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鄂教版(2017秋)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综合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鄂教版(2017秋)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综合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15.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鄂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9-26 09:07: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鄂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综合训练
一、单选题
1.下列不是光源的有(  )。
A.耀眼的太阳 B.反光的镜子 C.燃烧的蜡烛
2.洒水车在路面洒水之后,路面上空会悬浮大量的细小的水珠,阳光通过时可能会出现一条彩虹,这是(  )现象。
A.光的折射 B.光的反射 C.光的直线传播
3.下列情景中光的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的是(  )。
A.光由空气垂直射入水中
B.光照射到平面镜上
C.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
4.下面属于变异现象的是(  )
A.祖孙三代患有心脏病
B.孪生兄妹,嘴型不同
C.和爸爸一样的双眼皮
5.在寒冷地区建造房子时,要在外墙加一层岩棉板,这是因为(  )。
A.岩棉板颜色漂亮,可使房子美观
B.岩棉板硬度很大,可使房子结实
C.岩棉板是热的不良导体,可保温
6.如果晚上熄灯后,人眼还能模糊地看到物体,主要原因是(  )
A.受房间外灯光的影响
B.房间内物体都会发光
C.物体是白色的
7.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眼睛看目镜时应该(  )。
A.左眼睁开,右眼闭拢
B.左眼闭拢,右眼睁开
C.两眼都保持睁开
8.下列关于化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由于植物比较柔软,所以它们不会形成化石
B.科学家可以根据化石知道生物生活的年代
C.化石的形成必须经过上万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9.下列关于微生物和人类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微生物对人类既有利也有弊
B.所有的微生物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C.所有的微生物对人类都是有益的
10.通过实验我们知道,铜、铁、铝这三种金属中,传热最快的是(  )。
A.铜 B.铁 C.铝
11.人们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菊石化石,说明那里在几亿年前是(  )。
A.高山 B.陆地 C.海洋
12.科学家研究古生物的方法不包括(  ) 。
A.将化石提供的信息与现代生物的特征进行比较
B.借助化石一点点复原出各种古生物的样貌
C.观察化石颜色,推测古生物的体色、毛发特征
二、填空题
13.同一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   ,这是因为生物有不同的   ,这些特征的不同组合造就了多样的生命体。
14.彩虹形成的必要条件:   和   。
15.夏天,用手去摸家里的瓷砖和木桌面,发现瓷砖比木桌面要凉,这是因为瓷砖的导热能力比木头   。用手触摸木桌面时,手上的热   (填“容易”或“不容易”)传递出去,所以木头是   。
16.在使用显微镜时,小科从目镜里看发现黑黑一片,可能的原因是   ,解决的办法是   。
17.将冷水和热水相互接触,热水将   传递给冷水,最后温度会   都等于   
18.   、   是自然光源,   、   是人造光源。
三、判断题
19.动物亲代对子代的遗传只体现在形态特征上。(  )
20.利用微生物可以生产新的食物,所以微生物越多越好。 (  )
21.导热性能好的材料在生活中应用更广泛,导热性能差的材料在生活中毫无用处。(  )
22.杯外的包裹物厚度越厚保温效果越好,所以我们制作保温杯时不需要考虑厚度的限制。(  )
23.保温杯和玻璃杯相比,用保温杯装热水,可以让里面的热水凉得更慢一中些;用保温杯装冰块,也可以让冰块融化得更慢一些。(  )
24.人工干预造成的生物变异对人类有利无害。 (  )
四、连线题
25.将下列生活实例与其对应的现象名称用线连起来。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小狗的后代还是小狗 变异现象
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遗传现象
花生果实有大果小果
五、简答题
26.放在什么地方的食物容易发霉 什么样的食物容易发霉
27.人除了相貌特征,还有哪些遗传现象?分别举两例说明。
28.你知道为什么雨后会出现彩虹?
