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1《北京的春节》第2课时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1《北京的春节》第2课时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97.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19 14:20: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语文课时备课设计
年级 六年级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课题 北京的春节 课型 新授 课时 2-2 序号
内容分析 教材分析:本文是部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民风民俗”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阅读时,分清楚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并把详略得当这一写作手法运用到本单元的习作中。《北京的春节》是老舍先生的散文名篇,课文共14个自然段,以时间为顺序,细致地描写了北京春节的一系列风俗,时间跨度大,内容丰富,字里行间透出人人欢欢喜喜过年的心情,反映出普通老百姓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并在对比中歌颂了新中国的美好变化。全文共有17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7段),写年前的准备,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醋、购买年货,过小年、贴春联,大扫除,为春节做好各种准备;第二部分(8~13段),写过年时热闹的场景;第三部分(14段),写北京的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课文内容安排有序、详略得当。其中,“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元宵节”这几天,最能表现北京独特的春节习俗,也是春节的几个高潮,所以作者将这几天作文全文的重点进行细致描写。在详写的部分,作者并没有面面俱到地描述当日的活动,而是分别抓住这些日子里最具特色的一两个民俗活动,突出各自的重点。老舍先生的语言俗白清浅,朴素自然,“京味儿”十足,在给人亲切感的同事平添了一份情趣,如“腊七腊八,冻死寒鸦”,引用老北京的俗语,富有民俗色彩,形象地说明了北京春节的序幕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拉开的,又如“零七八碎儿”“玩意儿”“闲在”这些词语,带着鲜明的口语化色彩和地域色彩,因质朴而真实,令人倍感亲切。学习内容分析识字与写字:会正确规范书写“蒜、醋、饺、拌、眨、宵、燃、贩、摊、轿、骆、驼、彼、贺、恰”这15个汉字;理解并会写“热情、自傲、饺子、万象更新、鞭炮、眨眼、通宵、间断、万不得已、截然、燃放、小贩、摆摊儿”这20个词语。阅读:默读课文,了解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描写北京的春节的,能分清文章的详略及其效果,学习作者抓住有特色的民俗活动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能抓住重点词语,通过朗读,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和阅读体验,感受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春节习俗。习作:本单元的习作是写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适当穿插风俗的特点和来历,重点写出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己的感受,这也是本单元学习的最终目标,《北京的春节》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就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并学会运用重点描写的方法来写一种风俗活动,在学完课文后,可以让学生进行初步的小练笔,选取一项风俗活动重点选取一个场景写写当时的情况。关系构建:本单元一共涉及了有关风俗习惯的4片课文,分别是《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前三篇是精读课文,最后一篇是略读课文。教学一方面凭借文本继续夯实学生的识字写字基本功,过好认读关;另一方面通过阅读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细写主要部分的,通过对古诗的积累,传承中华传统文文化的同时,感受传统民风民俗的魅力。联系六上课本,《故宫博物院》《京剧趣谈》也同样涉及传统文化之美的领略。在语文要素的落实中,本文在整个单元中承担着重要任务,与后面学习内容之间的学习也是紧密联系的。4.资源拓展:仅凭本单元的课文,不足以使学生充分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我们会补充语文主题丛书第一册《北京的春节(舒已)》《本命年的回想》,来拓宽学生的阅读面,让学生更充分的了解传统风俗,进一步落实语文素养。
课标分析 识字与写字:1.能够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等理解词语的意思。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3.书写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阅读: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2.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彩,体会其表达效果。4.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细节、场景,说出自己的喜爱与憎恶等感受。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与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优秀作品的内容和情感。7.扩展阅读面。习作: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5.习作要有一定速度。
学情分析 1.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的识字和阅读能力有很大的提升,有了一定量的字词积累。遇到不认识的字词能通过查字典、词典解决。阅读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他们能够读懂文章大意、说出自己感受、搜集相关的课外知识,有了一定的读写经验和课外阅读能力。2.已有生活经验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进行自主阅读,对于春节这一传统节日都亲历经历过,有一定的感受。3.已有策略经验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批注、品词析句的能力,能够通过默读、圈画做批注等方式抓住关键词及关键语段,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技巧;学生对详略得当的手法有一定了解,但部分学生并不明确。4.学习困难障碍学生对“京味儿”语言比较陌生;学生对详略得当的手法有一定了解,但运用 不熟练。突破措施:在字词学习时,采用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在学生搜集资料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彼此分享资料,学习如何搜集资料。在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带领学生梳理总结方法。进行小片段习作时,在总结学到的方法基础上,适当引导,可以小组内交流,互相分享等方式,为后面的习作教学打好基础。
