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语文课时备课设计
年级 六年级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课题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 课时 2 序号 1
内容分析 1.文本位置《古诗三首》是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本组教材以“民风民俗”为专题展开,《古诗三首》这篇课文为我们展示了三首诗《寒食》《迢迢牵牛星》和《十五夜望月》。这三首诗都与传统节日有关的,分别运用借古讽今的手法,借助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将诗人的心情寄托在诗词中。2.教学内容分析识字与写字:会写泣、侯、素、章、盈、脉、栖、鸦7个生字。阅读:背诵古诗。结合传统节日风俗等理解诗歌内涵,有感情诵读诗歌,体会诗人情感。口语交际:诵读有关传统节日的诗歌,了解我国更多的传统风俗文化。3.关系建构:学生已经学习过《清明》等有关节日的诗歌,初步了解了学习古诗的方法。4.资源拓展:拓展阅读会丰富学生的积累,启发感受。拓展古诗,语文主题丛书第一册《寒食清明》《望织女》《登高》,诵读有关传统节日的诗歌,帮助我们了解我国更多的传统风俗文化,推荐孩子们背诵其他描写月夜的古诗句。
课标分析 识字与写字:1.能够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等理解词语的意思。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3.书写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阅读: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2.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彩,体会其表达效果。4.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细节、场景,说出自己的喜爱与憎恶等感受。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与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优秀作品的内容和情感。7.扩展阅读面。习作: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5.习作要有一定速度。
学情分析 (1)学生情感特点和认知特点:六年级的同学已经学过不少古诗词,对学习诗词有一定的方法,已经初步学会了正确朗读,把握了朗读节奏;知道利用注释和查字典的方法在弄懂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理解诗句,懂得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意等。(2)已具备的方法、生活经验等: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所以引导学生把握本课的主旨应该是比较容易的。而且有关儿童的诗孩子们也学了很多,有一定的基础。(3)学生学习本课存在的困难点:时间比较久远,再加上自身的生活经验与诗中情境有距离,因此教学中要补充适当的资料,观看有关的视频加深理解。(4)障碍突破措施1.课前引导搜集相关资料,教师课上补充。2.方法引领。出示学习方法:a.了解词人生平及创作背景。b.根据课后注释,尝试翻译古诗。c.抓住关键词、诗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目标 1.会写泣、侯、素、章、盈、脉、栖、鸦7个生字,诗歌熟读成诵。2.结合传统节日风俗等理解诗歌内涵,体会诗人情感。3.诵读有关传统节日的诗歌,了解我国更多的传统风俗文化。
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1.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我国的传统风俗文化;2.结合传统节日风俗等理解诗歌内涵,体会作者的感情。教学难点: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诗人的丰富情感。突破方法:采用“诵读法”“重点字词剖析法”“情景教学法”“设景想象教学法”来展开教学。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来创设情境,体现“快乐读美文,轻松学古诗”的教学理念,并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课前准备 师:PPT生:预习作业
学 习 过 程
环节与目标 学习内容及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指导与补救
自主学习(目标123) 按照要求完成课文的预习,发课文录音。安排学生按照预习步骤自主学习:1.读熟三首古诗,上传录音;2.抄写一遍诗歌。3.查找诗人生平资料,创作诗歌的时代背景,并思考诗歌表达的情感。(布置预习任务,按照要求完成课文的预习,发课文录音。) 听语文群学生语音,教师随机点评。 课上组内轮读两句,互相检查、点评。
确认目标(目标123) 根据篇章页阅读提示,引导学生梳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正确朗读、背诵古诗词。2.了解诗词的作者及创作背景。3.学习古诗《寒食》和《迢迢牵牛星》,理解诗句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学生根据单元导读提取信息并思考总结目标。) 基于学生质疑的问题师生共同梳理出三个本课的目标,老师在学生的基础之上进行补充、提升。 学生能够明确自己的目标。有了五年级梳理目标的经验,学生在梳理目标方面很有方法。
小组合作完成目标 (目标1) 一.认识生字:泣、侯、素、章、盈、脉、栖、鸦,出示词语,交流认读方法。二.认识诗歌的作者,交流课前搜集到的资料。三.读古诗,读出节奏。1.学生先自读,教师指导。2.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词语的意思,想想这首诗大体写什么。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小组讨论。(交流生字词学习情况;小组内成员轮流介绍自己搜集到的作者资料,确定汇报人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小组合作讨论问题:读古诗,想想每句诗的意思。) 学生能够自己找出的句子说出自己的感受,交讲给小组成员听,补充他人的意见。 1.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2.学生发言,把想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3.适时补充寒食节。寒食节在清明前一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
集体分享完成目标(目标2) 一.集体分享:1.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2.说说你体会到的诗中的情感。《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仿佛把我们带进了那到处飞花的寒食节,寒食节禁火,唯有得到皇帝许可才可生火,作者将“特敕街中许燃烛”那富有嘲讽意味的一句圣旨通过“轻烟散入五侯家”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这首诗描绘了寒食节的景象,由白天写到夜晚,借古讽今,流露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二.总结学法,自学新诗。1.总结学习方法:初读诗句──了解大意──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悟其感情(板书)2.用总结的学习方法尝试学习《迢迢牵牛星》。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感情朗读,将学生引入情境,直面诗景,从而入情入境,熟读成诵,水到渠成。(学生品读感悟,在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或者看法。学生按步骤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方法;学生自学第二首诗。指名学生朗读。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暮春的长安城里漫天飞舞着柳絮,寒食节东风吹斜了宫中的柳树。日落天黑,皇宫里传送着朝廷赐的蜡烛,燃烛升起的轻烟,飘进了王侯贵族之家。
反馈检测(目标3) 检查回馈,点拨指导。《迢迢牵牛星》:诗人从: 、 、 ,写出了人间离别的 之情。令人读来油然产生一种悲伤的感觉。(1.再读全诗,你能想象出织女织布时的神态吗?2.提问后,明确:这首诗的大意是:那遥远而亮洁的牵牛星,那皎洁而遥远的织女星。织女正摆动柔长洁白的双手,织布机札札的响个不停。因为相思而整天也织不出什么花样,她哭泣的泪水零落如雨。只隔了道清清浅浅的银河,他俩距离也没有多远。相隔在清清浅浅的银河两边,含情脉脉相视无言的痴痴凝望。) 1.指名学生朗读,师生共同评价。2.学生回答,教师指导。 总结:《迢迢牵牛星》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女子离别相思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悲哀。
作业内容 作业类型 对应目标 作业时间
四、作业布置 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巩固型作业 1 10分钟
2. 搜集描写传统习俗的古诗,读一读,想象画面,并积累下来。 巩固型作业 3 15分钟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