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7-19 13:48: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教材分析:
本课是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上承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文化的成就带来的影响:科技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推动新中国社会的变迁;下启“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活动课,为活动课的开展奠定了一定的知识文化基础,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
本课以爱国主义精神为课魂,以“变”字为核心,以“衣、食、住、娱乐、行、通信为线索,帮助学生认识、分析、感悟社会生活的“变迁”。从“衣、食、住、娱乐、行、通信”子目中讲述新中国成立以来衣、食、住、娱乐、行、通信等方面的变化的表现和特点;分析变化背后的时代因素和变化原因;引导感悟社会变迁过程中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强大,培养家国情怀。
教学目标:
1.掌握改革开放前后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变化的表现及其特点;
2.了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理解变化背后的原因;
3.感悟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变化,树立国家自信,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改革开放前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及其特点;
难点: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听说过“四大件”吗?改革开放前的四大件是“三转一响”:手表、
缝纫机、自行车、收音机;改革开放后四大件是电视、冰箱、洗衣机、录音机;21世纪以来,随着高档消费品层出不穷,目前的四大件是什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最想拥有的家庭物品是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从四大件的演变中,可以看出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的具
体变现有哪些?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设计意图:通过询问学生所想,使学生将课本内容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创设一种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感受当代生活的美好、便捷、方便与改革开放前生活作出对比,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目标(出示目标、学生齐读目标)
1.掌握改革开放前后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变化的表现及其特点;
2.了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理解变化背后的原因;
3.感悟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变化,树立国家自信,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设计意图:明确本课的复习目标,才能有指向性的学习知识。
过渡:依据目标,为了同学们更好的学习本课内容,我对本课知识进行了重新整合,带领大家从变迁之实、变迁之因、变迁之感三个方面进行学习,分别落实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
三、讲授新课
(一)变迁之实
1.从服饰看变迁
教师:课前我们进行了一个实践活动,让同学们搜集有关改革开放前后衣食住行变迁的历史资料,下边就邀请同学代表逐一的进行实践成果分享,有请第一位分享员。
学生1:为了更好的展示我们组的实践成果,我采访了我的爷爷,请大家来
看(播放视频)。
在与爷爷的交谈中,我们知道改革前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衣服是粗布的,手工缝制,不管颜色比较单一;改革后,特别是我们现在的衣服颜色亮丽,款式丰富新颖,以个性为主;吃的也很差,以填饱肚子为目的;所以,改革前有很多的艰辛和不便,而我们现在的生活是美好的,幸福的,所以我们要珍惜生活,努力学习,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我的展示结束,谢谢大家!
过渡:XX同学准备的很充分,从视频中我们了解到了改革开放以来,人们从蓝灰色的海洋到绚丽多彩、张扬个性;从担心和别人不一样到生怕与别人撞衫;从凭票购买时的拮据,到手机一开随时下单的便捷,从人们穿衣里的点滴变化,都折射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提问:在视频中老人也提到了买东西要用到什么?(票)改革前因为物资匮乏,生产力水平低,就有了中国的票证年代,我们一块来看这些票证,认真观察,大家从票中发现什么问题了吗?
设计意图:从学生生活的实际出发,利用采访老人等形式,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唯物史观。教师出示改革前后图片,帮学生进行对比得出结论,加深学生对社会变迁和进步的认识,培养学生时空观念。
2.从饮食看变迁
过渡:年夜饭,是一年中最隆重的一顿饭,不仅象征着团圆和亲情,更是一种独有的文化传承。接下来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直观的感受饮食习惯的变化。(播放视频)
提问:(1)从年夜饭的视频中你看到了哪些变化?
