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语文课时备课设计
年级 六年级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课题 十六年前的回忆 课型 新授 课时 1 序号 1
内容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精读课文,本单元以“感受革命传统教育”为主题,编排精读课文2篇《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与略读课文2篇《灯光》《一夜的工作》。本课追忆了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我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被捕后备受酷刑,但面对敌人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解放战争时期的郝副营长在一次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壮烈牺牲的英勇事迹。
课标分析 掌握本课14个一类字籍、屉、怖、瞅、魔、胖、刑、哼、峻、残、窝、啃、舅、匪,正确读写“书籍、含糊、尖锐、抽屉、恐怖、粗暴、魔鬼、肥胖、苦刑、残暴、匪徒、拘留、窝头、乱蓬蓬”等词语。,做到书写规范、字体美观。 扎实掌握本单元的多音字、易错字等。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好句等,并能够尝试运用。注重课外词汇的积累。4.有感情朗读课文,精读课文做到声音洪亮、感情饱满。5.学会搜集相关资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6.明确课文思路,能用自己话概括课文内容,明确表达的感情。7.理解文本内涵,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表达顺序。8.解决课后习题中的阅读题目。9.适当拓展阅读资料,进行阅读训练或比较阅读。、10.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11.能写简单的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
学情分析 (一)已有知识经验:之前,在五年级下册教材中,曾有主题为“他们让我们感动”的单元,讲述的即为革命时期的感人故事;之后,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的第四组,主题为“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通过文章告诉学生什么样的人生最有价值。主题相近,都是为了人学生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但难易不同,衔接有些难度。本单元教材设置了“感受革命传统教育”单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二)已有生活经验: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观察、理解能力,且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对生活中的事情有自己的理解和认知,能悟得一些基本的道理。(三)已有策略经验:进入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学生的识字量和阅读量不断增加,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不断提高,而且渐渐具备了在读中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并且初步了解了一些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四)存在的困难障碍:1. 课文讲述的故事距离学生生活较远:大部分学生能读懂课文内容,说出从中获得的启示,但对革命历史的了解不够深厚,无法真切的体会老一辈革命人的精神力量。2.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本单元的着力点之一,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为人民服务,并希望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受到情感上的熏陶,并将自己的理想与革命先驱的理想联系起来。但对革命先驱精神的理解不够深刻,将自身实际与革命先辈联系到一起具有相当大的困难。(五)障碍突破措施:第一、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在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第二、指导学生积累语言。课文以叙述性的语言为主,侧重于叙述顺序,在学习时要引导学生抓住整篇课文,明确叙述方法、叙述顺序,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思想的不同方法,并不断积累语言。第三、品味语言,关注课文的叙述顺序。叶圣陶先生指出,“凡是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于形式方面,只在内容上去寻求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光是走“从内容上寻求”这一步,不是完整的语文课,必须“着眼于语文形式方面”,才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收获。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最主要的区别,就是让学生认识并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是怎样通过语言形式来表达的。因此在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同时,还要让学生揣摩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叙述顺序给课文增加的魅力。
学习目标 单元目标:1.识字写字:通过自学、查字典、互学等方式,正确读写本单元18个生字、23个词语,以及多音字。 2.阅读理解:通过自读、互读、反复诵读等方式,有感情朗读课文,抄写并背诵重点段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积累名言警句。通过赏析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学习作者如何从不同角度阐明人生的哲理。3.口语交际和习作训练:根据要求,把自己想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与大家分享,能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清楚明白地说出并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4. 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和感悟,善于抓住生活中的细微之处体会和表达。本课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写本课14个生字籍、屉、怖、瞅、魔、胖、刑、哼、峻、残、窝、啃、舅、匪,正确读写“书籍、含糊、尖锐、抽屉、恐怖、粗暴、魔鬼、肥胖、苦刑、残暴、匪徒、拘留、窝头、乱蓬蓬”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做斗争的事迹,感受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学习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联系当时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突破措施:遇到喜欢的句子画下来,说自己的感悟并随时记录。难点:通过李大钊的故事,感受革命传统教育突破措施: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充分发言,积极讨论。
课前准备 PPT课件
学 习 过 程
环节与目标 学习内容及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指导与补救