29.你都知道化石为哪些科学假说提供了依据 (至少三种)
30.辨析“爸爸会游泳,东东也会游泳,这属于遗传”这句话正确与否,并说说你的理由。
六、实验探究题
31.夏天,小新想制作保温杯冷藏冰棍,以便外出时享用。他观察家真空中的保温壶(如图),利用身边材料制作。
(1)以下材料不能代替木塞的是(  )。
A.塑料 B.带橡胶的金属盖
C.金属盖 D.棉布
(2)镀银的目的是   (填“减少”或“加快”)热辐射。
(3)小新用大小不同的塑料瓶减去瓶口套在一起,可以在大小瓶子之间填充   达到保温的效果。
(4)小新用冰块、温度计测试保温杯的保温效果,哪些条件必须保持相同 (请列举2条因素)   、   
(5)制作保温杯的三个环节:①结构设计,②测试调整,③产品制作。以下排序合理的是(  )。
A.②①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①②③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分析】像点亮的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例如太阳、点燃的蜡烛等。反光的镜子不是光源。
2.【答案】A
【解析】【分析】彩虹是由于阳光射到空气的小水滴里,发生光的折射造成的。小水滴起到了三棱镜作用,太阳光发生了色散现象,太阳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色光,就成了我们看到的彩虹。
3.【答案】A
【解析】【分析】光从空气垂直水面射入水中时,光的传播方向将不变,光的传播速度将变小,故A选项正确;光照射到平面镜上,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光的传播方向都会发生改变。
4.【答案】B
【解析】【分析】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不断地普遍发生的现象,也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基础。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做变异;孪生兄妹,嘴型不同属于变异现象。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遗传;祖孙三代患有心脏病、和爸爸一样的双眼皮等属于遗传现象。
5.【答案】C
【解析】【分析】不同材料的导热性不同,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在寒冷地区建造房子时,要在外墙加一层岩棉板,这是因为岩棉板是热的不良导体,可保温。故选C。
6.【答案】A
【解析】【分析】我们能看到物体,必须有光进入我们的眼睛。光遇到周围的物体再反射到人的眼睛里,人才看到了这个物体。
根据人眼看到物体的条件,光遇到周围的物体再反射到人的眼睛里,人才看到了这个物体。如果晚上熄灯后,人眼还能模糊地看到物体,主要原因是受房间外灯光的影响,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了人眼。
7.【答案】C
【解析】【分析】为了更清楚地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我们观察时,左眼对准接目镜注视,右眼睁开,便于画图。
8.【答案】A
【解析】【分析】 地壳中保存的属于古地质年代的动物或植物的遗体、遗物或生物留下的痕迹叫化石。所以选项A描述错误。
9.【答案】A
【解析】【分析】 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大多数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对人类是有益的,如利用酵母菌发酵可酿酒。少数微生物对人类是有害的。如结核杆菌是人患病,可见A符合题意。
10.【答案】A
【解析】【分析】 铜、铁、铝都是热的良导体,导热快散热快,但是它们到导热能力存在差异,设计对比实验,只改变金属的性质,其它条件保持不变,在相同粗细、长度的三根金属丝顶端用凡士林粘贴火柴棒,同时在三根金属丝的另一端加热,发现铜丝上的火柴棒先掉落,铁丝上的火柴棒最后掉落,说明铜传热最快。
11.【答案】C
【解析】【分析】菊石是一群已经灭绝的海洋生物总称,因它的表面通常具有类似菊花的线纹而得名。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菊石化石,说明几亿年前这里曾经是海洋。
12.【答案】C
【解析】【分析】A:将化石提供的信息与现代生物的特征进行比较,正确;
B:借助化石一点点复原出各种古生物的样貌,正确;
C:观察化石颜色,推测古生物的体色、毛发特征,错误;化石颜色和古生物的体色、毛发特征是不一样的,所以不属于科学家研究古生物的方法不。
13.【答案】差异;性状特征
【解析】【分析】 同一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着(差异)。生物有不同的(性状)特征,这些特征的不同组合造就了(多样的)生命个体。
14.【答案】小水滴;阳光
【解析】【分析】夏天,雨过天晴,在太阳对面的天空,有时能看到一条弧型的彩色光带,这就是彩虹。 彩虹的形成条件:雨过天晴阳光斜射在小水珠上。根据对彩虹的认识,是空气中的小水滴对阳光产生了色散现象,必要条件是小水滴和阳光。
15.【答案】强;不容易;热的不良导体
【解析】【分析】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瓷砖、木头都属于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性能差,但是瓷砖的导热能力比木头强,所以夏天,用手去摸家里的瓷砖和木桌面,发现瓷砖比木桌面要凉,且用手触摸木桌面时,手上的热不容易传递出去。
16.【答案】未对光;重新对光
【解析】【分析】显微镜是观察微观世界的重要工具,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可分为5步,分别为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在使用显微镜时,小科从目镜里看发现黑黑一片,可能的原因是未对光,解决的办法是重新对光。
17.【答案】热量;相同;室温
【解析】【分析】将凉水和热水相互接触,试管中的凉水温度逐渐上升,烧杯中的热水温度开始下降。凉水升温到与热水降低到相同的温度,保持片刻。凉水与热水的温度同时开始下降,最终下降到与周围室温相同,温度不再变化。
18.【答案】太阳;萤火虫;蜡烛;手电
【解析】【解答】自然光源指的是自然界可以自动发光的物体,例如太阳以及萤火虫,人造光源指的是人力造出来的光源,例如蜡烛以及手电筒。