(2)我们现在吃饭讲究营养,健康粗细搭配,特别是一些资深的吃货更是对绿色食品情有独钟,比如这些野菜,窝头,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学生自由回答)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代表的采访,学生对饮食的变迁已经有所了解,教师再出示年夜饭的短视频,让学生整体感知饮食的变化,并引导说出变在哪里?为什么会有变化?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给予多元化的的素材,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从住房看变迁
过渡:现在人们不仅要穿得漂亮,吃得讲究,住的也要舒适。有请第二位同学进行分享;
学生2:同学们,我们经常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感觉应该再加上一句,没有改
革开放就没有现在舒适的生活,下边我就带领大家通过图片进行对比:第一组改革前后的农村,以前房子比较简陋,后来有钱了一部分人住进新农村,还有一部分人在城里买房住进高档小区等;第二组改革前后的教室:改革前是一名老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现在有多媒体,投影仪、还有我们今天的录播教室等;第三组改革前后的卫生间,改革前是大家共用洗手池,卫生间也在外边,改革后是独立,方便的;从这些图片可以看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追求宽敞的同时,还在追求环境的舒服开心。我的分享结束,谢谢大家!
教师:从XX的展示中,我们可以总结出,改革前住房比较拥挤,环境差,设施简单,当时的住房只是为了遮风挡雨,改革后面积变大,环境改善,居住更以舒适为主。那么这种变化得益于什么呢,请同学们来看材料,从材料中你看到了什么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搜集的图片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的住房从狭窄简陋到宽敞舒适,居住环境改善。
4.从交通看变迁
过渡: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不仅改善我们的物质生活,还可以
改变我们的精神生活,比如旅游、读书、健身等;说到外出旅游,我们的出行方式和交通又有哪些变化呢?有请第三位分享员。
学生3: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中,民以食为天,衣服是我们体面的外表,没了房子,就没有了家,接下来我带领大家通过图片来了解行的重要性。改革前如果出行近的话,主要以步行为主,在农村还有牛车,在城市有自行车;改革后有了摩托车、公交车、小汽车等;如果是出远门可以坐长途车、绿皮车,现在有飞机、高铁等,出行的范围大了,缩短了时间,提高了速度,坐上高铁看中国那都不是事。谢谢大家,我的分享结束。
教师提问:(1)交通工具还有哪些?
(2)交通条件改善带来的影响?该如何解决?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事物,学会一分为二看问题,多角度分析。增强学生环保意识,认识到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的重要性。
5.除了社会生活中衣食住行的变迁,还有其他变化吗?(通信、支付方式、消暑方式等学生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通过大量的图片、文字以及现实生活来分别从衣、食、住、行、娱乐等方面对社会生活的变化展开说明。不仅可以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到现实生活中社会生活的变化状况,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变迁之因
教师提问: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方式发生如此巨大变化的原因?
学生分小组讨论探究。
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论从史出。结合前面所学知识,根据提示,分析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培养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使学生明确,我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与党、政府、人民密不可分,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离不开任何一方的奋斗,国家强大人民才能幸福。
(三)变迁之感
习主席在2021年新年贺词中提出“征途漫漫惟有奋斗、迎难而上尽展大国担当”。同学们回首70多年峥嵘岁月,中国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发展成就。“站起来”的中国为世界贡献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富起来”的中国为世界贡献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强起来”的中国为世界贡献了 “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作为国家的未来、民族复兴希望的中学生,我们现在可以做些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相信同学们定能锁定目标、加倍努力,为祖国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变迁注入新的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最后用毛泽东的话与大家共勉: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加油同学们,你们是最棒的!
设计意图:从学生学过知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从对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到当代中学生在国家发展中应做的努力。最后引用毛泽东的话,进行情感升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珍惜时光,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四、课堂总结
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梳理归纳。再结合相关习题,进行学法指导的同时及时巩固本课所学
设计意图:结合思维导图和习题小练,及时巩固知识,加深学生印象。
板书设计
变迁之实
19.社会生活的变迁 变迁之因
社会生活的变迁 变迁之感
教学反思
本节课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较少,主要使学生感受我国社会生活的一系列变迁,并且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挂钩,因此课前,让学生去采访长辈,并搜集相关史料,可以锻炼学生搜集史料、分析史料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课中,让学生上台分享实践成果,给学生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合作的能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标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补充的相关内容还是欠缺,需要将课堂内容不断充实、完善,增加与课本内容相关,亦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