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荷塘月色
课程导入
请看画面,我们的眼前出现了一大片碧绿的荷塘。面对此等美景杨万里赞叹道:“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写出了荷花的艳丽的色彩。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杨万里。写出了荷花的动态。
周敦颐却看到了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格!可以说,荷花已经成为中国文学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其意蕴可谓深远,其意境可谓独特而优美。
学习目标
了解抒情散文
了解写作背景
走进作者
课文精讲
分析本文主旨
荷塘月色
解题
荷塘,指朱自清先生当时任教的北京清华大学清华园里的荷花池,是本文所要描绘的特定处所。月色,月光,点明了时间,是一个有月亮的夜晚。月色是文章描绘的中心,它是作者心目中向往,追求的和谐宁静的境界。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父定居扬州。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背影》《匆匆》《春》等。作品语言读起来使人感到朴实、自然而又清新,但写景抒情又不失细腻生动而有一种诗味。
写作背景
《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那时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住清华园西院。文章里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这一年中国接连发生了“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大屠杀,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处于苦闷彷徨中。他自己也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暂时逃避的一法”(《忆佩弦》)。但是他毕竟是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面对黑暗现实,又不能安心于这种“超然”。在《一封信》中他表白说:“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荷塘月色》就正是作者自己想“超然”而又不能的“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动写照。
抒情散文—定义
抒情散文是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感情的散文。它虽然也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它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一般都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优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作者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将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它在反映生活的方法上与诗近似,但又不象诗那样讲究节奏和声韵。
抒情散文—主要特点
主要特点:
(1)抒情散文是作者激情的鲜明表现,换句话说,就是“文中有我,重在抒情”;
(2)诗情画意,“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3)立意清新,精心结构;
(4)抒情语言表达方式的运用,具体地说,即:托物抒情、因事(人)抒情、借景抒情;
(5)语言有准确、简练、形象、生动、音律优美的特色,是诗一样的语言。
抒情散文—分类
抒情—小试牛刀
找出文章中“抒情”的句子。
抒情—小试牛刀
H
A
第一段,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第一段: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第三段: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我爱热
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便觉是一个自由的人。······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吊六段: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第七段: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第八段: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第一段,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第一段: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第三段: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我爱热
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便觉是一个自由的人。······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吊六段: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第七段: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第八段: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通感
通感是一种特殊的修辞。通感是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通讨比喻或形容词沟通起来的修辞方式。通感就是移觉。
博喻
博喻即用一连串的喻体,从不同的角度,多方面描绘、说明同一个本体,对本体极力铺排渲染。
课文精讲—划分层次
文章可以分为几层,每层都写了什么内容?
课文精讲—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第1—3段):写“观荷缘起”(情)。
第一段:月夜前往荷塘的缘由。
第二段:前往荷塘的小路景物。
第三段:心境的转折—由不宁静渐渐平静面自由,方可仔细观察荷塘的夜景。
第二部分(第4—6段):写“荷塘月色”(景)。
第四段:以极细腻的文笔描写荷叶、荷花、及微风吹拂过荷塘的景象。
第五段:月光下荷塘的景象与气氛。
第六段:荷塘四周的景物,再以蝉和蛙的吵闹作一转折。
课文精讲—划分层次
第三部分(第7—8段):写“月下退思”(情)。
第七段:由荷塘的色联想到江南采时的流风余韵,热闹喧哗的场景与此时幽静荷塘形成对比。
第八段:由江南采莲想到家乡面行至家门口,迎接他的仍是一片寂静。
课文精讲—分析内容
夜深人静之时,作者为什么会突然想去荷塘边散步?
主要是由于“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课文精讲—分析内容
作者的行踪是怎样的?
家门—小路—荷塘—四周—家门
课文精讲—分析内容
1、作者为什么惦念起荷塘来了?作者写自己离开沉浸在寂静中的家有什么用意?
明确:月亮升高了,马路上孩子们的嬉笑声听不见了,妻子拍着闰儿也渐入睡。周围已经沉静下来了,本来可以好好想一些问题,但是,许多的事萦绕在自己头脑中,无法理清,“忽然”想起了荷塘,作者是为了排遣内心的烦恼,找寻片刻的心灵的宁静而去荷塘边的。第一句是全文的“文眼”,它象是一支乐曲中的主旋律,在全曲中回荡。
作者为什么惦念起荷塘来了?作者写自己离开沉浸在寂静中的家有什么用意?
