17.【答案】让电流通过;阻止电流通过
【解析】【分析】导电性是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电线外面用塑料包裹,是因为塑料为绝缘体。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导体的作用是让电流通过;绝缘体的作用是阻止电流通过。
故答案为:让电流通过;阻止电流通过。
18.【答案】绝缘;导体;水
【解析】【分析】在潮湿的空气中或较强的电流下,人体、自然界中的水和大地等都将成为导体。如果我们触及了家中使用的电路,电流就会通过人体而危及生命。所以我们要保护好电器的绝缘部分,不能触摸导体部分,还要注意不要把水溅到电脑上。
故答案为:绝缘;导体;水。
19.【答案】错误
【解析】【分析】导体是指能够导电的物体。如:铁丝、铝丝、铜丝、水、人、铅笔芯和金属等物体。像导线外面包着的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绝缘体。纸、陶瓷、橡胶、塑料、纤维(布、毛线、毛皮)、木头等都是绝缘体。我们利用导体让电到达人们需要的地方,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电线外面包着的塑料皮不仅仅是为了防止电线生锈,还可以防止人们触电。题目说法错误。
20.【答案】错误
【解析】【分析】当电池的正负极直接被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短路时小灯泡不会发光,电流很强,电池、电器和线路会瞬间发热变烫,可能会引发火灾,也会引起烧烫伤。题目说法错误。
21.【答案】错误
【解析】【分析】在水中能溶解的,在其他物质中不一定能溶解。
22.【答案】错误
【解析】【分析】我们通常把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做溶解性。溶解性的大小跟溶剂和溶质的本性有关,比较哪种物质的溶解能力强就是比较在等量的水中,哪种物质溶解得多。外界影响物质溶解度的因素主要有:温度、搅拌、研磨等,所以搅拌能加速食盐溶解在水里。
23.【答案】错误
【解析】【分析】油腻食物是指脂肪,固醇含量高的,油炸类,肝,脑,肾,肠等,多数肉类(特别是肥肉)都是油腻的食物。不一定是油炸的当然油炸的也是。一般指肥肉、油炸食品、糕点等。这些东西少吃对身体有好处。多吃绿色蔬菜、菌类食品、饮食清淡。
24.【答案】正确
【解析】【分析】牙齿是我们身体重要的消化工具。不同形状的牙齿在消化食物的过程中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保护好牙齿对我们一生的健康都很有意义,所以题干中的说法是正确的。
25.【答案】
【解析】【分析】观察和区别“物质在水中是否溶解”的方法有:颗粒大小的变化、在水中是否均匀分布、是否有沉淀、能否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根据对溶解的判断,菜油放入水中漂浮在水面上,铁粉沉入水底,无法形成均匀稳定的溶液,说明它们不能在水中溶解,蜂蜜、红糖放入水中能够形成均匀稳定的溶液,说明它们可以在水中溶解。
26.【答案】①电器着火不能用水灭火;②湿手不能拔插头;③勿用绝缘层破损的导线
【解析】【分析】日常生活中,我们离不开电器设备,在使用电器设备的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就是安全问题,安全用电从身边日常小事做起,不用湿手去触模电器,电器便用完后应拔掉插头;不要随意拆卸电路。
27.【答案】利用磁铁来分离木屑和铁屑;放入水中利用沉浮分离
【解析】【分析】混合物常用的分离方法有过滤、沉淀、蒸发三种。根据混合物分离的方法,不能溶解在水中的物体会有沉淀,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分离木屑和铁屑,可以利用木屑不被磁铁吸引而铁屑能被磁铁吸引的性质,用磁铁来分离;也可以利用木屑浮在水面上,而铁屑沉底的性质,把它们放入水中利用沉浮分离。
28.【答案】能够溶于水:糖、盐、洗衣粉……
不能溶于水:沙子、石子、木块……
29.【答案】口腔、胃、小肠、大肠
【解析】【分析】1.口腔消化:借由牙齿与唾液的帮助,对食物进行最初步的加工,食物被嚼成细小碎块后进入胃部。
2.胃内的消化吸收:食物进入胃后,与胃部的消化液及酶混合,加上胃部不断的蠕动,把食物磨碎成粥样(医学上叫做“食糜”),当食糜最后达到正确的大小时,就可以通过胃部末端的狭窄开口到达小肠。
3.小肠内的消化吸收:进入小肠的食糜,会和肝脏分泌的胆汁和胰腺分泌的胰液及肠壁分泌的肠液混合,它们共同作用,将食物进一步消化。
4.大肠:大肠进行食物的最后消化,其主要功能就是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制造大便并排泄,食物被吸收后,剩余的糊状残渣从小肠进入大肠,大肠蠕动,吸收水分和电解质,把废渣形成粪便送至肛门,排出体外。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