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语文课时备课设计
年级 六年级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课题 古诗三首 课型 新授 课时 2 序号 2
内容分析 古诗是汉语言的精华,它言简意丰,言少意深,具有与生俱来的模糊性、灵动性、形象性和情感性,为学生进行富有创意的、个性化的解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教师要充分考虑古诗这一特点和优势,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提高学生对古诗的整体感悟和欣赏水平。教学时,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平等、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展开一段真实的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力求通过对话使学生学会品词析句,提高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和理解;通过对话,使学生掌握朗读技巧,在自主吟诵中加深对古诗意境的体验;通过对话,使学生的思维相互碰撞,闪现出创新的火花;通过对话,使学生陶冶性情,感受到古诗的艺术魅力,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发展和提高。《竹石》这首诗是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中的一首古诗,它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竹石》 是清代画家郑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一首咏竹诗。诗人所赞颂的并非竹的柔美,而是竹的刚毅。前两句赞美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的内在精神。开头一个“咬”字,一字千钧,极为有力,而且形象化,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再以“不放松”来补足“咬”字,劲竹的个性特征表露无遗。次句中的“破岩”更衬托出劲竹生命力的顽强。后 二句再进一层写恶劣的客观环境对劲竹的磨练与考验。不管风吹雨打,任凭霜寒雪冻,苍翠的青竹仍然“坚劲”,傲然挺立。“千磨万击”、“东南西北风”,极言考验之严酷。这首诗借物喻人,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全诗语言质朴,寓意深刻。
课标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2)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要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语感强调了个人经验,个人感悟,个人语言修养。语感从何而来,古诗词则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好教材,因为古诗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通过学生自主诵读,教师范读,材料补充,教师引导补白等多种手段,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跨越时空,捕捉到古人那悠远、空灵的气息,陶冶情操,充分体现并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学生个性化理解。
学情分析 (一)已有知识经验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这首古诗旁均配有栩栩如生的彩图助读;学生们的手边有不少学习资料,关于诗人简介、诗意注解很多。上述种种因素,构成了教学本首古诗的潜在教学资源。教师若是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在教学中就必须调整好自己的教学位置。(二)已有生活经验:郑燮的这首诗在人教版三年级日积月累中积累过,所以学习起来更容易理解。(三)已有策略经验:古诗五步学习法,孩子们已经掌握的很熟练。(四)存在的困难障碍:本诗句的创作背景需要了解,才能真正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五)障碍突破措施1.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对于学习诗句很有帮助;2.首先,教师需要把更多的教学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自读自悟、交流讨论、反复诵读;其次,教师需要耐心地倾听每一位学生对字词、诗句、诗意、问题所发表的意见,把学生发言中的每一个闪光的见解给予放大,并加以重复,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
学习目标 1.通过自学、查字典、互学等方式,能有熟练地朗读,并背诵古诗。2.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查资料等方式理解诗句之意,体会诗中表露的诗人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坚忍不拔、刚毅正直的胸襟。3.让学生学会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学习古诗。
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1.通过自学、查字典、互学等方式,能有熟练地朗读,并背诵古诗。2.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查资料等方式理解诗句之意,体会诗中表露的诗人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坚忍不拔、刚毅正直的胸襟。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学习古诗。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按照预习要求进行课前预习
学 习 过 程
环节与目标 学习内容及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指导与补救
自主预习目标1 课前自主预习:1.读通课文,完成预习案任务2.布置课前预习任务:抄写诗句;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写出诗意;资料整理,查找与课文相关资料,进行整理 课前自主预习1.读通课文;2.完成预习任务。 1.完成课文朗读录音上传;2.完成预习本任务。
了解作者目标1.2 一、导入: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发现校园操场两侧路上种的最多的植物是什么? (竹子)(展示2-6幅的幻灯)2 .观察比较竹子的样子和生长环境你觉得那个地方的竹子生命力最顽强?(学生讨论)二、知作者1.我们古代有一个的大书画家也觉得长在石头上的竹子生命力最顽强。你们想进一步了解他是谁吗?2.说到诗人郑燮,他还有一个比他的名“燮”更有名的号——板桥)你想了解郑板桥的故事吗?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 中国清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江苏兴化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 郑板桥诗、书、画皆有成就,号称 “三绝”。其画秀丽苍劲,随意挥洒,笔趣横生,尤善兰、竹、石;诗文讲究真情,傲放慷慨,恻恻动人;书法则揉楷、行、草、隶而为一,圆润古秀,自号“六分半书”。 3.指导“燮”写法,笔顺。 4.学生搜集郑板桥信息、交流汇报。 (1)江苏兴化人,扬州八大怪之一…… (2)写过“难得糊涂”(原意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3)早年家贫,中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后因帮助县民诉讼得罪地方豪绅而罢官(辞行前,百姓跪请挽留,板桥当即题诗:“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做鱼竿”说他两袖清风回扬州吟诗作画去了,表现得十分坦荡、洒脱) 5.请品味清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展示幻灯7)故事:一天,郑板桥听说镇江江心有座焦山,风景优美,栽了许多竹子。于是他每天逛竹林,摊开纸作画,画上留下了许许多多竹的形象。那一竿竿墨竹翠茎葱葱,枝叶扶疏,配上一两块清奇古怪的石头,题上几句妙趣横生的诗文,让人耳目一新。郑板桥人称“诗书画三绝”,特别是他画的竹兰、山石,形象逼真,姿态万千。留下了许多名画——竹石图、丛竹图、墨竹图、兰竹芳香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题写在竹石图上的诗。三、揭诗题板书:竹石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四、通过这首诗的学习,我们又应该达成什么目标呢?1. 作者的诗句是什么意思?2. 作者想表达的是什么 3. 我们应该怎样读懂古诗? 一、学生分享资料;教师引导,如何整理资料,哪些分享对诗句的理解有帮助;二、质疑课题,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根据课题提问。(对接单元学习任务,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三、多种形式朗读 一、多种形式朗读古诗1.学生先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 (展示幻灯8)先听读——跟领读——齐读,感受诗中抑扬顿挫的读法。3.抽一个同学到小黑板用斜线画出停顿。指导读准节奏。(二二一二停顿)4.请个别读再抽同学评价。请男女分开读,比一比效果。二、明诗意对比学习,理解诗意 1.请学生拿出学习单,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学习,采用对比学习的方法。《竹石》这首诗与哪首诗对比——《石灰吟》,比什么呢? ①比课题 ②比诗人 ③比停顿 ④比志向 ⑤比用词 2.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点拨。 尤其对于两首诗所抒发的志向以及用词进行重点指导。 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分享诗意,四人组依次发言,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补充完善自己的认知。10分钟 二、汇报自主学习收获 ①生字词生字词读准字音、分辨字形,理解意思;②用简要的话梳理诗句主要内容。三、结合质疑课题提出的问题(本节课学习目标),默读诗句,进行思,做出批注。四、每人分享自己的阅读收获;1.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完善自己的认知;2.评选出本次全班分享的代表。 1. 资料分享;2. 读准字音、正确书写、了解词意;3. 梳理课文主要内容。4.学生通过默读感悟,写出自己的阅读收获。5.小组成员依次分享交流,小组长做出评价。
四、精讲点拨目标2.3 全班集体分享,老师精讲点拨预设一:交流“比课题” 交流要点:首题目都表示物,一是石灰,一是竹石。 ②《石灰吟》这个题目中有个“吟”字,表示吟咏的意思。预设二:交流“比诗人” 交流要点:燮是清代人,而于谦是明代人。 ②郑燮曾经为官,后罢官以卖画为生;于谦一直为官。 (相机出示郑燮的资料: ①原名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预设三:交流“比停顿” 交流要点:① 石灰吟》为四三停顿,《竹石》为二二三停顿。 ② 为什么这么停顿:根据诗句的意思来停顿。 预设四:交流“比志向” 交流要点:《石灰吟》表现作者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清清白白做人的志向。 《竹石》表现诗人立场坚定、不屈不挠的志向 体会《竹石》所表现的志向重点体会: ①“咬”字让你看到了什么画面。(想象竹根盘根错节的模样,想象竹根牢牢扎根在山石间的情景。)小结:依据诗的内容想象画面,是学习古诗的重要方法。 你还能想到用其他词来形容吗?(如“抓、攀”等。) “咬”:像用牙齿咬住一样,极为有力,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 请学生读出竹的刚毅。 ②理解“ 立”:站立,扎根。立根(把根扎在……)”。 讨论交流:“破岩”是什么?体会竹子生长环境的艰险、贫瘠。 破岩:山岩的裂缝处。 通过朗读表现竹子生长环境的艰险、贫瘠。把一、二两句诗联系起来读,你又读懂了什么?(感受竹子坚韧顽强的精神。) 用一个词来形容这立根破岩、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竹子。(坚韧不拔。) 朗读,读出竹子的坚韧。 读着读着,你对这样的竹子产生了怎样的感情?(肃然起敬。) 小结:这两句诗中用了一个“咬”字,极为有力。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立根原在破岩中”表明了劲竹生命力极强。朗读,读出对竹子的崇敬之情。③竹子不屈服于什么?理解“千磨万击” 、“东西南北风”。 想象竹子遇到的磨难、打击。 小结:面对无数的磨难,恶劣的环境,劲竹表现出了不屈不挠的精神。“坚劲”就是本诗的诗眼。(板书:坚劲) 用朗读表达自己的理解,教师和学生点评。预设五:交流“比用词” 交流重点:“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与“千磨万击” 、“东西南北风”都是表明困难与艰险,通过这些词来表现作者的志向。 师:这首诗给了我们以生命的感动,即使风雨浸湿了荡气回肠的梦想,即使黄沙掩埋了跳动的希望,即使艰难困顿了美好的生活,仍要面对现实,战胜困难,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 带着对劲竹的敬佩之情朗诵全诗。 1. 小组代表发言,汇报本组同学的阅读收获;其他同学补充完善;2.针对阅读收获的集体分享,教师引导点评。 全班集体分享预设一:“黄四娘家花满蹊”一句的“诗眼”在一个“满”字,它展现了黄四娘家院子里的小路上鲜花非常多,把小路都快挤满了! 预设二:“千朵万朵压枝低”的关键在于“压”和“低”,花开得太多太繁茂了,把花枝都压得地垂下来,把小路都快遮住了!这也是“满”的表现。 预设三:“自在娇莺恰恰啼”的关键在于“自在”,那些可爱的黄莺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它们的叫声里充满了欢乐和自由。
作业内容 作业类型 对应目标 作业时间
作业布置 背诵并默写《竹石》 基础类 目标1 3-5分钟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1~3题。竹石(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1.解释重点字词。 咬: 坚劲: 任: 2.这首诗写的是生长在什么地方的竹子 ( )A竹林里 B深山里 C破岩中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两句诗中的“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得很好。请你谈谈好在哪里 4.结合课文说说这首诗的写法是什么 表现了作者什么形象 拓展类 目标2.3 5-8分钟
带领学生诵读有关梅兰竹菊的托物言志诗:1.《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2《题画兰》郑燮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3.《画菊》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拓展延伸类 目标3 3-5分钟
板书设计 竹石坚忍不拔坚劲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