月亮升高了,马路上孩子们的嬉笑声听不见了,妻子拍着闰儿也渐入睡。周围已经沉静下来了,本来可以好好想一些问题,但是,许多的事萦绕在自己头脑中,无法理清,“忽然”想起了荷塘,作者是为了排遣内心的烦恼,找寻片刻的心灵的宁静而去荷塘边的。第一句是全文的“文眼”,它象是一支乐曲中的主旋律,在全曲中回荡。
课文精讲—分析内容
鉴赏第四段
1、给本段拟个小标题。
月色下的荷塘。
2、作者写月下的荷塘景物顺序是如何安排的?有何特点?
先总写荷塘,再写叶子、荷花、荷香、荷波和流水。定点观察,由近及远,由上到下,先静态后动态。
课文精讲—分析内容
这段描写月色下的荷塘,总体特点是什么?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素淡,宁静,寄寓了淡淡的喜悦之情。本段表面上没有写月色,但处处都有月色。
课文精讲—分析内容
鉴赏第五段
给本段拟个小标题。
荷塘上的月色。这一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荷塘上的月色的?
先写月光,再写月影,最后写光与影。
课文精讲—分析内容
作者选用了哪些动词来描写月光,有什么好处?“泻”—照应“月光如流水一般”中的“流水”这个喻体,增强动感,表现了月辉照耀、一览无余的情景。
“浮”—水气轻轻升腾,慢慢扩散、弥漫,以动景写静景,以“青雾”衬“月光”,表现了月光的朦胧、淡雅。
课文精讲—内容分析
鉴赏第六段
本段写了荷塘四周的景色,与课文第二段照应,试比较两段写景的异同。
相同:都写了荷塘四周景物,都写了树、小路。
不同:第二段重点写了小煤屑路的寂静、阴森,写得简略:面本段则以树为着眼点。由近及远,写了树色。烟雾、远山、灯光。再由静到动,写到蝉声、蛙声,写景的立足点是写树,描绘了淡月下树木繁多薪郁,树色阴暗速蒙的特点。
课文精讲—写作特点
第四段段描绘了一幅美不胜收的月下荷塘图,请从虚实角度分析其妙处?
第4段原文: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
课文精讲—写作特点
这段描写,作者从荷叶写到荷花这是静态实写,再由荷香写到荷波是动态虚写,最后写到脉脉的流水这是虚写映衬。作者的描写既有静,又有动;既有虚,又有实,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写出了荷塘恬静和谐的美,形成一种优美的意境,使地上的荷塘和空中的明月相映成趣,同现实以及自己的心境形成对照。
课文精讲—写作特点
1、通感
通感是一种特殊的修辞。通感是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通过比喻或形容词沟通起来的修辞方式。通感就是移觉。八、写作特点
课文精讲—写作特点
2、博喻
本体 喻体 原句 相似性
白花(荷花) 一粒粒的明珠 …… 月光下,白色荷花与一粒粒的明珠相似
碧天里的星星 …… 白花在绿丛中隐约闪烁与碧天的星星相似
刚出浴的美人 …… 荷花洁净、纤尘不染的美质像出浴的美人般纯洁
课文精讲—写作特点
3、叠词的使用
叠词叠字的运用,读起来节奏鲜明,富有音乐美。
4、写景的特点
第一,融情入景,情景交融。作者将自己此时的感情巧妙的融入到对眼前景物的描绘之中,收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第二,抓静态与动态的结合,把荷塘写“活”而且作者笔下的景物都是“动”的,“静”不过是动的瞬间表现,动与静相互衬托,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美。
第三,抓虚实的结合,写出了散文的神韵。作者通过想象和联想所描绘出来的景物的特点就是“虚”。对眼前景物客观特点的描绘就是“实”。
课文精讲—文章结构
课文精讲—情感脉络
作者感情发展脉络是怎样的?
明确:“不宁静”→欲求排遣,淡淡的哀愁→观荷塘月色,淡淡的喜悦→发出“我什么也没有”的感慨→惦念江南,欲求超脱不得。
课文精讲—本文主旨
作者通过描写在荷塘月夜独步的所见所闻,赞美了月夜下的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在月光下,在荷塘边,作者感受到难得偷来片刻逍遥的淡淡喜悦,但仍然夹杂着摆脱不开的淡淡哀愁,委婉而曲折地表达他不满现实幻想超脱现实而又无法超脱的苦闷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