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语文课时备课设计
年级 六年级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课题 北京的春节 课型 新授 课时 2-1 序号
内容分析 教材分析:本文是部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民风民俗”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阅读时,分清楚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并把详略得当这一写作手法运用到本单元的习作中。《北京的春节》是老舍先生的散文名篇,课文共14个自然段,以时间为顺序,细致地描写了北京春节的一系列风俗,时间跨度大,内容丰富,字里行间透出人人欢欢喜喜过年的心情,反映出普通老百姓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并在对比中歌颂了新中国的美好变化。全文共有17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7段),写年前的准备,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醋、购买年货,过小年、贴春联,大扫除,为春节做好各种准备;第二部分(8~13段),写过年时热闹的场景;第三部分(14段),写北京的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课文内容安排有序、详略得当。其中,“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元宵节”这几天,最能表现北京独特的春节习俗,也是春节的几个高潮,所以作者将这几天作文全文的重点进行细致描写。在详写的部分,作者并没有面面俱到地描述当日的活动,而是分别抓住这些日子里最具特色的一两个民俗活动,突出各自的重点。老舍先生的语言俗白清浅,朴素自然,“京味儿”十足,在给人亲切感的同事平添了一份情趣,如“腊七腊八,冻死寒鸦”,引用老北京的俗语,富有民俗色彩,形象地说明了北京春节的序幕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拉开的,又如“零七八碎儿”“玩意儿”“闲在”这些词语,带着鲜明的口语化色彩和地域色彩,因质朴而真实,令人倍感亲切。学习内容分析识字与写字:会正确规范书写“蒜、醋、饺、拌、眨、宵、燃、贩、摊、轿、骆、驼、彼、贺、恰”这15个汉字;理解并会写“热情、自傲、饺子、万象更新、鞭炮、眨眼、通宵、间断、万不得已、截然、燃放、小贩、摆摊儿”这20个词语。阅读:默读课文,了解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描写北京的春节的,能分清文章的详略及其效果,学习作者抓住有特色的民俗活动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能抓住重点词语,通过朗读,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和阅读体验,感受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春节习俗。习作:本单元的习作是写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适当穿插风俗的特点和来历,重点写出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己的感受,这也是本单元学习的最终目标,《北京的春节》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就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并学会运用重点描写的方法来写一种风俗活动,在学完课文后,可以让学生进行初步的小练笔,选取一项风俗活动重点选取一个场景写写当时的情况。关系构建:本单元一共涉及了有关风俗习惯的4片课文,分别是《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前三篇是精读课文,最后一篇是略读课文。教学一方面凭借文本继续夯实学生的识字写字基本功,过好认读关;另一方面通过阅读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细写主要部分的,通过对古诗的积累,传承中华传统文文化的同时,感受传统民风民俗的魅力。联系六上课本,《故宫博物院》《京剧趣谈》也同样涉及传统文化之美的领略。在语文要素的落实中,本文在整个单元中承担着重要任务,与后面学习内容之间的学习也是紧密联系的。4.资源拓展:仅凭本单元的课文,不足以使学生充分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我们会补充语文主题丛书第一册《北京的春节(舒已)》《本命年的回想》,来拓宽学生的阅读面,让学生更充分的了解传统风俗,进一步落实语文素养。
课标分析 识字与写字:1.能够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等理解词语的意思。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3.书写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阅读: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2.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彩,体会其表达效果。4.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细节、场景,说出自己的喜爱与憎恶等感受。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与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优秀作品的内容和情感。7.扩展阅读面。习作: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5.习作要有一定速度。
学情分析 1.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的识字和阅读能力有很大的提升,有了一定量的字词积累。遇到不认识的字词能通过查字典、词典解决。阅读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他们能够读懂文章大意、说出自己感受、搜集相关的课外知识,有了一定的读写经验和课外阅读能力。2.已有生活经验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进行自主阅读,对于春节这一传统节日都亲历经历过,有一定的感受。3.已有策略经验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批注、品词析句的能力,能够通过默读、圈画做批注等方式抓住关键词及关键语段,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技巧;学生对详略得当的手法有一定了解,但部分学生并不明确。4.学习困难障碍学生对“京味儿”语言比较陌生;学生对详略得当的手法有一定了解,但运用 不熟练。突破措施:在字词学习时,采用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在学生搜集资料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彼此分享资料,学习如何搜集资料。在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带领学生梳理总结方法。进行小片段习作时,在总结学到的方法基础上,适当引导,可以小组内交流,互相分享等方式,为后面的习作教学打好基础。