一、激发期待导入新课 1.一个民族不应该忘记历史,不应该忘记英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革命志士李大钊的英雄故事,学生齐读课题——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说你了解的李大钊同志。2.读完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引导学生从“回忆”入手进行思考)学生质疑问难3.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疑问和思考快速浏览课文,结合单元预习课回顾一下课文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预设:(1)课文写的是谁的回忆?(2)课文回忆了谁?(3)课文围绕“回忆”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学生提出与学习内容及重难点相关的问题 指导学生阅读文章后质疑,提出有效的问题。
二、精讲点拨体会情感目标1.2.3 学习本课生字词语:籍、屉、怖、瞅、魔、胖、刑、哼、峻、残、窝、啃、舅、匪,正确读写“书籍、含糊、尖锐、抽屉、恐怖、粗暴、魔鬼、肥胖、苦刑、残暴、匪徒、拘留、窝头、乱蓬蓬合作交流,精读课文1.梳理文章主要内容:这篇课文是作者李星华在父亲李大钊逝世十六周年时写的,通过回忆父亲被捕前、被捕时、在法庭上以及父亲被害后的沉痛心情,表现了李大钊忠于革命坚贞不屈的伟大精神,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深深怀念,像这样的表达方法我们称之为倒叙。2.阅读提示:出示: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边读边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分别写了哪几件事?3.从这几件事情中你感受到了一位怎样的革命者形象?最让你感受深刻的是哪一部分?请细心阅读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这三部分,感受李大钊的革命者形象。(二)交流展示,教师点拨交流是思维的碰撞,智慧的绽放。我们结合刚刚完成的表格来共同交流。1.被捕前:(1)“那年春天……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 (课件出示)指生朗读。从对父亲的动作描写中你能说说父亲为什么而忙碌吗?(2)“局势越来越严重……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课件出示,指生朗读。①这段话中哪个词引起了你的特别关注?(坚决 不能轻易)②从对李大钊的语言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小结:被捕前的李大钊,忠于革命忠于党,对革命事业认真负责。2.被捕时:(1)“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从父亲的语言和动作中,你读出了什么?(2)“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对他们的没有道理可讲的。” 说说从父亲的神态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小结:被捕时的李大钊镇定自若,临危不惧。3.法庭上:重点交流第22自然段,齐读:①从“安定”“沉着”两个词中你能感受到什么?②联系上下文说一说父亲为什么“安定”“沉着”?③“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中的“信心”如何理解?小结:法庭上的李大钊视死如归,大义凛然。4.被害后:深深的怀念。 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他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 98%的学生能掌握字词。1.85%学生能找出关键语句谈出体会并完成表格。2.60%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90%的学生能通过关键语句感受人物精神。4.85%的学生能总结出表达方法 教会15%的学生找文中的关键句,关键词。并能谈出自己的体会。
作业内容 作业类型 对应目标 作业时间
三、作业布置 配套练习册P41《十六年前的回忆》1.2.题 必做 1 10分钟
查找革命先烈李大钊资料,了解先烈的革命事迹,和同学交流。 选做 3 10分钟
板书设计 9. 十六年前的回忆 时间 被捕前 忠于革命 被捕时 镇定自若 法庭上 坚贞不屈 被害后 深深怀念
教学反思
高新区小学语文课时备课设计
年级 六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课题 十六年前的回忆 课型 新授 课时 2 序号 2
内容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精读课文,本单元以“感受革命传统教育”为主题,编排精读课文2篇《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与略读课文2篇《灯光》《一夜的工作》。本课追忆了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我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被捕后备受酷刑,但面对敌人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解放战争时期的郝副营长在一次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壮烈牺牲 的英勇事迹。
课标分析 1.掌握本课14个一类字籍、屉、怖、瞅、魔、胖、刑、哼、峻、残、窝、啃、舅、匪,正确读写“书籍、含糊、尖锐、抽屉、恐怖、粗暴、魔鬼、肥胖、苦刑、残暴、匪徒、拘留、窝头、乱蓬蓬”等词语。,做到书写规范、字体美观。2. 扎实掌握本单元的多音字、易错字等。3.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好句等,并能够尝试运用。注重课外词汇的积累。4.有感情朗读课文,精读课文做到声音洪亮、感情饱满。5.学会搜集相关资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6.明确课文思路,能用自己话概括课文内容,明确表达的感情。7.理解文本内涵,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表达顺序。8.解决课后习题中的阅读题目。9.适当拓展阅读资料,进行阅读训练或比较阅读。、10.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11.能写简单的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
学情分析 (一)已有知识经验:之前,在五年级下册教材中,曾有主题为“他们让我们感动”的单元,讲述的即为革命时期的感人故事;之后,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的第四组,主题为“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通过文章告诉学生什么样的人生最有价值。主题相近,都是为了人学生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但难易不同,衔接有些难度。本单元教材设置了“感受革命传统教育”单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二)已有生活经验: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观察、理解能力,且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对生活中的事情有自己的理解和认知,能悟得一些基本的道理。(三)已有策略经验:进入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学生的识字量和阅读量不断增加,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不断提高,而且渐渐具备了在读中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并且初步了解了一些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四)存在的困难障碍:1. 课文讲述的故事距离学生生活较远:大部分学生能读懂课文内容,说出从中获得的启示,但对革命历史的了解不够深厚,无法真切的体会老一辈革命人的精神力量。