【分析】学会区分人造光源以及自然光源。
19.【答案】错误
【解析】【分析】遗传是指亲子代个体在性状上的相似性,它是因为亲代个体将自己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复制一份然后通过生殖细胞传递给后代来完成的。动物的遗传主要表现在:外形、毛色、花纹、神态、生活习性等方面。
20.【答案】错误
【解析】【分析】微生物对我们来说既有利也有害,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利用一些细菌或真菌来制作一些美味的食品。如做馒头或面包时,经常要用到干酵母菌。但微生物并不是越多越好。题目说法错误。
21.【答案】错误
【解析】【分析】导热性能好和导热性能差的材料在生活中应用都很广泛。在生产生活中,有时需要保温,使物体的温度下降得慢一些,这就需要减慢热传递,但是保温并不能保持原来的温度。为此应该使用一些热的不良导体,这样可以减慢热传递。在生产生活中,有时需要散热,使物体的温度尽快降下来,这就需要加快热传递。为此,应该采用金属等热的良导体。
22.【答案】错误
【解析】【分析】我们制作保温杯时需要考虑厚度的限制,一般保温杯外包裹物不超过3cm。
23.【答案】正确
【解析】【分析】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玻璃杯的导热性能比保温杯要好,保温杯是用热的不良导体材料来制作的,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所以用保温杯装热水,可以让里面的热水凉得更慢一中些;用保温杯装冰块,也可以让冰块融化得更慢一些。
24.【答案】错误
【解析】【分析】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做变异。用人工的方法可以使遗传物质发生变异,比如用X射线照射种子,科研人员利用人工变异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人工变异可以增加产量和培育出新品种,但是保鲜时间短,含有生长激素对人体健康不利。人工干预生物变异,利大于弊。题目说法错误。
25.【答案】
【解析】【分析】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以及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种豆得豆,种瓜得瓜”体现了亲代与子代之间具有相同的性状,因此体现了生物的遗传现象、“小狗的后代还是后代”体现了遗传现象,而“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花生果实由大果小果”反映了生物的变异现象。
26.【答案】放在温暖、潮湿的地方的食物容易发霉。含有水分大的食物容易发霉。
【解析】【分析】霉菌的生长与繁殖和植物、动物一样需要一定的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等条件。在适宜的环境里,它们能很快地繁殖。霉菌生长得快的条件:温暖、潮湿、阴暗没有光的环境里。一般含有水分大的食物容易发霉。
27.【答案】血型、血压、智商、生活习惯以及行为方式等
【解析】【分析】生物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征传给后代的现象叫做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不同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上的差异,叫做变异。除了相貌特征存在遗传现象,人的血型、血压、智商、生活习惯以及行为方式等都表现出可遗传的现象。许多疾病,如红绿色盲、高血压、糖尿病、血友病等也都是可以遗传的。
28.【答案】彩虹是因为阳光照射到空中接近球形的小水滴,造成色散及反射而成。下雨后,阳光射入水滴时会同时以不同角度入射,在水滴内也以不同的角度反射。
【解析】【分析】白光并不是单独的一种色光,而是混合光,通过三棱镜可以折射出赤、橙、黄、绿、靛、蓝、紫七色。雨过天晴后天空中出现了美丽的彩虹,这是因为空气中悬浮的小水滴将太阳光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小水滴起到了三棱镜的作用,将太阳光进行分解形成了色散现象。
29.【答案】鸟类起源于恐龙;大陆漂移说;生物进化论。
【解析】【分析】化石是古代动植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被迅速掩埋,长期与空气隔绝,在特殊的条件下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形成的。化石可以告诉我们关于地球的历史及生物进化许多信息,在科学研究上有着重要的作用,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推测古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恐龙骨骼化石与鸟类的骨骼形似,因此我们推测恐龙可能与鸟类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化石还为大陆漂移说和生物进化论提供了依据。
30.【答案】错误。游泳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因此不可遗传。
【解析】【分析】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没有遗传物质的发生改变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游泳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因此不可遗传。
31.【答案】(1)C
(2)减少
(3)泡沫(或棉花、布)
(4)冰块的大小;实验时间
(5)B
【解析】【分析】(1) 木塞是热的不良导体。金属是热的良导体,利于散热不利于保温,不能代替木塞。
(2)热水瓶的内壁通常镀银,这样可以将容器内部向外辐射的热能反射回去,减少热辐射。
(3) 将大小两个塑料瓶剪去瓶口,然后套在一起。为了固定小塑料瓶,同时满足减缓热量传递的目的,可以在两个瓶子间填充泡沫(或棉花、布),既轻便又能较好的隔热。
(4) 用冰块、温度计测试保温杯的保温效果时,需保持冰块的大小和时间相同。
(5)制作保温杯的三个环节为:结构设计、产品制作、测试调整。
故答案为:
(1)C
(2)减少
(3) 泡沫(或棉花、布)
(4) 冰块的大小 实验的时间
(5)B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