学习目标 1.深入理解详写安排及其效果,学习作者抓住有特色的民俗活动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2联系生活实际和阅读体验,感受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春节习俗,对比文中孩子们过春节的情景,能说说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3.初步运用详略得当的手法,进行小练笔,为本单元的最终习作目标做铺垫。
学习重难点 深入理解详写部分,体会详略得当的好处;让学生初步运用详略得当的手法,进行小练笔。
课前准备 多媒体、PPT
学 习 过 程
环节与目标 学习内容及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指导与补救
一.复习导入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热情、自傲、饺子、万象更新、鞭炮、眨眼、通宵、间断、万不得已、截然、燃放、小贩、摆摊儿2.回顾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教师引导:上节课填写了表格,进行了汇报交流。同桌互相说说:老舍先生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什么?(明确学习目标) 通过听写检查学生的生字词掌握情况,先学生互批,教师复批。通过学生回答上节课的重点检查学生对上节课重点的掌握记忆情况。 对出错率较高的词语再次强调区分;对生字词掌握薄弱的同学课后再加强巩固。同学互相交流,帮助学生迅速回忆起课堂重点(写作顺序、详写内容)
二、新课学习 二、深入详写片段让学生找出印象最深刻的句子、段落读一读,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重点,写出风俗特点的。1.学习“腊八”部分。出示语句:熬腊八粥:“这种特质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 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体会老舍先生语言的通俗和有趣。泡腊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着重突出“色如翡翠”和“色味双美”两个词,体会老舍先生语言简练,为我们呈现出一幅鲜明的画面,这是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出示学习要求:深入读一读课文第1、2自然段,勾画最能突出“腊八节”风俗特点的地方,想想作者是如何抓住重点,写出风俗特点的。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作批注。学生默读、勾画,教师巡视。指名交流勾画的语句和批注。请学生谈一谈自己的发现:作者在描写腊八风俗的时候,抓住了哪些重点?如何写出特点的?教师总结、板书2.除夕。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除夕真热闹”?(1)从人们活动的角度。“家家赶做年菜”“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还有“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足以看出人们差不多都在庆祝除夕,自然很热闹了。(2)从“味、色、音”的角度来体会。“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老舍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足见老舍先生描写的细腻。3.正月初一。(1)初一人们都在做什么,与除夕有什么不同?(2)分角色朗读,感受初一与除夕的不同的热闹。 “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儿,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北城外的大钟寺、西城外的白云观、南城的火神庙(厂甸)是最有名的。可是,开庙最初的两三天,并不十分热闹,因为人们正忙着彼此贺年,无暇顾及。到了初五初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和娴熟技能。”体会北京淳朴的民风。4.交流“元宵节”部分(1)勾画出写灯的语句,自由朗读体会。(2)出示句子:“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教师引导:“一律”“清一色”“都是”“通通”,不同的词语表达相同的意思,表现了灯的种类之多。读一读,读出看灯时的开心、兴奋、激动的感受。(3)老舍先生着力描写灯的数量多,种类多,目的是什么?为了突出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这是写元宵的总起句和总结句,作者采用的是总—分—总的段落结构。 1.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找印象深刻的句子、指名朗读谈体会、教师指导朗读、小组交流、教师启发总结等方式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2.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重点关注学生是否抓住关键词进行体会。3.结合本单元语文要素,由扶到放,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作者在细致描写课文主要部分时,抓住重点习俗进行描写,使得风俗得以突显 1.学生能找出相应的句子,但感情不够融入,读不出北京新年的热闹气氛,通过图片渲染气氛、学生互相点评、教师范读、播放录音等方式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2.学生谈体会,能说出自己的感受,但词汇量有限,说不到位,小组交流、教师补充。3.对详略得当的好处总结不全面,教师引导补充总结。
三、整体读课文,体会详略得当的好处 1.请学生找出课文写的比较简略的部分,比较:这些部分和“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元宵节”这几日相比有什么不同?2.学生交流:风俗特点突出的日子重点交代了人们的活动,而其他日子作者是一笔带过的,甚至把几天的时间、几天的事情合在一起写,写得比较概括。3.出示第7、第11自然段,请学生边读边思考:作者为什么把这些日子的活动写得简略,有详有略得好处是什么?4.交流分享,教师总结。 学生自主交流,教师总结 对详略得当的好处总结不全面,教师引导补充总结。
四、自我感悟,对比升华 1、本文怎样描写孩子们过春节的呢?提示:买杂拌儿、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吃糖、穿新衣、逛庙会、买玩具。交流感受:你是怎样过春节的?和老北京的孩子们过春节的活动有什么不同? 自由表达、自主分享(注重单元的整体性,及时训练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口头表达,将阅读与表达紧密结合起来。) 教师补充、启发引导
五、拓展小练笔 小练笔:刚刚过去的2020年的春节让每一个人印象深刻,我们一起经历了抗击冠状病毒的考验,下面,请你用学到的详略得当的手法,抓住一个重点详写一下你的2020年春节经历,并写一写你的感受。一会我们一起来点评分享。 学生小练笔分享、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部分同学注意了抓住一个方面详写,但语言不够简练,语句不够优美,通过同学互相点评、分享范文等方式让学生进一步修改。
课堂总结 几千年来,春节的习俗跟随时代的脚步一直在演变,但不变的是热闹、团圆、喜庆的气氛。希望同学们都能用心去感受、去体会。
作业内容 作业类型 对应目标 作业时间
四、作业布置 1、摘抄课本中的好词好句。 基础性作业 巩固第一课时目标1 10分钟
2.继续修改小练笔。 巩固型作业 目标3 10分钟
3.拓展《主题丛书》阅读《本命年的回想》 拓展性作业 目标1、2 6分钟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