2.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本单元的着力点之一,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为人民服务,并希望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受到情感上的熏陶,并将自己的理想与革命先驱的理想联系起来。但对革命先驱精神的理解不够深刻,将自身实际与革命先辈联系到一起具有相当大的困难。(五)障碍突破措施:第一、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在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第二、指导学生积累语言。课文以叙述性的语言为主,侧重于叙述顺序,在学习时要引导学生抓住整篇课文,明确叙述方法、叙述顺序,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思想的不同方法,并不断积累语言。第三、品味语言,关注课文的叙述顺序。叶圣陶先生指出,“凡是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于形式方面,只在内容上去寻求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光是走“从内容上寻求”这一步,不是完整的语文课,必须“着眼于语文形式方面”,才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收获。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最主要的区别,就是让学生认识并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是怎样通过语言形式来表达的。因此在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同时,还要让学生揣摩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叙述顺序给课文增加的魅力。
学习目标 单元目标:1.识字写字:通过自学、查字典、互学等方式,正确读写本单元18个生字、23个词语,以及多音字。 2.阅读理解:通过自读、互读、反复诵读等方式,有感情朗读课文,抄写并背诵重点段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积累名言警句。通过赏析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学习作者如何从不同角度阐明人生的哲理。3.口语交际和习作训练:根据要求,把自己想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与大家分享,能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清楚明白地说出并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4. 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和感悟,善于抓住生活中的细微之处体会和表达。本课目标:1.听写本课词语“书籍、含糊、尖锐、抽屉、恐怖、粗暴、魔鬼、肥胖、苦刑、残暴、匪徒、拘留、窝头、乱蓬蓬”等词语。2..深入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做斗争的事迹,感受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3.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学习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联系当时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突破措施:遇到喜欢的句子画下来,说自己的感悟并随时记录。难点:通过李大钊的故事,感受革命传统教育突破措施: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充分发言,积极讨论。
课前准备 PPT课件
学 习 过 程
环节与目标 学习内容及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指导与补救
一、 复习旧知 听写本课词语“书籍、含糊、尖锐、抽屉、恐怖、粗暴、魔鬼、肥胖、苦刑、残暴、匪徒、拘留、窝头、乱蓬蓬”等词语。 学生复习上节课学过的词语:书籍、含糊、尖锐、抽屉、恐怖、粗暴、魔鬼、肥胖、苦刑、残暴、匪徒、拘留、窝头、乱蓬蓬有98%的学生达标。 2%的学生课下二次听写。
二、拓展延伸目标2.3 李大钊心怀崇高的理想,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视死如归。 被捕时:(1)“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从父亲的语言和动作中,你读出了什么?(2)“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对他们的没有道理可讲的。” 说说从父亲的神态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小结:被捕时的李大钊镇定自若,临危不惧。法庭上:重点交流第22自然段,齐读:①从“安定”“沉着”两个词中你能感受到什么?②联系上下文说一说父亲为什么“安定”“沉着”?③“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中的“信心”如何理解?小结:法庭上的李大钊视死如归,大义凛然。被害后:深深的怀念。李大钊是一个怎样的人?临危不惧 ,将生死置之度外,革命利益高于一切的高尚革命情操。 1.90%学生能找出关键语句谈出体会。2.90%的学生能通过关键语句感受人物精神 课下帮助10%的学生找出关键句,关键词,并对关键句关键词谈出自己的体会,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观点。
三、写法总结目标2.3 .发现表达特点:(1)李大钊就这样被军阀张作霖残忍地杀害了!留给我们深深的悲痛和无尽的怀念!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和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课文前后都写了父亲被害的时间,在一篇文章里,有的内容前面提到了,后面再交代一下,这种写法就叫“前后照应”。这样很容易把事情说得更加清楚,使文章前后联系得更加紧密。本文运用前后照应的写法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被害的事情记忆深刻,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2)文章除了开头和结尾做到了首尾呼应,还有很多这样前后照应的句子,请大家找出和下列句子相照应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来。①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②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③我蹲在旁边,看到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④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⑤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⑥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小结:这些句子前后照应,使人读了会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更加清楚,印象和感受也会更深。这也是这篇文章最大的表达特色,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习作中也学会运用前后照应的写法,让文章更有吸引力。 1.90%的学生能总结出文章的表达方法 2.80%的同学能概括总结写作顺序,并能够运用 课下帮助学生复习表达方法,循循善诱,梳理课文,找出本文的表达方法。
作业内容 作业类型 对应目标 作业时间
四、作业布置 配套练习册P41《十六年前的回忆》第4题 必做 2 10分钟
复习学过的表达方法和写作顺序 选做 3 10分钟
板书设计 9. 十六年前的回忆 时间 被捕前 忠于革命 被捕时 镇定自若 法庭上 坚贞不屈 被害后 深深怀念
教学反思