学习目标 正确规范书写“醋、饺、拌、擦、眨、宵、旦、燃、戚、贩、摊、轿、骆、驼、浒”这15个汉字;理解并会写“热情、自傲、饺子、万象更新、鞭炮、眨眼、通宵、间断、万不得已、截然、燃放、小贩、摆摊儿”这20个词语。通过默读的方式反复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能分清文章的详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通过朗读,抓住重点词语,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学习重难点 了解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描写北京的春节的,能分清文章的详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课前准备 多媒体、PPT
学 习 过 程
环节与目标 学习内容及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指导与补救
一.产生兴趣,了解北京春节习俗 1.学生交流:你和家人是怎样过春节的?春节的哪些风俗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指名说一说从插图上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通过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观察教材中的插图,自然地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个别学生对新课没有兴趣,可以指名让他简单说说他的春节趣事,激发学生兴趣。
二、字词学习、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先找学生分享自己查阅的资料,后多媒体补充)老舍(1899-1966)中国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1950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主要作品有《离婚》《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有《老舍全集》行世。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提出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通。(2)交楼: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3.检查反馈,相机指导。(1)开火车、指名等方式读一读。(PPT出示词语)饺子 万象 鞭炮 眨眼 通宵间断 万不得已 截然 燃放 小败 摆摊儿 彼此 贺年 骆驼 恰好 一律 彩绘 分外(2)观察特点。(多媒体出示)饺子 榛子 果子 风等教师指导:后面的字都是轻声,要读得又轻又短。4.体会“京味儿”语言的特点。(1)出示词语,读一读。杂拌儿 零七八碎几 玩意儿儿化音:后面的“儿”只做卷舌的动作,不要读出音来。(2)出示句子,读一读。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掺和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一一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就用棒仁。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等、空竹、口琴等,和年画。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闲在:清闲自在的意思)初读课文,说说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自由交流)(板书:忙乱、热闹、喜庆、团圆) 学生自由朗读的过程中,观察评价学生的整体预习效果。通过各种方式的读词语,检查孩子的课前预习效果。这篇课文的“京味儿”对孩子来说是新鲜点,也是难点,通过各种方式的读,让孩子逐步体会、掌握。通过让孩子回答核心问题“说说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来观察孩子是否读懂,读出了本章的感情基调。 在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巡课,观察学生的错误问题,统一强调订正。课文中会出现一些学生不太理解的词语,先是学生自主交流,教师结合图片和资料介绍文中与北京地区春节风俗相关的事物。对个别基础弱的学生,指名读词语,学生一起点评,并通过多种方式的读(扩大学生覆盖面)来巩固,加深印象。“京味儿”语言,主要通过老师范读,让学生模仿练习。
三.弄清结构、分清详略 1.北京的春节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圈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填写在学习单上。(北京的春节从腊月的初旬开始,到正月十九结束)2.师生共同设计出如下学习单,合作填表(多媒体出示表格)3.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总结(多媒出示)时间风俗习惯腊月初八腊月初九至腊月二十二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四~腊月二十九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初六正月十五正月十九(1)学生借助表格,完整的说一说老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2)想一想: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4.分清详略,了解课文的详略安排。1.请学生结合课后练习题第一题,说一说文中哪几天写得详细,哪几天写得简略?集体交流:作者详写的是腊八、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几天(板书:详写)2.学生在学习单中把各部分的详略情况标注出来。 1.组织学生交流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然后引导学生发现文中隐含的时间,如腊月初九~腊月二十二。2.小组讨论合作、全班交流完成表格,评价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情况。3.通过自主思考、指明分享、集体交流来引导学生分清文章的详略情况。4.结合课后题,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初步引导学生明确课文的详略安排。 教师对概括不全面的地方进行引导,适当补充总结。该环节引导学生借助表格这一直观的形式,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梳理课文脉络,由整体入手,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为后面分清内容的主次,深入学习课文详写的部分等做好铺垫。
四、拓展阅读 1.拿出《主题丛书》,读一读舒已笔下的《北京的春节》,想一想跟老舍笔下的《北京的春节》有什么相同与不同指之处?2.舒已笔下的《北京的春节》详写的是哪一部分? 通过拓展阅读,对比发现舒已和老舍笔下的春节的不同之处。 可以适当用表格的形式对比,易于学生概括区分。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北京春节的风俗,知道了课文的写作顺序,体会了“京味儿”语言的特点,分清了文章的详略。课后,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
作业内容 作业类型 对应目标 作业时间
四、作业布置 1、课后词语抄写一遍 基础性作业 目标1 10分钟
2.自由练读课文,班级群上传音频展示 巩固型作业 目标2、3 5分钟
3.拓展主题丛书阅读《本命年的回想》 拓展性作业 目标2/3 10分钟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